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卓越经营模式--企业十倍速增长策略
内容
试读章节

在调研的过程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原本不应该发生的问题——核心人才太少。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具智慧的人,同时,中国人适应变化的能力在全球来说也是首屈一指。然而,现实却是大多数企业缺乏足够的人才,尤其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核心人才。这令我们感到疑惑。

“以前我总是认为人才很多,记得20世纪90年代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还不好找吗?’那时候,我们招人非常容易,只要往上海的人才市场一跑,想要什么样的人才都有。哪怕是在网站上发布一下信息,也会收到很多份简历。现在倒好,人才招聘成了我们的第一要务,人力资源部门每周都到上海、南京,甚至是北京的人才市场招聘人才,然而,真正符合要求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王总经营的是一家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企业,在访谈中,他略带焦虑地说。

“现在的竞争对手实在是太恶劣了,我们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辛辛苦苦地将人才培养好,刚刚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竞争对手便用高薪将他们挖走,这样的事件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实在是令人很头疼,现在弄得我们培养人才不是,不培养人才也不是,总不至于我们也到行业内四处挖人吧?那样,岂不是更加糟糕?”张总是一家快速消费品企业的负责人,对他来说,优秀的销售人才是最重要的,然而,销售人员也是流动性最强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张总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而张总所面临的情况在中国企业界中绝非个案,恰恰相反,这是中国企业普遍所面临的问题。人才争夺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词汇。

“很多时候,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我们不得不对一些重点人才进行各种诱惑,提高工资、配置股份、配车配房,等等。而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的确也曾经到同行企业去挖过人才,当然,我们的原则是,在对方企业内起着重要价值的人才我们一般不会去挖,这样就相当于釜底抽薪了,我们一般选择那些在对方企业内部不受重视但是确实很有才能的人,这样的人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发挥才能,而我们刚好有这样一个平台。这样的情况,我们相信不算是恶性竞争吧?”吴总在访谈的过程之中,逐渐轻松下来,对我们说了这样一段话,他是另一家快速消费品企业的营销总裁。他所说的代表了很多企业家所想说的,而且他也表现得极度的坦诚和大方,对我们的逼问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满。我们从他的话语中挖掘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人才在企业内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试想一下,倘若有能力的人都能够在企业内得到了重用,都拥有发挥自身才能的平台,他们还会考虑离职或是跳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当企业为了人才进行争夺时,很多人才却在感叹时运不济,无法施展才华,这不能不算是一种讽刺。而事实竟然确实如此。  “不知道为什么,我针对企业的发展做了多份规划,其中涉及到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营销思路的调整以及部门架构的完善与协同,每一次我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是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发展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顺利,谁不希望自己所在的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呢?但是,我所提交的方案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犹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而作为下属,我又不好越级了解高层管理人员对我的方案持什么样的意见。如果有一些反馈下来,即便是方案做得不好,我也可以根据反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正。但是,我什么反馈也得不到。你们说这让不让人感到寒心?说实在的,如果现在有更好的平台,我也会选择离开。,’这是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说的话,同样,她的状态也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我们调研的一些经理人中,很多人表现出同样的情绪,而有一些则已经选择了跳槽,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这就令我们不得不反过头来思考企业对于人才管理的疏忽与欠缺,也许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要做的并不是将眼光盯在外部,而是应该将眼光向内转移,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发掘出更多的人才、培养更多的人才,不要等到人才流失的时候才心生悔意。

“没想到王开(化名)已经成为服装界最优秀的设计师了,想当年他刚毕业,在我们这里只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小伙子,当时大家对他都不太看好,他提交的设计方案也大多是不合时宜的。”一家民营服装企业的总经理说。然而,王开又是怎么说的呢?‘‘当时,我是冲着他们的品牌影响力去的,他们说要创新、要与众不同,但是,当我提交出一些有新意、有突破的设计作品时,他们却表现出一副很冷漠的样子,这使我感到很失落。而且,当年那些被他们否定掉的作品中,很多在后来成了我的获奖作品。”在一次闲聊中,王开一边优雅地表演着茶道,一边淡然地说。

也许,对于许多企业经营者来说,应该重新审视核心人才太少这个问题,在努力向外寻找人才的时候,应该将重心转移到内部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方面,或许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当然,人才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局部问题,它涉及到企业的整体经营,包括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乃至对人才的有效运用,等等。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因此,就必须依靠系统来解决问题。P13-16

书评(媒体评论)

多年来,我们企业积存的问题蛮多的,要逐一解决很难,往往事倍功半,卓越经营模式能让我们看清问题的核心,当企业的管理一切围绕达成战略和目标的时候,解决问题就事半功倍了!——张家港申港锅炉总经理徐杰

我们是国企,虽然上市了,但很多老大难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员工没干劲,干部没压力,高层没战略,我觉得我们非导人卓越经营模式不可!——中核苏阀总经理张宗烈

企业的不成功原因很简单,就是缺少一套卓越经营模式。——旭日装饰董事长孙有富

我想把自己的企业做上市,我知道很难,我相信卓越经营模式能帮助我们。——天达工具总经理宋虎

目录

引言卓越经营模式——使企业成功成为必然

导论通过系统管理来解放管理者

第一章 中国企业经营的七大现状

 第一节 第一大现状:老板累死累活

 第二节 第二大现状:利润越来越薄

 第三节 第三大现状:内部管理混乱

 第四节 第四大现状:核心人才太少

 第五节 第五大现状:发展举步维艰

 第六节 第六大现状:缺乏战略愿景

 第七节 第七大现状:目标总是落空

第二章 中国企业经营的八大误区

 第一节 第一大误区:战略的误区

 第二节 第二大误区:目标的误区

 第三节 第三大误区:计划的误区

 第四节 第四大误区:执行力的误区

 第五节 第五大误区:考核的误区

 第六节 第六大误区:激励的误区

 第七节 第七大误区:授权的误区

 第八节 第八大误区:成本的误区

第三章 回归企业经营的原点

 第一节 是什么决定着企业的成败

◎组织能力

◎目标导向

 第二节 组织能力三要素:员工意愿、员工能力、组织环境

◎员工意愿

◎员工能力

◎组织环境

 第三节 问题导向vs目标导向

◎彼得·德鲁克的问题

◎问题导向Vs目标导向

◎目标管理

◎目标成为管控的主角

第四章 透视卓越经营模式

 第一节 卓越经营模式的背景与由来

◎新商业时代的来临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融术于道——卓越经营模式的由来

 第二节 经营之本——商业模式

◎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关乎生死存亡

◎透视商业模式

 第三节 认识卓越经营模式

◎让偶然成功成为必然——“卓越经营模式”

◎战略规划:致力于发展,决胜于未来

◎如何制定与分解目标并确保目标的实施

◎运营管控:目标实施的保障

◎打造适应市场变化的组织能力

◎薪酬激励:让成功带来成功!

◎人才——企业发展的保障

◎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走向卓越

 第一节 成功实现基业长青的十大支柱

◎战略清晰

◎团队共识

◎目标明确

◎策略完善

◎计划详尽

◎执行高效

◎过程可控

◎结果必达

  ◎循环完备

  ◎系统为王

 第二节 导入卓越经营模式的三个保障

◎一把手工程

◎信是根本

◎坚持:持续的成功

结束语学以致用

序言

卓越经营模式——使企业成功成为必然

一、企业常见的十大痼疾

1.企业家有伟大的战略,员工有自己的梦想,但执行过程中却各行其是,无法双赢。

2.公司天天开会,不开会觉得有很多问题,开了会又解决不了什么司题。

3.管理者角色定位不清,缺乏管理意识,团队发展速度无法与公司发展速度相匹配。

4.对客户不敬畏,缺乏客户意识,部门之间相互推诿、配合不力,小团体现象明显。

5.都做老好人,出了问题没人敢说,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是总裁。

6.能人业绩能力很强,但是对制度熟视无睹,领导碍于业绩不敢有大匀作。

7.员工做事没有结果,走过场,借口一大堆。

8.决定的事情不了了之,没有执行的制度约束和检查机制。

9.讲人情、讲面子,就是不讲制度,有制度不执行。

10.工作时职责不清,没有有效的激励和惩罚,员工工作没激情。

二、企业的三大管理失控

1.为什么年度目标总是达不成

三、什么是卓越经营模式

卓越经营模式是基于德鲁克管理思想,通过麦肯锡在80%的世界500强企业成功实践,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卓越经营模式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战略,让经营团队明确目标,达成共识,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系统,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将经营的目标和压力传递到每个员工身上;建立科学的考评系统与激励系统,让员工自动自发,同时应用目标达成的八步循环管理工具,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确保目标的百分之百达成!

内容推荐

张国量编著的《卓越经营模式--企业十倍速增长策略》内容介绍:为什么企业的年度目标总是达不成?

为什么企业永远缺人才?

为什么企业中层管理者执行力低下?

为什么企业家有伟大战略,员工有自己的梦想,但执行过程中却各行其是,无法双赢?

为什么公司天天开会,不开会觉得很多问题,开了会又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管理者角色定位不清,缺乏管理意识,团队发展速度无法与公司发展速度匹配?

为什么下属做事没有结果,走过场,借口一大堆?

为什么工作时职责不清,没有有效的激励和惩罚,员工工作没激情?

卓越经营模式是基于德鲁克管理思想,通过麦肯锡在80%的世界500强企业成功实践,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卓越经营模式能帮助企业厘清发展战略,让经营团队明确目标,达成共识,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系统,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将经营的目标和压力传递到每个员工身上;建立科学的考评系统与激励系统,让员工自动自发,同时应用目标达成的八步循环管理工具,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确保目标的百分百达成!

《卓越经营模式--企业十倍速增长策略》是一本企业管理类书籍。

编辑推荐

张国量编著的《卓越经营模式--企业十倍速增长策略》内容包括:中国企业经营的七大现状;第一大现状:老板累死累活;第二大现状:利润越来越薄;第三大现状:内部管理混乱等。通过战略研讨得出企业发展战略,接着就有了五年的长期规划,三年的中期规划,和今年的年度目标,这就构成了战略目标系统。企业的目标要靠人来实现,这就不得不考虑组织管理和组织能力这两方面。组织管理,说的是企业的制度、流程是不是完善。组织能力说的是我们的人力资源规划,人才梯队建设。这两方面就构成了支持系统,从战略中引申出来的,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卓越经营模式--企业十倍速增长策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国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404638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8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2013183675
中图分类号 F272.3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