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京市城区成年超重\肥胖人群肥胖相关行为因素分析/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研究的“肥胖人群肥胖相关行为因素分析”的专著,书中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调查、体质测量等方法,提出并定义肥胖相关行为的概念,对相关因素背景下的人群超重肥胖状况和超重与肥胖人群的肥胖相关行为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

内容推荐

本研究按照2005年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抽样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市城7区26个监测点抽取2374名成年人(男1098人,女1272人)作为调查样本,从中筛选出1062名超重/肥胖者作为实验组,1220名体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调查、体质测量等方法,提出并定义肥胖相关行为的概念,对相关因素背景下的人群超重肥胖状况和超重与肥胖人群的肥胖相关行为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社会人口学因素和肥胖家族史等对超重/肥胖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作用尤为重要,其对超重/肥胖状况的影响以肥胖相关行为因素为中介变量。男子、40岁后、高中以下学历、中间以下收入水平人群,肥胖相关行为因素的危险I生较高,具有较高的超重/肥胖的风险。

2.肥胖相关行为因素分为遏制肥胖行为因素和促进肥胖行为因素。遏制肥胖行为因素包括:合理饮食结构、良好饮食习惯、无或少高危饮食喜好、有指导下的经常锻炼、适当的控制体重行为、步行为主的交通方式、不吸烟、少饮酒等;促进肥胖行为因素包括:不合理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高危饮食喜好、食欲好、无锻炼或锻炼水平低、私家车为主的交通方式、睡眠质量好、每天看电视2小时及以上、中重度吸烟、常饮酒等。肥胖相关行为因素间呈中低度相关关系。

3.超重/肥胖人群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较体重正常人群差,对高危食品喜好和食欲则相反。饮食喜好和饮食习惯对肥胖状况的影响作用可能大于饮食结构。

4.促进健康、减肥和健美是超重/肥胖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他们多选择在免费场所,采用锻炼强度较低的项目进行锻炼,锻炼中缺乏指导。这一人群具有较高的体育锻炼参与率和锻炼水平,但是锻炼的减肥效益不理想。

5.大部分超重/肥胖者具有较适当的控制体重行为,体育锻炼和控制饮食是采用人次最多的控制体重措施,控制体重措施的不同组合与控制体重效果自评存在关联。控制体重行为各因素间相互影响,且存在性别差异。

6.超重/肥胖人群在交通方式、睡眠质量、坐姿活动时间、每天看电视累计时间等日常和闲暇生活行为因素和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上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7.依据肥胖相关行为因素划分的8种行为类型中,健康促进型人群超重/月巴胖风险最低,积极锻炼、吸烟、危害健康和享乐型等人群超重/肥胖风险较高,行为类型存在性别差异。

8.建立了成年人肥胖相关行为因素危险性综合评价标准。回代检验结果表明,本评价标准能较好反映不同BMI等级人群问行为因素的差异。肥胖相关行为因素危险性的增高是超重/肥胖形成的重要原因。

目录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超重/肥胖问题的相关研究概述

1.2.2 健康相关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研究概述

1.2.3 影响成年人超重/肥胖的因素及相关行为

1.2.4 小结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假设

 2.2 主要研究内容

3 预期创新成果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1.1 研究对象的样本构成和抽样方法

4.1.2 超重/肥胖人群筛查标准

 4.2 研究方法

4.2.1 访谈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体质测量法

 4.3 数据资料的录入和统计学处理

4.3.1 数据录入

4.3.2 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4.4 研究技术路线图

5 研究结果

 5.1 相关因素背景下的超重/肥胖状况

5.1.1 年龄、性别与超重/肥胖状况

5.1.2 婚姻与超重/肥胖状况

5.1.3 社会经济地位与超重/肥胖状况

5.1.4 BMI等级与社会人口学因素的相关分析

5.1.5 超重/肥胖人群的肥胖家族史

5.1.6 相关因素二分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5.1.7 小结 

 5.2 肥胖相关行为因素的定义、分类及筛查

5.2.1 肥胖相关行为及肥胖相关行为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5.2.2 肥胖相关行为的筛查

5.2.3 小结

 5.3 肥胖相关行为因素分析

5.3.1 饮食行为因素

5.3.2 体育锻炼行为因素

5.3.3 控制体重行为因素

5.3.4 日常及闲暇生活行为因素

5.3.5 不良嗜好:吸烟和饮酒行为因素

5.3.6 行为类型的综合分类

5.3.7 肥胖相关行为因素间的相关性

5.3.8 社会人口学因素对肥胖主要危险行为因素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5.4 肥胖相关行为因素危险性的综合评价

5.4.1 指标的筛选和确定

5.4.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4.3 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定

5.4.4 综合评价标准的回代检验

5.4.5 社会人口学因素对人群肥胖相关行为因素危险等级的影响

5.4.6 小结

6 讨论与分析

 6.1 肥胖相关行为因素与超重/肥胖形成的关系

6.1.1 饮食行为因素对于调节能量平衡至关重要

6.1.2 体育锻炼因素是最具生态效益的遏制肥胖行为因素

6.1.3 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相结合的控制体重措施效益最佳,控制体重行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6.1.4 日常和闲暇生活行为通过日常和闲暇生活的体力活动水平影响肥胖的产生和维持

6.1.5 吸烟、饮酒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6.2 肥胖家族史和社会人口学因素对肥胖和肥胖相关行为因素的影响

6.2.1 肥胖家族史为超重/肥胖的发生提供生理和现实的双重可能

6.2.2 年龄通过生理学和社会学因素双重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体重的增长

6.2.3 社会经济地位提供与控制体重有关的资源、生活方式和环境

6.2.4 性别差异对体重的变化有着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双重影响

6.2.5 婚姻状况及婚姻带来的社会角色转变和夫妻间的交互影响也是影响体重变化的重要因素

 6.3 本研究的局限及后续研究的方向

7 结论

8 致谢

附录

 附录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附录2 专家支持系统

 附录3 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4 调查对象访谈提纲

 附录5 专家调查表

 附录6 健康状况与生活习惯调查表

 附录7 饮食习惯赋值方法及等级评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京市城区成年超重\肥胖人群肥胖相关行为因素分析/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绮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009835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589.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13: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