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做智慧的父母/智慧家庭智慧中国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在使用这本书之前,让我们先对比一下,大多数与智慧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观念、方法上面,二者之间有何不同。本章用小标题形式列举了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五个问题,也可以说是五个最为常见的误区;而用其余的篇幅展现出智慧的父母的做法。对比如下:

一、大多数父母:要求子女言听计从

智慧的父母

从小培养孩子清楚自己的天赋及需求,敢于提出自己的主张。

这看似复杂的任务,只需父母在生活上及学习上常常请教孩子,协助孩子提出问题,就能轻松做到。

请教孩子能展现出两种成效:

一是让孩子肯定自己。没有比来自父母的请教更能增强孩子的信,心。

二是鼓励孩子在现状之外,还可以尝试找出不同的观点。

例如:

“我看你在念书上好像很轻松,很有自己的办法。能不能请教你是怎么做到的?”

“帮忙想想看,如何改善家里的开支。平时你总是有许多好方法!”

二、大多数父母:只看考试成绩

智慧的父母

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比考试分数的高低更有意义。

智慧的父母不是那么看重考试成绩,反而希望从考试结果,改进孩子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习惯,从考试的结果去发现孩子——是对试题的理解不足,还是心情上的紧张?也会请教孩子,这次不会的题目,找到改进的方法没有?

这么做,不仅对与孩子建立情感大有帮助,更能培养孩子积极正面的思考习惯,以及面对结果,敢于改进的勇气。

在生活上观察孩子的性向。智慧的父母用生活中的事引发孩子的学习乐趣,让孩子了解到,学习的目的不光为了成绩,更是为了找到自己渴望得到的答案。

找出孩子的长处,随时给他发挥的机会,鼓励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要不畏艰难地去找寻答案。这是人生的考试,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从自己的兴趣里开创精彩的人生。

例如:

“孩子,我跟你一样耶!也非常喜欢电影,每次看电影都觉得很精彩,才花几十块钱代价,就可以看别人花几亿拍的内容,真划算。你对电影有什么想法吗?”

“乖女儿,你要不要试试用钢琴来表达心中的感觉?想想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弹?情绪不好的时候,你又会怎么弹?现在,感觉一下,你和妈咪一起在香港玩,这时候弹出来的声音、节奏你觉得是怎样的?”

三、大多数父母:要求孩子每天生活

在念书、考试、写作业当中

智慧的父母

提供孩子多样性的刺激元素,培育出思考敏捷、反应灵活的大脑能力。

智慧的父母相信,参与家事的过程,可提供孩子刺激脑力运作的丰富元素。

例如:

把全家的预算交给孩子,由他订立分配的金额及管理模式。

让孩子安排一次出外旅游,全部的行程及花费,都听由孩子来决定。

谁的生日到了,准备什么礼物,考虑到哪里吃饭,这些事都可以请孩子帮忙。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仅提供思考方向。由孩子自己去找出完成方法。这可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大多数父母:承担起家中所有的责任与问题

智慧的父母

尽早让孩子了解家中发生的大小事的原因,并请孩子参与决定。

智慧的父母常把家中的现况,对孩子未来的安排及在外处事的经验,找时间多与孩子交流、沟通。

我见到过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特别的乖巧,有的则敏感、胆小,也有性格顽劣的,但是在我看到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恐惧。

单亲的孩子常会掩饰心中的想法,因为没有人清楚地告诉孩子家中发生的变化。害怕哪个亲人又突然离去的恐惧,让多数单亲孩子表现出讨好他人的行为,也有部分孩子,用愤怒或是搞怪作为发泄,让人觉得是问题孩子的案例。

与孩子共同生活的父亲或母亲,千万不要有发生这种事很对不起孩子的想法,家庭出现状况,父母越早与孩子沟通,越能够消除孩子因猜测所引发的恐惧,同时也能避免孩子行为上的扭曲。

智慧的父母会邀请孩子一起共渡难关,请孩子分担家里的责任。这么做,孩子的感受——在最困难的时候你信任我,也需要我(我在家里帮了不少忙),所以你也绝对不会离开我。需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就比较容易化解孩子的担心。

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也是这个道理。家里发生点什么小状况,让孩子去解决,例如门把坏了,灯泡不亮了,厨房要来个大清扫,对孩子都是不错的学习内容。

五、大多数父母:常用指责、批评、比较方式教育子女

智慧的父母

善用赞美的力量,因为赞美能帮助孩子乐于把对的事情再做一遍。

指责只会起到反面的效果。每当孩子遭受指责时,往往只留下愤怒的情绪,却忽略了从错误中吸取经验。

智慧的父母懂得运用鼓励的力量,鼓励孩子在学习新事物时勇于尝试,并发现学习的乐趣。

这群常表扬孩子的父母,深刻地了解到正确的表扬,让孩子清楚父母的期望,并从中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与方法。

“比较”最容易刺伤孩子的自尊,所有的比较都造成孩子的反感与反抗。智慧的父母在看到其他孩子的优点时,懂得用有建设性的提问,请教孩子有哪些是值得学习的。例如:“孩子,你怎么看这个同学的表现?”

或是,“孩子,能不能请你说说刚才那位孩子的优点?”

也会这么说,“乖宝贝,你看别人刚刚这么做了,做得怎么样?能不能请教你对方的优点。要是你来做,你会怎么做呢?”

※善用正确的提问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不仅训练了孩子正面的思考能力。更让孩子从欣赏他人优点中丰富了自己的人格魅力。

上述的大多数父母与智慧的父母,在观念及方法方面不同的五个案例,说明了一个重点,教育孩子,如有过多的干涉,不当的控制,往往抑制了孩子的成长。

每个孩子,都要经历探索,才能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留下对自己有益的经验。掌握了这一点,父母就能找到协助孩子的最佳方法。

需要提醒的,父母与孩子沟通,凡是批评的、判断的,尤其是负面的用词,多数内容将会保留下来成为孩子的记忆。

记忆决定情绪。记忆的内容,是父母的肯定、对长处的表扬,孩子就容易形成对自我的信赖,表现在行为中,会有爱护自己身体,爱惜自己的名声,并勇于面对缺点加以改进的能力。P2-5

书评(媒体评论)

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孩子,智慧的父母要懂得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做智慧的父母》提出了“一切家庭教育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

——中国全脑教育平台系统领肮人阎九亦

“智慧父母金宇塔”首次揭示了亲子教育的核心秘诀,简单易操作,读完此书,让人感叹:原来教育孩子如此简单!

——中国“财商教父”、著名出版人朱鹰

做父母就像学开车,赵老师充满爱的教导就好比是驾校的智慧教练——让父母熟练掌握“油门”和“刹车”及各种“交通规则”。我把这本书叫做“孩子使用手册”,让每个家长都成为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智慧父母。

——中国全脑教育认证首席导师石卉博士

孩子要成长,父母必须先成长,本书不仅能让孩子和父母迅速成长,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能让你增长智慧。

——中国财商教育首席导师张泰彬

后记

我有一个梦想,让中国人成为最受尊重的民族,让中国人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个家庭多点欢乐。这个世界,处处充满欢乐。

我五十五岁了,意味有过许多经历,也面临过无数次要在对与错之间作出决定的时刻。我常因为书念得不多而做错了许多事。但是更多时候,母亲从小的教导,在面临道德与利益的选择中,帮助我作出正确的决定。我常想,果真每个家庭都发挥了父母教育孩子的力量,那真是全世界的幸福。

1988年我在西安省的博物馆看到唐代的种种记录,那市集中的荣锦繁华,让每张面孔看起来都洋溢着满足、快乐。对美的追求,对世界其他人种的兼容并蓄。梦想,从唐朝人物爽朗的笑声,穿越了不知多少世世代代的痛苦与呻吟,来到我的面前,形成了我对民族奋起的想象。

但是,从小到大生活的涓滴细流,才是教会我认识到非做不可的理由,因为只有让每个家庭都掌握了教育子女的智慧,真正明白了教养子女的重要性,这个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

我生在1955年,家里四个孩子,头尾是女的,中间两个是男的,我排行老三。父亲16岁就跟着爷爷从黑龙江老家出来。就像所有来到台湾的大陆人一样,父亲内心里的孤独与伤痛,我们做孩子的从没有机会了解,哪些左右了父亲一生,也影响了他的孩子——我们。

母亲在年轻时候该是个十分美丽的女人,从家中发黄的照片,以及后来大姐的相貌都可以看得出来。大姐日后成了台湾早期红遍南北的歌星——赵晓君。

大姐常羡慕我,因为时不时会听我说,这句话是妈妈教我的,这件事老妈说过该怎么做的。在老姐的记忆里,母亲可能是伤害她最深的人。

我想,母亲如果能多一些些表达爱的智慧,懂一点点教育孩子的技巧,也不至于造成随着老姐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她们母女俩的关系却越行越远。

母亲临终前,我打了一盆热水,将母亲从头到脚仔仔细细服侍得十分干净,母亲平静地说:“能有一个孩子孝顺,我也心满意足了。”听得出,母亲放下了和大姐分开近二十年里日日夜夜对女儿的思念。说完,没有五分钟,看着面前一生从没有停止过想给尽孩子一切最好,却自己吃尽所有苦的我好舍不得的母亲,看着她的脸庞宁静安详地阖上眼。

母亲一生好强,从不向环境低头,哪怕自己吃尽苦头;白天打水,抢不过男人,那就半夜里起来挑水,也要让孩子站出去是干干净净的。为了贴补家用,学着别人种地瓜叶、养猪,到我念小学时,在住的宿舍里卖孩子的小吃。母亲,总可以在困境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母亲累得病倒在床,我记得她解开手表叫我拿到当铺换钱请医生拿药。她就是不喜欢求人,她严于律己,对待外人却是十分宽厚。

她是周围邻居孩子最喜欢的赵妈妈。但是家里的四个孩子,却在母亲好强个性的要求下,每个都非常的不自信,也可以说,活得好辛苦。

我们很难活出自己。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要求,总要在别人家孩子之上,从念书、考试、成绩到一言一行。对自己的丈夫也是以自己付出的努力作为标准,而让一个男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小时候的记忆,每个人似乎很难得到母亲的赞美,家里较多听到的倒是母亲叨念着——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在哪方面表现得如何如何好。听来像是我们几个孩子,个个都一无是处。

大姐在十七岁那年离家,大我三岁的大哥初中没等毕业就进了军校。每个孩子都等不及长大就急急忙忙地走了出去!父亲还留在警察单位,没跟全家搬来台北。家,只是换了个更好更大的房子却也显得更冷清了。

大姐从新加坡红回台湾之后,每个月都原封不动地拿回家厚厚的信封袋,按当时的房价计算,买个一般的公寓式房子是没问题的。问题是我从小熟悉的家没了!有的是争吵、摔门。  母亲没有因为有钱,而改变她的作风。孩子大了,想法也成熟了,每个人,包括我在内,都陷入在无止无休指责对方为什么不了解理解我;你,为什么不听我说的争论里。

从初中二年级下学期,我开始了逃课,毕业典礼没参加我就步了大哥的后尘,逃难般地进了军校。我讨厌家,我讨厌有钱,都是有钱,害我的家出了问题。当然,以后我才明白,是父母的观念以及对待人生的方式影响了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和钱是无关的。

家里四个孩子往后的发展,婚姻都不美满,每个人都离过婚,兄弟姐妹的感情,也不像别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到现在和大姐也有近二十多年没碰面!

不过我们算是幸运的,家里的每个孩子虽说一路走来十分辛苦,终究我们没有脱离社会的正轨,小时候的不自信反倒成了我们努力向上的动力。以我来说,在三十多岁就已经拥有千万的资产,但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却依然随时影响着我,常在挥霍、伪装、讲大话中来满足那不自信的无底深渊。

直到1997年经历一次真实的死亡,一把十五公分长的军用匕首从胸部第七根肋骨插入,划破膈肌,刺破脾脏、肝脏,我昏迷了三天后醒来。我只记得在我快要倒下前,一生的经历如电光石火般清晰又飞快地闪过,最后,一切的财富名声都烟消云散,就母亲的容貌停留在我最后的记忆里。我知道,对辛苦一生的母亲我还有好多好多的奉养义务没有尽完。

天幸我活了过来,又在日后和老妈一起生活长达十几年。

接下来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日子,让我越发地相信一个完整家庭带给孩子的重要意义,只有在被爱中成长的孩子才有幸福的感受。就是这么一段长大的经历,让我有了延续1988年在西安的梦想——让每个家庭多点欢乐。

而每个家庭的欢乐,总是围绕着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以及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这意味着我、我们,每个已经是父母以及将来为人父母的每个人都有责任。

完成责任的良莠决定了小到一个家庭的兴与衰,大到影响一个民族在全世界的竞争力。我想通过这本书来提出对您的邀请,邀请所有的中国人一起来完成——让我的家庭多点欢乐!

让中国人成为最受尊重的民族,让中国人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是的,让每个家庭多点欢乐。这个世界,处处充满欢乐。

这是我们大家的梦想。

目录

序言 未来的孩子需要七大能力

第一章 大多数父母vs智慧的父母

第二章 父母与孩子建设性的沟通

第三章 开启孩子智慧的五把钥匙

第四章 如何处理孩子的愤怒

第五章 孩子顽皮怎么办?

第六章 孩子撒谎怎么办?

第七章 孩子偷了钱家长该怎么办?

第八章 孩子沉溺于电玩游戏怎么办?

后记 我有一个梦想

尾声让孩子深信:父母永远爱他们!

序言

未来的孩子需要七大能力

这个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那么,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也需要改变?

我从小生长在台湾,来到大陆已经十六年。台湾在教育孩子方面,放得开,但注重孩子的教养,唯独缺乏面对未来的准备。感觉台湾的父母,有点茫茫然,不知隔海的对岸,正进行着如火如荼改变世界经济板块的行动。

大陆的孩子由于独生子女多,父母是竭尽所能地满足孩子。而每年一千八百万新生人口的压力,为未来的就业带来很大压力,更促使父母用尽手段,操控着孩子,朝着父母安排的角色学习。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种探索,而很多父母往往很少花时间,对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多作了解,造成无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问题涌现。

海峡两岸的父母都有必要,来重新审视大环境的改变,找出迎向未来,正确教育孩子的新方法。因为,变革代表旧的秩序不再,也代表新的机遇及更好的发展空间,但这是以孩子具备了应对未来挑战的竞争力为前提的。

纵观全球对新时代要求具备的竞争条件,我用哈佛大学主导教育改革的推手汤尼·华格纳教授所提出的观点加以阐述。

2009年4月8日,华格纳博士为台湾的父母带来了一场“未来关键力”的报告。会上,提到了未来职场需要的七大能力:

1.批判思考与解决问题

2.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

3.灵活适应力

4.主动进取与创业家精神

5.口语与沟通能力

6.评估与分析数据能力

7.好奇心与想象力

华格纳教授对在场上千名的校长、老师、家长大声疾呼,明日世界的两大竞争力量,就是“创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他强调“学会如何学习”,更强调“训练孩子学会提出问题”,这些比在念书过程追求一致性的答案,对新时代的孩子,更具有针对性。

那么让我们先在定义上对“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有一些了解。

(1)创新

创新的需求来自于满足自己。创新的动力则是对现况的不满意。

人人都可以创新。创新是每个人追求生活的改善,而付出努力的结果。

创新其实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分。创新是孩子面对问题,又充满兴趣,自然而然表现出的一种本能。但是,达到创新的结果,却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与坚持。

观察孩子的成长过程最能体会到这一点——你的女儿拿起口红就往墙上画画。孩子不会受到口红原本功能的限制,也不受制于墙壁需要保持干净的规定。对孩子来说,口红、墙壁只是满足她需要的一种选择——一个色彩鲜艳的工具——口红;一面看来够大的画纸——墙壁。

培养创新的能力,一方面要给孩子一颗敢于想象的心,另一方面也需要父母表现出足够的包容。因为,孩子认识世界的方法就是尝试。而孩子的尝试往往与父母的规定是大相径庭的。缺少了父母的包容,孩子尝试创新的行为,被定义成顽皮捣蛋,其结局就可想而知。

(2)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动机来自于对未来充满渴望、对自我的无限潜能充满了期许。

在这里要请父母留意一个问题——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不在孩子有没有能力,而是孩子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当孩子对自己充满了肯定,认为自己能够处理好这件事,在面对问题时,就会锲而不舍地不断尝试,最终找出解决的方法。

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不难发现每个孩子都是解决问题的高手。没学过或者不了解,这些难题对于孩子一概不存在。浓厚的兴趣导引着孩子一步步走进游戏的殿堂,使他们一点一点地克服了所有的困难。这个观察结果值得父母去思考,如何找到正确的方法来协助孩子建立自信。

对自我的肯定,对问题保持浓厚的兴趣,对结果充满渴望,才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3)学习

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好奇,好奇源自于“我”渴望获得更多的满足。好奇使孩子对这个世界、周围的环境,对接触的人、事、物产生了不断学习的动机。

一旦好奇的动机被阻断,例如孩子常会不停地问为什么,却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或较大的孩子对周遭事物表现出好奇时,却受到父母的斥责,都可能抑制了孩子好奇的力量。

再有,在成长过程中常得不到满足,也会让孩子的好奇受到压制。孩子的学习动力与获得满足的程度,是相对应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应当从满足孩子的需求入手。父母在拒绝孩子不当要求的同时,如何满足孩子的需求,找出这中间的平衡点,值得家长细心观察。

孩子对自我有了足够的认识,清楚自己的喜恶,了解自我的兴趣,表现在学习上,才能有所追求、有所坚持。学习,是个蛮有趣的行为。每个人都知道学习要付出艰辛的代价,但在学习过程中,却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每个人对自我的期望。持续的学习成就了许多人一生的精彩。

就是在这里,特别需要提醒父母,学习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专指学校的课业成绩。也就是说,学习的建立是在生活中培养出的。这需要父母在两方面作些配合:

一、从小就常请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对孩子的看法不要太快作出判断。

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就已经拥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对孩子的看法作出判断,只是给予鼓励,能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涌现出更多想法。学习的动力,是从有了一个想法,却找不到答案而引发的。

当孩子对自已有了足够的认知,知道自己的需要,知道自己的追求,知道自己对某一件事充满热情:

创新,将在一个被满足的心里,进发出来;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在孩子的热情追求中,被历练出来。

乐于学习的态度,就在这个需求被满足带来的成就感,推动着去挑战另一个新的需求中,一步步培养出来。

孩子的世界在迎向未来。

今天教育孩子的方法,将成为孩子明日的行为与能力。这提醒父母,今天,很多教育观念都需要转变。

正确的观念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财富。所有翻开这本书的父母,敬祝您能从书中的字里行间,理出自己的智慧,并找到教育孩子迎向未来的好方法。

也祝愿天下父母,在使用书中智慧的钥匙时,能收获更多的欢乐。

赵崇舜敬上

内容推荐

您想了解智慧父母如何运用“四尊重、三请、三不、八原则”来培养孩子成为“生命的主人”吗?您想了解“为什么夫妻之间的两性关系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品德及人际关系?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表达要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做智慧的父母》首次揭示了亲子教育的核心秘诀,简单易操作,读完此书,让人感叹:原来教育孩子如此简单!

《做智慧的父母》由赵崇舜编著。

编辑推荐

台湾教育专家、多年一线教育实战经济;两代父母,300万家长的一致选择,值得阅读的成长之书、亲情之书。

由赵崇舜编著的《做智慧的父母》提出了“一切家庭教育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内容包括大多数父母VS智慧的父母,父母与孩子建设性的沟通,开启孩子智慧的五把钥匙,如何处理孩子的愤怒,孩子顽皮怎么办?,孩子撒谎怎么办?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做智慧的父母/智慧家庭智慧中国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崇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09910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