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苍龙腾空(典藏图文版)
内容
编辑推荐

生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象征编码系统,有它神秘莫测的一面。十二生肖为什么是十二个,不多也不少?十二生肖是怎样产生的?起源于何时?为什么与十二地支相配?十二种动物的排序有什么根据?为什么其中十一种动物都是现实所有的,唯独龙这一种却是现实中没有的呢?本丛书将为您一一道来,该书是本丛书之一《苍龙腾空(典藏图文版)》。

内容推荐

本丛书立足于现代科学立场,尝试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把握中国的生肖文化。丛书共有十二册,分别由学有专长的民俗和文化研究者撰写,每册集中研讨某一种生肖动物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具体而言,涉及神话、宗教、仪式、占卜、农牧业生产、风俗习惯、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地理、历史,乃至民间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博采中外各民族相关的动物文化材料,包括文献、考古文物和田野调查等,以资对照和比较。特别注意吸收近年来国内国际学界的新成果和新观点,力求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和学术性的结合,希望能有较高的品位和较广的读者,把生肖文化的探讨引向深入,为中国文化研究拓展新的思路和空间。该书是本丛书之一《苍龙腾空(典藏图文版)》。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龙与生肖

 一、龙生肖的来源

 二、十二生肖是由西方传入的吗

 三、十二生肖起源于什么地方

 四、十二生肖渊源于图腾吗

 五、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

 六、龙与“辰”

第二章 龙的种类

 一、五色龙

 二、有角龙与无角龙

 三、有足龙与无足龙

 四、有翼龙与无翼龙

 五、一身双首龙与一首两身龙

第三章 龙的起源

 一、龙的实质

 二、关于龙起源的种种观点

 三、龙的早期形象

 四、龙与蟒

 五、龙的诞生地

第四章 宗教龙

 一、图腾崇拜:龙崇拜的早期形式

 二、自然崇拜:龙崇拜的主要形式

 三、保护神崇拜:龙崇拜的整合形式

 四、道教之龙

 五、佛教之龙

第五章 政治龙

 一、政治龙的形成

 二、龙与王权

 三、龙与帝王象征

 四、龙与年号

第六章 艺术龙

 一、雕塑之龙

 二、图画之龙

 三、刺绣之龙

试读章节

数千年来,中国人创造了众多的龙,有各种颜色的龙,有形状不同的龙,千姿百态,种类繁多。

一、五色龙

中国历史上的龙形象,颜色多样。在五行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创造了五色龙为主的龙形象:即黄龙、青龙(苍龙)、黑龙、白龙、赤龙等。按照五行观念,青龙居东方,白龙居西方,赤龙居南方,黑龙居北方,黄龙居中央。

最为明确地记述五色龙的是《神农求雨书》:“春夏雨日而不雨,甲乙命为青龙,又为火龙,东方小童舞之;丙丁不雨,命为赤龙,南方壮者舞之;戊己不雨,命为黄龙,壮者舞之;庚辛不雨,命为白龙,又为火龙,西方老人舞之;壬癸不雨,命为黑龙,北方老人舞之。”《神农求雨书》当是后人所作,但因时间不同而采用颜色不同的龙进行求雨的这种方式无疑在先秦时代是存在的。

汉代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求雨篇》中也详细记述汉代时以五色龙求雨的习俗:春旱求雨,“以甲、乙日为大青龙一,长八丈,居中央;为小龙七,各长四丈,于东方,皆东乡(向),其间相去八尺。”夏旱求雨,“以丙、丁日为大赤龙一,长七丈,居中;又为小龙六,(各)长三丈五尺,于南方,皆南乡(向),其间相去七尺。”季夏求雨,“以戊、己日为大黄龙一,长五丈,居中央;又为小龙四,各长二丈五尺,于中央,皆南乡(向),其间相去五尺。”秋旱求雨,“以庚、辛日为大白龙一,长九丈,居中央;为小龙八,各长四丈五尺,于西方,皆西乡(向),其间相去九尺。”冬早求雨,“舞龙六日,……以壬、癸日为大黑龙一,长六丈,居中央;又为小龙五,各长三丈,于北方,皆北乡(向),其间相去六尺。”

《河图》亦有五色龙之称,不过该书则称黑龙为玄龙:“黄金千岁生黄龙,青金千岁生青龙,赤金千岁生赤龙,白金千岁生白龙,玄金千岁生玄龙。”②古之“玄”即黑色之意。

《淮南子·天文训》记有青龙(苍龙)和黄龙,青龙居东,黄龙居中:“东方杏也,其帝太■,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黄龙最为尊贵,是真龙,其他各色龙都不是真龙。古代帝王都是真龙天子,所以都穿黄龙袍。百官和平民百姓均不许穿,否则有杀身之祸。《瑞应图》:“黄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细,能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以黄龙为贵,与崇拜黄帝有关,在五方帝中,黄帝居中央,黄帝之龙为黄龙。《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得土德,黄龙见。”

其次为青龙。青龙或称苍龙,传说夏朝崇拜青龙,《太平御览》卷九二九引《史记》:“黄帝得土德,黄龙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史记·封禅书》:“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宋书·符瑞志》上:“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淮南子·天文训》则称天上诸神中,最尊贵者为青龙星(即苍龙星):“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

五色龙在上古时代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先秦史籍有不少杀龙或射龙的记载。如《墨子·贵义》:“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这种“杀龙”方式当是古代一种巫术,所杀之龙当是塑造之龙,其目的是以此激起天上真龙的愤怒,从而降下甘雨,消除旱灾。

二、有角龙与无角龙

中国历史上的龙,其形态多种多样,既有有角的,也有无角的;既有有足的,也有无足的;既有有翼的,也有无翼的。

一般认为龙的原形是蛇,也有认为是鳄鱼等动物的。无论是蛇或鳄鱼,均无角。但历史上的龙形象,大多有角,少数也有无角的。在龙头上加角,是为了显示龙不是一般的动物,而是神圣的动物。龙角,古又称“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鳞介篇》:“龙,头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段成式所说的博山之物,当指龙角。可知古人称龙角为尺木。可见古人认为,龙无角是不能升天的。

早于段成式近八百年的东汉王充对“尺木”的理解完全不同,他说:“《短书》言‘龙无尺木,无以升天。’又日升天,又言尺木,谓龙从木中升天也。彼《短书》之家,世俗之人也。见雷电发时,龙随而起,当雷电击树木之时,龙适与雷电俱在树木之侧,雷电去,龙随而上,故谓从树木之中升天也。”王充的解释虽然较段成式较接近本来意义,但他把雷与龙当做两种事物。实际上,远古时的人们往往把雷与龙混同,认为龙是雷电的化身。

为什么要在龙身上加角?不少古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都曾作过探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意见。台湾学者袁德星提出的看法较为特殊,他认为,在龙头上加角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结果。他说,从文字上看,甲骨文的龙字和凤字,在结构上,其头顶的部位完全相同,凤为禽类,龙为爬虫类,但龙凤头顶上的符号相同,乃是因为这两种动物都是人文动物,而非自然界中的动物。甲骨文的龙字之下半,完全是一条蛇,但头上的有类似“辛”形的角使它显得和蛇大不一样。凤也一样,甲骨文凤字的下半,也完全是一只鸟,但凤头上也有一“辛”形的冠(在龙称角,在凤称冠),使它与普通的鸟大不相同。他认为,甲骨文的龙凤二字头上的“辛”形符号,是一种人文主义,是表示尊贵,代表神圣的符号,好比现代的皇冠一样。他进一步考证龙角源于上古的生殖器崇拜。他认为,龙头上的角形符号,是男性生殖器,和原始的且(祖)字造型相同。这种生殖器崇拜物,自史前至商代前期的二里头文化,以及商代后期安阳遗址,均有出土物发现,大部分是陶制的,也有大理石雕成的,其形状与龙头上的角和凤头上的冠,完全相同。不过,这一说法有待进一步论证。

在龙头上加角,可能是远古时代的角崇拜所致。在哺乳动物中,雄性动物多有角。在有角动物群中,领头的雄性动物大多长有大而强壮的角,因而角不但是雄性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力量和权力的标志。在龙头上加角,其主要目的可能是为龙增加神性。

在新石器时代发现的原始龙中,有的有角,有的无角。如距今约7000年前的辽宁兴隆洼石块龙,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摆塑,全长近20米,龙身宽约2米,呈昂首张口,弯身弓背状。考古工作者未报道该龙有角。距今约6000年的河南濮阳的蚌壳龙身长1.78米,高0.67米。龙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似腾飞,也没有角。

然而,距今5000—6000年的湖北黄梅县焦墩卵石龙却有角。据报道,卵石龙身长4.46米,高2.28米,宽0.3—0.65米,昂首直身,曲颈卷尾,背部有三鳍,腹下伸三足,长颈曲折弯卷,独角上扬,恰似一条正在腾飞的巨龙。P27-30

序言

“生肖”指的是人所生年的属相,一共有十二个,通称十二属相或十二相属,分别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种动物又同十二地支两两相配: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成为狗,亥为猪。我国传世的书面文献中最早记录十二生肖的是东汉王充所著《论衡》。后代的人们认为人出生在哪一年就属哪一年的动物,如子年出生者属鼠,丑年出生者属牛……亥年出生者属猪。“生”者,所生之年也;“肖”者,类似、相似也。生肖之说成为中国民间普遍流行的记生年和记岁、排辈分的符号体系,两千年来早已蔚为大观,妇孺皆知。哪怕是足不出户的村夫野老,目不识丁的走卒乞丐,他们或许“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对今夕是何夕、今年是何年都不甚清楚,但是若问到他们属什么,恐怕没有多少人答不上来吧。

在我国历史上,由于各族人民的喜闻乐见和高度关注,生肖从简单的记时原则发展为具有弥漫性质的文化现象,历久不衰。在民间流行的除了生肖游戏、生肖算命外,还有生肖剪纸、生肖卡、生肖图、生肖灯、生肖面食等,多不胜举。古人不光活在世上时要使用生肖屏风、生肖镜、生肖钱币等以图吉利,佩带生肖护符以图保佑,即便死后下阴间也要带上生肖俑,富贵人的墓室还要绘上生肖壁画。真可谓生生死死与生肖相伴。

生肖文化的大普及既是民俗生命力旺盛的表现,也离不开知识阶层的推波助澜。古诗中的“生肖体”便出于历代文人墨客的贡献。《列朝诗集》收载的明人胡俨《十二辰诗》云:

鼷鼠饮河河不干,

牛女常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

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

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

羝羊触藩徒喷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

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

平津牧豕海东头。

作诗者将十二属相同十二种传说或典故融合为一体,在讲述生肖知识的同时又传播了历史知识,收到趣味横生的效果。民间不少生肖歌谣也采取了类似的表现手法,使生肖之说变得极为通俗易懂。一首台湾儿歌唱道:一鼠贼子名,二牛驶犁兄。三虎爬山崎,四兔游东京。五龙皇帝命,六蛇受人惊。七马跑兵营,八羊吃草岭。九猴爬树头,十鸡啼三声。十一狗吠客兄,十二猪茶(台湾地方音,杀)刀命。

生肖作为本土性的民间常识虽然简单生动,易学又易记,但是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象征编码系统,也还有它神秘莫测的一面。比如说十二生肖为什么是十二个,不多也不少?十二生肖是怎样产生的?起源于何时?为什么与十二地支相配?十二种动物的排序有什么根据?为什么其中十一种动物都是现实中所有的,唯独龙这一种却是现实中没有的呢?

自古以来,这类问题就曾吸引过好学深思者的注意,不少文人学者还试图解答其中的某些奥妙。明代学者陆深的《春风堂随笔》云:“北狄中,每以十二生肖配年为号,所谓狗儿年、羊儿年者。岂此皆胡语耶?”清代学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十四谓十二相属之说起于东汉,汉以前未有言之者。今版通行工具书《辞海》……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一周,每年刚好会合十二次。我国先民把十二年定为一纪,是因为从天象上观测到岁星(木星)十二年一周天。十二年的时间不好记,于是又配上地支和属相。不过还有迹象表明,属相记年并不是最早的动物记时法,在它之前还有过动物记月法和记日法。按照礼失求诸野的原则,我们可以在彝族的十二兽记日法、纳西族的十二生肖记目法和记月法中看到这种古朴的历制,从而把生肖的产生放到通过具体来表示抽象的原始思维大背景中去理解。

本丛书立足于现代科学立场,尝试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把握中国的生肖文化。丛书共有十二册,分别由学有专长的民俗和文化研究者撰写,每册集中研讨某一种生肖动物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具体而言,涉及神话、宗教、仪式、占卜、农牧业生产、风俗习惯、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地理、历史,乃至民间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博采中外各民族相关的动物文化材料,包括文献、考古文物和田野调查等,以资对照和比较。特别注意吸收近年来国内国际学界的新成果和新观点,力求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和学术性的结合,希望能有较高的品位和较广的读者,把生肖文化的探讨引向深入,为中国文化研究拓展新的思路和空间。

谨为之序。

叶舒宪

2007年12月3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苍龙腾空(典藏图文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星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082227
开本 16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21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50
17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