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阅读安娜·弗洛伊德
内容
编辑推荐
若有人问我,在阅读和编辑这本《阅读安娜·弗洛伊德》之后,脑海中对安娜·弗洛伊德这个精神分析目前似乎赫赫有名又似乎总站在陪衬位置的有名女性留下了什么印象,我大概会讲,“灯下黑”——她是个被严重低估的精神分析史中的很好女性。这盏“灯”或许是作为精神分析创始人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或许是作为参与“大论战”对立方的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师梅兰妮·克莱因,他们耀眼而夺目。而伴随着本书作者尼克·米奇利对安娜生平及其著述的徐徐展开,我看见一束柔和但不微弱、广角而又热切的光,始终照耀在她看似平静且节制的脸庞,贯穿其一生并泽被后继者。
她的一生丰厚又多元,做过教师、精神分析师、作家、编辑、理论家、演讲者、基金筹募人、许多重要组织的负责人、弗洛伊德生前作品的出版参与者,而用任何一个标签去陈述或定义,都似乎扁平化了这个鲜活奋进在精神分析与儿童治疗领域的前辈。仅采撷书中三个小片段——
作为精神分析研究者,她的建树并不仅限于防御机制的梳理,在她创立的战后儿童发展中心“汉普斯特德诊所”,她试图弥合精神分析与学术型心理学的鸿沟,融合观察法与分析性重建的“双重途径”,对案例的观察资料建立多维度的“汉普斯特德索引”,宝贵的数据材料泽被了后世多位精神分析研究者。
作为儿童专家,她试图建立基于精神分析思想的诊断体系。不同年龄的患儿的相同症状,既可能出于发展紊乱,亦可能是内在冲突的指征。她本着将研究范围从病态扩大到常态、从聚焦发展的一方面扩大到全局的思想,提出“诊断廓图”作为儿童心理评估工具,从整体人格的基本健康到毁灭性创伤分为六大诊断类别。
作为精神分析思想的践行者,她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年逾60岁时仍作为耶鲁法学院客座讲师,试图推动立法与司法者、儿童福利组织“将儿童的需要放在决策的核心位置上”,在被争夺抚养权的儿童安置、亲子分离、虐待、情感疏忽、医疗照护介入度等一系列议题上,站在精神分析视角,梳理出诸多两难困境并给出针对每个特定儿童的“最少伤害替代方案”,以及对公权力合理至“最少国家干预”原则。
而这束柔和又有力的光芒却并不让人感到追光者抬头仰望时的渺小,这或许是安娜·弗洛伊德的人格力量,也或许源于作者的写?风格与视角。深入本书,会有大量翔实的材料和清晰细腻的书写,让人体味到安娜一生的曲折前行,既有专业上对父亲的认同、发展、超越与调整,也有个人生平的诸多有为之处与艰难险阻、令人扼腕之失。作者陈列其文献,讲述其案例,展现其变化,不回避其局限,给出后继者发展与未发展之憾事……让百年前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安娜有血有肉地来到读者面前。
这是我所品读到的安娜·弗洛伊德。虽然安娜终身未育任何子女,这本书里呈现的她却仿佛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任君采撷各种颜色的果实。也许你喜欢精神分析历史与人物传记,这本书可以帮助你还原一个鲜活的安娜;也许你关注安娜学派的理论建构,这本书相对全面地梳理出梗概满足好奇;也许你是儿童治疗师,渴望了解更多与儿童工作的视角与思想,这本书里的前辈呈现出诸多原创性的思考与关切;也许你是家长、教师、保育人员、儿科医护者、儿童保护工作者、政策制定者等儿童相关人员,这本书里安娜所积极推广至各界的精神分析思想对儿童的理解或许会给你遐思的空间;也许你是女性咨询师或者女性主义者,阅读安娜的一生所为,无疑会照亮你我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路上间或的黑暗与孤独。邀请你采撷属于你的那一只果实,让这束光为你的内心增添一分丰厚。
内容推荐
《阅读安娜·弗洛伊德》由(英)尼克·米奇利著
目录
第一章导论:安娜·弗洛伊德的生活与工作
第二章儿童精神分析
第三章精神分析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
第四章自我与防御机制
第五章汉普斯特德战时托儿所
第六章精神分析研究和儿童观察
第七章成人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第八章儿童期心理紊乱的评估与诊断
第九章发展心理病理学
第十章儿童精神分析与发展性治疗
第十一章精神分析与儿科学:对住院儿童的照顾
第十二章儿童与家庭法
第十三章结论:安娜·弗洛伊德的遗泽
参考文献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对安娜·弗洛伊德的经典著作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读,令人茅塞顿开。全书从大量关键论文的品鉴中,阐明了安娜的思想体系及其促进全生命周期心理健康的现实意义。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对儿童心理、教育领域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以及父母来说,都是一本的好书。
——郑毅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教授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健康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儿童保护工作关注的重点之一。正是依据儿童福祉倡议先驱安娜·弗洛伊德关于家庭、父母、稳定的关系对儿童健康发展重要性的论述,我们践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积极推行家庭支持体系,在国家监护体系中推行家庭寄养和“类家庭”等照护安置的替代养育模式。在中国,经过大量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长期努力,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分析和临床工作模式从最初的感性与直觉,逐步向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如今,在国家大力推进儿童福利和保护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相信学习安娜的儿童精神分析理论,能够帮助一线工作者、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们更有效地诠释儿童利益优选化的原则!
——陈雪梅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项目专家

20世纪60年代,在一份门宁格诊所的简报上,安娜·弗洛伊德的文字深情可抵岁月:“临床评估不应设置任何决断性的标准,我们也无法评判是否仍然存在着自发性恢复的可能。每个人走向成熟的发展速度各不相同,这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儿童偏离了假想中的‘正常’儿童群像。”2019年,我赴伦敦办学,三代安娜·弗洛伊德学派代表人物同堂授课,讲述她毕生贡献:强调发展与解释并尊,社会与心理现实并重,着力教育、实践与干预等。当时我尚未体会到这位“激进的创新者”影响之深远;而在儿童心理健康和福祉服务转型的当下,重温其作品,愈发能够感到其思想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相关专业群体的革新价值。
——王倩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

30年前在大学讲授《西方心理学历史》时,我有种与安娜·弗洛伊德纸上神交的感觉,惊叹于这位奇女子的天生使命仿佛为其父亲的精神分析而来——她出生那年正是精神分析的诞生之时,14岁的她即带着与生俱来的灵气对精神分析产生兴趣,之后终身追随并捍卫父亲的学说,正统精神分析的衣钵继承者确凿无疑。而她对自我功能的扩展和再定义又似乎背离了其父的正统精神分析!好一个有故事的奇女子,让我们好好阅读她的故事!
——李正云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阅读安娜·弗洛伊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尼克·米奇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442249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00000
出版时间 2024-0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095.2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7: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