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两岸客家史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着眼于唐宋以来"客家先民"与海峡两岸客家人的历史,论述闽台两地的客家历史及两岸客家人现代生活。全书分为四篇共二十二章,包括唐宋闽西的“前客家史”探究、渡台的汀州客家人研究、台湾地区苗栗客家历史、苗栗之外的台湾地区客家史与未来发展,从唐宋之际伏虎禅师与汀州客家先民开发环境关系、桃园十五间村永定胡氏家族语言文化生态、福建漳州张廖家族移民台湾地区研究、两岸客家面临城市化下观察客家未来等多角度,细致论证了两岸客家血浓于水,彼此有连续性与相关性的历史演变关系。 目录 序(一)1 序(二)3 导论1 第一篇 唐宋闽西的“前客家史”探究 第一章 唐宋之际汀州辖区变动与汀江流域开发关系11 第二章 唐宋之际汀州宁化“黄连洞蛮二万”史料疑问24 第三章 论唐末五代汀州战事与汀州人的“族群接触”30 第四章 唐宋之际伏虎禅师与汀州客家先民开发环境关系43 第五章 古汀州客家八县内部地域次分区的初步想法:“宁化型”“清明型”“汀江型”“连城型”49 第二篇 渡台的汀州客家人研究 第六章 论明郑大将刘国轩的“投国姓”与“降清廷”59 第七章 朱一贵事变之际汀州府客家人对台湾地区历史贡献66 第八章 从历史地理变迁看清代新庄之兴衰74 第九章 从1926年台湾地区汉人籍贯调查看台湾地区汀州客家人地理分布:以“大台北”和“桃竹苗”两区为例88 第十章 台湾地区汀州客家后裔文化生态的异同:以淡水鄞山寺附近、桃园十五间村为比较中心100 第十一章 坚持永定情,不忘祖宗言:桃园十五间村永定胡氏家族语言文化生态107 第三篇 台湾地区苗栗客家历史 第十二章 从“巴里”经“猫里”到“苗栗”:从“三汴圳”看苗栗市地区在清代的开发115 第十三章 福建漳州张廖家族移民台湾地区研究:以台湾地区苗栗铜锣湾张姓为中心125 第十四章 台湾地区苗栗县客家地区“土牛红线”与“紫线”的历史空间比较137 第十五章 清代苗栗“历史族际冲突”与今日“融和”146 第十六章 被遗忘的大清与苗栗“英雄”:程峻、寿同春、钟瑞生、与苗栗义民军157 第十七章 从台湾地区客家庙宇栋对楹联看台湾地区客家汉人华夏文化认同:以台湾地区苗栗义民庙为例174 第十八章 台湾地区日据时期苗栗“天香吟社”的历史意义:以该社核心人物为中心182 第四篇 苗栗之外的台湾地区客家史与未来发展 第十九章 从经济开垦到台湾地区抗日:以新竹“金广福”姜家事迹195 第二十章 林爽文事变时台中神冈北庄客家“义民首”李安善事迹203 第二十一章 平镇褒忠祠“分香”自枋寮义民庙“传说”的再思考222 第二十二章 两岸客家面临城市化下观察客家未来:以深圳与桃园两市为例235 结语24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两岸客家史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正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50278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71000 |
出版时间 | 2021-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81.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