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次要人物
内容
编辑推荐
★\t黎幺继《纸上行舟》《山魈考残编》《从始至终》后全新短篇小说集,一本旨在探讨“日常”的书。一本富有文学野心、思维强度、智识趣味的写作,一个可称得上是一种游戏的阅读体验,小说的字句中潜藏着细腻入微而又极其成熟的文本质地。本书虽然从日常经验写起,但却将日常推向了更深、更广的地方,让日常中的秘密浮现,让他者被看见。

★\t“历史是无名者的流动。”这些组成日常的“次要人物”通常是在别人看来面目模糊、没有辨识度、毫无个性的人,比如但丁的妻子、莎士比亚剧中的福斯塔夫,也许因为他们的选择从不由个性决定,所以他们什么都能适应。他们就像一大摊不成形状的、黏糊糊软塌塌的淤泥,填满了历史的大坑。他们是“次要人物”,也是这本书中的“主要人物”。

★\t父亲的过去,女儿的童年,妻子的显身,有关日常的一切都潜藏在“家庭”的沉默不语之中,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但同时,一切也都正在发生。像马一样咀嚼食物的父亲总是很饥饿,而“我”直到坐上那列火车才理解了“我”的父亲;要求和父母一样可以看平等时长电视的女儿,被父母这样的巨人不是以力量而是以高度拒绝,从而实现他们的支配与统治;用普通人的经验,而非传记家的方式去“复原”一个被伟人的光辉遮蔽的妻子。当家庭被“日常”拆解开,父亲、女儿、妻子,每一个个体的显身与诉说都打破了家庭内部沉默的形象。

★\t“如果连角色都没有了,那是谁在生活呢?我们把生活当作目的,我们搞错了。生活是我们想用戏剧来拯救的东西。我们要么就在舞台,要么就在后台,不然就会掉进阴沟里。”黎幺的小说中充斥着各类文学经典和古希腊神话,如本书中的一个城堡装进了莎剧的舞台与角色,然而经典不是目的,经典是在创作中反思生活的方法。“神圣”和“戏剧性”在本书中都是作为与“日常”相对的概念而出现的,在这些故事里,神龛和戏台都被日常的洪流淹没了。它通过充满一切来掏空一切。从这个角度来讲,日常才是不折不扣的奇迹。

★\t“事实上,这个设计的来源便是沙漠的符号形象所表征的循环往复的流变性。简而言之,这是一座没有地基的建筑,其主体部分是两个相切的半球体,完全等大,分别居于地上和地下,由一个筒状的空穴贯通其间。”封面由知名设计师郑元柏操刀设计,采用蚀刻画和沙子的颗粒感效果将文中的“流沙陵园”重现在封面中,封面出现的设计元素由书中内容提取,分别对应每一篇的主题:火焰、蘑菇——父亲或奥德赛;苹果——园丁;蛇——女儿或安提戈涅的童年;鸽子——天问;荆棘——妻子或无名的海伦,人的背影——主角与配角之辩;日晷、沙子——流沙陵园。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黎幺创作的第四部文学作品,这部短篇小说集中的各个篇章都是在统一的写作计划下,围绕着一个固定的主题摸索、迂回、刺探的成果。这个主题在不同的镜面中映现出不同的镜像,并且利用变幻的光影指出了一些虚虚实实的路径。作者在创作时所追逐的也总是一些隐隐约约,闪烁不定的印象,所以,在这本小说集里很可能不均匀、不规则地散置着一些事件的残影和象征的碎片。
本书旨在探讨“日常”,作者深知文学是无法处理日常的,或者说,日常是无法被“准确描述”的。所以,这本书中的日常是一个通过联想,被分化与变形的日常,这些“分化”与“变形”能够无损于日常的完整和尊严。"
目录
001 / 我认出了虚无的面孔(代序)
011 / 父亲或奥德赛
059 / 园丁
077 / 女儿或安提戈涅的童年
089 / 天问
123 / 妻子或无名的海伦
153 / 主角与配角之辩——一则存在主义的戏剧评论
205 / 流沙陵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次要人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黎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90713
开本 32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4-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