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上海文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梳理开掘上海近二百年以来的历史文脉和文学矿藏,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本册是洪深卷,精选汇集了洪深在上海期间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这是我们应该极为珍惜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当前有待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也将是一种很好的推动和激励。
图书 |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洪深卷)(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上海文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梳理开掘上海近二百年以来的历史文脉和文学矿藏,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本册是洪深卷,精选汇集了洪深在上海期间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这是我们应该极为珍惜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当前有待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也将是一种很好的推动和激励。 内容推荐 文库所展示的文学状况切近于原生态,所体现的文学风姿格外丰富多彩,所反映的中国社会和上海城市的变化也更具广度和深度。举凡社会变迁、政治风云、文化思潮、官场现形、战争革命、城市风情、农村风貌、市井坊间、妇女儿童、婚姻爱情、侦探侠客、风花雪月等等,都有所涉及。文献性、文学性和可读性都很强。本册为洪深卷,精选汇集了洪深在上海期间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目录 凡例 前言 赵阎王 五奎桥 香稻米 青龙潭 包得行 编后记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总目 试读章节 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军营里面,这军营所在,木是一个荒村。这荒村却离城不远,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这荒村内除了一家粮食店,五百个兵,没有别的人家。这一营的人,因天冷都睡去了;点得洋灯,生得火盆的,就只营官们居住的几间屋子。 这一间屋子,便是营长的卧室。靠后壁尽左,放着一张军用三折铁床;床上有白狼皮褥子,西式枕头,粉红湖绉的被,靠左边安着一张上有装镜下连衣柜的矮桌,桌上手枪一枝、军刀一把、除下来的军帽、解下来的皮带,还有粉盒、香皂、镜箱、香水瓶等,横七竖八的堆着。右壁上悬一轴美人画,画右有门,通着院子。画左钉上,挂几件营长的军服,从壁上偏左有四方纸糊小窗,现时关着。窗前堆了两只木箱,都有军需课封条,屋左床前,小炭火盆内,还有余火。屋右当地,放着小方桌子,四把椅子。桌上两盏洋灯,一盏未点;一盏点着,却是无甚亮光,想是油尽快灭了。 右首的门,猛也开了,走进一个人来:身上穿的灰色军服又旧又脏;褂子上的钮扣,有好几个早已脱落;腿上也无扎布,只散着脚管;一双老棉鞋,当差的日子久了,前面有点张口。他弯着背,耸着肩,满脸都有纹路,鬓边微微灰白。他没精打采,很是疲倦;虽只四十来岁的人,然而世上的风波经得多了,看来却像五十出外。 他手里拿着一把磁茶壶,想是刚冲得一壶滚水。进了门,转身把门关上。在方桌上取了一个杯子,斟了半杯茶,自己慢慢地喝着;又把两只手捧着热茶壶暖手。茶喝完了踌躇了半晌;忽然想起他本来要做一件事,连忙将茶壶放在炭火盆上温着,又略略拨了拨炭;拖过一把椅子,想坐在火盆旁取暖;忽地走到纸窗边,朝外望了一望,摇摇头自言自语地打算起来。 P4-5 序言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加自觉地发挥和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软实力”,自然便成为国家和民族新的文化发展战略的着眼点。缘于此,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编纂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也自当要从建设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基础性文化工程着眼,充分发挥历史的文化积淀和展现深厚的学术渊源,广采博辑,探幽烛微,以期起到应有的咨询鉴赏和导向传承的作用。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上海文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梳理开掘上海近二百年以来的历史文脉和文学矿藏,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作家和他们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经久的艺术魅力的约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这是我们应该极为珍惜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当前有待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也将是一种很好的推动和激励。 早在上个世纪初,上海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文化都会,对全国文化人才逐步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态势,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所谓“海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近百年来全国四面八方文学人才云集上海、共同参与的结果。正像鲁迅先生当年所说的那样,“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籍贯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人,‘海派’非皆上海人”(《鲁迅全集》第5卷,第352页)。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所以我们在编选这部《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时,主要不以作者的出生地域为界,而是视其是否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了上海文学事业的共建共荣,并获得重要的文学成就为取舍。 上海作为我国开埠早并兼有海洋性文化特征的世界大都会,在西方的各种学术思潮和理论流派的交流和渗透下,在文化、文学方面自然也得了风气之先,使得上海的传统文化和保守思潮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洗礼,而各种新锐的学术思想、文化新潮和创作流派,则纷至沓来,一发而不可收,从而奠定了上海文化和文学开放性、现代性的基础。时至今日,文化艺术的多元互补、兼收并蓄已经成为人类思维方式和审美要求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当前不可逆转的世界文化的大整合、大跨越的历史潮流面前,我们必须以更加自觉的文化心态与创新精神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人类的美好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在编选过程中除了直接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编委和有关人员的通力合作,还得到入选作者的家属和海内外文化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信息和资料,特此铭记,以表谢忱。 后记 洪深(1894-1955),原名洪达,号伯骏,字潜斋,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生于1894年12月31日。1907年到上海进徐汇中学和南洋公学读书,1912年至1916年在北京清华学校求学期间,积极参加校园演剧活动,他既演戏、又编剧,他说“在清华四年,校中所演的戏,十有八九,出于我手”(洪深《戏剧的人生》),在校期间先后创作幕表戏《卖梨人》、《贫民惨剧》等。1916年,洪深赴美国留学,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烧磁工程时,选修了许多文科课程,并继续编戏、演戏。1919年考入哈佛大学C.P.贝克教授主办的戏剧训练班,学习编剧、导演、后台技术、戏剧营业和管理等。1920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到纽约参加职业剧团演出。在美国期间,创作了英文剧《为之有室》、《虹》、《回去》、《牛郎织女》、《木兰从军》(与张彭春合作)。 1922年春,洪深回到上海,受聘复旦大学为外文系教授,参加了上海戏剧协社,怀抱着“做一个易卜生”的信念从事话剧活动。除先后在复旦、暨南、山东、中山、厦门、北师大等大学任教外,他主要从事戏剧和电影编导工作。1922年创作了反封建反军阀混战的成名剧作九幕剧《赵阎王》,讲述了安分守己的农民赵大被迫当兵后,在军阀部队中受尽欺凌中逐渐成为丧尽天良无恶不作的“赵阎王”,他抢了营长的银圆逃进森林,在紧张、恐惧中精神错乱而崩溃。该剧“借用了欧尼尔的《琼斯皇》中的背景与事实——如在森林中转圈,神经错乱而见幻境,众人击鼓追赶等等”(洪深《现代戏剧导论》,《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主人公心理独白和无声幻象的出现、神秘主义与情节淡化的方式、现实荒诞与人性弱点的表现等,使该剧成为中国第一部表现主义剧作。1923年2月,洪深亲自导演并主演赵大,在上海笑舞台公演该剧。1923年,他将英国王尔德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译为《少奶奶的扇子》,于1924年4月在上海公演,获得成功。 洪深自1922年涉足电影工作,他于1925至1937年问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导,他自编自导了第一部无声影片《冯大少爷》,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电影文学剧本《歌女红牡丹》,拍摄成有声电影。他创作了《铁板红泪录》、《香草美人》、《压迫》、《女儿经》、《劫后桃花》、《时势英雄》、《新旧上海》、《梦里乾坤》、《女权》、《社会之花》、《四千金》、《花花草草》等电影剧本,对于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30年,洪深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至1932年,洪深创作了话剧《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被称为“农村三部曲”,洪深自己说:“《五奎桥》所写的,是乡村中残留的封建势力。《香稻米》所写的,是农村的经济破产……《青龙潭》所写的,是‘口惠而实不至’的结果。”(洪深《“农村三部曲”自序》)《五奎桥》描述抗旱期间打水船无法通过狭窄的桥洞,乡村农民与封建地主围绕拆桥还是保桥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农民们团结一致,终于拆毁了封建乡绅势力的象征——五奎桥。《香稻米》表现出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中,在反动政府苛捐杂税压迫下,乡村丰收成灾、农村经济破产的现实。《青龙潭》表现庄家村的农民在大旱中到青龙潭求雨的故事,写出农民生活的困境和精神上的迷惘失落。洪深的“农村三部曲”比较全面生动地揭示出中国三十年代农村衰败和农民斗争的现实,是中国左翼戏剧的重要收获,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洪深卷)(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剑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3798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05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11 |
丛书名 | |
印张 | 1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