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宾孙漂流记(世界海洋文学经典)/蓝海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英国人鲁宾孙不顾海上的风险和父亲的反对,三次出海经商,在巴西建立了种植园。不安分的天性促使他将种植园托付给友人,从巴西再度搭上商船前往非洲。途中商船遭遇飓风,触礁沉没,船上人员悉数遇难,仅鲁宾孙一个幸存。他漂流到商美洲海上的一个孤岛,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勇气,利用破船上残留的一切物资和工具,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并多次伐木做舟,试图回到大陆。一次,他从一群吃人的土著人手中解救了一个野人,为他取名为“星期五”,并教他说英语,向他传播基督教教义,使“星期五”成为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后来,他们帮助一个被判变的水手抛弃的船长,巧施计谋,夺回了船只。鲁宾孙终于结束了二十八年的与世隔绝的生活,重返故土。

内容推荐

17世纪,一名英国水手鲁宾孙·克罗索不安于中产阶级的那种平庸舒适的生活,多次出海经营。在一次去非洲贩运黑奴的途中海上遇难,漂落荒岛。他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依靠个人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谋食建屋,制器养畜,开荒耕种,克服种种困难,最后终于回到文明社会……鲁宾孙十分乐观,充满了斗志,体现了自我奋斗的精神,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一个理想化的英雄。

试读章节

在我平安上岸之后,便立刻仰脸向天,感谢上帝的仁慈。就在几分钟前我还以为自己这回必死无疑,而现在却又有了生机。这种死里逃生的喜悦,简直难以言表。

2

将近黄昏的时候,我改变了方向,这样一直不靠岸地航行了许久,已经完全不知道身处何地。天黑时。丛林里便传来无数野兽的可怕叫声,我们吓得要命,决定等到白天再上岸。那猛兽已经快游到船边了。我立刻从舱里拿出枪来,照它放了一枪,它立刻回头朝岸上游去。

我们必须上岸,因为我们已经开始缺少淡水了。吃了点面包干,又喝了点酒之后,我们带了枪和两个罐子,一起淌着水上岸。我不敢走得离船太远,怕遇到野人。可是佐伊很快就不见了影子,没一会儿,只见他飞快地跑回来,我还以为后面有野人在追呢,赶紧跑去救他。没想到,他肩膀上竟然背着一只像野兔一样的动物,只是皮色不同,腿也比较长。我们都很高兴,猜想这东西的味一定很美。佐伊还带来了另一个好消息,他找到了很好的水源,而且一路上也没看到野人。

我过去曾到这海岸来过一次,以我的判断,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在摩尔人和黑人国家之间。这地方一向荒无人烟,只有野兽。我们沿着海岸走了差不多一百多英里,没看到一个人影。有几次,我远远地仿佛看到加纳利群岛上的泰厄利夫山的山顶,很想冒险过去,但都被逆风顶了回来。

我们又有过几次上岸取水的经历,其中有一次,清晨,我们下了锚,想等涨潮后再上岸。佐伊眼睛比我尖,他惊叫一声,要我把船开得离岸远一些。他说:“那边有一个怪物在睡觉呢!”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果然看到一只大狮子正躺在岸边。于是我拿起枪,瞄准那狮子头上开了一枪,它颓然倒下。这时佐伊胆子大了起来,他走到狮子面前,要拿斧子要砍下狮子的头,可是怎么也砍不下来,只砍下一只脚带上了船,那可真是只大得吓人的脚。

我在心里盘算,它的皮应该对我们有用,于是佐伊便跟我一起剥皮。足足一整天,我们才把皮剥下来,晾在舱顶,晒干后,我们就垫着它睡觉。

这次停船之后,我们一连向南走了十多天,终于到了有人烟的地方。一些人站在岸上望着我们,他们肤色很黑,全身赤裸。有一次我很想上岸和他们接近,但佐伊立刻阻止了我。他吧船向岸靠近一些,注意到他们手里并没有武器,只有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根长竿,佐伊说这是一种标枪,他们可以在很远之外准确地向我们投掷过过来。因此我只好将船开远,用手势同他们交谈,想要点食物。他们让我把船停住,有两个人跑回村子,很快就跑回来,带来两块干肉,一些谷物。我们很高兴,但不敢轻易接近,只好让他们把东西先放在岸上,然后远远躲开,直到我们拿了东西回到船上,他们才又走近。

我们用手势向他们表示感谢,不过这时又一个机会,让我们还了这份人情。就在我们的船还停在海边的时候,有两只野兽突然从山里冲出来。它们互相追逐着,看样子好像是在争斗。那些黑人表现出一副非常害怕的样子。除了那个举长竿的人,其他人全逃开了。我将枪装上了弹药,又让佐伊装好了另外两支枪,等它走到射程以内,一枪打去,正中一只的头部。它在水里上下翻腾,垂死挣扎,拼命地往岸上游,但因为受伤过重,没到岸边就死了。

那些黑人听见我的枪声,并且看到火药放出的火光,都是一副惊惶失措的神情,有几个人甚至吓得跌坐在地上。后来看见怪兽死掉,我们又在向他们招手,这才壮起胆子,到海边来寻找死兽。我在水里找到它,用绳子套住,把绳头扔给黑人,他们这才把它拖上岸。这是一只奇特的豹子,满身黑斑,很美丽。黑人们向我举起手来表示钦佩,他们怎么也想不出我是用什么东西把它打死的。

那些黑人很想吃豹子的肉,于是我把它送给了他们,他们对此都非常感激。他们用一块削薄的木片把豹子的皮剥了下来,并给了我。两个女人抬了一个很大的泥缸,里面装满了水。我叫佐伊把我们的罐子提到岸上,通通灌满。

我们补充了粮食和淡水之后,便离开了那些友好的黑人。这次一口气我们走了十一天没靠过岸。后来航行到佛特角群岛附近,佐伊突然惊叫起来:“主人,有一只带帆的船!”我跳出船舱一看,立刻看出这是一只到几内亚海岸贩卖黑人的葡萄牙船。它没有要靠近我们的意思。我扯满了帆,尽可能驶近他们。但由于速度慢,无论如何也进不到他们的航线。他们似乎从望远镜里看到了我,于是落了帆,我向着他们摇了摇旗帜,还鸣了枪。他们便把船停下,等我靠近他们。

船上一个苏格兰水手过来讲了英语,我告诉他我是英格兰人,刚从摩尔人手里逃出来。于是他们便让我留在了船上。无论谁都能想得出,我绝处逢生之后的心情是多么喜悦。为了报恩,我把我所有的财产都献给船主,但他却拒绝了我。他说:“我救你的命,无非是希望将来如果我遇到了同样的灾难,也有人可以救我。等到了巴西,我会把你的东西都交还给你。再说……”他想了想又说,“我把你带到巴西以后,你还要回英国的,我可不希望在救了你的命之后,又让你饿死在回乡的路上。”

P15-19

序言

《鲁宾孙漂流记》是英国丹尼尔·笛福(1659—1731)的作品。该作品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曾经先后几十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卡通片等。该部作品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俗易懂的叙事语言,赢得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赞赏。

一、笛福和他的时代

笛福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17、18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到了实质性阶段——工业革命阶段。英国的工业不仅在欧洲,而且在全世界都获得领先地位,成为了“世界工厂”。工业上的垄断地位给英国带来了商业上的霸权。英国在16世纪击败西班牙、17世纪击败荷兰之后,到了18世纪,又击败了在争夺殖民地方面的主要敌手法国,自此确立了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成了“日不落帝国”。

丹尼尔·笛福于1659年生于英国伦敦。笛福的父亲是个商人,和母亲是长老教信徒,不信仰英国国教。笛福也在长老会的学校里接受教育,并且成绩优异。但却因为是长老教信徒,笛福被禁止到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上学。于是,他便打算学习当牧师,但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选择了经商。正如他刻画的小说人物鲁宾孙一样,笛福的一生充满了冒险和刺激。

笛福早年是位成功的商人。他曾经营内衣、烟酒、制砖业,并曾到荷兰、法国、西班牙等国家进行商业性旅行。短短四年时间他就积累了殷实的家业。同时,他也养成了旅行的爱好,这一爱好伴随了他的一生。因此,他所创作的很多作品都是和航海、海外旅行相关的。

在商务成功的同时,笛福对政治也很感兴趣。1685年查理二世死后,詹姆斯二世继承王位,他企图恢复天主教会以及君主专制的统治,受到了大众的强烈反对。同时,詹姆斯二世向英国工商业的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残酷迫害清教徒,危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笛福因为是反抗者中的一员而被逐出英国,接下来在欧洲大陆度过了三年的时光。期间,他写了一些反对詹姆士二世的政治短文。1688—1689年发生的光荣革命废黜了詹姆士二世,王位由信奉新教的威廉继承。随后,笛福回到英国,继续经商。不幸的是,笛福在1692年破产,从此他过上了负债、还债的生活。

破产后的笛福不得不用各种方式谋生。他曾做过政治记者,撰写政治评论和政治宣传的小册子,还曾伪装当过间谍。笛福多变的身份特征在宾孙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鲁宾孙一生当过水手、商人、奴隶、种植园主、殖民者。

笛福是在60岁左右开始创作小说的。1719年,他的第一部小说《鲁宾孙漂流记》出版,成功塑造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的形象,使他一举成名。小说以写实手法描述了一个虚构故事,讲究情节的生活逻辑和细节的真实性,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语言通俗易懂,文体简朴,深受各阶层欢迎。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也奠定了笛福的“英国小说之父”的地位。之后,笛福又写了《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罗克查娜》等四部小说。

笛福是一位多产作家。他曾写了大量小册子与新闻报道,如1722年法国马赛发生瘟疫,他就出版了以1665年伦敦大瘟疫为内容的《大疫年纪事》,迎合了当时市民的关注,颇受欢迎。

二、《鲁宾孙漂流记》中的大海和荒岛

《鲁宾孙漂流记》是一个以茫茫大海中的一座荒岛为背景而发生的故事。笛福创作《鲁宾孙漂流记》的灵感来源于当时一名叫亚历山大·赛尔柯克的水手的亲身经历。1704年,该水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执,被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的安·菲南德岛上。他在岛上与世隔绝,四年后才被救回英国。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笛福以这个水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海上经历和生活体验倾注在小说人物鲁宾孙身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进行文学创作,使“鲁宾孙”成了当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形象代表。

英国是大西洋上最大的岛国,与欧洲大陆相隔,东面是北海,南面是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开放的海洋地理环境使英国人素有“海洋情结”。大海的平静祥和,抚慰了人们脆弱痛苦的心灵;大海的险恶、暴躁和变化无穷,使勇敢地人们时时面临着挑战;大海的神秘莫测,引发了人们探海、斗海的决心。大海成了人们展开自由的翅膀和顽强拼搏的理想场所。

大海是神秘的。鲁宾孙从未见到过大海,却对大海有着一份执著的向往。大海似乎以独有的神韵吸引、呼唤着他,使他情不自禁地去探索它。于是鲁宾孙放弃了安逸、幸福的生活,也全然不听大家的劝诫甚至违抗父命踏上了航海之路。这展示了当时的英国人有着不安于现状、骁勇好战的性格、独立不羁的人格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大海无时无刻都有着险恶的一面。第一次的航行就是充满着危险的。大海“汹涌澎湃,波浪滔天”,风暴“来势大得可怕”,船几乎被海水吞没了。此时的鲁宾孙已心如死灰,彻底后悔没听父母的忠告。然而不久,暴风雨后的大海又变得如此的“平静柔和”。历经死亡的恐惧之后的鲁宾孙又重新对航行痴迷,并毅然决然地再次出航,这正反映了当时整个英国社会对于海上探险、海外扩张的热衷。

大海是鲁宾孙成长的摇篮。在第二次航海中,他成功地摆脱了成为奴隶的命运。然后他又在海上遇到了非洲黑人。最令人震撼的事情发生在船遭遇风暴的时候。在海水中浸泡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船上的所有水手都葬身海底,而鲁宾孙竟然死里逃生登上了荒岛。从海难中死而复生的幸运,使鲁宾孙懂得了“活下来”的珍贵,获得了重生。

小说中的海岛远离大陆,荒无人烟,荒凉得连野兽都没有,只有无数的飞禽。“荒”使这座海岛最大限度上摒弃了文明与社会的现代因素,而人类在这里也脱下了文明的外衣,退回到面对饥寒、面对灾难、赤手空拳的状态,因此荒岛是人与自然最真实的面对面。

刚登陆岛上的鲁宾孙身心疲惫,只能找了棵可以栖身的大树。一无所有的他很快恢复了人本身具有的“野性”,他把船上的枪支、火药、纸笔等文明的象征带到了岛上。鲁宾孙聪明、勤于劳动并善于创造。他在荒岛上充分利用自己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依次历经了渔猎、采集、牲畜、耕作、简单手工劳动、原始的资本积累,最终把荒岛建造成活生生的“殖民地”的全过程。

鲁宾孙在荒岛上的奋斗历程就是一幅活生生的人类历史的进化发展图!而书中的鲁宾孙,靠着顽强不息的斗志,闯过一个个难关,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并奔向一个崭新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鲁宾孙就是人类进步的化身,他的身上浓缩了全人类积极进取、奋斗不息的伟大精神。

可以说,荒岛是鲁宾孙实现其人生价值的生活舞台,而《鲁宾孙漂流记》就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跃动在这幅发展图上的就是积极进取、奋斗不息的人类永恒的精神。

范美玉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英语海洋文学研究”团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宾孙漂流记(世界海洋文学经典)/蓝海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丹尼尔·笛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778729
开本 32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