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生活世界的哲学审思 |
内容 | 内容推荐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致力于文化与哲学的跨学科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本书汇集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最近几年发表在《学术研究》《哲学评论》《现代哲学》等学术期刊的文章,包括《论道德临界空间》《交互主体性的“世界性”基础》《唯物史观空间话语的当代转换》等。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理论、美学理论等方面对新兴科学技术和文化样态进行诠释和研究,希冀为理论界、学术界进一步探讨这些时代课题发挥一定的启发作用。 目录 目录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道德论道德临界空间 罗明星基于德性法律论证理论的程序正义标准 冉杰“我”的道德与“你”的道德——主体交互中的道德教育 罗明星论虚拟社交中的“道德人设” 罗明星 龚利鑫人类解放何以转向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改造道德秩序的革命设想”对马克思思想的诠释 黎庶乐 郑智元一个新的起点:论延安文艺路线对大众话语政治的确立 黄罡马克思恩格斯对异化家庭的解构与重构 李丽丽古代生活哲学及其意识形态教育的生活范式 黄禧祯 第二章 主体意识与共同体秩序胡塞尔意识概念的多重意蕴: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陈志伟交互主体性的“世界性”基础 高燕 王国栋经验世界中交互主体性的本原性思考——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阿伦特 高燕李 美娟非线性复杂系统视阈下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超越 李丽红 刘卓红第三章 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历史与空间唯物史观空间话语的当代转换 黎庶乐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视野中城市经济空间的演进路径与地理趋势 刘莉大数据方法论的新特征及其哲学反思 陈志伟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叙事前提——评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对马克思的神学解读刘田第四章 西方资本主义的当代批判空间与资本:列斐伏尔与马克思的空间思想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黎庶乐工具理性对人文精神的僭越——从《启蒙辩证法》看“学术资本主义” 李丽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学术资本主义” 李丽丽安德森与汤普森之争: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走向问题 黎庶乐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活世界的哲学审思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罗明星;冉杰;陈志伟等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583796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87000 |
出版时间 | 2024-07-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7-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