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彭家煌叶紫卷)(精)
内容
试读章节

反奉战争起后,S市华界的居民,大半因着前次战争所遗留的深刻的印象,对于自己的生命,以及细微的家具,都感觉绝大的危险,稍拥资产的都纷纷向租界移去;因此,城北仁义弄第二十号的房子也在这时空了,只有住在灶披间的两个寒酸学生没搬走。

P和他的妻乘此机会,以较廉的租金赁了这所房子的前楼;初搬进去时,很觉寂静,自从楼下搬进来一位打拳的武士后,才渐渐热闹起来。

灶披间的租金每月只有两元,不到几天,那两位学生不知怎样搬走了,这间小房便入了武士的版图,他不是租来自己住,却以每月六元的租金转赁给一个外国人。

这外国人搬来后,在房门上贴着一张W.A.Dismeryer的名片,窗子上挂起破纱帘,地上铺着旧地毡,小铁床上四散着工业书籍;室内除小柜,衣箱和烹饪的杂具外,壁当中还挂着袒胸赤背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画图。

P的妻见不惯外国人,这位Dismeryer颇引起她由对普通一般外国人的观察所得来的一种异样的可怕,因为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外国人也可委曲在这小而卑湿黯淡的灶披间,可断定他是一个旅华的起码货,她于是很不自安地对她丈夫说:

“我们又搬到倒霉的地方来了;楼下呢,住的是一个打拳的,灶披间呢,便住着一个蹩脚外国人,别的不打紧,若是这外国人在这儿贩手枪,造假钞票,一经发觉,可不牵累了我们吗?还有一层,我们白天都要去做工,房门的锁又不坚实,里面的东西说不定有危险呢?”

她发表这高深的见解后,睁着眼睛凝视她的丈夫,等候一个妥当办法的回答。

P笑了一笑,不假思索地答道:“打拳的想不会无缘无故给拳头我们吃的,这外国人的举动虽是不能断定,总不会牵累我们罢。至于房里的东西,那怕什么,家里有看家的娘姨。”

她经过这番安慰,虽是有些相信,却仍不放心,时时背着P在娘姨面前刺探这危险人物的消息。娘姨不时在她前面报告,说外国人也能说本地话,常在她旁边看她烧菜,有一次看见瓶子里没有酱油,连忙走到房里把自己的一瓶酱油拿出来送给她,她没有受。有时他又拿出胡椒粉或加里粉来要她放在菜里,她怕是毒药,严词拒绝了。厨房里的东西他常常由这边搬到那边,放开自来水尽量地冲洗,哕哕苏苏使她十分生厌!

主妇夸奖她那谨慎的态度,同时又再三的嘱咐道:“小心点,外国人是不好惹的,以后不要理会他好了。”

娘姨守着主妇的命令,从此绝对不睬这外国人,有时他又来管闲事,整理厨房,冲洗家伙,于是厨房里沸腾了诟詈的声浪。这外国人被娘姨斥辱,并不敢抵抗,他只静寂的退到他的小房内。从此,他停止整理厨房的工作,闲着没事做,便每天关着房门躺在床上,低声的念那朝夕不离的工业书籍。他不敢走出门散散闷,开开心,因为出了门,必定要里面有人出来,他才有进门的机会;若是晚上回家稍迟一点,他便会在街头作漫漫长夜的巡游者。

一天早上,P在厨房提水,发觉这外国人在窗外站着,脸上惨白,眼珠通红,全身似给寒气裹住,战栗地望着P微笑。P会意,连忙开了门让他进来。他谢了P,渐渐和P攀谈。P从此知道他是三十多岁来华已经两年的德国人,新近被摩托车制造厂辞歇了的劳动者。

P夫妇移居后,转瞬又是两个月了,这所房子里除了武士和他的徒弟们角力的声音喧闹着外,没有什么危险发生过。娘姨因在P家收入太少,借故走了,这位外国人Dismeryer也恢复了他整理厨房的工作;因为他极爱清洁,厨房就在他那房子的隔壁。P的妻也渐渐对他解严了。

Dismeryei’的房里很少有人进去,只有打拳的武士板起面孔在他的房里坐索房金,有时在他的房门外责骂他,说他假装睡着了,故意不开门;其实就是房门应声而开,难道以武士的威力能够把每月六元的房金在他那瘦削而枯焦的骷髅里榨出来吗?他刚搬来时,每天自己煮一顿两顿吃,两个月后,厨房里连他的足迹都少见了!

一天,好几个邻近的男妇从他的房里出来,那男子脸上满堆着笑容对他的同伴说:“这根皮带真便宜,只花了四个铜子。”另一位男子说:“这双皮鞋只有八成新,竞花了四毛钱!太贵了一点波?”从这般人得意的走了以后,Dismeryer的房里才透出希罕的面包香味来,刀叉重新由尘埃里拿出来在厨房里冲洗。不常在家的P,这种盛况,以后竟还看过好几次。

从这时起,P的脑子里似乎受了一种强烈的袭击。他在放工回来时,躺在床上追忆旅京时和几位预备赴法勤工俭学的朋友天天从宣武门外步行到西城翊教寺法文专修馆去上课,飘舞的夹袄贴在身上现出高耸的骨头来,脚跟露在鞋袜外面,和冰冻的泥土直接的磨擦,每天早晨饿着肚皮和砭人肌骨的北风打十几里路的冲锋。以后呢,达到目的地的,能够被逐回国,这算是幸福,留在法国的,多是抱着他们伟大的希望在异域的坟墓里长眠,听说现在只有一位C君还活着。Dismeryer不是横行世界的德意志的国民吗?他在积弱的中华所受的待遇,总可断其比留法的C君优越好几倍吧!然而这优越的待遇实在够人萦思缅索呀!

P3-5

后记

彭家煌(1898—1933),湖南湘阴人。字蕴生,别字韫松,又名介黄,笔名有韦公等。他母亲是杨开慧嫡亲姑妈,二嫂又是杨开慧堂妹。他1919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即经三舅杨昌济介绍,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补习学校任职,曾在北京大学旁听。1923年,他考入上海国语专修学校学习,1924年,进上海中华书局工作。1925年初结婚后,因妻子在商务印书馆就职,也转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先后助编《教育杂志》、《儿童世界》等。这时他开始文学创作,主要写童话和儿童故事,先后有40篇多篇,可惜未结集出版。1926年2月发表第一篇小说《Dismeryer先生》,引起郑振铎的注意,吸收他加入文学研究会。此后他便更努力地创作短篇小说,还写过一些精彩的杂文,发表在《申报·自由谈》等报刊上。他的小说充满真诚和温馨,富有喜剧色彩,含蓄蕴藉,诙谐隽妙,同时显露出两副笔墨:既能写具有浓重乡土气息的农村生活,也能用细腻而带有嘲讽的笔法写市民和知识分子。茅盾指出“彭家煌的独特的作风在《怂恿》里就已经很圆熟……这一篇小说成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见《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有评论者认为:“彭君有那特出的手腕的创制,较之欧洲各小国有名的风土作家并无逊色……如果家煌生在犹太、保加利亚、新希腊等国,他一定是个被国民重视的作家。”(黎锦明《纪念彭家煌君》)

约在1930年冬或1931年初,他由潘汉年介绍,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曾秘密担任共产党的《红旗日报》的助编和通讯员(见上海市人民政府民政局《病故革命工作人员证明书》),还曾在朋友中为红军募捐,说是“去援助那些前线上为我们奋斗的同志”(见贺玉波《悼彭家煌》)。1931年7月,被国民党当局以“共党嫌疑”突然逮捕,在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受到残酷的刑讯,与关向应、叶紫等人同狱。两个半月后,经各方营救出狱,但身体已严重受损,从此疾病缠身。1932年“一·二八”日寇轰炸上海,他的家被炸毁,商务印书馆又解聘了他们夫妇,走投无路,后全家去宁波,曾进当地的《民国日报》编副刊。不久,又因编了两期《大众文艺专号》而被报社开除。年底,因胃病严重和渴望斗争生活,重返上海,恢复与左联的联系,积极创作,并支持叶紫、陈企霞等人的“无名文艺社”。还与鲁迅、胡愈之、茅盾、巴金等105人联名发表《中国著作家欢迎巴比塞代表团启事》,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拥护9月初将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反战会议。然而,就在1933年9月4日,他因胃穿孔,病殁于上海红十字会医院一天仅五角钱的三等病房,年仅35岁。

彭家煌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位作家,也是一位革命者。他有没有加入共产党,现在没有看到可证明的材料(他加入过左联,也只是因为叶紫在一篇化名文章中提到,才为研究者所知;这篇化名文章的作者,是由笔者考定的)。但他的死,显然与反动当局的残酷迫害有关。1952年,由上海市市长陈毅签署,向其家属颁发了《病故革命工作人员证明书》。然而,笔者后来在上海市档案馆查阅到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的档案,却已经把彭家煌列为革命烈士了,虽然他的夫人、儿子从来没有享受过烈士家属的待遇(笔者访问过他的夫人、儿子,现已逝世)。

彭家煌短暂的一生,创作有《怂恿》、《茶杯里的风波》、《皮克的情书》、《平淡的故事》、《在潮神庙》、《喜讯》、《出路》等小说集,都是解放前在上海出版的。(另外,不少书上还说《管他呢》、《苦酒集》、《厄运》、《寒夜》、《落花曲》也是他的小说集,那都是误传,那是另一位名叫彭芳草的作家写的。)

叶紫(1910—1939),原名余昭明、余鹤林、余繁,湖南益阳人。出身贫寒,靠父串乡卖布为生。1925年人湖南华中美术学校学习。1926年,益阳农民运动兴起,他一家人几乎都投身革命。北伐军攻占武汉后,叶紫投笔从戎,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学习。“马日事变”后,叶紫靠岳父掩护,改名化装出走,流浪于长江中下游各城镇,当兵,做工,要饭,饱尝艰辛。约在1929年底,颠沛流浪到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春,随卜息园回湖南开展革命活动。卜不幸被捕牺牲于长沙,他幸运逃脱,再至上海。1931年,以“共党嫌疑犯”在上海被捕,关囚在龙华警备司令部监狱,8个月后被党组织营救出狱。为了生存,先后当过警察、教员、书店职员、函校雇员,有时写些文章发表。1933年,他与陈企霞创办《无名文艺》,以叶紫笔名发表小说《丰收》,引起文坛注目,遂加入左翼作家联盟,走上文学道路。其后,以一般人少有的身世经历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小说和散文,反映革命运动和农民生活,用叶子、阿紫、紫、阿芷、杨镜清、陈芳、杨樱、柳七、黄德、辛卓家等笔名发表。

1934年,叶紫在《中华日报》任助理编辑。1935年,在鲁迅支持下,与萧军、萧红组成“奴隶社”,自费出版《奴隶丛书》之一、短篇小说集《丰收》,鲁迅亲自为之作序。叶紫的小说饱含强烈的阶级爱憎,大胆反映现实阶级斗争,真如鲁迅热烈称赞的,“作者已经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于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1936年,他的中篇小说《星》出版。1937年,小说集《山村一夜》出版,他又将曾发表过的散文、评论、杂感等文章,编为《女子书信指导》,以其妻名义出版。长篇小说《离叛》,散文集《古渡头》、《叶紫散文集》和短篇小说集《奇闻集》等,已完稿或编就,未能付梓。叶紫长期生活穷困潦倒,健康严重受损。1936年,因肺病和肋膜炎住院医治,中篇小说《菱》也未能完稿。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因生活无法维持,乃携妻小返回益阳养病。病情日益恶化,构思已久的反映湖南农民运动的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终未能完稿。1939年10月5日病逝,年仅39岁。

彭家煌和叶紫是湖南老乡,又是同牢难友,亲如兄弟。他们同受旧社会的迫害,都是英年早逝,令人痛惜不已!他们都是在上海登上文学舞台的,都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盟员。他们的作品是我国革命文学的优秀代表。笔者为自己能给这样两位崇敬的老作家编选这样一本书而感到光荣!

本书大多选自作家在民国时期出版的集子,也有个别是集外佚作,基本上是按写作、发表的先后排列。所收的都是小说,只收了一篇散文,即叶紫的《关于彭家煌之死》。那是发表在鲁迅保存下来的世上唯一的一份左联秘书处的内部油印刊物《文学生活》上的,极其珍贵,原文署名是“y”,最早由笔者考定为叶紫所作,并已得到研究者公认。此文生动反映彭家煌的革命事迹和彭家煌、叶紫之间的战斗情谊,笔者特意收入此书,并认为是非常合适的。

陈福康

目录

凡例

前言

彭家煌

Dismeryer先生

怂恿

活鬼

莫校长

陈四爹的牛

喜期

茶杯里的风波

蹊跷

改革

离家之前

——穷女日记片断之一

节妇

晚餐

我们的犯罪

出路

美的戏剧

牧童的过失

请客

风头

在潮神庙

垃圾

喜讯

隔壁人家

叶 紫

丰收

电网外

向导

夜哨线

懒捐

杨七公公过年

偷莲

校长先生

山村一夜

湖上

关于彭家煌之死

编后记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总目

序言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加自觉地发挥和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软实力”,自然便成为国家和民族新的文化发展战略的着眼点。缘于此,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编纂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也自当要从建设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基础性文化工程着眼,充分发挥历史的文化积淀和展现深厚的学术渊源,广采博辑,探幽烛微,以期起到应有的咨询鉴赏和导向传承的作用。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上海文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梳理开掘上海近二百年以来的历史文脉和文学矿藏,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作家和他们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经久的艺术魅力的约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这是我们应该极为珍惜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当前有待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也将是一种很好的推动和激励。

早在上个世纪初,上海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文化都会,对全国文化人才逐步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态势,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所谓“海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近百年来全国四面八方文学人才云集上海、共同参与的结果。正像鲁迅先生当年所说的那样,“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籍贯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人,‘海派’非皆上海人”(《鲁迅全集》第5卷,第352页)。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所以我们在编选这部《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时,主要不以作者的出生地域为界,而是视其是否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了上海文学事业的共建共荣,并获得重要的文学成就为取舍。

上海作为我国开埠早并兼有海洋性文化特征的世界大都会,在西方的各种学术思潮和理论流派的交流和渗透下,在文化、文学方面自然也得了风气之先,使得上海的传统文化和保守思潮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洗礼,而各种新锐的学术思想、文化新潮和创作流派,则纷至沓来,一发而不可收,从而奠定了上海文化和文学开放性、现代性的基础。时至今日,文化艺术的多元互补、兼收并蓄已经成为人类思维方式和审美要求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当前不可逆转的世界文化的大整合、大跨越的历史潮流面前,我们必须以更加自觉的文化心态与创新精神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人类的美好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在编选过程中除了直接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编委和有关人员的通力合作,还得到人选作者的家属和海内外文化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信息和资料,特此铭记,以表谢忱。

2010年3月

内容推荐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作家和他们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经久的艺术魅力的约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

本卷为其中之一,收录了著作家彭家煌、叶紫的作品。

编辑推荐

彭家煌短暂的一生,创作有《怂恿》、《茶杯里的风波》、《皮克的情书》、《平淡的故事》、《在潮神庙》、《喜讯》、《出路》等小说集,都是解放前在上海出版的。(另外,不少书上还说《管他呢》、《苦酒集》、《厄运》、《寒夜》、《落花曲》也是他的小说集,那都是误传,那是另一位名叫彭芳草的作家写的。)

本书大多选自叶紫在民国时期出版的集子,也有个别是集外佚作,基本上是按写作、发表的先后排列。所收的都是小说,只收了一篇散文,即叶紫的《关于彭家煌之死》。

本书收录作者各时期不同体裁、风格的主要作品,力求全面反映其创作成就、艺术风貌和思想历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彭家煌叶紫卷)(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福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37282
开本 32开
页数 47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5.0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5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