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训新解
内容
编辑推荐

李忠刚编著的《古训新解》重温经典古训,品味精彩人生!

还原古训的真实面目,深渡剖析古训精髓,诠释古训精华,引领读者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这些古训,让读者能够珍视古训,正视古训,了解文化,感悟生活。

本书中有许多对古人经典言论进行的新解,您可以结合这些经典的古训,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让您的生活更加舒适自然。

内容推荐

古训不仅是几千年来古人对语言深度理解的演化,更是对当时人物、事件,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经验教训、做事原则、处世方式等的积累与传承,因此,它是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至今依然受到人们的推崇并被习惯性地使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推移,一些古训在流传的过程中已经失去了其本来面目,被后人曲解或者误用。你也许知道爱迪生的那句“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你是否知道爱迪生还说过“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更重要”呢?

李忠刚编著的《古训新解》详细探索古训来源,还原古训真相,并和现代人的观点结合起来,深度解读那些在时间中消逝、在历史中变化、在流传中被人们曲解或者误用的古训,反思古训在今天的实用之处,给古训又一次全新的“生命”。

目录

第一章 正解——那些被误传的古训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孔子为何与女人过不去?

 相濡以沫——并非爱情的伊甸园

 两肋插刀——非要两肋插刀才够朋友吗?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没人会傻到用孩子去套狼

 无毒不丈夫——大丈夫并不“毒”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有一个女人会嫁给鸡或狗

 生有涯,而知无涯——你不必忧虑知无涯

 刑不上大夫——不是贵族和士大夫的特权

 如日中天——并不等同于蒸蒸日上

 以德报怨——这不是孔子的观点

 好马不吃回头草——吃回头草的马也会是好马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有多少人被爱迪生误导

 中国是一只睡着的狮子——“睡狮论”不是恭维之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不是在骂人

 王八蛋——误传后的形象骂语

 不见棺材不落泪——见了谁的棺材都会落泪吗?

 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更不可能心死

 狗屁不通——这只是一个生活中的小常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也顶不了一个诸葛亮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不为己,天不会诛地也不会灭

 君子固穷——君子难道就应该与贫穷相伴吗?

 人尽可夫——这本是一个很孝顺的女子

 击缶而歌——主子不是绝情的人

 三思而行——三思之后机会尽失

第二章 矫桎——被曲解的至理名言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交友就应当淡如水吗?

 兔子不吃窝边草——为何要舍近求远?

 人有三急——哪一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金屋藏娇一为何要将娇妻藏在金屋?

 对牛弹琴一用对的方法对牛弹琴

 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应不应该有才?

 网开一面——网其实不应只开一面,而是三面

 学而优则仕——并非学习好就要去做官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有时是个牢笼

 吃得苦中苦——不一定做得了人上人

 字如其人——字有时可以伪装

 与子偕老——原不是情侣们的爱情追求

 天涯何处无芳草——人们曲解了苏轼的本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院在哪里?

 知识就是力量——仅有知识不等于力量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逃跑不是上计

 河东狮吼——河东不是河,狮吼不是狮

 目无全牛——做什么事都要力求“目无全牛”

 洗耳恭听——“洗耳恭听”非恭维

 学富五车——学富五车相当于小学四年级

 鬼斧神工——自然景观非鬼神所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为何要磨铁成针以示功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不能施于人

第三章 反恩——古时名言的今日思考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与颜如玉今何在?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也不会和钱过不去

 不求甚解——在我们读书时能这样吗?

 门当户对——门当户对难道错了吗?

 满招损,谦受益——圆月与新月的智慧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到底该怎样用人?

 一招鲜,吃遍天——招鲜能吃多久?能吃多远?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尔对五谷知道多少?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现代是晚了还是早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一绝知此事要躬行

 棒子出孝子——“棒子出孝子”还适用吗?

 成败论英雄——应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

 一知半解——知半解会毁掉你的一生

 一尘不染——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尘”

 食不语,寝不言——“食不语,寝不言”到底科不科学?

 亡羊补牢——“亡羊补牢”是否为时已晚?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话还能激励几代人?

 书到用时方恨少——多学点东西以备后用

 一劳永逸——没有这样长效的事情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样对待受之父母的身体发肤?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与利的差别在哪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尔将怎样选择质朴与奢靡?

第四章 重温——经典名言的深度体味

 心在哪,财宝就在哪——跟随所罗门王去寻宝

 吾日三省吾身——尔做到了多少?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有内涵自然会与众不同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品味上去了就下不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向自然学习

 君子有三戒——新时代君子对“三戒”的取舍

 君子有九思——比“三省”更重要的是“九思”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蚂蚁精神无坚不摧

 仁者无敌——“仁”的胸怀是做一切的根本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把握好“五色五昧五音”的度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好心态是成功的一半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与朋友一起学习

 以五十步笑百步——和“半斤八两”差不多

 人比人,气死人——和别人比要选一个恰当的对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谁都不想老来伤悲

 只缘身在此山中——走出云深处,走出此山中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大事也要打基础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量变到质变

 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任何环境都应该善其身

 认识你自己——阿波罗神庙上垂勺话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一走路走出的智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与达中的苏轼

第五章 汲取——祖先为人处遒的经验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善恶只在你的一念之间

 魔由心生——戒除潜伏在你心中的鬼怪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过去的让它去,重点是把握现在和将来

 一诺千金一人没有信用则无立锥之地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用人交友千万不能草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与我们安乐的温床保持距离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到实践中去体会一切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认真避免那毫厘之差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难得糊涂,张弛有度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优柔寡断可能会断送你的一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好准备才能迎接挑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的“器”是否摩厉以须

 三人同卧——人生真实不虚幻,认真生活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要想无敌,先胜自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避免偏听,学会兼听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尽力而为方能问心无愧

 不怨天,不尤人——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是改变你的最好方法

 知足常乐——知足与知不足的快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为贵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抓住生命中的重要时刻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孔子为何与女人过不去?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论语·阳货》

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女人和小人不好伺候。

其实不然,孔子在这句话里责骂的是特定的女子。这句话的原句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意思是说:“只有女子与伪君子是难以养用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不知道恭顺;疏远他们,他们就有怨气。”由此来看,与“女子”和“小人”确实是很难相处,因为不好把握彼此间相处的距离。

很多男性在对女性不能忍耐的时候,随口就会引用这句话,并且引用了两千多年。我们暂且不去谈论女人,先说说小人,什么样的人是小人呢?和君子相对的人是小人,所以,君子的形象越是光辉博大,与之相对的小人就越显得阴暗而狭小。由此,大家心里应该都有一个关于小人的形象,孔子却把小人和女人并列起来,这怎么可能是孔子说的话呢?

我们都知道,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七十二个贤人随便挑一个到现代,都是国学大师级的人物。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儒学思想家,他的儒学思想至今仍然像港口的灯塔一样,在波涛汹涌的海上为我们指引方向。有句古语说:“学其上者得其中,学其中者得其下。”也就是说向别人学习上等的学问,最后只能学到老师的一半;学中等的学问,学到的就更少了。这样算下来,孔子又要比他的七十二贤徒高出很大一大截。这样一位千年不遇的儒学大师,怎么会说出让天下女性恨不得臭骂之而后快的话呢?实在是令人费解。

那么孔子到底有没有说这样的话呢?他为什么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孔子一生基本没有稳定的生活,他除了办学以外,还率领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儒学思想,但几乎都不被重视,直到汉朝,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确立了正统地位。

《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的卫国之行,他受卫国国君的邀请,率众来到卫国参观那里的教学活动和百姓富足的生活。在一次大宴上,来宾除文武百官外,还有很多有名望的学者,卫国国君讥讽孔子的寒酸,以及孔子那些无用的儒家学说,弄得满堂讥笑。这时孔子才明白,卫国国君根本不是因为仰慕自己的学说才邀请他来,只是拿“名人孔子”的身份来炫耀、抬高自己,都是些附庸风雅之辈,并不是真正支持自己来这教化民众。尤其是国君的夫人,为了抬高她自己的声望,当众贬低孔子,说话问透着十足的得意。这里就塑造了一个“女子与小人”的形象——谄媚、刁钻、狠毒、无情、无信。一个钩心斗角的低俗民妇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孔子常教育自己的学生,人无信不立,要知礼义廉耻,看到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当然很生气,当即回去收拾行囊率领弟子离开了卫国。回到老家鲁国之后,心情平复许多,但想起卫灵公老婆那副仗着得宠、骄横跋扈的德行,就感慨道:“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由此,我们知道这个“女子”就是指卫灵公的夫人之类,“小人”也是指卫灵公一类。

很多初识这句话的人都认为孔子歧视女性,因此给孔子扣上了一顶歧视女性的帽子。在两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虽然社会的主流风气确实是男尊女卑,但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不会随意说出这种话的。而孔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也不是一竿子打倒一大片,孔子并不是说女人不好养,也不是说女人和小人一样,这一切都是断章取义、以讹传讹的后果。(P2-P3)

序言

当下国学很流行,因为古人的智慧总会给找不到出路的人们指出一条出路。古训在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留下的都是精华中的精华,如同珍珠般灼灼生辉。

为什么国学这么热呢?因为人类社会的思想在当下正处于一个低谷,而思想和物质是我们生活中的两大主要器官,但是它们的内分泌失调了。因此就出现一个可怕的现状:所有的人都挤在峡谷当中,饥饿、恐慌、绝望充斥着他们的内心。人们迫切需要走出这个峡谷,希望有人来指明一条生还之路。于是人们就坐下来反思,看看是哪里出错了。反思了很久才发现,原来是因为偏离传统太远。传统文化就像一棵大树的繁盛根系,如果人们不断地去抛弃、斩断这些供给营养的根系,这棵树还能存活多久?

不管我们怎么走,我们始终不能偏离传统的东西太远。因为正是这些传统的东西在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营养,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保障。

本书所列举和阐释的古训,有外国的,但主要选择的是中国释道儒三家的经典。南怀瑾先生对释道儒三家的文化理解独到,他认为佛教文化就像一座百货商场,里面什么都有,随时都可以揣着钱包去逛逛,买不买东西都无所谓。如果你压根儿就不想去逛也可以,但是我们的社会需要它。道家则像一家药店,没生病的时候我们不去。要是生了病就非去不可。儒家文化则是粮油店,一日三餐都少不了它,如果没有粮油店,我们就没饭吃。

由此可见释道儒三家文化的重要性,它们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思想需求。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结合这些经典古训,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让生活更加舒适自然。

本书十分有趣,它颠覆了人们对古文枯燥乏味的印象。如果说读古文像吃未经加工的五谷杂粮,那读本书就如同吃五谷杂粮做的点心,它更可口,更利于我们消化与吸收。

当然,这本书也并不是附庸潮流,书中有许多对古人经典言论进行的新解,摒弃那些过时的成分,剩下的又继续升华,颇有老树开新花的味道;对人们生活中误用最多的古训,都一一作了矫正;那些需要我们反思的名言警句,本书将和大家一起反思;那些昔日教诲古人的经典言论,至今仍然是充满活力的,我们就一起温故知新,各自汲取所需的养分。

后记

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有许多宝贵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思想,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了。然而,这些知识和思想却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巨大财富,是用多少黄金都换不来的。为此,我们应该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让古典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老子是原浆,庄子是二锅头,孔子是啤酒,现代文化是勾兑酒。勾兑酒喝不出酒味,喝多了甚至会死人;啤酒太绵软,都是又穷又没酒量的人才喝;有酒量但没钱的人才喝二锅头;喝原浆的是又有酒量又有钱的人。

这样的比喻虽然有失偏颇,但实在是有趣、生动、逼真,也不无道理。中国的文化积淀实在是太深厚了,走进儒释道三家,就像走进了一座大观园:既有海南的雨林,也有江南的别院,既有西藏的哈达,又有新疆的瓜果,还有北方的蒙古包和大雕。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跟着孔子去周游列国,与百家辩论;与庄子一同遨游宇宙,学鸿鹄之志;听老子论玄学,进入玄妙法门;和百家一起探讨民间俗语,丰富生活、陶冶性情……

然而,中国文化如此博大精深,而本书仅仅是一些古训,全书内容不过十几万字,是不能完全表达出这些文化内涵的。本书最大的目的,是希望能唤起读者对古代文化的重视,正视并学习古代文化,向更多的人讲解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精髓。相信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掩卷之余还能回味、思考。

本书的完成要感谢编辑对我的信任,更要感谢几千年来那些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和努力的人,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古典文化,也就没有此书的出版。

由于笔者的知识有限,书中肯定会有不足之处,如果读者的火眼金睛看到了,还望包涵和指正。笔者会怀着一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心态接受和学习,臻于至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训新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李忠刚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417224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2015211657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6
16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