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伤寒瘟疫条辨》临证精解(中医经典名著临证精解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伤寒瘟疫条辨》系清代医家杨璿所著,约成书于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杨璿(17051795),
别名杨浚,字玉衡,号栗山,清代河南省归德府夏邑县人。杨氏精研伤寒与温病,“集群言之粹,择千失之得”,零星采辑,参以己见,著成《伤寒瘟疫条辨》,时年七十有九,后人简称为《寒温条辨》,书成后广为流传,对治疗瘟病颇有影响。
《伤寒瘟疫条辨》全书共6卷,前3卷为辨析之论,后
3卷为方药。卷一为总论诸项,共21条,载“治病须知大运辨”“脉义辨”“伤寒脉证辨”“温病脉证辨”“温病与伤寒根源辨”“温病与伤寒治法”“行邪伏邪辨”“证候辨”“寒热为治病大纲领辨”“发表为第一关节辨”等有关温病与伤寒之病因、病机的理论阐述。卷二、卷三为辨证,共71条,对伤寒、温
病所见诸证进行辨析。卷四、卷五为医方辨,选载正方181首,附方34首,绝大多数为前人有效成方,其中治温十五方出于自裁,对后世影响甚大。卷六为本草辨,对治疗伤寒、温病常用的190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均做了归纳与阐述。杨氏学术思想远宗刘完素,近承吴有性。在《伤寒瘟疫条辨》
中,杨氏对传统的伏寒化温学说进行了反驳,对其后新感温病学说予以继承和发展,从理论上澄清了二者概念的混淆。善于辨识脉象,并用以指导治疗,但
也并非唯脉是凭。杨氏治疗温病重在清泄邪热,创立了以升降散为代表的治温十五方,用之对证,疗效卓著。
本书以清·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刊本为底本,各卷名称和顺序按原书不变。原著条文下包括【注释】【提要】【精解】及【医案举隅】等内容,对重
点、难点内容进行阐释,并对常用方剂选取典型医案加以评述,以供读者学习相关方剂的临床用法。凡方药中涉及现代禁用药物(如虎骨、犀角等)之处,
为保持内容原貌,未予改动。但在临床应用时,应使用相关代用品。
希望通过本书的编写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杨璿治疗温病的学术思想,系统掌握温病学相关理论,掌握治疗温病、疫病常用方剂,提高温热病临床诊治水平。书中难免会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推荐
《伤寒瘟疫条辨》系清代医家杨璿所著,为温病理论著作,对温病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杨氏有鉴于伤寒与温病易于混淆的现实,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辨。全书共6卷,卷一列述伤寒与温病的脉证、病因、治法等内容,卷二、卷三辨析伤寒、温病各种病候,卷四、卷五医方辨,卷六本草辨。本次整理选取底本版本精良,对书中条文进行注释、提要和精解,并加入重点方剂的临床运用医案,附有按语解读。本书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学习中医温病理论,对指导临床治疗温病、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自序
卷一
治病须知大运辨
脉义辨
脉义辨引
长沙伤寒脉义
《内经》脉义
陶氏伤寒三诊脉义
温病与伤寒不同诊脉义
伤寒脉证辨
温病脉证辨
温病与伤寒根源辨
温病与伤寒治法辨
行邪伏邪辨
证候辨
寒热为治病大纲领辨
发表为第一关节辨
温病非时行之气辨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伤寒瘟疫条辨》临证精解(中医经典名著临证精解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付丽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448665
开本 16开
页数 416
版次 1
装订
字数 631000
出版时间 2024-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54.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