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型企业的十二突破》是高级总裁研修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因为它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制约性问题,书中分为突破企业发展阶段、突破产品结构、突破产品结构、突破企业管理技术等几部分内容,适合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领导、企业董事长、总裁、高级管理者以及关心、研究企业的人士阅读。
图书 | 超越型企业的十二突破 |
内容 | 编辑推荐 《超越型企业的十二突破》是高级总裁研修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因为它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制约性问题,书中分为突破企业发展阶段、突破产品结构、突破产品结构、突破企业管理技术等几部分内容,适合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领导、企业董事长、总裁、高级管理者以及关心、研究企业的人士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高级总裁研修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因为它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制约性问题。适合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领导、企业董事长、总裁、高级管理者以及关心、研究企业的人士阅读。 目录 开场白 00 绪论:突破之前的准备 看海尔如何化茧成蝶 掌握突破的三个前提 管理突破之道 产品突破之道 掌握三大要素,决定企业未来 01 成功突破第一招:突破企业发展阶段 企业发展的三阶段 机会型企业突破之道 管理型企业突破之道 战略型企业突破之道 经营社会资本 02 成功突破第二招:突破企业的生命周期 角度决定高度 企业生命周期的四个成长阶段 不同阶段,不同管理 03 成功突破第三招:突破产品结构 经营产品网络 产品不等于商品 提升产品结构 新型企业新特征 04 成功突破第四招:突破商业决策 决策是把狙击枪 勇敢迈出决策的五大步 05 成功突破第五招:突破企业管理技术 管理技术的六个基本招式 现代化管理让你“飞得更高” 06 成功突破第六招:突破人才管理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人才是这样炼成的 给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这样用人才是高手 留住人才 07 成功突破第七招:突破企业制度 制度的突破之道 生产是流程,也是制度 九个特征锁定层级管理 中国企业要做好制度文章 08 成功突破第八招:突破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棵偷不走的菜 把握核心资源,提升核心能力 09 成功突破第九招:突破企业发展战略 引爆战略计划 战略需要国际化 10 成功突破第十招:突破企业财务管理 三个角度控制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种境界 11 成功突破第十一招:突破企业执行力 执行是目标和现实之间的桥梁 突破执行力的八个阶段 12 成功突破第十二招:突破企业家的个人理念 结束语 试读章节 中国有一个民族品牌,特别受国人推崇。1984年,它的年亏损额是147万。经过短短20年的发展,到了2005年,它的销售额超过了1000个亿。这个企业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海尔集团。 首先我要和各位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海尔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0年里把销售额提升到1000个亿;在这20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到底抓住了哪些突破点,利用了哪些突破技术,采用了哪些突破方法,最终赢得了企业的成功。 根据我个人总结,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4年到1991年,第二个阶段是1991年到1998年,第三个阶段是1998年到2005年。海尔在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都遇到过什么样的困境?作为海尔集团CEO的张瑞敏需要思考什么问题?他应该如何去实现海尔集团的突破?这是我们提出的几个问题。 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这样一个曾经亏损147万的小型企业,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最终才成了在国内冰箱行业中赫赫有名的企业。回溯历史,1984年的海尔,一没有人才,二没有资金,三没有技术,和我们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海尔最初的发展回答了我们今天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企业应当如何来实现突破。张瑞敏的突破方法是什么,这是很多企业家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学习的地方。 1984年,在张瑞敏进入海尔的时候,已经看到了海尔有很多地方都存在不足之处。我刚才讲过,海尔当时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人才。那么怎么办?张瑞敏的思路是探究技术在哪里,人才在哪里,资金在哪里。实际上,他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去寻找企业摆脱困境的突破点。我们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的经济刚刚起步,并且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敏锐的企业家马上就看到:要想解决企业的问题,必须实现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资源对接。这个时候的张瑞敏也有同样的发现。 当时,中国提倡改革开放,所以国家会给企业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如果你的企业需要从国外引进先进生产线,国家可以给你提供资金扶持。引进先进的生产线以后,相关的先进技术就可以随之而来。 这恰恰是张瑞敏所期盼的东西。所以张瑞敏看到这一点以后,马上就到北京去,先后在那里住了几个月。在这期间,他和当时国家二轻部的领导进行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沟通。为了加深领导对他的印象,他还曾经在领导的办公室里,帮领导擦过桌子。由于他抓住了这个机会,通过引进生产线获得了需要的技术,所以他的企业打破了原来没有技术的局面。 没有资金怎么办?国家当时是有配套政策的,凡是引进设备计划通过国家审批的,都可以获得国家的资金扶持。 没有人才的问题怎么解决?引进技术以后,可以由外国的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 在海尔发展的早期阶段,张瑞敏充分地认识到,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在关键点上突破,必须寻找自身的引爆点。有了这个引爆点,企业才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如果当时张瑞敏没有引进最后一条冰箱生产线——第41条冰箱生产线,就不会有今天的海尔。 张瑞敏在为企业找到摆脱困境的突破点以后,他解决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是不是企业有了一个突破点以后,就可以成功发展呢?不是的。张瑞敏找到了企业的关键资源以后,并没有止步。原因大家都知道,当时我们国家同时引进了四十多条冰箱生产线,可以说大家都有机会。但是为什么张瑞敏能够如此成功呢?这是我们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张瑞敏在成功的道路上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在早期,他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利用这条冰箱生产线,解决了企业的三个问题。第一,他通过研究冰箱市场发现,要想使消费者能够持续地购买自己的产品,必须树立企业的品牌。所以他通过做冰箱塑造了一个由国内知名到世界知名的家电品牌。第二,通过生产冰箱他发现,海尔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没有合适的人才,员工在企业不知道怎么工作,所以他通过生产线运作解决了海尔在人才方面的问题,培养了一批人才,形成了一套至今还在运行的管理制度。我们大家知道,现在的海尔在国内外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其实它的核心人才都来自于最初的海尔。张瑞敏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成功地搭建了一个融资平台。这个融资平台先后从股市上融资将近50个亿,这是很多企业梦寐以求的。 海尔在实现第一个突破以后,马上进入了第二个突破: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产品的突破。 海尔有一个观点,叫“东方亮了还要西方亮”,这也是它的经营理念,在学术界曾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大家知道, “多元化”一般是企业为了解决资源的互补性问题,是为了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才实行的策略。这是因为行业是有周期性的,采取不同的行业组合可能会化解经营风险。但是张瑞敏在经营过程中提出一个观点,他说他实行多元化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发展,所以既要东方亮,还要西方亮。 如果说张瑞敏在发展阶段的第一个突破,是通过产品的形成解决了资源短缺的三个问题,那么,他第二个阶段进行的突破实际上就是产品组合的突破。我们中小企业现在面临什么问题?就是产品单一。单一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什么现象?产品价格越来越低,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企业的关键人才会流失。这些问题的源头是什么?就源于企业没有从生产单一产品阶段过渡到产品组合阶段,没有实现产品组合的突破。P5-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超越型企业的十二突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632772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76.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