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因果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
内容 | 内容推荐 在刑法学领域,因果关系所要研讨的课题是在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能否将该结果归责于某一行为人的行为。因果关系的确定关涉罪与非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以及结果加重犯的成立与否等重要问题。在中外刑法学界,因果关系问题历来都是一个见仁见智,新论迭出的领域。我国传统学说效仿苏联因果关系理论,主要从哲学的角度讨论“必然的因果关系”“偶然的因果关系”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降,我国刑法学界开始借鉴德日的“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来发展我国的因果关系理论。近年来,有关对德国的“客观归责理论”、日本的“危险现实化理论”的借鉴性研究正方兴未艾,但学术分歧依然存在,理论共识仍未达成。有感于此,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和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以“因果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高端论坛。本届论坛共收到参会论文成果近30篇。成果素材论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不仅聚焦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还囊括德、日等国因果关系相关理论及司法实务经验,呈现出课题研究的国际化面向,为论坛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成果基础。为向全国刑法学同仁以司法实务部门集中呈现本届论坛的精品研究成果,我们在尊重作者意愿的前提下,并考虑篇幅、主题和内容等诸多因素,挑选了部分代表性论文进行汇编整理后结集出版,以飨广大读者诸君。 目录 发现与修辞:因果关系问题的诠释学转向 刑法因果关系中的行为概念:解构与重塑 论相当因果关系说的三种形态 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以在日本的展开为素材 客观归责理论的本土化运用——以海淀法院刑事判决书(2018)京0108刑初1789号为例 回归与突破:我国刑法因果关系在归属层面的厘清梁云宝 实行行为、风险变更与责任归属——客观归责的理论检讨与实践 非典型的因果流程和客观归责的质疑 不作为因果关系的理论发展与基准反思 医疗过失因果关系之判断 论共犯脱离:因果关系切断说的再提倡 因果共犯论视角下网络平台帮助行为处罚的理论重构——以日本Winny案为视角储 客观归属论与间接正犯论 结果加重犯的因果关系判断——以被害人行为的介入为例 结果加重犯因果关系认定的困境与突围——以“伤害致死”判决为切入点 故意杀人罪的因果关系认定——以“癌患嘱托杀人案”为中心 论狭义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法医学技术性证据审查在刑法因果关系判断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因果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钱叶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75024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72000 |
出版时间 | 2020-1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14.0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