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有所不为(精)/林语堂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是著名国学大师,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还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林语堂文集是迄今为止,收录林语堂作品最完整、最具典藏价值的经典文集,其一生经典著述在国内首次全文出版。该文集开最早小品文文学先河,融汇东西文化;其散文一篇有一篇的格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千姿百态,是众多文学家学习的楷模。

本书为该文集中的其中一本,收录了林语堂的《剪拂集》与《大荒集》。该书语言轻松幽默,朴实不失揶揄,常常在细节处显出大智慧,意韵幽长,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分为两篇,收录了林语堂的《剪拂集》与《大荒集》。前者是他第一本文集,其宗旨是在说明:“文集是文人的韵事。”关于《大荒集》,林语堂说,是想给人以含意捉摸不定,不知如何解法,或是有许多解法的感觉。本书延续了林语堂先生一贯的文字风格,既透视社会,融合中西文化,也谈读书作文与智慧人生,是林语堂洞幽烛微,精辟睿智人生的写照。语言轻松幽默,朴实不失揶揄,常常在细节处显出大智慧,意韵幽长,引人入胜。

目录

上篇 翦拂集

 序

 祝土匪

 咏名流

 文妓说

 回京杂感(四则)

 苦矣!左拉!

 闲话与谣言

 “发威”与“告密”

 讨狗檄文

 打狗释疑

 给玄同先生的信

 泛论赤化与丧家之狗

 丁在君的高调

 “读书救国”谬论一束

 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冢国絮语解题

 写在《刘博士订正中国现代文坛冤狱表》后

 论土气

 论语丝文体

 论开放三海

 论英文读音

 谈理想教育

 谈文化侵略

 论泰戈尔的政治思想

 论性急为中国人所恶

 译尼采《走过去》

下篇 大荒集

 序

 中国文化之精神

 吃上帝的讨论

 易卜生的情书

 子见南子(独幕悲喜剧)

 关于《子见南子》的文件

 关于《子见南子》的话

 机器与精神会讲稿

 学风与教育

 萨天师语录(五篇)

 论读书

 读书的艺术

 读书阶级的吃饭问题

 论现代批评的职务

 英文学习法

 我所得益的一部英文字典

 旧文法之推翻与新文法之建造

 《樵歌》新跋

 《新的文评》序言

 冰莹《从军日记》序

 《西部前线平静无事》序

 有不为斋随笔

试读章节

祝土匪

莽原社诸朋友来要稿,论理莽原社诸先生既非正人君子又不是当代名流,当然有与我合作之可能,所以也就慨然允了他们,写几字凑数,补白。

然而又实在没有工夫,文士们(假如我们也可冒充文士)欠稿债,就同穷教员欠房租一样,期一到就焦急。所以没工夫也得挤,所要者挤出来的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不是挪用、借

光、贩卖的货物,便不至于成文妖。

于短短的时间,要做长长的文章,在文思迟滞的我是不行的。无已,姑就我要说的话有条理的或无条理的说出来。

近来我对于言论界的职任及性质渐渐清楚。也许我一时所见是错误的,然而我实在还未老,不必装起老成的架子,将来升官或入研究系时再来更正我的主张不迟。

言论界,依中国今日此刻此地情形,非有些土匪傻子来说话不可。这也是祝《莽原》、恭维《莽原》的话,因为《莽原》即非太平世界,《莽原》之主稿诸位先生当然很愿意揭

竿作乱,以土匪自居。至少总不愿意以“绅士”、“学者”自居,因为学者所记得的是他的脸孔,而我们似乎没有时间顾到这一层。

现在的学者最要紧的就是他们的脸孔,倘是他们自三层楼滚到楼底下,翻起来时,头一样想到是拿起手镜照一照看他的假胡须还在乎?金牙齿没掉吗?雪花膏未涂污乎?至于骨头折断与否,似在其次。

学者只知道尊严,因为要尊严,所以有时骨头不能不折断。而不自知,且自告人曰:“我固完肤也!”呜呼学者!呜呼所谓学者!

因为真理有时要与学者的脸孔冲突,不敢为真理而忘记其脸孔者则终必为脸孔而忘记真理,于是乎学者之骨头折断矣。骨头既断,无以自立,于是“架子”、木脚、木腿来了。就是

一副银腿银脚也要觉得讨厌,何况还是木头做的呢?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极好的话,论真理与上帝孰重。他说以上帝为重于真理者,继必以教会为重于上帝,其结果必以其特别教门为重于教会,而终必以自身为重于其特别教门。

就是学者斤斤于其所谓学者态度,所以失其所谓学者,而去真理一万八千里之遥。说不定将来学者反得让我们土匪做。

学者虽讲道德、士风,而每每说到自己脸孔上去;所以道德、士风将来也非由土匪来讲不可。

一人不敢说我们要说的话,不敢维持我们良心上要维持的主张,这边告诉人家我是学者,那边告诉人家我是学者,自己无贯彻强毅主张,倚门卖笑,双方讨好。不必说真理招呼不

来,真理有知,亦早已因一见学者脸孔而退避三舍矣。

惟有土匪,既没有脸孔可讲,所以比较可以少作揖让,少对大人物叩头。他们既没有金牙齿,又没有假胡须,所以自三层楼上滚下来,比较少顾虑,完肤或者未必完肤,但是骨头

可以不折,而且手足嘴脸,就使受伤,好起来时,还是真皮真肉。

真理是妒忌的女神,归奉她的人就不能不守独身主义,学者却家里还有许多老婆、姨太太、上炕老妈、通房丫头。然而真理并非靠学者供养的,虽然是妒忌,却不肯说话,所以学者所真怕的还是家里老婆,不是真理。

惟其有许多要说的话学者不敢说,惟其有许多良心上应维持的主张学者不敢维持,所以今日的言论界还得有土匪傻子来说话。土匪傻子是顾不到脸孔的,并且也不想将真理贩卖给大人物。

土匪傻子可以自慰的地方就是有史以来大思想家都被当代学者称为“土匪”、“傻子”过。并且他们的仇敌也都是当代的学者、绅士、君子、士大夫……自有史以来,学者、绅士、君  子、士大夫都是中和稳健;他们的家里老婆不一,但是他们的一副面团团的尊容,则无古今中外东西南北皆同。

然而上匪有时也想做学者,等到当代学者夭灭殇亡之时。到那时候,却要请真理出来登极。但是我们没有这种狂想,这个时候还远着呢。我们生于草莽,死于草莽,遥遥在野外莽

原,为真理喝彩,祝真理万岁,于愿足矣。

只不要投降!

一九二五,十二,二十八。

P6-8

序言

据说出文集是文人的韵事。在作者死后,朋友们替他搜集遗著以表示其爱好珍惜者且勿论,在作者生时刊行的,至少也应有悲欢交集的一种感慨,然而在于我却是如枯木似的,一点蓬勃的气象也没有。我惟感慨一些我既往的热烈及少不更事的勇气,显然与眼前的沉寂与由两年来所长进见识得来的冲淡的心境相反衬,益发看见我自己目前的麻木与顽硬。这自然有种种的原因。一是自己年龄的不是,只能怪时间与自己;一是环境使然,在这北伐业已完成,训政将要开始,天下确已太平之时,难免要使人感觉太平人的寂寞与悲哀。

在这太平的寂寞中,回想到两年前“革命政府”时代的北京,真使我们追忆往日青年勇气的壮毅及与政府演出惨剧的热闹。天安门前的大会,五光十色旗帜的飘扬,眉宇扬扬的男

女学生面目,西长安街揭竿抛瓦的巷战,哈德门大街赤足冒雨的游行,这是何等的悲壮!国务院前哗剥的枪声,东四牌楼沿途的血迹,各医院的奔走舁尸,北大第三院的追悼大会,这是何等的激昂!其实,拿“三?一八”屠杀而论,通共不过杀了四十八个青年,这在长了两年见识的我们,还值得大惊小怪吗?然而在当日,却老老实实不知堕了多少青年的眼泪,激动

多少青年的热血,使青年开过几次的追悼会,做过几对的挽联,及拟过多少纪念碑的计划。到如今,纪念碑一个没有成立(除去燕大魏女士以外,刘和珍是没有的),不但往日的热血

与悲哀,愤慨与眼泪只剩些冷冰冰的纸上空文,甚至欲再观一个青年烈士追悼会而不可得。这种活泼有生气的青年团结大概是再看不到了。我们朋友当中做无名英雄的固然不少,而往日的学者与教授,正在效忠党国的也自颇不乏人。时代既无所用于激烈思想,激烈思想亦将随而消灭。这也是太平人所以感觉沉寂的原因。

有人以为这种沉寂的态度是青年的拓落,这话我不承认。我以为这只是青年人增进一点自卫的聪明。头颅一人只有一个,犯上作乱、心志薄弱、目无法纪等罪名虽然无大关系,死无葬身之地的祸是大可以不必招的。至少我想如果必须一死,来为国牺牲,至少也想得一班亲友替我挥几点眼泪,但是这一点就不容易办到的,在这个年头。所以从前那种勇气,反对名流的“读书救国”论,“莫谈国事”论,现在实在良心上不敢再有同样的主张。如果学生寄宿舍没有电灯,派代表去请校长装设,这些代表们必要遭校长的指为共产党徒,甚至开除,致

于无书可读,则寄宿舍代表愚见亦大可以不必做,还是做年轻的顺民为是。校事尚如此,国事更可知了。这一点的见解是于“莘莘学子”实在有益的。

所以这书中的种种论调,只是一些不合时宜的隔日黄花,读者也尽可以隔日黄花视之,好在作者并无立说立言藏诸名山传诸其人的梦想。激烈理论是不便于任何政府的,在段祺瑞的“革命政府”提倡激烈理论是好的,但是在这革命已经成功的时代,热心于革命事业的元老已不乏人,若再提倡激烈理论,岂不是又与另一个“革命政府”以不便?这是革命前后时代理

论上应有的不同。

然而我也颇感觉隔日黄花时代越远越有保存之必要,有时夹在书中,正是引起往日郊游感兴的好纪念品。愈在龌龊的城市中过活的人,愈会想念留恋野外春光明媚的风味。太平百姓越寂寞,越要追思往昔战乱时代的枪声。勇气是没有了,但是留恋还有半分。远客异地的人反要做起剪纸招魂无谓的举动;南下两年来,反使我感觉北京一切事物及或生或死的旧友的可爱。魂固然未必招得来,但在自己可得到相当的慰安,往日的悲哀与血泪,在今日看来都带一点渺远可爱的意味。所以我只把这些零乱粗糙的文字,当做往日涉足北京文坛撮来的软片。摄照的工艺实在粗糙得很,又未经照相专家照例应有的修改。不过所照的当日正人君子学者名流的影子实在多,而因为是偶尔随兴所暗摄的,正人君子又不曾刮脸修发正襟危坐来向我排八字脚,事后又未加以点缀修饰,所以正人君子的面孔看来仍旧逼肖而特别亲切。在当日是无何等意义的,时移境迁看来也就别有隽趣。虽然还是粗拙得很,却也索性粗拙为妙。这就是我所以收集保存他的理由。或者因为所照的学者名流,当日虽是布衣,现在都居荣官显职,将来一定还要飞黄腾越,因而间接增加这些他们布衣时代的遗影的价值,也是意中事吧?吾文集之无聊,于此已可想见。

民国十七,九,十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有所不为(精)/林语堂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61847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66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2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