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考古发掘报告(精)/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
内容
目录

壹 序言

 一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的位置及其自然环境

 二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历史沿革

 三 调查发掘缘起

贰 城址

 一 宫城

(一)城址位置及保存情况

(二)城址的勘察与实测

(三)城门

 二 缭墙及其北门遗址

(一)缭墙

(二)门址

 三 禁苑

叁 建筑遗址

 一 1号殿址

(一)隋代殿址

(二)隋代阙址

(三)唐代殿址

(四)唐代阙址

(五)曲廊遗址

(六)出土遗物

 二 2号遗址

 三 3号遗址

(一)发掘过程

(二)地层堆积

(三)殿址

(四)北阁道遗址

(五)东阁道遗址

(六)西阁道遗址

(七)东阁遗址

(八)西阁遗址

(九)小结

(一○)出土遗物

 四 37号殿址

(一)发掘经过

(二)地层堆积

(三)37号殿址的形制与结构

(四)出土遗物

(五)结语

 五 其他遗址的勘探及试掘

 六 井亭遗址

肆 醴泉铭碑与醴泉石渠及万年宫铭碑

 一 醴泉铭碑

 二 醴泉渠(编为5号遗址)

 三 万年宫铭碑

附录

 附录一 《九成宫髓泉铭》碑文

 附录二 《万年宫铭》碑文

后记

内容推荐

隋仁寿宫建于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历经二年,于开皇十五年竣工。担任设计和营造这座行宫的是隋代最有成就的建筑大师宇文恺。隋朝覆灭后,仁寿宫也随之废弃。

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以隋仁寿宫为基础,加以修缮,并改名为九成宫。《九成宫醴泉铭》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代表作,被誉为楷书之宗。碑文的作者是宰相魏征,文中记载了贞观六年唐太宗在九成宫发现泉水的故事和这座离宫华丽的景色。

1978~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工作队对麟游新县城及其周围进行了多次考察和发掘,充分证实了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即在陕西省麟游县的新城区。本书为十几年考古工作的总结报告。

隋仁寿宫是隋建筑大师宇文恺的作品,代表着隋代建筑的最高水平。由于西安地区隋的建筑遗址多已破坏殆尽,隋仁寿宫是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宇文恺的作品。报告的出版将填补中国建筑史上隋代宫殿遗址的空白。报告中的材料除37号殿址简报发表在《考古》杂志,其余资料均为首次发表,报告的出版将为历史学、艺术史学、古建筑学等的研究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编辑推荐

隋仁寿宫是隋建筑大师宇文恺的作品,代表着隋代建筑的最高水平。由于西安地区隋的建筑遗址多已破坏殆尽,隋仁寿宫是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宇文恺的作品。报告的出版将填补中国建筑史上隋代宫殿遗址的空白。报告中的材料除37号殿址简报发表在《考古》杂志,其余资料均为首次发表,报告的出版将为历史学、艺术史学、古建筑学等的研究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考古发掘报告(精)/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207517
开本 16开
页数 11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1.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8.35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93
217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6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2: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