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装先生与旗袍太太
内容
编辑推荐

民国是一个非常传奇的时代,旧思想与新文化、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小脚女人和新派女性并存……新旧交替,相互激荡,色彩缤纷的生活孕育着社会的巨大蜕变。所以才有西装与旗袍这样优美动人的爱情,才有西装与小脚这样匪夷所思的婚配。陶方宣著的《西装先生与旗袍太太》讲诉30多位民国大师、名流奇异的婚配故事,带你领略那个时代的市井百态,读懂转型时期的中国和与时俱进的中国人。

内容推荐

民国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一方面八股文盛行不衰,一方面新文化风云激荡:有先生乘飞机留洋、欣赏电影,享受与欧美同步的现代文明;也有老爷四世同堂、妻妾成群,延续着千年不变的传统生活。

那是一个既开放又包容的时代,那是一个既专制又愚昧的时代,所以才有西装先生与旗袍太太这样优美动人的爱情,所以才有西装先生与小脚夫人这样匪夷所思的婚配。

最奇特的夫妻:西装先生与小脚夫人;最摩登的爱情:西装先生与旗袍太太。陶方宣著的《西装先生与旗袍太太》是一部家庭版的民国史,一部故事版的民国史,让我们读懂民国大师的情感和婚姻。

目录

上辑:西装与旗袍

 戴望舒与丁香女:错过的花期

 吴宓与毛彦文:两股道上跑的车

 苏曼殊与花雪南:“杨柳岸”怪异的寻芳客

 史量才与沈秋水:情意绵绵似秋水

 林语堂与廖翠凤:芸娘的《浮生六记》

 杜月笙与沈月英:因为红颜所以薄命

 梁实秋与程季淑:文房第五宝

 邵洵美与盛佩玉:佩玉的洵美

 瞿秋白与王剑虹:两枝出墙的红杏

 梁漱溟与黄靖贤:老和尚遭遇疯丫头

 溥仪与婉容:金銮殿里凤与凰

 梅兰芳与王明华:被抹去的粉笔字

 叶浅予与罗彩云:飘零的彩云

 宋子文与盛爱颐:名副其实的师生恋

 康有为与阿翠: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周作人与姚三姑:开不败的晚饭花

 刘海粟与杨守玉:刺绣者的心

 蔡锷与刘侠贞:凤仙花下痴情人

 李宗仁与李秀文:在新欢和旧爱之间

 胡兰成与范秀美:幸福的黄手绢

下辑:盲婚与哑嫁

 郁达夫与孙荃:藿香树下的守望

 陈独秀与高晓岚:红玫瑰与白玫瑰

 胡适与江冬秀:民国七大奇事之一

 鲁迅与朱安:古井台上的盲婚

 梁启超与李蕙仙:雨伞下的同路人

 徐志摩与张幼仪:纠缠不清的爱与伤

 辜鸿铭与淑姑:金莲上的畸恋

 张恨水与徐文淑:寂寞的哑嫁

 郭沫若与张琼华:一滴七十年的老泪

 蒋介石与毛福梅:奉化城里姐弟恋

 张学良与于凤至:少帅府里的凤命千金

试读章节

1921年,那时候民国诗人戴望舒才十六岁。十六岁的苍白少年青涩忧伤,夜夜在家中写诗。那时候他住在杭州大塔儿巷11号,大塔儿巷很悠长也很狭窄。那时候总是下雨,雨脚像长长的丝线,扯啊扯啊,总也扯不完。长长的巷子总是湿漉漉的,少年的心事也是湿漉漉的。黄昏来临时分,雨似乎下得更大一些,他喜欢打一把油纸伞沿着长长的巷子走下去,一直走到西湖边,去看烟雨朦胧的西湖。雨水将巷子里的石板路洗得洁净无尘,雨滴在伞面上绽开无数雨花。戴望舒撑着伞在雨巷中走过,转过巷角,迎面来了一个姑娘,他站在雨中,隔着雨丝,姑娘似乎离他很远,又很近。

戴望舒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姑娘,她的面孔很白。隔着雨水,又是黄昏时分,似乎看不太清,但他分明感受到她的忧伤,就像他一样。她眉头微微皱起,像结着愁怨,手里拿着一枝紫色的丁香,打着一把红色的油纸伞。她走得很慢,雨水打湿了她青色的衣裙,可以看到她苍白的脚踝。他们擦身而过时她并没有看他,只是将脸埋在丁香花上,他也只闻到丁香那浅淡的若有若无的暗香。少年的心微微一紧,他回过头只看到丁香姑娘逝去的背影,以及遗落在青石板上的丁香花。

这个雨夜,少年诗人做了一个梦,梦中丁香姑娘又在一片雨声中出现了。她就站在巷口,背景是那个长长的雨巷,她幽怨地看了他一眼,也许没有。戴望舒在一片淅沥的雨声中醒来,再也睡不着。雨越来越大,仿佛就落在枕上。戴望舒发现自己爱上了那个丁香姑娘,他想为她写一首诗,伏在桌上写了半天,只写出这么几句: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他愣了半天,又将纸团起,扔掉,他写不下去,眼前只有一片雨水,丁香花开得像雾一样。

一年后,戴望舒来到上海震旦大学读书,卷入大革命浪潮,曾被捕入狱。后来在上海与杭州之间的松江躲避,藏身在好友施蛰存家。他来到施家那天,正是一个细雨如麻的黄昏,几个人沿着一条古巷朝施家走,迎面就走来一位姑娘。戴望舒惊呆了:那是一个与他梦中一模一样的姑娘,一样的长相,一样的纸伞,甚至一样的丁香和一样的雨巷。他置身于雨中,又好似置身在梦里。施蛰存回头问他:“你怎么了?她,是我妹妹施绛年,她来迎接我们。”施绛年过来叫了一声哥,就接过戴望舒手里的白藤箱。戴望舒觉得他寻找了七年的丁香姑娘出现了,她就是施绛年。当天晚上,二十三岁的戴望舒在雨巷尽头一座小楼上,一气呵成写出了《雨巷》: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

第二天一大早,施蛰存他们还在睡懒觉,戴望舒就起了床。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止,他悄悄沿着廊檐走到隔壁的施绛年房间。房门大开,施绛年正坐在窗前临镜梳妆,看见他微微一笑。戴望舒迟疑了一下,然后勇敢地走上前,将手中的诗稿放在她面前:“写给你的。”施绛年微微一笑,笑得戴望舒心头春风荡漾,窗前一盆丁香花正在盛开,花朵零零落落,就是他重重叠叠的心事。

他和她当时都没有想到,这首诗后来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爱情诗。

P3-6

序言

想起风起云涌的民国年代,就会想起那些穿西装的先生和穿旗袍的太太。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西装先生们一个个斯文风雅、满腹经纶;旗袍妖娆曲线玲珑,旗袍太太们一个个风情万种、曼妙如花。他们的人生、他们的故事也像他们的摩登衣裳一样引人注目:那是西装先生与小脚夫人的故事,那是西装先生与旗袍太太的故事,小脚原配与新潮女郎,盲婚与哑嫁,

是特殊的时代背景在婚姻关系上结出的奇异之果。

这世界从来没有无缘无故发生的事,一切都与特定环境、时代背景相关。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一方面八股文盛行不衰,一方面新文化风云激荡:有先生乘飞机留洋、欣赏电影,享受与欧美同步的现代文明;也有老爷四世同堂、妻妾成群,延续着千年不变的传统生活。走在马路上举目四望,常常是高跟鞋与三寸金莲同行,鸦片烟馆与威士忌酒吧同在。吃花酒的男人长袍马褂,梳爱司头的女郎旗袍摩登。生活表面的色彩缤纷源于社会内部的巨大蜕变,漫长的封建专制腐败没落却千古不改,中国人在这坛霉大酱中腌制了几千年,一个个从里到外都腌成了老酱瓜。也就在这时候,鸦片战争来了,《南京条约》签订了,毫无疑问它是丧权辱国的。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鸦片战争的另一面,就是撞开锈迹斑斑、霉气重重的封建国门,让太平洋上温暖湿润的季风浩浩荡荡地吹了进来。有了这股强劲的东南风的吹荡,我们才看到引领风潮的现代文明,才有了开风气之先的民国时代和令人目眩神迷的新文化运动。这是中国融入世界的第一次文化大碰撞。

如此跌宕起伏的时代嬗变,必定要影响人们的生活。作为生活的主要部分,婚姻观念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巨大落差:那些出洋留学、得风气之先的西装先生,却一个个不由自主地接受了父母包办的婚姻,与目不识丁、甚至在婚前未曾谋面的小脚太太结婚生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胡适与江冬秀、鲁迅与朱安——他们的婚姻甚至被报刊称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此事让上海滩最摩登的女作家张爱玲非常好奇,她亲自到胡适家一探究竟,自作主张地将这种婚姻称之为“盲婚”——盲目的婚姻。她对闺蜜炎樱说:“盲婚的夫妇也有婚后发生爱情的,但先有性再有爱,缺少紧张悬疑、憧憬与神秘感,就不是恋爱。”

“盲婚”作为民国以前中国人的婚姻方式一直存在,它与“哑嫁”一起为中国人所熟知。“盲婚”就是“哑嫁”,只不过一个从男人角度出发,一个从女性角度叙述。这是最典型的传统包办婚姻,男女双方互不了解,仅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撮合而成。那个年代的中国不仅仅是胡适、鲁迅,从徐志摩到陈独秀,从蔡元培到郁达夫,谁不是“盲婚”配“哑嫁”?胡适曾竭力抗拒江冬秀的小脚,在上海吃花酒、逛窑子、捧戏子,但是后来他还是一味妥协。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反封建的斗士,最后怎么会向一双三寸金莲妥协。不仅仅是母命难违那么简单,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社会秩序与生存法则——张爱玲无法理解,在张爱玲心中,一代青年领袖胡适之,怎么可能与手脚肥胖的村姑江冬秀有爱情呢?两个人既然没有爱情,又怎么可能睡在一起生儿育女?张爱玲的怀疑也是民国进步之一,甚至张爱玲与胡适这样人物的出现就是民国开放的标志:全新的人物次第出现,西装革履取代了长袍马褂,摩登旗袍取代了宽袍大袖,新一代女性不可能裹上三寸金莲接受盲婚与哑嫁。她们我行我素、活色生香,信奉爱情至上、自由万岁,稍不满意便像娜拉一样离家出走。从来没有哪一代女人像张爱玲她们这样自由与独立:爱我所爱的情人,哪怕他是众口一词的“汉奸”,那是政治上的定义,与我的爱情无关。我的爱情就是发自我的内心,我的身体只服从我内心召唤。需要说明的是,这也是民国式的爱情与婚姻,也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西装先生与旗袍太太的故事。当然它和西装先生与小脚夫人的故事完全不同,就像那些穿旗袍的女明星、交际花与乡下目不识丁的原配夫人、小脚太太完全不同一样——它既热烈又奔放,既激情又洒脱。但是,无论是西装先生与旗袍太太抑或西装先生与小脚夫人,它依然是民国的故事,它的奇异或者说独特就是民国的奇异与独特。那是一个既开放又包容的时代,那是一个既专制又愚昧的时代,所以才有西装先生与旗袍太太这样优美动人的爱情,所以才有西装先生与小脚夫人这样匪夷所思的婚配。

我在这里只是作了记录与裁剪的工作,通过他们写了一部故事体的民国史,或者说是一部家庭版的民国史,希望你能从中读懂转型时期的中国和与时俱进的中国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装先生与旗袍太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方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903185
开本 32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5296521
中图分类号 K820.6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10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