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故事(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口述)
内容
编辑推荐

  此书系夏欣根据对从事化学、核物理、工程、天文、气象及生命科学研究的十六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的访谈记录,并参照他们的通信,讲演和著述等资料整理而成。本书辑录了科学家们的个人回忆和专业思考,仅就揭示科学家的私人生活和思想而论,的确非同寻常。他们对生命的深刻理解、鉴赏和崇敬,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潜在的改革能力。我们通过了解他们的意识、学问和智慧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的发展,就能体会到这一点。

内容推荐

本书讲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所发生的事情。全球生物圈的相互关联性是本书的基本前提。我们人类作为生物物种之一的行为,会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一支持系统,因而也影响我们自身的生活状况。

本书试图解释我们的行为造成的所有后果是如何影响着我们人类和我们的全球生命一支持系统。中国的未来,从根本上讲,决定于它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即能否达成“天人合一”。

目录

英文版序言

一本人人必读的之书

中文版编著者序言

1.盖娅,我们的有命的地球

2.生命——支持系统

3.初级生产者

4.生物多样性

5.万物的本性

6.有毒食物网

7.水污染

8.海洋生物多样性

9.自然保护

10.世界保护聪明

11.臭氧空洞

12.气候变化

13.世界观察

14.全球安全

15.结局

16.关心环境科学家联盟的警告

术语浅释

致谢

试读章节

        生命——支持系统

             保罗·埃利希

我始终对自然感兴趣。母亲是位中学老师,她积极支持我做我感兴趣的一切。小的时候,父母常送我去夏令营。我喜欢夏令营的生活,因为夏令营有自然方面的活动。我原来就喜欢蛇和青蛙,可是夏令营却教我学会收集蝴蝶标本,这个兴趣我继续了多年。这项活动不仅让我了解了蝴蝶,还熟悉了地理知识,因为蝴蝶遍布世界各地。

在初中和高中时期,我的精力都放在蝴蝶、热带鱼以及女孩子身上。这三样事物我对哪一项也从未失去过兴趣。我屋里有三四十缸热带鱼和几抽屉蝴蝶标本。我还喜欢在研究热带鱼的实验室工作,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能同时做的事情有限。成年后,我没能继续保持对鱼的兴趣,而在研究水面下的珊瑚礁。

在15岁那年,我参加了流动夏令营,在美国各地旅行,之后,在纽约的美国自然博物馆(American MuseuiIl 0f Natural History),我被介绍认识了查尔斯·米切纳(Charles Mi—chener)。他鼓励我加入1947年刚刚成立的鳞翅目昆虫学会,我加入了这个学会,发现我能够与其他收藏者交换蝴蝶。

第一次与人交换蝴蝶,我分外惊喜。加州的一位收藏者用许多相当珍贵而又美丽的西海岸蝴蝶,与我收集的普通而一般的东海岸蝴蝶交换。我知道他只是对我这个来自新泽西州的小孩礼貌相待,但是,我还是欣喜若狂。收藏蝴蝶的爱好成了我的终身事业,圣弗朗西斯科湾卡尔西顿蝴蝶是我的主要研究对象,我在这方面的工作最为人所知。

我们对这种漂亮的蝴蝶一直进行长期研究,它们现在被联邦政府列为濒危动物。由此,野生动植物的状况可见一斑。过去在圣弗朗西斯科湾这种蝴蝶十分普通。我依然记得15岁那年,当我打开信封看到这些美丽的、来自遥远的加利福尼亚州的蝴蝶,心情激动得兴奋不已。

那时,我从未想像过自己能处理成千上万只蝴蝶,给它们做上标记,然后把它们放回大自然。从1959年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蝴蝶的总数量、遗传及它们的生态环境。研究一直持续到现在。实际上,我们整个研究组最终能够专下心来写一本书。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我继续保持着对自然的浓厚兴趣。这时候,我追女孩子也颇为疯狂。不追这些迷人的女孩子们的时候,我又继续回到研究蝴蝶和鱼,发表了几篇有关蝴蝶行为的论文。平庸的考试成绩足以证明,我的精力放在我所喜欢的课程上,而不是放在必修的大学课程上。尽管如此,我还是申请了攻读研究生。

1953年冬,美国昆虫学会(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merica)在费城召开会议,所以我去拜访查尔斯·米切纳,是他引导我走上了昆虫研究的道路。他当时是堪萨斯大学的教授,在全国最好的昆虫系任教。我去见他并说我正在申请他所在系的研究生课程。由于是他引导我走上这条路的,他应该给我一个表现机会,看看我在研究生院能够做些什么,尽管我作为本科生时没有显示出任何才华。

多年来我一直在捕捉蝴蝶,或许米切纳感到他对此要负些责任,就同意我的申请,并介绍我给鲍勃·索科尔(Bob Sokal)做助理研究员,鲍勃·索科尔后来成为数值生物分类学(numerical taxonomy)之父。我认识米切纳时,他在研究蝴蝶和飞蛾。他离开博物馆后,改变了研究方向。他有一份很成功的事业,研究蜜蜂的群栖行为的演变。至今我们一直保持朋友关系。他虽已年逾八旬,却依然勤奋工作。

童年时,我对环境问题的兴趣也得到发展。当我试图自己养蝴蝶时,感到很失望,因为我喂蝴蝶的植物受到杀毛虫的杀虫剂的污染。到处都喷洒滴滴涕(DDT),我无法找到不含农药的植物供蝴蝶食用。因此,我在年幼时就观察到杀虫剂的作用,意识到所有的生物都遭到损害。

后来在堪萨斯大学研究生院,协助索科尔工作期间,我开始研究果蝇体内滴滴涕抗体的演变。研究表明,使用杀虫剂是无效的,至少我这样认为。在堪萨斯,我还做出一生中最英明的决策,娶了安妮为妻。从此以后,她一直是我研究、著述的助手,以及其他方面的伙伴。

1958年,我从事博士后研究,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Wilson)雇用我与他一道共同禁止人们使用杀虫剂消灭引进的火蚁。虽然杀虫剂通常杀死的不是害虫而是其他生物,但美国农业部却不加区别地喷洒有毒杀虫剂。

P21-23

序言

本书是为那些想知道什么与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与我们人类一有关的事情的人而作。这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的生存是如此重要,于是我邀请了从事地球生命支持系统(1ife—Sup—port system)研究的16位著名科学家为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将使我们获益匪浅。

科学家们向公众述及他们的经历、情感和信念,十分罕见,因为这样的表述被认为是非科学的(unscientifjc)。本书辑录了科学家们的个人回忆和专业思考,仅就揭示科学家的私人生活和思想而论,的确非同寻常。他们对生命的深刻理解、鉴赏和崇敬,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潜在的改革能力。我们通过了解他们的意识、学问和智慧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的发展,就能体会到这一点。

这些重要的科学家在不同的科学领域——化学、核物理、工程学、天文学、气象学,以及生命科学——开始他们的事业。虽然他们位于各自学科的前沿,但是从生物圈各个侧面的研究中获得了关于行星状况的一致结论。他们以其整体洞察力和全球世界观预示了科学范式的改变,并且为我们的固定设备(fixture)提供一个原型。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对整个人类的命运做出抉择,这需要考虑使生命得以存在的环境和生命得以继续存在的必要条件。

本书中的个人故事聚焦在全球生物圈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陆地、植物、森林、动物、河流、海洋、气候及大气层。正如我们人类依赖以上所有系统一样,地球的各个部分也是相互依赖的,每一个事物在它所属的整体内部都是彼此相连的。

因此,书中的每个故事都与其他的故事相关。这些故事首先追溯特定人物、地点和时间,继而展开,以至扩大到地球和地球上生命的未来。

本书的故事是诸位科学家的口述(因为他们无暇撰写),由本人将访谈记录予以整理,并根据来自科学家们的通信、讲演和出版物等的相关资料进行取舍,以记叙体形式把它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全书各篇成稿后已分别请诸位科学家审阅。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是一部人人必读之书。科学家们敬畏生命的言行感人至深。他们果敢的决定将鼓舞所有的人们面对新千年的环境挑战。         

  ——丹尼斯·海斯,2000年地球日国际主席   这些富有挑战性的自传不仅令人感到震撼,同时会引起人们的忧思。我们有能力成功地迎接这个挑战,但问题是我们是否有此意愿。是书如此地诱人,您一旦开卷阅读,便会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             ——盖洛德·奈尔森,参议员,地球日创建人

   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人们经常高声而明确地谈论的话题,但本书仍然指出,此危机正是整个人类造成的,而非“我们”或“他们”所为……鉴于本书所传达的信息深刻、紧迫,引人瞩目,而且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愿意把它推荐给各专业的大学生们,它应该是一本人人必读之书。        ——安东尼J.F.格里菲斯,加拿大遗传学会杰出奖得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故事(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口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夏欣
译者 天工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3391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4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6.1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