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宇所著的《毛泽东的家世渊源》记述了这位伟人的家世。如果按父亲对他的期望,他会像千百万农民一样,年年月月劳作田间。可他舍小家为大家,去为劳苦大众谋解放。然而,他又深深眷恋着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而在家庭生活中,却有着超乎寻常的甜酸苦辣……
图书 | 毛泽东的家世渊源 |
内容 | 编辑推荐 龙剑宇所著的《毛泽东的家世渊源》记述了这位伟人的家世。如果按父亲对他的期望,他会像千百万农民一样,年年月月劳作田间。可他舍小家为大家,去为劳苦大众谋解放。然而,他又深深眷恋着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成就,而在家庭生活中,却有着超乎寻常的甜酸苦辣…… 内容推荐 龙剑宇所著的《毛泽东的家世渊源》简介:毛泽东家世和韶山乡土文化源远流长。毛氏从2800多年前的周文王之子毛伯郑分封得姓,到后来南迁江浙,元末明初辗转云南澜沧而到湖南韶山,1893年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泽东诞生于此。毛泽东的横空出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和世界的政治格局,同时也彻底改写了他本家族的历史!“注经世业,捧檄家声”是毛氏家族的传统信条,而“闳中肆外,国尔忘家”、“舍小家为大家”已成为这个家族崭新的辉煌格言,毛泽东和他带出的弟妹、族人,用他们的奋斗和鲜血,谱写出一曲曲时代的壮歌。《毛泽东的家世渊源》发掘和欣赏毛泽东作为政治人物的另面情怀。 目录 第一章 神奇的韶山历史文化 一、舜南巡与韶山得名 二、东汉墓兵器和韶山的尚武精神 三、从征服大自然中产生的开拓精神 第二章 毛氏家族居地的自然环境 一、韶山毛家对环境的特殊解悟 二、透过山水迷雾看韶山之秀丽 三、韶山的自然与人文之气 第三章 中国毛姓南迁西移之谜 一、中华毛姓最初的居地 二、毛姓的南迁、西移 三、韶山毛家开山祖 四、明清两朝的中国毛姓 第四章 韶山毛氏家族概况 一、韶山毛氏家族500年 二、韶山毛家的内部结构 三、韶山毛家人口统计 四、韶山毛家名、字、号的取法 五、韶山毛家第二十代 六、历代职官及清末从军潮 第五章 韶山毛家的族谱和祠堂 一、中湘韶山毛氏族谱 二、韶山毛家权力机关——祠堂 第六章 韶山毛家的家法及“国家观念” 一、韶山毛家家规、家劝、家戒 二、韶山毛家戒嫖、戒赌、戒烟 三、韶山毛家的法律和“国家观念” 四、佛文化对韶山毛家的影响 第七章 韶山毛家婚、丧、祭祀习俗 一、韶山毛家婚姻习俗 二、韶山毛家生育观 三、韶山毛家丧葬习俗和祭规 四、韶山毛家祭祀礼俗 五、韶山毛家丧服制度 第八章 毛泽东的直系先祖 一、历代先人的寿命 二、始迁和开山诸祖 三、五至九派诸祖 四、十至十六派祖 五、太高祖父、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第九章 韶山毛家人物 一、末代族长毛鸿宾 二、良师毛麓钟 三、塾师毛咏熏、毛简臣、毛宇居 四、族人毛岱钧、毛国翘 第十章 外祖家风和母亲的熏陶 一、文氏家世 二、文氏家风 三、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 第十一章 父亲毛顺生对毛泽东人格的磨砺 一、毛顺生的个性与人格 二、自私与博爱——父子冲突的根源 三、权威与反权威——冲突的形式 四、最激烈的抗争——“我要读书” 第十二章 毛译东对韶山乡土文化的改造 一、舍小家,为大家 二、回乡闹农运 三、考察到韶山 第十三章 深受毛译东影响的毛家人 一、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 二、血染南京雨花台的毛福轩 三、毛新梅、毛特夫父子 四、中共七大代表毛朗明 五、地下党员毛月秋 六、其他几位族人 第十四章 建国后毛译东与故乡的联系 一、关山远隔,鸿雁传书 二、相聚在北京 三、派长子回乡 四、32年还旧国 五、又来南国踏芳枝 第十五章 韶山的经历与毛译东的一生 一、人格与思想的形成 二、衣食之道 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第十六章 得自故乡的诗人情怀 一、韶山民间故事 二、韶山风情民俗 三、韶山神话和民歌民谣 四、韶山毛家写景诗词 五、韶山毛家山水诗 六、韶山毛家规劝诗 第十七章 伟人旧迹和纪念设施 一、故居和启蒙地南岸 二、毛家的3座祠堂 三、回乡的住处:松山一号和滴水洞一号 四、六七十年代建立的纪念物和配套设施 五、百周年诞辰的纪念建筑 后记 试读章节 一、舜南巡与韶山得名 “韶”是什么?“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韶”是虞舜时的一种古乐。“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她的内容是表现尧禅让于舜,舜继承尧业。虞舜,代表中国远古社会最圣明的时代,那一时代的音乐,也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一个“善”与“美”高度融合的典型! 考“韶”字形,为“音”与“召”的合体,会其意,证之以传说,原来,韶乐是一种能招来凤凰的音乐,所谓“箫韶九重,引凤来仪”,其魅力有至于此。 “韶”字之产生,至今有四五千年历史了,她大略是与舜的时代同步的。 以“韶”为地名的,在中国并不很多。广东有奇石,传舜帝南巡登此石,奏韶乐,故名“韶石”,《水经注·溱水》:“水出(曲江)县之韶石北山,南流经韶石下,其石高百仞,广四五里,两石对峙,相去一里,小大略均,似双阙,名日韶石。”韩愈也有诗云: 暂欲系船韶石下, 上宾虞舜整冠裾。 有了韶石,便有了韶州。韶州秦属南海郡,汉属桂阳郡,隋仍改属南海郡,唐改置韶州……1949年析城区设韶关市。韶关地处湘、粤交界,是极重要的关隘,故有“关”之称。 几千年来,“韶州”声名赫赫,几乎成了舜帝之乐停息之后,唯一的一处以“韶”命名的地方!殊不知,舜帝之南巡,沿途千万里,他还曾流连一处“尽善尽美”的地方,亦驻足演韶,又以“韶”赐予山名。此即韶山! “韶山,(湘乡)县南四十里,西有三峰,其山绵亘百余里,湘潭、湘乡、宁乡诸山皆其麓也。”此地位处湖南省中部偏东,距湘江最近点湘潭城仅32公里,韶山在此水西北;到长沙城也只有56公里。 关于舜帝南巡,则是一个带神话色彩的故事,故事本身,在其美丽的羽翼之中,确有一种很深的意蕴。舜帝,乃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一位部落统领,他继承前代功业,繁荣了中华文明;他将文明的金色种子,向黄河以南播散,甚至越过长江,到达荆楚之地。 舜帝南巡,可能是顺汉水而人长江,再溯江而上达洞庭。洞庭湖至今留有舜帝二妃墓。他在君山略作停顿即继续逆湘水,行300里至湘潭,乃莅临韶山,在此演奏韶乐。直到此时,他一统天下的、愿望尚未全部实现,所以虽已年迈,仍勉力南行,经潇水至今广东韶关,阻于崇山,又加体衰,终于在欲返荆楚的路上,崩于“苍梧之野”,即湖南九嶷。 舜帝之南巡,实为拓展其统治疆域,只不过这种拓展,不是以“武”,而是用的“韶”这种至善至美的音乐。当然他也遇到了其他几大部落如西南的“苗蛮”、南部和东部的百越的限制。因此,直到他死后两千年的秦始皇,才真正统一天下九州。 从韶山所处的位置来看,它的确处在舜帝南狩的最近线路上,因此,大舜到此之说,也并非无稽之谈。从考古发现来看,韶山西麓,也留下了与舜帝所处时代相接近的出土文物。这证明,韶山及其附近地区的历史已相当久远! 关于舜帝巡幸韶山的原因,世人多以为是因他雅爱这儿的佳山秀水,这其实是一个违背历史真实的猜想——它把今人的情绪依附到了远古的部落人们身上。 要知道,虞舜所处的时代,生产力水平还相当低下,人们最关心的,乃是生存问题。舜帝之南巡,实在并非如同今人的游山玩水,而是出于他的伟大事业,即开拓疆域、播施文明!那么,为何他偏偏在韶山停了下来呢? 韶山风光的确很美,更重要的是,韶山处于由荆楚向“苗蛮”的过渡地带;由此往西,已基本上不属于他的领地了。但舜极想将他的影响向西推移;他不禁登临绝顶,仰首长叹,并命奏《韶乐》,以解心中之忧,感叹“蛮地”荒凉! 舜帝驻足韶山,给这儿留下了一种敢于进取和冒险的精神和为民求福、死而后已的圣人品格!以及向往至善至美的民众心理!它鼓励着韶山民众,特别是像毛泽东这样的不凡人杰,努力求生存求发展,顽强坚忍,奋发向上,并最终将自身融合于民族、人民,为国家的振兴奋斗不息! 韶山民众,以舜帝到过此地而自豪,尽管那是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他们将此代代相传,并且将她渲染得愈来愈绚丽多彩;韶山相对封闭的大自然,正像一个密封极好的陶坛,使得包括舜南巡在内的种种文化气息得以长久留存和酝酿发酵,就像一坛千年老酒,变得芬芳淳厚。毛泽东就是在这种文化气息熏陶下出生和成长并走出韶山的! P2-4 后记 毛泽东家世和韶山乡土文化源远流长。毛氏从2800多年前的周文王之子毛伯郑分封得姓,到后来南迁江浙,元末明初辗转云南澜沧而到湖南韶山,1893年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泽东诞生于此。毛泽东的横空出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和世界的政治格局,同时也彻底改写了他本家族的历史!“注经世业,捧檄家声”是毛氏家族的传统信条,而“闳中肆外,国尔忘家”、“舍小家为大家”已成为这个家族崭新的辉煌格言,毛泽东和他带出的弟妹、族人,用他们的奋斗和鲜血,谱写出一曲曲时代的壮歌。毛泽东在充分接触、了解、领受韶山的乡土文化之后,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和思想洗礼,反戈一击,对这种乡土文化进行了彻底改造。无疑,是毛泽东,才使韶山和她的文化变得全新,从而为世人所景仰。 正是有感于此,我耗费了整整10年时间,穷搜苦觅,广采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借鉴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写出这部《毛泽东的家世渊源》,以纪念毛泽东主席110周年诞辰,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再版,以此作为献礼。 在成书和修改、定稿过程中,我得到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署、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我的同事、家人、朋友的帮助,在此,我表示深深的谢意!我要特别感谢杨胜群、李捷、陈晋、胡国强、张明、刘元美诸位先生,是他们的理解与直接帮助,使这本书得以付梓。 我本人也将以我不辍的笔耕回报社会对我的厚爱。 龙剑宇 2010年12月于韶山纳藏陋室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毛泽东的家世渊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龙剑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3152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7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4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3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