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赛珍珠)
内容
编辑推荐

  她被视为“大地之女”。她一生都不能“脚踏实地”:她热爱的那块大地,是在异乡,她要把异乡当故乡;她出生但却很隔膜、很陌生的那块土地,是故乡,却又不是“想要的故乡”,她要把故乡当异乡。她的根在太平洋的那一头,但她的心里在这头,所以她被视为“无根的浮萍”;当她四个月大被传教士父母带离那片土地,她就成为一个“漂泊”的人,她想靠岸,但不知该靠哪一岸;她起飞了,想降落地面,却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只“无腿的鸟”,她就是赛珍珠!本书让你了解一个真实的赛珍珠。本书适合中美关系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西文化交流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诺贝尔文学奖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大地》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大中小学生。

内容推荐

  她不是一个貌美如花的绝色佳人,但她有轮廓分明的脸,有高挺尖圆的鼻,有深陷蓝色的眼,还有永远藏在眼底的淡淡哀伤……。“腹有诗书气自华”,她因内心而美丽,她因写作而美丽,她因灵气而美丽。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她为我们留下许多动人的文学经典,她被宾夕法尼亚大学评论为“最知名、最令人瞩目、最富争议”的中美文化“中介人”,她被尼克松总统视为“沟通东西文明的人桥”、“伟大的艺术家”、“敏感而富有同情心的人”……

她那样地眷恋着中国,却在很长的时间里在中国受到“恶毒的待遇”。她在一些中国人的眼中,曾是“美国反动文人”、“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急先锋”。她是美国公民,却成为一些美国人眼中“邪恶的亲共分子”,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曾下令对她展开秘密调查,谩骂、侮辱与恐吓从未中断过。她在爱情上曾受到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晚年甚至陷入哈瑞斯精心设计的“爱情陷阱”;她面对自己永远长不大的惟一女儿向上帝求援:“哦,上帝!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目录

序 论 珍珠是大海的眼泪

第一章 漂洋过海到中国

一、“异邦客”与“战斗的天使”

二、摇篮中开始漂泊

三、乳母王阿妈

四、赛珍珠的镇江生活

第二章 赛家有女渐长成

一、避难生活

二、重返镇江

三、古文老师

四、短暂的寄宿学校生活

五、到美国念大学

第三章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初回镇江

二、在华北农村的日子

三、南京十二年

四、葬母迁父

五、繁华背后的罪恶都市

六、反对传教的传教士之女

七、北平之旅

第四章 赛珍珠的爱恨情仇

一、佳侣难寻:与农学家布克的理性婚烟

二、情投意合:爱情与事业上的激情契合

三、与徐志摩的真假徘闻

四、和林语堂破裂的友情

五、同情难以变爱情

六、假爱情的陷阱

第五章 用一生来写中国

一、作家梦

二、思索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东风·西风》

三、眷念中国“大地”

四、走向诺贝尔文学奖

五、关注中国女性命运的《母亲》与《群芳亭》

六、把《水浒传》介绍给世界

第六章 身体力行的爱心大使

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智障女儿到儿童福利事业

二、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先锋

三、为妇女权利奔走的女斗士

第七章 坎坷的“回家”之路

一、关注中国命运

二、声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三、促进东西方交流

四、永远的异乡人

五、守得云开见月明

附录: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文献

赛珍珠年表

试读章节

       赛家有女渐长成

         一、避难生活

恐惧是一种令人痛苦的经历,但也能令人迅速成熟。赛珍珠一家还是不太敢相信善良的中国人会伤害他们,父亲临时决定返回镇江,但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决定由母亲和王阿妈带着孩子们暂时到上海去避难。一旦有什么危险,上海可能是最后的庇护所。

去上海的途中,赛珍珠一开始觉得很新鲜,因为这是她有记忆以来,第一次坐船旅行,晚上的时候,她突然听到有人在拉二胡,那优美的旋律一下子打动了她的心,二胡凄清的音色,在孤寂的夜晚中,是那样的虚无缥缈,又是那样的震撼人心。

在上海赛珍珠只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每一天都备感煎熬,多年后只在记忆中留下一些支离破碎的残片。其中有两件事让赛珍珠记忆异常深刻,一是在上海她生平第一次见到了自来水,为了缓解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闷热,她和妹妹经常在一个大澡盆里玩水,新奇的感受多少医治了一下赛珍珠离开镇江所受的心灵创伤。

而在上海以外的地方,义和团运动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着,首当其冲被攻击的就是那些外国传教士。

有一天,赛珍珠和母亲上街,当时街上人非常多,她们前面走着一个胖胖的中国人,穿着一件蓝色缎袍和黑色马褂,一条长辫子在赛珍珠眼前晃来荡去,他还在辫梢用黑丝带打了个大结。天气非常热,可是他却慢吞吞地踱着方步,挡住了走在后面的她们的去路。赛珍珠实在忍耐不住了,禁不住伸手轻轻拉了一下他辫梢上的结,催促他走快点。没想到她的行为马上惹怒了那个男子,因为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头发是不能随意让人摸的,特别是女人。凯丽当时吓坏了,她从男子的眼中读出了仇恨,她们生活在她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也不受欢迎。她赶紧替女儿一个劲儿地道歉,乞求原谅。

母亲的恐惧也传染给了女儿,赛珍珠也有了同样的感受,在对中国人的爱恋和友谊中还掺杂着恐惧。

这件事对赛珍珠触动很大,她喜爱中国,但是她的肤色显示她是异族,是不受这块土地欢迎的人,这虽然不是她的错,但是她必须得为自己的其他同胞承受这一切。母亲告诉她,她们是美国人,家在美国,可是那个家对于她来说,又是那样的遥远和陌生,就像一个梦一样不真实。

虽然动乱过后她们一家很快又回到了镇江,但是小姑娘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家在何方,年幼的赛珍珠从此开始认真思考起这个问题来。

P21-22

序言

她,一对美国传教士之女,襁褓之中随父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一呆就是40年,经历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全部历史,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直到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她无一不是这些事件的见证人,她的生命早已与这片异国的土地连在了一起。

她,一位毕生热爱中国的美国女性,凭借一部反映中国社会的《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不遗余力地向美国人介绍中国,可是,她的努力不仅在美国步履维艰,就是在中国也得不到理解。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中的甘苦辛酸,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到目前为止,还无法找出一个确切的字眼来形容她,每一次翻开她,总能读出新的感受。

她是一位独一无二的美国作家,但是她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文化的产物。

在介绍她时,宾夕法尼亚大学是这样评价的:“在所有影响美中两国文化史和文学史的人物里,她是那些最知名、最令人瞩目、最有争议中的一个,同时又是被人们研究、追忆得最少,并且获得荣誉最少的一个。”

她,就是赛珍珠。一、中美文化的人桥

提起赛珍珠,就有很多人联想起赛金花,甚至出现了把两人混为一谈的情况,毕竟在中国,具有传奇色彩的名妓比这位异国女作家知名度要更高一些。而且还有很多人单凭这个名字来穿凿附会,认定她是因为崇拜清末名妓赛金花,而为自己起名为赛珍珠。可是实际上,这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女性,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赛珍珠出生于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四个月的时候就随父母飘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并在中国度过了将近四十年的漫长岁月。

她在中国长大,受到过最传统的中国私塾式教育,直到在中国读完中学,17岁那年才回到美国进弗吉尼亚州伦道夫一梅康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重返中国。直到她42岁与第一任丈夫婚姻破裂,才离开了中国,然后,用余下的时光来怀念中国。

据说,1972年尼克松访总统访华之前,曾专门派人找来赛珍珠的作品阅读,作为了解中国人的材料,并从中获益颇多。在赛珍珠去世之后,尼克松总统在她的葬礼悼词中,称赞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

虽然,现在人们还在为如何给赛珍珠一个准确的定位而争论不休,但是把她称作“中华民族的友人”,是没有任何异议的。的确,她在让美国人了解中国这方面功不可没。

赛珍珠最早让美国人对中国感兴趣是始于她创作的长篇小说《大地》,这使得西方人一改过去把长辫小脚、吸食鸦片当做中国人标签的成见,开始关注起这个民族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来。

赛珍珠主办的《亚洲》杂志不仅登载过鲁迅、柔石、茅盾作品的译文,还刊登过许多进步人士和亲共人士的文章,斯诺的《西行漫记》的部分章节最早就曾在这杂志上连载过。

老舍1946年春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时,赛珍珠更是积极向美国人宣扬老舍的文学成就,让老舍在各种场合与美国文艺界接触、交流,并帮助老舍的作品在美国大量出版发行。

赛珍珠曾全力促成中国女演员王莹在美国白宫演出抗日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并亲自担任报幕,给罗斯福政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赛珍珠对中国有着异常深厚的感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贯穿着她的一生,存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致辞上她说:“我的第二祖国是中国。……中国人的生活这么多年来也就是我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必将永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尼克松总统访华,离开中国三十多年的赛珍珠是最高兴的一个。在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采访时,她兴奋地表示,自己期待在5月间访华。但是,令她想不到的是。她的访华申请遭到了拒绝,这个打击不啻于晴天霹雳,不久后她就在郁郁中去世了,带着永远的遗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赛珍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怡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23504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8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6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1: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