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文定西(共3册)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以艺术的触角,全方位扫描定西的地理地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趣味性图书;一部以历史的眼光,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您发现定西,认识定西的案头工具书。

《人文定西》丛书共分“自然田园”、“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三卷。丛书彰显了定西的人文意义,揭示了定西的精神内涵,大力弘扬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定西精神。其中第一卷“自然田园”,从定西的地理风貌、水文河流等着笔,描写了美丽神奇的定西自然及田园生产的壮丽景观;第二卷“历史文化”,以定西的历史沿革、神话传说等的描述,展示了悠久灿烂的定西历史文化积淀;第三卷“民俗风情”,则以雄伟的古代建筑、宁静致远的古镇村落、诗意栖居的民居民宅,图文并茂地向人们展现了定西的昨天和今天。

《人文定西》全书共99万多字,以艺术的触角,全方位地扫描了定西的历史文化与地貌物产,多角度地呈现了定西的风俗民情,以亲切自然的语调描绘了定西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丛书语言生动活泼,插图照片轻松自然,图文并茂地把陇中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是近年来反映我市历史与现状较为全面的趣味性图书。

内容推荐

从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寺洼文化,到秦汉年间的郡治陇西,再到隋唐宋元时炀帝西巡、唐王朝经营陇中、天下李氏出陇西……,到红军长征到定西境内,多少金戈铁马的故事,演绎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章节。

目录

人文定西·历史文化

序 这一方亲亲厚土

第一章 时尤流转·定西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金戈铁马·定西的历代故事

第三章 地灵人杰·定西的历代名人

第四章 文明播扬·定西的文化艺术

第五章 陇中行吟·定西的旅游资源

后记

人文定西·民俗风情

序 这一方亲亲厚土

第一章 家住陇原·定西的建筑

第二章 淳朴精神·定西的民间风俗

第三章 匠心独在·定西的传统民间手工艺

第四章 通天大道·定西的今昔交通

第五章 流年似水·定西人一年四季的日常生活

人文定西·自然田园

序 这一方亲亲厚上

引言

第一章 千山如蕈·定西的地理风貌

第二章 众水潆洄·定西的水文河流

第三章 绿色梦幻·定西的野生植物资源

第四章 郁郁勃勃·定西的野生动物资源

第五章 天地之间·定西的自然矿产资源

第六章 黄上高坡·定西的田园风光与种养业

第七章 上下求索·定西的水利

第八章 定西一日·定西村庄生活特写

第九章 昨日忧患·定西的自然灾害

后记

试读章节

时光流转之秦汉

春秋战国之际,中华大地是在分裂割据的局面下进入封建社会的。经过春秋长期的兼并战爭,许多小诸侯国被大诸侯国吞并。到战国初年,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秦襄时代,即公元前779年到775年,秦国溯渭河向西开拓,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戍,初县之”,于今甘肃省设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县:天水市为邽县、甘谷县为冀县。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伐戎王,霸西戎,势力抵达洮河流域。战国时代秦国继续向西开拓,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兵临渭首,灭狄■戎”(《后汉书·西羌传》),在今陇西、渭源、临洮县境內设置今定西市最早的两个县:狄道县、■道县,今定西市大部即纳入秦国版图,从此在这片西戎聚居的土地,开始照耀着秦吋的明月,修筑起汉家的关城……

郡治陇西

秦孝公时代,即公元前360年左右,任用商鞅而为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继续推行县制,设置了41个县。在今定西市境内,除狄道县(今临洮县)、騵道县(今陇西县),还在今岷县境设临洮县。秦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五年(公元前279-272年)间,在陇山以西辖境设置陇西郡,几乎辖今定西市临洮县、岷县、渭源县、陇西县、通渭县全境和今天水市的部分地域,郡治在狄道。拥有陇西郡、北地郡、上郡大片领工的秦国在境内“修长城以拒胡”(《史记·秦本纪》),进一步对定西地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和经营活动。

陇西郡的设置,使得秦国对定西这块原西戎之地的统治得到巩固。为了加强都城和陇西郡暨狄道诸县的联系,进一步发展陇西郡的经济,从雍城(今陕西凤翔县南)出发,溯汗水西北行,越过陇山(今陕西陇县固关镇),一直沿今天水市境、陇西县境直抵陇西郡治狄道县,在原西周时期形成的小路上,开辟出一条“陇西道”。到了今天,陕西通往定西和甘肃东部的通衢,仍然建立存陇西道的基础之上。

陇西郡的设置,使定西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高潮。据《汉书》记载,到秦王赢政即后来的秦始皇执政初年(公元前246年),包括定西在内的“秦地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居什六”。陇西郡的富庶,同样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內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为此,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郡县制度。全国统一后,分天下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多郡。郡以下分若干县,县以下还有乡、里、亭等基层政权机构。

在以定西为中心的甘肃中部,仍置陇西郡,郡治仍是狄道。其辖区北达兰州,南抵陇南,西到临夏,东及天水,共辖7个县,而今定西市1区6县全境辖于陇西郡。

废分封、立郡县,对于巩固国家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深远的意义。而陇西郡治在今定西市境内历经秦、汉、隋、唐之更迭,狼烟烽火相继起,竟达900年之久。“先有陇西郡,后有陇西县”,陇西这个历史悠久的地名,后来被陇西县保留下来,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移民实边

为了巩固新创建的统一国家,秦始皇还在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书同文、车同轨、修驰道、筑长城、统法律、办官学……在定西市,除修驰道、筑长城外,对后世发生重要影响的还有始皇巡行和始皇所采取的“移民实边”。秦始皇曾5次出巡郡县,第一次出巡就到了北地、陇西二郡。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拓展了陇西道,将陇西郡和都城咸阳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西北大道。始皇带领大批随从从咸阳出发,越子午岭,经今甘肃合水、宁县、泾川、秦安、甘谷、陇西、渭源抵达陇西郡治狄道即今临洮县。当时从今渭源县到临洮县要经过庆坪、窑店,沿陇水(今临洮东峪河)才能到达狄道。相传行经渭源境内的关山(距今渭源县城西北10公里)时,始皇见此处山清水秀,风光怡人,便在山脚下住宿一夜。翌日临行,他传谕在此处修建一座宫室后,方才到狄道接受郡县官员的谒拜。

在狄道,始皇曾登上东山之巅,俯瞰陇西山川。当他听郡守说5。多年前自己祖上修筑的长城之首就在郡城以北30里处,遂又兴致勃勃地驱车进行了巡察。出巡即毕,始皇沿洮水北上,越马衔山经今榆中县、安定区和静宁县,巡视了北地郡治义渠(今庆阳),再经今平凉市镇原县返回咸阳。

早在陇西郡设立不久,秦昭王就开始实施移民政策。始皇即位后沿袭了这个政策,先后于公元前239年、223年,将已故的长安君成矫“迁其民于临洮”,将灭亡后的楚国“迁大姓于陇西”(《史记·秦始皇本纪》)。西巡回到咸阳后,更是采用“拜爵一级”的措施进一步鼓励向以定西为中心的陇西郡移民,开发垦殖陇西郡,原中原诸国的农业居民不断迁徙到陇西郡,使含定西在内的这一广大地区土地与劳动力有了很好的结合。从此,历史上以游牧为主的定西便逐渐变成了农业区。秦始皇这一举措被后人称为“移民实边”,并被历代王朝所效法。

在秦始皇出巡陇西狄道337年后,即公元457年,北魏文成帝为纪念始皇,在今渭源县的关山脚下原始皇宫室址上修建了一座秦王寺,占地4000平方米,内有“秦王饮马井”,井旁有“拴马树”。明宪宗成化元年(公元1645年),陇西、渭源、临洮3县知县曾集资铸造一口大钟记载秦王寺的来历。岁月沧桑,井湮树灭,大钟亦于1958年被毁,现今秦王寺内只在配殿的墙壁上留有一首清朝不知何年何人题写的绝句:“渭水滔滔日夜流,不知征战几时休。万里长城遗迹在,不见当年秦王侯。”

P13-18

序言

陇中定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定西人民一方温热的亲亲厚土。其间流淌着蓝雾般的洮河,也流淌着黄金般的渭水。

春种秋收的定西人民,靠五谷杂粮维系着自己平凡的生命。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他们问水厚土而凿井,盘山跨沟而修渠,掬取雨水而建水窖,为缚苍龙而筑塘坝、修水库。他们挥动着铁锨和镢头,紧握着锄头和镰刀,他们奋斗、流汗、梦想,他们世世代代谱写着一曲顽强不屈生生不息的生命壮歌。

他们的人生故事,需要我们去讲述;他们的美好家园,需要我们去描绘,这就是我们出版发行定西历史文化丛书《人文定西》的初衷。

定西有着千山如蕈的地理风貌,有着众水辐辏的水文河流,有着郁郁勃勃的野生动物资源和绿色梦幻般的野生植物资源,也有着丰富的金属资源和非金属资源以及太阳能资源和风能资源。在这片黄土地上,定西人民默默而又艰辛地经营着自己的稼穡岁月,种植着林草花卉与药材,牧养着六畜,书写着大地上麦田与胡麻地的丰收。本丛书第一卷即《自然田园》卷描绘的正是如此美丽神奇的定西自然地理及田园生产的美丽景观。

在时光的流转中,定西的历史,也有着和我们的整个民族同样脉搏的沿革变化;在几千年的风风雨雨里,定西的历史,和我们整个国家的历史同呼吸共命运,从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到青铜时代的半店文化和寺洼文化,从陇西原邑西河滩大禹治水遗址、渭水源头鸟鼠山的西周文化遗址,到秦汉年间的郡治陇西、移民实边、新莽权衡,再到隋唐宋元时的炀帝西巡、唐王朝经营陇中、天下李氏出陇西、开拓熙河、北宋堡寨……到红军长征最后在定西境内的三大主力会师会宁。几千年来,在定西这片土地上,发生过多少金戈铁马的故事,也涌现过多少仁人义士、霸主、将相和良吏名士以及哲人鸿儒,留下过多少文明播扬的神话传说、才子歌咏以及文物瑰宝。定西的旅游资源同样丰富而且驰名。本丛书第二卷即《历史文化》卷中展示的,就是这样悠久灿烂的定西历史文化的视觉性回顾。

定西有结构雄伟的古代建筑,有宁静致远的古镇村落,有诗意栖居的民居民宅。家住陇原,定西人似乎俱生以来就拥有着淳朴的精神与独在的匠心,他们的建筑业、民间手工艺以及民俗文化都是丰富而又灿烂的。定西人民以其淳朴的风俗、诚实的民情和吃苦耐劳的人生信念,行走在黄尘荡荡的通天大道上,行吟在像贵清山这样美丽神奇的青山秀水间,也勇敢地行走在天地的风雨之间和人生的生死之间。他们乐天知命而婚丧嫁娶,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缺河少水的地方,他们却活出了悠然的人生。定西的碗碗匠、砖雕匠、石雕匠和洮砚制作者们点石成金;定西的砖瓦制造者、泥塑匠、陶器制作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砌灶者、垒炕者,他们浑身上下是一种质朴的泥土精神;定西的草编者、竹编匠、柳编匠、麦秆画师、造纸者,无不是就地取材而别具匠心……在定西烟云起伏的茶马古道上,当年丝绸飘拂、马蹄声碎,今日桥飞如虹、路跨似带,定西的乡村土路,正在一天一天地变为坦荡通途。本丛书第三卷即《民俗风情》卷,在这方面给读者一个图文并茂的呈现。

我们现有的历史,都是古人描述出来的,同样,我们现在的描述,也会成为将来的历史。当一个新时代的定西正在形成,正在生长,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各位编撰者的辛勤努力之下,本丛书为我们揭示并呈现了一个崭新的定西形象!

诚然,定西的自然环境,曾经被严重地破坏过,曾经是那样的满目疮痍。但是,就在这样的土地上,定西却出现过无数的人中英杰,他们播扬了定西的文化与文明,他们是定西人民永远的骄傲。在定西这一方美丽却又多灾多难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定西人民,孕育出了自己优秀的儿女,他们勤劳且聪慧,质朴且好学,也就是说,定西人民向来都是以正直端庄的人的形象和优美内秀的文的气质而驰名陇上的。因此,本书以《人文定西》而名之,目的是彰显定西的人文意义,揭示定西的精神内涵,同时也是为了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定西精神。

这里要向本丛书的各位编撰作者表示感谢。在大家的努力下,这套丛书不只让读者“知道”了什么是定西,而且也让他们“感到”了什么是定西。当然,由于时间的仓促,本丛书仍存留着不少缺陷,比如有些内容的介绍仍显粗略而没有言说出生动的细节,有些表述的语言生硬枯燥而不够形象精彩。另外,由于水平所限,难免粗疏错漏,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热爱定西的人们,用他们的生花妙笔,谱写出更为精美的定西华章。

定西的明天会更好!

是为序。

2007年12月

后记

伴随着陇中大地万象更新的节奏,《人文定西》历史文化图文丛书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以图文并茂的丛书的形式全方位地展示定西的历史文化与地貌物产,多角度地呈现定西人民的风俗民情,以亲切自然的语调描述定西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孰非易事。定西市的有关领导同志对本丛书的编写工作给予了极大地重视与支持。市长杨子兴同志从大纲的草创,到内容的审定,从版式的设计,到图片资料的甄选,都给予指导。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寿亭同志担负着本丛书的统稿任务,他和编写者共同商定,进行逐句逐段的雕琢推敲。在此不懈的努力之下,本丛书的精神主旨得到了确立,总体风格得到了统一,遣词用语也实现了科学性基础上的艺术性,使丛书的编写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有了可靠的质量保证。

成如容易却艰辛。本丛书的编辑出版,当然也少不了撰稿人员的辛勤劳动。出于对定西人民和本丛书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无怨无悔地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大多是长期从事历史考据与文化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但在本丛书的编写过程申,他们却要努力让自己的文字变得生动、活泼、休闲、轻松,让自己所拍摄的大量图片资料达到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从而使本丛书的语言文字与图片资料相得益彰,也与读者的阅读口味基本吻合。所以,其间非同寻常的半劳和字里行间的良苦用心,尚祈广大读者理解。

陆志宏、师凤轩同志担任本丛书的主摄影;丁寿亭、张学东、何钰、周勇、刘复汉、安锋、王义平等同志提供了部分图片资料甘肃文化出版社以及深圳市飞天虹实业有限公司的设计人员,为本丛书的编辑出版做出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努力。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我们的眼界和才思所限,本丛书不尽人意之处尚存许多,疏漏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恳望广大读者不吝而指正之。

编者

2007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文定西(共3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子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44441
开本 16开
页数 8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97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1.9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4.22
丛书名
印张 54.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1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