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精)
内容
试读章节

一个虚无主义者的正常死亡

我爸死于二○○○年年初,过完七十岁生日不足半年。那几天的沈阳日日阴晦,时时落雪,搞得人人心烦意乱——只有南方来东北看雪的旅游者欢天喜地。久病的我爸熬不住了,把他一生中的最后一面白旗树了起来。他的心肺功能早已衰竭,这么低的气压,是老天爷送给他的旅行机票,安排他去天国旅行。这是一次有去无还的特殊旅行。他本该看我一眼再出发上路,可大雪对我百般阻挠,出租车比步行只快一点,他就等不及了。我从北陵书房赶到马路湾爸妈家时,急救中心的大夫已念完判词。我把我爸抱进怀里。他肌肤柔软,肉身温热,但魂灵却已开始飞翔。我笑着夸他一句:嗯,表现挺好,走得挺安详。他没表示什么,有点玩深沉的意思。

我爸一般不玩深沉,天生不会,后天又拒绝假装老辣。多数时候,他是透明的孩子:天真、活泼、热情,好像他身心一直健康,从没受过侮辱与损害——他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某个书名的句式与意思: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确是孩子,还是个初降红尘童蒙未开的婴儿式孩子。他瘫在床上,百无聊赖,眨着一双亮晶晶的小眼睛探头探脑,间或发出些无意义的声音。身边的一切都让他陌生,所有的陌生都让他好奇。可惜他不是孩子。孩子由无知抵达有知,能标志繁荣,是好事;他由有知沦为无知,只表征衰败,是坏事。我爸是逐渐“坏”下去的。以表达为例,后几年里,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声音之外,他仍能含含糊糊说出来的,只有“吃”“操”这两个字眼。我估计,刚冒话的婴儿“吃”没问题,“操”却不行。这也能强调我爸的成人身份。孩子只有半条生命,活着就行;成人的生命才沛然完整,有创造渴望。据我观察,依我爸的智力状况,他已不识“吃”“操”的本义,那两个字眼,只是他的感叹代码,用以表达他依稀尚存的原始情绪:快乐或愤怒。比如我去看他,他认出了我,也想对我表示欢迎,哪怕我妈刚喂完他饭,他也连连吐出“吃”音;比如他又尿床了,我抱他翻身换床单时,会假装生气地批评他几句,他肯定听不明白我说什么,但我的不够友好他辨得出,他就也不友好,用激烈的“操”音进行反击。他连自己姓氏那个更好念的“刁”音都发不好了,却能顽强地抽干洗劫他心智的滔滔浊浪,让那两个与生命本能关联最密切的字眼水落石出,这殊为有趣又耐人寻味。难道与汉字声母的排序有关?“吃”“操”在前由“C”率领,“刁”音列后属“D”序列。这是玩笑,不可能的,可能的答案也许弗洛伊德知道。我没本领去人性的潜意识领域爬罗剔抉。通过我爸的“童”言无忌,我只想佐证,他都痴呆了还不深沉,没痴呆时的“轻浅”可想而知。如果记忆没欺骗我,我得承认,我平生听的第一个黄段子是我爸说的。他不是特意说给我的,是他喜气洋洋地说给一个朋友时,我听到的。当时我十几岁。当时他朋友欲笑又止,然后满脸深沉:这有孩子!我已记不得那段子的内容,当时也不可能明了那段子里的象征暗示与比喻引申,但我能记住它带给我的怪异感觉,能记住在我爸朋友深沉表情的对比之下,我爸的一脸坏笑花团锦簇。

许多家长假模假式,戴着面具教育子女,好像孩子是群众只供瞒骗,而他们是领导,嘴巴里边全是舌头。我爸不,他从来都把我看成平等的伙伴,陪着我理解人性的弱点与生活的污秽,即使已成共识的“幸福”“美好”,他也不把它们硬塞给我。我十四五时,有一次逃学在家抽烟,被恰好中午回家的他抓了现行,他一脸阴郁,满腹悲伤,沉痛地与我谈漫长的话。他只讲道理,没大喊大叫,通过讲今比古分析人的嗜好与习惯,让我判断什么该养成什么应避免。他反复自责,说他抽烟的恶习影响了我,信誓旦旦地决定戒烟,要以此为我树立榜样。可当天夜里,我把长长的检讨交给他后,他竟有点嬉皮笑脸。他先说,他像我这么大时也偷偷抽烟,又和我商量,如果他不戒烟,却反对我抽烟可不可以。那时我没烟瘾,抽烟是往脸上画叛逆符号。又有一次,我十六七时,一早晨家人还没起床,两个警察就来抓我,说我在商店抢钱,把我押往派出所的小黑屋子。中午姐姐给我送饭,说我爸班都没上,一上午光在家唉声叹气,他这个一向好面子的人,没想到自己的儿子这么龌龊,竟去抢夺别人的东西。可当天晚上,我获释回家,发现我爸并不难过,只努力掩饰脸上的骄傲。原来,他已从警察那里问清楚了,我没抢钱只是打架,因为打架的地点恰好在商店,我顺手使用商店砍肉的片刀与卖白菜的钢叉时,不能不撞翻装钱的匣子。我爸的骄傲在于,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我勇于与一个欺负我的成年人宣战。在他看来,当一天囚徒只是小节,大节是为什么身陷囹圄。P138-141

书评(媒体评论)

我喜欢文字。小时候家里别无长物,只有几大箱子书让我看来看去,我觉得那些白纸上的黑字妙趣无穷,惹人爱恋,我就给自己派定了作家的角色。文字相当于我的图腾。一个字和一个字,一个词和一个词,一个句子和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和一个段落,被作家的手和心那么一组合一搭配一连接,让你就得心驰神往豁然开朗想入非非,真是一件美不胜收的事。

——刁斗

目录

上卷 生活中的想象

 自由在我

 还是先人吧

 我的女性观

 我与书

 白日梦

 我的名字叫

 粗粝沈阳

 照片里的西藏

 天边外

 外省故事

 比如柳沄

 小说马原

 二马在二○○八

 孙惠芬的语调

 读铁扬的画

 撕破了是拼接——与林建法有关

 一个虚无主义者的正常死亡

 小记一位文学读者

 血缘

下卷 想象中的生活

 中国经验——以“欲望叙事”和“底层表述”为例

 阅读与思考

 写什么与怎么写

 向袁可嘉致敬

 致老罗

 韦克菲尔德

 如何进行自我消灭

 手抄书稿

 唯爱不泯

 卡夫卡退婚

 加缪的石头

 知识分子的背叛

 虚有

 虚拟的力

 消失的小说

 “轻浮”的小说

 感动与骚动

 剩余的麦穗

 我的小说主题(一)

 我的小说主题(二)

总结:写作小说的理由

内容推荐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精)》讲述:热爱女性的成年男人、拆解文学的饕餮读者、迷恋创作的自由小说家,这是刁斗的三个身份、三种面向、三类行为。这三重幻影栖居的肉身,于文字的跑道上加速向前,时时起飞,对现实的疆域狂轰乱炸。

小说是刁斗的路由器,对于父亲、母亲、姥姥等亲人的挚爱,对马原、马晓丽、林建法等同行的言说,对卡夫卡、加缪、格里耶等大师的移情,对骚动、虚有、虚拟的力等概念的沉思,都经由小说的阅读与创作开始传递、得以实现。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精)》中生活中的想象、想象中的生活,二者在刁斗的随笔中是镜像也是同构。一切始于小说,一切终于小说。这是一部个人阅读史、观念发生史与精神成长史,坦诚、机警、专业,智趣多多。二十余万字,一言以蔽之:小说男女,刁斗之大欲存焉。

编辑推荐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精)》是愤世嫉俗的文学隐士刁斗,最新散文随笔集。一个小说家的个人阅读史;一个自由思想者的观念发生史;一个男人的精神成长史。名篇《一个虚无主义者的正常死亡》,写尽一代人的精神创伤与无言哀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刁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64232
开本 32开
页数 34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51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