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编委会主编的这本《那些你不知道的养胃细节》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出发,以中医保养脾胃的观点和方法为基础,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数百种最新、最实用的健康养胃良方。首先,重点阐述了饮食养胃、四季养胃、生活护胃、运动健胃的有效方法其次,讲述了各种胃病,如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穿孔、胃溃疡、胃癌等的一般常识,用药原则及家庭护理方法;最后,附上了国医大师们的保胃验方和妙法。真正贴心地做到了,让没有胃病的读者拥有一个更加健康、强壮的胃,让患有胃病的读者脱离疾病的折磨,养出一个健康的胃。相信在本书的帮助下,读者能轻松摆脱胃病的困扰,真正体会到:养胃,就这么简单!
国医编委会主编的《那些你不知道的养胃细节》是一本简单实用的养胃指导书,助你轻松掌握日常生活中养胃护胃的方法,远离胃部不适,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胃。
全书共分六章,内容分别是:胃的基本知识和胃病的自检;饮食与养胃的关系;起居、精神与胃健康的关系;健康运动与养胃的关系;补脾益肠与养胃的关系;胃病治疗基础常识。
老打嗝可能是胃出了毛病
说起打嗝,想必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日常见怪不怪的打嗝怎么也会和胃病扯上关系呢?别急,我们这里先要区别两种不同的“嗝”。具体说来,打嗝是指胃里的气体及少量消化液和食物突然反流到食管或嘴里的现象,并同时伴有“嗝”的响声。平时,即便是健康的人也会有打嗝现象。然而还有另一种顽固性打嗝,顽固性打嗝简单说来就是常打,而且一旦打起来就不易停下。这里说的打嗝和胃病的关系,主要就是指第二种顽固性打嗝。
人会打嗝,从单纯的生理方面来看主要是由膈肌痉挛收缩而造成的。膈肌每平稳地收缩一次,我们的肺部便吸入一口气。由于它是由脑部呼吸中枢控制,所以正常情况下,膈肌的规律活动也是如呼吸一样自主运作的。而打嗝时,横膈肌不由自主地收缩,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
在医学上,打嗝,也称为呃逆。但对于产生顽固性打嗝的原因,中西医分别有着不同的见解。西医认为打嗝主要是由膈肌痉挛所致,而中医则将其辨证地分为胃中寒冷、胃气上逆、脾胃阳虚、胃阴不足等不同情况,也就是说从小小的嗝声也能听出胃的不同病变。
现在,就让我们竖起耳朵,来仔细区别一下各种顽固性打嗝的特征吧!
(1)嗝声沉缓,但连续不断,同时打嗝者还会觉得胃脘不舒服,伴有口淡不渴、舌苔发白的特征。那么我们大体可以断定打嗝者的胃部有寒气潴留,多由过食生冷或胃体积寒引起的寒邪阻遏、胃气不降导致。在这种情况下,病症得温则减,得寒愈甚,是因为寒气得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缘故。
(2)嗝声很洪亮,短促而有力,并可能伴随有烦躁口干、口臭、喜欢生冷饮食、舌头发红、舌苔变黄、小便赤黄、大便不畅等特征。在这些情况下,洪亮的嗝声要告诉我们的很可能是胃上火了。因为胃肠积热、郁而化火、胃火旺盛上冲,所以嗝声听起来较为洪亮、有力,好像从口中冲出来一样。
(3)嗝声听起来很低沉,打嗝时会感觉气息不连续。而打嗝的人平常面色就稍显偏白,舌头颜色也较淡,四肢还容易感到寒凉,稍微动动就容易觉得累。如果这些症状都有,那就说明打嗝者的脾胃可能有些阳虚了。因为脾胃阳气受损,脾主升和胃主降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由此虚气上逆,故而嗝声比较低弱。
(4)最后一种嗝声听起来短促而连续。如果打嗝的人同时还容易感到舌干、烦躁、口渴、食欲减退、不思饮食、大便干燥、舌头发红且舌苔减少,那么可能是由于打嗝者胃阴不足的关系。热病耗伤胃阴、郁火伤阴或过食辛温燥热的食物都有可能使得胃中津液不足,导致胃失濡养,气机不顺而打嗝。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以上病症轻微,那么基本可不治自愈,嗝也会自动停歇。但如果是少数危重病人晚期打此类嗝并伴随如上症状,则可能是元气衰败、胃气将绝的征兆。
可见,普通的打嗝还真不是小事,背后可能隐藏着其他更多的病因。因此,针对这种生活中的小事,我们还真该多留个心眼。如果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征询医生的意见,这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肚脐也可告诉你胃的好坏
肚脐,是我们曾经和母亲的牵绊,也是我们离开母体时的伤疤。也许大部分人会以为肚脐不过是脐带完成其使命后留下的一个印记,平时反正也用不到,就对之不闻不问,1赖得去关注了。然而,在中医里,肚脐被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神阙穴。对于肚脐的重要性,中医里甚至还有着“脐为五脏六腑之本”的说法。而通过观察肚脐的位置、形状或者挤压肚脐,我们也可得到一些关于胃部健康的知识。
首先,让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肚脐的形状和位置。一般情况下,肚脐处于髂前上棘水平的腹部正中线上,直径为1.0~2.0厘米,通常是一个小凹陷或一个小突出。与这个正常位置相比,肚脐偏左的人,可能肠胃功能欠佳、容易有便秘等问题;肚脐向上延长,快要成为一个顶角在上的三角形的人,胃、胆、胰脏的功能可能不大好;如果是肚脐向下,可能得注意一下是不是有胃下垂等慢性肠胃疾病了。
除了肚脐的形状、位置外,胃部的健康状态也可以通过挤压肚脐测试出来:
先用手挤压一下肚脐的正上方,如果会产生疼痛感和饱胀感,那可能说明胃腑出现了气滞,这是胃经气血受阻不畅的表现。胃经气血受阻时,也容易产生饮食减少、嗳气、腹痛等症状。
另外,还可以用双手一齐挤压肚脐,如果肚脐的周围有明显疼痛感,那表明此人的肠胃蠕动较漫,容易出现腹痛、闷胀、嗳气、泛酸,甚至恶心、呕吐的现象,严重者还会伴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的症状。
此外,如果挤压肚脐时,感觉肚脐左上方有硬块或者突起周围有硬块,则说明脾胃或肠府气血瘀滞、经络堵塞。同时,我们可能还会感觉肚子里边有气,或发出响声,或有东西滚动等。
现在你不会再认为肚脐无用了吧,透过肚脐我们能了解到这么多的肠胃信息,这足以说明肚脐和胃的关系。因此要想胃健康,平时也应注意一下对肚脐的照顾,保持肚脐温养,防止寒邪入侵,从多方面小细节上做好护胃工作。
P28-29
当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转换,工作压力的增大,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们的身体健康频频出现问题,尤其是胃病的发病率骤然增高。据调查,在我国每4人中就可能有1人是胃病患者。胃病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患有的慢性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扰,最主要的是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百病由胃生。可见,胃是身体里的重要消化器官,是生命从自然界获取营养的重要场所。如果保护不好,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而且也容易发生胃病,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烧心、吐酸水等。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胃的肌肉层和黏膜层逐渐萎缩退化,消化能力及抗病能力日趋降低,如果不加强保护,很容易发生胃炎、胃下垂、胃溃疡、胃癌等疾病,影响健康长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认为,胃肠还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和免疫器官。在胃肠道存在着多种能分泌肽类的内分泌细胞,其总数超过体内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细胞总和。分泌细胞的分泌物质,在保证胃肠本身消化与吸收功能的同时,还参与和调节着全身几乎所有系统或器官的功能活动。
虽然胃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因为胃病在人们的意识中一直都被看成“小毛病”“正常现象”等而不被重视。可是当您听说,越来越多的孩子也患上了胃病,中青年人群中常年有胃病的人更是大有人在时,还会觉得胃病是“正常现象”吗?或者,当您听到身边的人因胃癌不治而亡,还会把胃病当成“小毛病”吗?有些人更觉得养胃、治胃病是老年人应该做的事情,中青年根本没有时间浪费在这种事情上,而且就算是腾出了时间,也不一定有效果。人们总是等待情况严重了,才紧张起来,但那时需要治疗的时间则更长,由于耐不住时间的煎熬,便会病急乱投医,这种药不行就换另一种,试图立即解决长年积累下的顽疾。但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有,在其他方面也会被索取回来。例如,想着去药店买些胃药来吃吃就好了,既省时又省力,但是不但没见病情有所好转,甚至还反反复复地折腾人,于是又得想法试试其他办法,如换药,如此奔波劳碌下来,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加重了病情,并浪费了大量的金钱,更耽误了胃病的最佳治疗时间。而且因为长期服用胃药,对其他器官功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此时,已是悔之晚矣。
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认为: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意思是说脾胃犹如仓库,不仅可以摄入食物,而且能够输送营养物质,提供全身的能量。当胃出现问题的时候,各种疾病也会接踵而来。那么该如何养好我们的胃呢?
健康养胃就要从生活细节开始。因为,胃病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胃病都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如酗酒,酒精本身可直接损害黏膜,酒精还能引起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反过来加重胃的损伤;饮食不洁,易感染幽门螺杆菌,这是溃疡病的重要诱因之一;贪饮咖啡、浓茶,最容易导致胃黏膜缺血,使胃黏膜的保护功能被破坏,而促成溃疡发生。因此,健康养胃必须从生活细节做起,例如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进餐要细嚼慢咽,且心情要放松,饭后略做休息再开始工作。选择适合的食物,戒刺激性、酸性、产气性的食物。掌握正确的进食时间,入睡前两三小时最好不要吃东西。适当活动,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只要掌握了养胃、健胃的方法和窍门,日常稍加注意,形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摆脱胃病的袭扰,还您一个健康的胃,让您能有一个好的“胃口”。
本书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出发,以中医保养脾胃的观点和方法为基础,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数百种最新、最实用的健康养胃良方。首先,重点阐述了饮食养胃、四季养胃、生活护胃、运动健胃的有效方法其次,讲述了各种胃病,如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穿孔、胃溃疡、胃癌等的一般常识,用药原则及家庭护理方法;最后,附上了国医大师们的保胃验方和妙法。真正贴心地做到了,让没有胃病的读者拥有一个更加健康、强壮的胃,让患有胃病的读者脱离疾病的折磨,养出一个健康的胃。相信在本书的帮助下,读者能轻松摆脱胃病的困扰,真正体会到:养胃,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