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近代变革与文学转型 |
内容 | 内容推荐 \t《近代变革与文学转型》是一部近代文学研究论集,是“凝思于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学术探讨,其重要学术价值在于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大背景下,探索近代文学的转型和近代作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内容涉及中国鸦片战争时期至五四时期文学思潮、流派、代表性作家、代表性作品等,尤其对中国近代学术和文学作为现代化转捩关键的诸多表现和上溯下延方面用力甚勤,尽可能将立体、复杂的近代学术史和文学史予以历史还原,构建出中国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深层的内在精神联系,具象地将近代精神史、情感史、审美史风貌体现于字里行间。 目录 \t晚明至“五四”文学变动说略 \t《南山集》案与清代士人的心路历程——以戴名世、方苞为例 \t经学同文学的分野与冲突——以唐宋与清代古文运动为例 \t义法说:桐城派古文艺术论的起点和基石 \t姚鼐的古文艺术理论及其对桐城派形成的贡献 \t嘉道之际的文学精神与创作主题 \t龚自珍文学思想散论 \t剑气箫心龚诗魂 \t蒋湘南文学略论 \t鸦片战争前夕的文学论争 \t鸦片战争诗潮的情感流向 \t自立不俗与学问至上:清代宋诗派的两难选择 \t梁启超与文学界革命 \t别创诗界的黄遵宪 \t谭嗣同文学略论 \t晚清戏曲改良运动述略 \t守望艺术的壁垒——论桐城派对古文文体的价值定位 \t稗官争说侠与妓——十九世纪中国长篇白话小说的创作主旨与主题模式 \t论老残 \t清末常州词派概说 \t二十世纪初文学变革中的新旧之争——以后期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的冲突与交锋为例 \t五四之后新文学家对桐城派的再认识 \t柳亚子简论 \t苏曼殊译作述评 \t辛亥革命烈士宁调元诗文简论 \t附录 \t《中国近代文学史》绪论 \t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述评 \t探寻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历程——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世纪回眸与前景瞩望 \t敝帚自珍(代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近代变革与文学转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关爱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21418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4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467000 |
出版时间 | 2024-03-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3-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