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优选的合作与共享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共同需求。本书分析了科技治理需要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协议,探讨了科技伦理治理规范,为紧密有效的国际合作和负责任地开发新兴技术提供了指导。
本书可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工作者、大学校长及相关院系专业管理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高校工程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等专业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者研究与参考。
| 图书 | 工程教育国际合作:挑战与对策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全球范围内优选的合作与共享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共同需求。本书分析了科技治理需要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协议,探讨了科技伦理治理规范,为紧密有效的国际合作和负责任地开发新兴技术提供了指导。 本书可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工作者、大学校长及相关院系专业管理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高校工程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等专业人员,以及企业高层领导者研究与参考。 目录 第一章工程教育与国际合作的挑战与机遇/1 一、当前工程教育与国际合作面临的挑战/1 二、当前工程教育与国际合作面临的机遇/11 三、近年来国际合作与科技治理/13 第二章当前工程教育发展趋势/21 一、工程科技在全球问题解决中作用更加凸显/21 二、工程教育的国家战略地位将显著提升/22 三、工程教育多学科交叉融合将持续深化/25 四、工程教育的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新常态/27 五、工程教育将更加重视基于项目和问题的学习/29 六、工程教育将更加重视工程师持续职业发展/31 七、工程教育将更加强调直接支持可持续发展/31 八、工程教育伙伴关系将呈现在竞争中合作的新特点/32 九、全球工程教育治理需要更多发展中国家深度参与/33 第三章国内外工程教育认证的新进展/34 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进展/34 二、国际工程联盟《华盛顿协议》的新进展/39 三、近年来工程教育认证活动/41 四、国际工程联盟《毕业要求和职业胜任力》标准修订/45第四章国内外工程师资格认证新发展与改革路径/55 一、我国的准入类职业资格管理/56 二、我国的工程师职称评审制度/60 三、中国科协工程师工程能力评价/60 四、美国的工程师考试与注册制度/65 五、美国、日本、英国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师资格的衔接路径/69 六、我国工程教育与工程师资格认证的衔接路径设计/71 第五章国际工程教育组织的合作趋势/75 一、工程教育组织的国际合作/75 二、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参与全球合作的主要方式/92 三、国际工程教育合作的趋势/96 第六章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合作战略目标与对策/108 一、工程教育与国际合作的主要趋势/108 二、深化工程教育国际合作的现实基础和突出问题/109 三、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合作的若干建议/113 附录我国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表(工程技术相关)/118 后记/123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工程教育国际合作:挑战与对策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周济 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65990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64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142000 |
| 出版时间 | 2024-04-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4-04-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649.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