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近世界遗产
内容
编辑推荐

孙葆玮编著的《走近世界遗产》,以科学普及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部分世界遗产项目。具有紧扣世界遗产标准、重视人文历史、突出建筑遗迹、点播相关人物、知识情趣较强、图(表)文并茂好读等特点。

内容推荐

孙葆玮编著的《走近世界遗产》,历经十年,为了纪念世界遗产40周年汇集成册,包括总论、国内外文化与自然遗产23篇、世遗之旅8篇、世遗20座古城、世遗30座国家公园概况(简介)等共计45篇文章,并配有250幅图片。其中有6篇文章首次面世。

《走近世界遗产》是一本详细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书籍。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41项,占世界第三位

目录

总论

人类共同的事业——回眸“世界遗产”40年/00l

 一世界遗产公约的诞生和概况/002

 二世界遗产的概念和评选标准/004

 三世界遗产的申报和确定/010

 四世界遗产的现状/011

 五世界遗产保护之路/014

 附件1:世界遗产委员会历届会议/018

 附件2:各缔约国拥有世界遗产数量排序表/019

 附件3:濒危世界遗产名录/020

国内篇——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024

 一明清皇陵概况/025

 二明显陵/026

 三清皇陵寝/031

 四清东陵/032

 五清西陵/042

 结语/051

 附件:清十二帝世系及陵寝表/053

 明孝陵、十三陵/055

 一巍峨皇陵艺术瑰宝/056

 二强化管理重在保护/061

 附件:明十六帝世系及陵寝表/067

 清“一官三陵”/069

 一沈阳故宫/070

 二盛京三陵/075

 上古文明璀璨殷墟——世界遗产安阳殷墟/082

 一甲骨文的故乡/083

 二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090

 三申遗五年之路/094

 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贵族墓葬/100

 一高旬丽简史/101

 二高旬丽遗迹的发掘/102

 三高旬丽王城/104

 四高旬丽王陵/107

 五高旬丽贵族墓葬/110

 附件:高句丽国王位序表/113

 莲花宝地古建生辉——澳门历史建筑群/115

 一透视澳门/115

 二申遗之路/117

 三胜迹奇葩/118

 开平碉楼与村落/128

 一开平碉楼的兴起/129

 二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历程/130

 三开平碉楼的分类及特征/132

 四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建筑艺术价值/133

 民居建筑奇葩——福建土楼/138

 一土楼的主要形式/140

 二土楼建筑材料与施工/143

 三土楼建造的一般规制/144

 四福建土楼的遗产价值/146

 佛教圣地清凉胜境一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五台山/147

 一五台山是地球演进的见证/148

 二五台山是珍稀生物的宝库/149

 三五台山是佛教文殊信仰中心/150

 四五台山是古代艺术的殿堂/151

 五五台山是文化与自然珠联璧合的文化景观/154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一嵩山古建筑群/157

 一圣山胜景地质奇观/157

 二古建灿若繁星精美举世无双/160

 三举世瞩目价值无与伦比/170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176

 一西湖的由来/176

 二西湖文化景观的范围/177

 三西湖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179

 四西湖文化景观的遗产保护/182

国内篇——自然遗产

 地质地貌天然博物馆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世界自

 然遗产三江并流/186

 一世界奇观——三江并流/186

 二奇景奇观生态乐土/188

 三多元文化无穷魅力/190

 中国南方喀斯特/196

 一什么是喀斯特地貌/196

 二中国南方喀斯特/198

 三南方喀斯特的核心区(首批)/199

 四喀斯特和我们/203

 三清山——人类瑰宝/204

 一地质物造花岗岩峰林的独特性/205

 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206

 三露天道教博物馆/207

 四三清山重要的遗产价值/208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一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209

 一几代学者孜孜以求/209

 二联合申遗择优绝配/213

 三地质奇观美不胜收/216

国外篇——世界文化遗产之旅

 汉莎古城吕贝克/224

 魏玛一欧洲文化首都/230

 一魏玛的魅力/231

 二文坛两巨人/233

 三古迹胜迹如林/239

 文化之都——德累斯顿/243

 三/252

 四 /254

 维尔茨堡官——德国古建筑的一颗明珠/256

 著名的学生城一海德堡散记/259

 二/261

 三/264

 雷根斯堡纪行/266

 一古桥、大河、古城/266

 二教堂、旧市政厅、古城门/268

 三宫殿、官邸、神殿/269

 四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270

 五古城老店/27l

 印度红堡/273

 一历史记忆/274

 二红堡胜迹/276

 三遗产价值/280

 古城欧鲁普雷图/282

国外篇——世界遗产中的二十座古城

 古代文明之都——阿勒颇/286

 一卫城固若金汤/287

 二胜迹众多古韵犹存/288

 阿拉伯明珠——萨那/290

 一古城风貌/290

 二胜迹如林/291

 地中海之珠——罗得岛/293

 一罗岛胜地/294

 二走进过去/295

 维尔纽斯/297

 基本介绍/297

 城市景观/300

 文化瑰宝——托伦/303

 一历史的变迁/304

 二中世纪建筑/305

 三哥白尼故乡/306

 木建古城一劳马/307

 沙漠珍珠——古达米斯/309

 伊斯兰古城一杰内/311

 一杰内简况/312

 二削齐的大泥块/312

 印加古都——库斯科/314

 一印第安人的圣地/314

 二辉煌的建筑成就/315

 聚会之都——萨尔瓦多/318

 一悠悠古城/318

 二上城古风/319

 三“流放的非洲”/321

 精神故乡奈良/322

 琅勃拉邦古城/325

 神剑劈出的加德满都谷地/329

 一加德满都/332

 二帕坦/333

 三巴德冈/335

 古韵会安/337

 帝国皇冠城托莱多/340

 费拉拉——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345

 一城市历史/346

 二城市结构/347

 城堡之都——爱丁堡/348

 一皇家哩大道/350

 二王子街/351

 三爱丁堡城堡/351

 四荷里路德官/352

 五苏格兰威士忌中心/353

 六儿童博物馆/354

 七圣路德公园/354

 八格雷史东之屋/354

伊斯兰教圣地非斯/355

圣城凯鲁万/358

美玉之城魁北克/362

附录:世界遗产中的30个国家公园/365

后记/371

试读章节

清王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基至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退位,共历经12帝,统治中国295年。清代帝王陵寝,从建陵年代和地理位置,可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三个陵区:满人人关前在旧都盛京(今沈阳)建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在满洲老家赫图阿拉(满语意为“横岗”),还建有埋葬清朝远祖肇、兴、景、显四祖的永陵;八年后,形成两个规模宏大的皇陵,即清东陵和清西陵。三陵的陵墓形制都仿照明陵,具有明显的程式化特点,并影响了入关后清朝各陵的修建。首先,清代陵寝更加注重环境。不仅要对水文、地质、气候等因素进行严格的考察,而且更注重山川形势,要求所选的环境能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其次,清代陵寝更加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序列配置上与周围的山川形势互相呼应,以营造一个合乎理想的陵寝氛围。其三,清代陵寝更加注重建筑质量不仅坚固宏整,而且富丽堂皇。作为清代帝王陵园之一的清东陵在以上几个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是清代帝王陵寝的杰出代表。

清人关后,十个皇帝中除末帝溥仪没建成陵寝,其余九帝分别在河北遵化县马兰峪和易县梁格庄建造了陵墓群,按昭穆顺次入葬,他们的皇后、嫔妃、公主们等也随葬在此。由此形成了两个规模宏大、建筑体系完整的皇室陵寝群,即为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东陵和清西陵的陵墓从规划建制到建筑造型均仿照明朝,采用集中陵区的法。从人红门开始,经统-的神道石像生、碑亭及华表,分达各陵区。各陵规制大致相同,按照从南到北、从前到后的顺序一般都由石像生、大碑楼、大小石券、大小石券桥、龙风门、小碑亭、三孔券桥、大月台、东西朝房、隆恩门、隆恩殿、石平桥、月台、琉璃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宝城、明楼、宝顶、地宫等大小建筑组成。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其主要建筑物如龙风门、桥梁、碑亭、隆恩殿、方城、明楼、地宫等位于中轴线上,而其他建筑物如石像生、配殿、朝房等则与轴线平行,对称而立,给人以稳重、平衡的感觉。皇帝、皇后、亲王、公主、嫔妃的陵制级别极为严格,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规则。清陵中的碑楼与门牌等装修也基本继承了明代风格,只是少了点明陵质朴雄厚的气质,却多了些华丽雅致的风韵,更加细密繁缛,色彩更为鲜丽。

四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以西的昌瑞山下,西距北京125公里,南距天津150公里。清东陵是清代三大陵园中最大的一座,陵区南北长约1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总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

清东陵的陵址是早在明末已被崇祯帝相中的风水宝地。清初顺治帝福临在一次狩猎中,偶到昌瑞山,发现其环境幽美,王气葱郁,立即将板指抛向空中,谕示侍臣:“扳指落处,必是佳穴,可作为朕的寿宫。”

清东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光绪三十四年,前后跨越247年。这里共建有15座陵寝,其中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另有妃嫔陵园5座,在马兰峪东部还有公主园寝l座。建筑按一定的规制组合成群。除昭西陵和公主陵外,均以帝陵为中心,后陵、妃园寝依次建于某侧。整个陵区埋葬帝、后、妃及皇子、公主等共161人。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建设体系最为完整,保存最为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筑群。陵寝建筑与山水自然天成、浑然一体,形成了一道绚丽多彩的人间美景。其中最为绚丽的裕陵和定东陵,在1928年被军阀孙殿英的部队炸开地宫,被盗大量随葬珍宝,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清东陵四面环山,风景宜人。众陵在昌瑞山南麓依山势东西排开,绵绵的山脉屏于陵寝之后,长长的神道伸展于墓穴之前,苍松翠柏映衬着红墙金瓦的殿宇。帝后陵寝为黄琉璃瓦顶,妃园寝为绿琉璃瓦顶,各依“前朝后寝”之制而建。东陵的建筑以孝陵(顺治陵寝)为中心,左右排列在长瑞山下,东为景陵(康熙陵寝)、惠陵(同治陵寝),西为裕陵(乾隆陵寝)、定陵(咸丰陵寝)。整个布局井然有序,气象庄重,肃穆和谐。各后妃陵寝大都按照各墓主生前侍奉关系环绕排列在各帝陵周围,形成以帝陵为中心相对独立的系统。这一建设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观点和宗法制度的森严等级。比之清西陵,东陵所葬人物名气较大,共有5帝、15后、136妃嫔、1阿哥。重要的有清人关第一帝顺治、康熙、乾隆、孝序文皇太后、慈禧太后、香妃等。

清东陵的规划与建筑

中华民族具有“敬祀祖先,慎终迫远”的传统美德,历来十分重视对死者的安葬和祭祀,这不仅是为了缅怀和纪念,也借此祈求祖先对后世的荫护。作为封建统治者则将其作为关乎国柞盛衰、帝运长短的要工重典来对待。到了清代,更把这种理念推向了高峰。在陵寝的选址和规划设计中,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着力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将人的精神熔铸于大自然之中,形成一种崇高、伟大、永恒不朽的意象。在建筑规模和建筑质量上,则力求做到恢宏、壮观、精美,以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炫耀皇家的气派和威严,从而成为皇权物化的表征。作为清代皇家陵园之一的清东陵正是这一传统文化的不朽载体。

清东陵的经营跨越了两个半世纪的时空,几乎与清王朝相始终,葬有许多对清代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声名显赫的人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不仅是研究清代陵寝规制、丧葬制度、祭祀礼仪、建筑技术与工艺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艺术的典型例证。清东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自然条件清东陵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余脉昌瑞山南麓,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土质优良,植被良好,以常青乔木松柏为主的人工森林长势繁茂,覆盖率高达71%,自然条件十分优越。P31-34

序言

今年是《世界遗产公约》诞生四十周年。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了影响深远、历久长新,全球性保护世界遗产特别重要的国际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公约规定,在世界范围内,将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通价值而需要全人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天无疑是世界遗产的节日,为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确保遗产的价值能永续保存下去,成为永远的世界遗产,永远的文明轨迹.这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这是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世界遗产公约》是人类理性的胜利,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确定了一个世界文明国家共同遵守的国际标准,我们从世界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使遗产保护有了生动而具体的国际标准和前所未有的相互激励与共同促进的机制。这在国际公约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40年来,《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截止到2011年已有188个国家或地区。其中1 53个国家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41项,占世界第三位。我们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省市拥有世界遗产,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责任更大于荣耀。这是一个国家和省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的遗产观念和管理方法应该与时俱进,要求全面地推进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突出其原真性、文化性、系统性、社会性、人文性;既要重视当代人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更要注重子孙后代的传承与享有权。正确处理好遗产的保护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的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既不失当,又不偏颇。

本书《走近世界遗产》,历经十年,为了纪念世界遗产40周年汇集成册,包括总论、国内外文化与自然遗产23篇、世遗之旅8篇、世遗20座古城、世遗30座国家公园概况(简介)等共计45篇文章,并配有250幅图片。其中有6篇文章首次面世。

《走近世界遗产》,以科学普及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部分世界遗产项目。具有紧扣世界遗产标准、重视人文历史、突出建筑遗迹、点播相关人物、知识情趣较强、图(表)文并茂好读等特点。

希望读者喜欢,并从中受益。

后记

世界遗产是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涉及到人文、地理、历史、考古、地质、文化、艺术、建筑、交通、气象、航空、航天、工业、农业、水利、医药等多种学科,且专业间经常相互交叉与融汇。由于个人学识所限,谬误差错定多,衷心期待您读后多加指正,甚是感激!

本书得以出版,首先感谢前辈们的谆谆教导,以及学者们的研究专著和成果;感谢夫人、子女、女婿、儿媳以及亲朋好友;感谢出版社诸位同志的帮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近世界遗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葆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11904
开本 16开
页数 3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6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17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