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在商界缔造了世界企业50强的辉煌成就,被誉为“塑胶大王”、“经营之神”。他对公益事业及两岸统一所做的巨大贡献,也使他成为两岸同胞所共同敬重的民族企业家。
本书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流畅的文字,为您讲述“经营之神”王永庆的传奇一生,分享他的经营理念和成功之道。探寻光环背后,作为普通人的他有着怎样丰富多彩的情感与人生。
图书 | 经营之神王永庆/中国孩子的好榜样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在商界缔造了世界企业50强的辉煌成就,被誉为“塑胶大王”、“经营之神”。他对公益事业及两岸统一所做的巨大贡献,也使他成为两岸同胞所共同敬重的民族企业家。 本书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流畅的文字,为您讲述“经营之神”王永庆的传奇一生,分享他的经营理念和成功之道。探寻光环背后,作为普通人的他有着怎样丰富多彩的情感与人生。 内容推荐 王永庆,祖籍中国福建省安溪县金田乡,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新店直潭,其父王长庚以种茶为生。王永庆在茶园当过杂工,后又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不久,他就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并于1954年筹资创办台湾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经多年不懈的努力,“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他所发扬的“王永庆精神”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本书为我们讲述的就是他的传奇一生。 目录 山谷之中的婴啼 产茶季节 阴影 去台北看病 坚强的妈妈 入学 一场虚惊 深夜的哭声 南下 小伙计的理想 起步 小老板的要求 走出自己的路 更上一层楼 守不住的砖厂 瘦鹅理论 得失之间 无妄之灾 机遇 王永庆精神 附录 一生崇尚节俭的王永庆 和王永庆有关的几则小故事 榜样名言 榜样足迹(大事记) 试读章节 山谷之中的婴啼 这一年是1917年。台湾岛于1895年在《马关条约》中和澎湖一起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至今已经过去了22年。 这一年年初,也就是农历腊月下旬,马上就要过年的时候,在台北县新店镇位于山谷之中的直潭里,一个新生命赶在岁末之际降临在一户姓王的人家。 这孩子虽然有些瘦小,毕竟是一个健康的男婴,啼哭声相当洪亮。 这是王家的第一个孩子。一举得男,王长庚和詹样夫妻俩自然十分高兴。 “就叫他永庆吧。”婴儿的祖父王添泉说。 王添泉是一位教书先生。王家虽然只是一栋普通的三合院,但院外有一道龙形的围墙,正厅上方还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感恩堂’’三个字,这些就让这个家显得比较特别了。 王添泉虽然在当地开了一家私塾,以教书为业。但生活却过得十分清苦,或许是王添泉的愤世嫉俗的心理在作怪吧。由于生活清苦,王添泉渐渐产生了一种“读书无用”的想法。他干脆不教自己的儿子读书写字。于是儿子王长庚成了一个荼农。 王家的历史要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那时王家住在福建省安溪县金田乡,一家以种茶为生,后来因为生活困苦,才随着移民潮渡海来到台湾岛。然而,王家在台湾落脚的这个小村庄。位置非常偏僻,四周围都是山地,可耕作的面积还不到百分之一,再加上山地土质不佳,只生长矮树和杂草,大家只能利用部分的山坡地来种植茶叶,而这刚好也是王家的老本行。 在当时那个年代,山里的生活是非常贫困的。茶叶生意不好做,每年只能从春季到秋季做半年的时间,另外近半年的时间则处于休业状态。而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如果不想赋闲在家,就只得打点零工。当然,打零工的机会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找得到,必须到处想办法,经常托人帮忙留意,才有可能找到一点机会。所以,每年一到秋天农闲时,除了一小部分人能找到去山上做苦工的机会以外,大部分的村民都还是赋闲在家。 王长庚是一个非常勤快的人,长久以来“勤劳朴实”就是王家祖传的家训。每年入秋以后,他可不愿待在家里混日子,总要找点事情做。不过由于身体不够硬朗,他也不能去打零工;那么,他到底做什么呢? 他改卖别的东西。当时茶山之外的山地,放眼望去是大片大片的相思树。老树砍伐以后可以烧成木炭,于是,脑筋动得快的王长庚便在没法做茶叶生意的秋冬两季,贩卖木炭。就这样,王长庚春夏卖茶叶,秋冬卖木炭,终日辛劳,总是从年头忙到年尾,一刻也不得闲。 这天,因为得知妻子即将生产,王长庚便匆匆忙忙放下手中的活儿,特意提早赶回家帮忙照顾。因为家里太穷,他们甚至连接生婆都请不起。 不过,当王长庚赶回家时,却惊讶地发现妻子已经料理好了一切,甚至已经跑到河边去清洗生产时弄脏的衣物了。 “哎,你怎么刚生完小孩就碰冷水?这样不行啊!”王长庚急忙抢过妻子手中正在搓洗的衣服,“我来洗,你快回去吧!” “没关系啦。”詹样淡淡地说。她的脸色还相当苍白。 回到家,王长庚抱着新生儿左看右看,欢喜得不得了。 尽管家里以后又多了一张嘴吃饭,王长庚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是初为人父的喜悦,还是让他情不自禁地盯着小婴儿,不自觉地咧着嘴傻笑。他还高兴地对妻子说: “人家不是都说‘奇人必有异相’吗?瞧孩子这一对招风耳,多特别,多有精神!将来一定很有福气!” 向来寡言少语的詹样听了,没多说什么,只是微笑地看着丈夫。 “我去做饭了。”詹样柔声说,“你就先帮我抱一抱孩子。” “今天就多放一点米吧。”王长庚看着妻子,“你也辛苦了,应该多吃一点。” 詹样明白丈夫的意思,他是让自己把稀饭煮得稠一点。 为了节省粮食,不仅是王家,村子里大多数的人家都是这样,经常是三餐都吃稀饭,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忍痛”准备干饭和一点点肉菜。 “不要紧的,”詹样说,“都快过年了,等过年的时候再多吃一点好了。” …… P1-5 序言 作家给孩子的礼物 朱自强 在儿童的课外读物中,传记文学应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门类。2001年颁布的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已经用较为宽阔的视野,看待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建议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那么小学生(包括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读什么?当然主要是阅读儿童文学,而传记文学正是儿童文学中特殊的、重要的一种类型。 传记文学中主人公的生存、成长方式具有典型性。传记文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传主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事迹,能够唤起儿童读者的感动,引起儿童读者的思考。与一般的小说相比,传记文学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更大、更深刻的影响。孩子们阅读传记,除了求知,更希望汲取伟人的经验,来开辟自己的人生道路,为自己设定高远的奋斗目标,一本优秀传记可以让儿童的阅读生活更加快乐:同时,一本传记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 传记对于儿童的精神成长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而目前书店书架上众多的传记作品,在文学性和儿童性这两个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传记是文学,给孩子们阅读的传记,则应该是优秀的儿童文学。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应该成为儿童版传记所不能或缺的要素。 由范中华策划、出版社选定传主的这套传记文学丛书,是给孩子们的一份珍贵礼物。为了打造一套高质量、高品位的儿童传记文学丛书,同时也为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文类积累优秀成果,我特别邀请了管家琪、常新港、程玮、汤素兰、薛卫民、吴然、徐鲁、薛涛、萧袤、王一梅、林彦、李学斌、黑鹤、张洁、北董、李东华、董恒波、郝月梅、刘东、鲁冰等一批获得儿童文学大奖的儿童文学作家,还有陈玉彬、阎耀明、保冬妮、余雷、周宛润、周晴、顾鹰、侯颖、王晓丹、刘元举、杨毅、庄志霞等作家加盟创作队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迄今为止,在国内儿童版的传记丛书中,这样强大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的阵容还从未出现过。这些作家的人生智慧和艺术才华,给这套传记丛书提供了优良品质保证,也使目前传记文学的创作,实现了本质性的突破。希望这些书籍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2009年3月 于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经营之神王永庆/中国孩子的好榜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管家琪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20079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4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0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少年(9-14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3-49 |
丛书名 | |
印张 | 4.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190 |
宽 | 145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