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阿昌族史话
内容
内容推荐
《阿昌族史话》的编写以历史唯物主义、民族政策为指导,立足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特别是近年来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吸收借鉴了近数十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阿昌族史话》客观准确、简明扼要地阐述了阿昌族这一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民族文化特色、未来发展等,集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于一体。
目录
第一章 阿昌族族源历史与迁徙路线
阿昌族族源历史
阿昌族迁徙路线
第二章 阿昌族地域与人口分布状况
自然地理
民族分布
第三章 阿昌族历史文化
历史发展
文化习俗
社会发展
与周边其他民族的关系
阿昌族特色文化
第四章 阿昌族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早期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阿昌族社会(1950~1957年)
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社会发展进程
云南阿昌族地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五章 阿昌族杰出人物
神话历史人物
党政军界优秀阿昌族干部
科教文卫杰出人物
经济实体的领头人
第六章 阿昌族未来发展展望
德宏阿昌族乡及散居区
云龙阿昌族聚居区
保山、腾冲、龙陵、施甸地区
多种政策叠加助推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阿昌族族源
历史与迁徙路线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族源上与彝语支各民族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即他们均出自古代的氐羌族群。秦汉时期,由于部落间的征战,羌人逐渐从西北青海、甘肃等地陆续迁入西南地区,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里与当地土著相互融合,并不断分化,形成了西南地区的氐羌族系各民族。
阿昌族先民是由古代东部氐羌系寻传部落演变而来。“寻传”远在2世纪时即居住在怒江流域,5世纪后一部分陆续向西南迁移。
12世纪末13世纪初,阿昌族开始进人德宏,后于15至16世纪定居在陇川、梁河、腾冲等地。明清时期的阿昌族应包含近现代阿昌族和景颇族载瓦支系、龙峨(浪速)支系、腊期(勒期、茶山)支系的先民。因此,可以说,阿昌族与景颇族载瓦支、龙峨(浪速)支、腊期(勒期、茶山)支具有同源异流的亲缘关系(片马“峨昌”栋昌绍、梁河阿昌族曹明强、盈江景颇族李向前和排禄强认为,三个支系加阿昌支系,从语言学角度考量,很多语言相通的即为同族),历史上景颇族和阿昌族是同一族源的不同分支。阿昌族因为接近汉族,比上述景颇族三个支系的发展更快一些,被单独列为一族。
阿昌族,元明时期称作“莪昌”“峨昌”或“蛾昌”“阿昌”。今陇川县户撒、腊撒地区的阿昌族自称“蒙撒”或“蒙撒掸”(傣撒)、“衬撒”,梁河地区则自称“汉撒”与“阿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定名为阿昌族。居住在盈江县姐冒乡芒缅村的仙岛寨以及芒线村的芒俄寨等地自称为“仙岛人”的是阿昌族的一个分支。20世纪80年代,经民宗部门调研才被识别为阿昌族。
阿昌族族源历史
一、阿昌族先民起源的传说
阿昌族由于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对其历史,族人也仅凭口头传说来寻觅阿公阿祖的踪迹。关于阿昌族起源的传说,有的带有神话色彩,有的出于附会,有的则带有真实历史的遗迹。
在梁河县境内和芒市高埂田乡一带的阿昌族中,世代流传着其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古时候,既没有天,也没有地,只有混沌,混沌中无明无暗,无上无下,无依无托,虚无缥缈。记不得是哪年哪月,混沌中忽然闪出一道白光,也就有了黑暗;有了黑暗,也就有了阴阳;阴阳相继诞生了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米麻。
遮帕麻用一根神奇的赶山鞭创造了风和雨,用雨水拌金沙造了太阳,用雨水拌银沙造了月亮。又造了满天的星星。他抓下左乳房造了一座太阴山,抓下右乳房造了一座太阳山,从此男人没有了乳房。他又在两山间种了一棵桫椤树,让太阳和月亮绕着桫椤树转。他跨出一步就留下一道彩虹,走过的地方踩出了一条银河。他喷出的气体变成了白云,流下的汗水化作暴雨。遮米麻摘下喉结当梭子,拔下脸上汗毛织成大地,从此以后,女人没有了喉结和胡须。遮米麻脸上流出的鲜血变成了大海。天公遮帕麻造完了天,地母遮米麻织好了地,但是天造小了。遮米麻连忙抽去三根地线,大地突然凸起些地方,凹下些地方。凸起的地方成了高山,凹下的地方成了平原、山涧。
天地造好了,可山高没有人砍柴,林深没有人打猎,田野肥沃没有人去耕耘,海洋宽阔没有人去打鱼。遮帕麻和遮米麻便用烧柴看火烟和滚古磨盘来卜天意。结果,两座山上同时冒起一股浓烟,在高高的天空上交合在一起,滚下山的两块石磨也合在一起,他俩就结合成了家。过了九年。遮米麻生下一个葫芦,又过了九年,葫芦籽才发芽,葫芦藤长得九十九尺长,只结了一个葫芦。葫芦越长越大,遮帕麻用大木棒打开一个洞,立即跳出来九个小娃娃。最初的人类就是这样被创造的。九个小娃娃被分到各个地方。分到坝子的成为傣族和汉族,分到高山的就是景颇族和傈僳族,分到半山半坝的是阿昌族和德昂族。所以阿昌族就是从人类始祖造出的人类中繁衍而来到世间的。
另一种传说,说阿昌族的祖先有弟兄三人,老大是“仙岛”(今阿昌族中也有自称是“仙岛”的),老二是“阿昌”,老三是“载瓦”(景颇支系)。还有一种传说,说人类是从“葫芦里出来的,有九种”。其中的一种:有三兄弟,老大是阿昌和载瓦,后来分开了,住在山上;老二是汉族,住半山;老三是傣族,住坝子。这种被阿昌族人民称为“天公地母传人种”的神话传说,反映了阿昌族人民的一种原始、朴素的民族同源意识。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阿昌族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茂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198180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18000
出版时间 2022-04-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86.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