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拓跋,上马 |
内容 | 编辑推荐 打开本书,看见——☆北魏正式建立政权前的突围与融合☆改变拓跋氏方向的人们☆公元三至四世纪浩浩荡荡的民族大融合☆战争、阴谋vs爱、理想 内容推荐 魏晋之际,九州动荡。塞外草原,从大兴安岭走出的鲜卑拓跋部异军突起。他们师曹魏、联西晋、战匈奴、平漠北,更与慕容氏上演了一部相爱相争、热血与悲情交融的大戏。落难王子险中求胜、置之死地而后生;美貌王后力挽狂澜,隐忍多年而后发;父兄、妻儿,在爱恨、情仇的权力旋涡中寻求民族理想的光芒,跃马黄河南北,扬鞭长城内外。一个自信、刚健、包容的北魏王朝就此诞生。 草原文化与农耕文明如何在战争与交流中相互浸润?不同民族在文化碰撞中如何同化交融?五十余篇历史散文,以公元三至四世纪浩浩荡荡的民族大融合为背景,讲述北魏正式建立政权前的迁徙与突围、蜕变与崛起,也浓墨重彩描绘了北魏崛起之前,游牧民族那些热血、豪情的英雄传奇与爱恨情仇。 目录 拓跋,一个小公众号的崛起 鲜卑的不同脸谱 匈奴,拓跋氏的第一个老师 拓跋南迁:一场被忽略的政治变革 英雄何故多私生 借鸡生蛋:拓跋力微创业第一桶金 杀妻夺国:拓跋力微的资本原罪 拓跋力微的“朋友圈” 来自草原的留学生——沙漠汗 一个“海归派”的炫目表演 一把斧头引起的分裂 巨人拓跋猗?和他的好拍档卫操 走,跟哥一起下中原战场搅局去 拓跋猗卢的惊艳开局 诗人刘琨与拓跋猗卢:剑气、箫鼓和悲歌 拓跋猗卢受封“代王” 我在中原江湖的日子 战神拓跋猗卢之踵 乱世女雄祁皇 暗袭东木根山 女雄祁皇的爱与野心 叔叔和侄子的拉锯战 你哥给你在襄国买了“学区房” 第一面:社会青年拓跋什翼犍和高僧佛图澄 第二面:佛图澄与拓跋什翼犍的一次长谈 一个人、一局棋与一个国 河流上下:他想定都于桑干的源头 河流上下:我住桑干头,结盟求永定 铁弗恩怨 拓跋什翼犍的帝王养成术 十二个铁弗留学生 西北望敕勒 黄河,那个补不上的漏洞 苻坚:真正的对手 贺氏,你的美丽不是错误 草原的那个黑夜 燕凤的一步暗棋 拓跋珪:我的377年 回乡路上的慕容和拓跋 从中山来的年轻人 伟大的母性,引领我们向前 元从二十一人 从西拉木伦河逆行来的儒生 改革的急性子 最后争锋:独孤与拓跋 舅舅,请借地盘一用 河西圆梦:从千里奔袭到绝地反击 慕容垂问马,拓跋觚惊士 一战参合陂:慕容宝的轻狂与失策 二战参合陂:慕容垂的豪情与眼泪 名剑风流:北魏开国武将,谁最猛? 名士风流(一):拓跋珪的“猎头行动” 名士风流(二):面朝中原,春暖花开 结语:北魏,公元五世纪的光荣与梦想 附:拓跋氏大事年表(220年—398年) 后记 精彩页 拓跋,一个小公众号的崛起 拓跋,原来只是躲在大兴安岭一个小山洞里的一个弱小的部落。 与当时草原上、森林里的大部分部落相比,拓跋不但很弱小,而且也毫无个性,默默无闻。或者说,那时候被称为“拓跋”的这个部落还没有真正形成。如果把一个部落比喻成一个微信公众号,那么,拓跋这个公众号,那时候还没有注册。 我所说的“那时候”,指的是公元元年前后,那个欧亚游牧民族大迁徙,充满了动荡与厮杀,劫掠与饥饿,困惑与迷惘,也充满了激情与理想的时代的开端。 那个时代,华夏中原早已步入文明之列,周王朝八百年,创造了堪与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媲美的灿烂文化。 但是在森林深处,在草原和大漠,那些被寒冷和饥饿驱逐的游牧部落们,刚刚开始他们新的艰难旅程。一个个部落,为了生存,由北而南、由东而西,或者由西而东,纷纷“注册公众号”,不停地“圈粉”,圈人圈地。 有的小公众号成了大公众号,有的大公众号成了“大V”。 第一个横行草原的“大V”,叫匈奴。把匈奴带入极盛时期的大单于,叫冒顿。这个冒顿单于有多厉害呢?他不但在“白登之围”差点干掉了汉高祖刘邦,而且统一了大漠南北广袤的蒙古草原,征服西域诸国,使自己的版图达到大汉帝国的两倍。 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给当时的汉文帝写信说:现在北方凡是骑马拉弓射箭的部族已经都成为我的家人了,长城以北没有你们的事情了。我曾经欺负过你们的祖宗刘邦,咱们两家也结过亲家。现在我打仗打累了,不如咱们继续和平共处,让民众休息休息,你说如何? 汉文帝回信说:长城以北归你管,长城以南归我管,你牧你的羊,我耕我的田。 两家拉钩。没错,汉帝国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北面出现了一个比自己“圈粉”更多的“大V”,而且,还动不了人家一根寒毛。 为什么我们一开始要谈到匈奴?因为他们是北方各游牧部族的毒药,也是北方各游牧部族的母体。 后来叱咤草原的五胡各部,几乎都跟匈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正是因为匈奴击败了骚扰中国北部上千年的东胡,才导致东胡退守东北,形成了两个重要部族:退守鲜卑山的叫鲜卑族,退守乌桓山的叫乌桓族。 而在史籍中出现的“黄发碧眼”的丁零人,也是受匈奴的逼迫而南迁东进。 至于后来出现的拓跋、铁弗、宇文、独孤、贺兰等部族,也都跟匈奴有着直接的血亲关系。 关于草原各部族的闲话,咱们下回再说。现在继续谈接下来的草原“大V”。 匈奴与汉帝国这样相持大约两个世纪后,遭遇了大转折。从公元一世纪开始,全球遭遇了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第二次寒冷期。草原北部变得不适合居住。一部分匈奴人主张继续往西走,寻找新的“流奶与蜜的地方”;一部分匈奴人主张南下,到汉人的地盘去。于是内部分裂,分为北匈奴与南匈奴。南匈奴投靠汉朝,他们和新兴的鲜卑人、被奴役的丁零人,联合被欺负了两百年的大汉王朝,一起把北匈奴赶到更远的西方,祸害罗马帝国去了。 于是,茫茫大草原留下了一大片空地。 填补这片空地的,是刚刚南迁到草原不久的鲜卑人。为了跟后来的拓跋鲜卑相区分,我们称之为早期鲜卑。 早期鲜卑来源于大兴安岭的鲜卑山,刚到草原时受匈奴控制。北匈奴西迁之后,鲜卑族出了一个大英雄叫檀石槐。大约在公元二世纪中叶,檀石槐再次统一草原各部族,占领了匈奴原先的地盘,东西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宽七千余里。这,是草原上出现的第二个“大V”。 檀石槐生前,把草原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由三部“大人”分别管理。檀石槐死后,帝国很快分裂,原来还成天一起开会喝酒,大呼“檀石槐万岁”“鲜卑王万岁”的各部族,瞬间成为一盘散沙,各自为政。除西部大人尚保留着一定实力和地盘,中部、东部几乎成为拉锯战的战场。 也正是这个时候,拓跋鲜卑上场了。 拓跋部进入草原的年代,虽然“大V”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但很多有名的新老部族纷纷“争粉丝”,抢地盘。这时候“牛号”很多,比方说檀石槐遗留下来的“西部大人”,比方说鲜卑慕容部、鲜卑段部,比方说披着鲜卑外衣的匈奴宇文部,比方说一直跟汉人交情不错的乌桓部,比方说已经一半汉化、伺机独立的南匈奴。 这些部族,“粉丝”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 拓跋部面临的,就是这么一个夹缝中求生存的局面。 关于拓跋部进入草原的时间,最早有确切记载的年代,是公元220年,正是三国时代的开始。 那时候拓跋部还很弱小,在一大批“牛号”互相竞争的夹缝中,还需要再奋战一百六十多年,才会真正成为草原的主宰。 在这一百六十多年的后半截,草原上兴起了很多游牧部族创建的国家,俗称“五胡十六国”。其中还短暂出现了一个“大V”——氐族建立的前秦。 呃,这十六国到底是哪十六国,请大家自行查看历史书。但总之,拓跋氏创立的“代国”不在里面。因为,它太小了。 但是,拓跋部终于还是上演了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拓跋,上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石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04352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88000 |
出版时间 | 2021-10-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10-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