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四川新文学大系·报告文学编(第二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抢救四川新文学创作史料展示四川新文学时代巨变 内容推荐 四川新文学是中国新文学极其重要的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 四川涌现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杰出作家,如巴金、郭沫若、李劼人、艾芜等,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整个新文学格局中几近占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额。抗战爆发后,四川作为大后方,汇集了大量外省籍作家,这些流寓作家的文学成就成了四川新文学的重要遗产。本土作家与流寓作家的共同创造,成就了四川一部丰富厚重的新文学史,其中大量的作品已经成为中国二十世纪新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使得这些作家作品更好地保存和传播,不至在时间的洪流中被淹没,《四川新文学大系·报告文学编》将此类年代比较久远的作品搜集整理,编纂成册。本编涉及繁简转换及竖排改版,谬误较多,体量庞大,经过主编张义奇等人的多次校正,初审将稿件格式、版式重新统一调整,并对疏漏处进行查漏补缺,参照影印本,对文字、注释和落款进行考证,保证局部统一。《四川新文学大系·报告文学编》共四卷,本卷是第二卷,按时间阶段梳理了大革命时期至全国抗战爆发前四川籍作家及流寓四川的作家的报告文学作品。收入作品的地域,包括民国时期川、康两省行政范围,即1997年重庆直辖以前的四川省全境,其中以成、渝两地为重点。本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当时的报告文学作品,收录了赵世炎、郭沫若、李劼人、戈丽、李一氓、范长江、丁文江、王正平、陈翔鹤、巴金、周文、艾芜、阿玉、本仁、赵其贤、黑天、庄学本等人的作品。填补并丰富了四川新文学的内容,对文学研究及文学创作都有其深远影响。 目录 四川新文学大系·报告文学编(第二卷)目录-第二卷-大革命时期至全国抗战爆发前政治军事类赵世炎上海工人第二次起义003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009郭沫若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存目)017北伐途次(存目))017李劼人危城追忆(存目)018戈丽我自火线上来谈点火线上的事019瑞京合龙区各乡的红军家属联欢会023李一氓从金沙江到大渡河028范长江红军与长征(节选)046塞上行(节选)065科学经济篇丁文江漫游散记(节选)091生活文化篇王正平从皇城坝说到成大五周年101陈翔鹤关于“沉钟社”的过去现在及将来109巴金捐税的故事121一千三百圆124小小的经验127周文茶包134第三生命140范长江旅行通讯(节选)146艾芜北国速写160阿玉飞机场送别163本仁早饭之后167赵其贤一日间171黑天日记一页175庄学本羌戎考察记18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四川新文学大系·报告文学编(第二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义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116510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2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40000 |
出版时间 | 2018-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7-22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18.7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