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财神范蠡
内容
编辑推荐

以智慧在民间著称“文财神”范蠡,在孕育他的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人生?他与西施的爱情又是如何惊天地、泣鬼神?一部《财神范蠡》,让人击节感叹,又让人唏嘘回味……

内容推荐

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有一位以“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而著称的传奇人物,他就是被后世尊为商圣和财神的范蠡。范蠡文韬武略无所不精,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功成名就的范蠡急流勇退,主动弃官经商,先是带着美女西施泛舟五湖,后来举家迁往齐宋两地,置身于山林乡野,混迹于平民之间,改名陶朱公,通过经商而成为巨富。赚得巨额财富的范蠡富性其德,救危济困,仗义疏财,在商界美名远扬。

从范蠡经商的生涯看,他将其政治、军事谋略用于经营管理就,驾轻就熟,胜人一筹,所以才得“居官为卿相,居家则富翁”的称号。关于经商,范蠡既有精辟的理论观点,又有丰富的商贸实践,为后世留下了可贵的“遗产”。治产经商,富至巨万。同代人望尘莫及,后代人难望其项背。范蠡身体力行,饲养五畜“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总结了一套管理术,所著《致富奇书》提出“物价贵贱随供求关系变化”之理论,开认识价格变化规律之先河。

研究和学习范蠡,对今天的治世经商极具现实意义。本书充分尊重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以现代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再现了范蠡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精彩纷呈,是一部读来极为有趣又颇有启迪的历史传奇著作。相信本书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范蠡这位“人间财神”、“华商始祖”的传奇一生,领会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兴国方略和经济思想,为你的治世经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目录

第一章 范蠡出道与吴越之争

第二章 马奴与性奴

第三章 浣纱缘与美人计

第四章 去国与进宫

第五章 捷鹞献舞与伍员怒谏

第六章 使鲁与说吴

第七章 远征与监国

第八章 姑苏台与童子谣

第九章 天示签符与伍子胥之死

第十章 霸主桂冠与太子殉国

第十一章 姑苏沉沦与泛舟五湖

第十二章 泛海出齐与试马商通

第十三章 富行其德与化智为利

第十四章 “立言”与“拒相”

试读章节

百里清泉家学渊源,精于文武之道,却不肯出仕为官,只在村中以耕读为生,有可造之才者则招为徒弟,传授治国之术。

范蠡以其聪明出奇而为百里清泉特别赏识和器重,被百里清泉收到门下悉心教诲。范蠡又敏而好学,无论寒暑苦练不止。

七八年以后,在范蠡十三岁的时候,百里老师已经倾其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范蠡尽得治国安邦和百里家传剑术的精髓。

百里老师告诉他,学无止境,世上的学问就像茫茫大海,无边无涯,并让他游历天下,去学习各种流派的文韬武略,从而使自己成为集百家之长的一代大家,将来报效楚国子民。

此时,范蠡的父母已先后因病亡故,了无牵挂的他便辞别了老师,遍游各地名山大川,拜访各地胸有奇才、身怀绝技的奇人异士,不仅文策武术大有长进,而且还学会了医术,研读了刚刚流传开的孙武的兵法。

又过了五六年,在他十八九岁的时候,范蠡怀着一身绝学回到了故乡。他先拜谒了百里老师,然后便回到范公村为亡故的父母守墓,以尽人子的孝道。

他请人在父母的坟旁结起两间草庐,每日守候在这里,白天练剑习武,夜间则登山攀树,与山林中的野兽搏戏。

表面上看起来,他平平静静,似乎一无所求,与世无争。而在内心深处,他却希望像渭水垂钓的姜子牙一样,待价而沽,以为总有一天,会有一个贤君明主来访求他。

可是他失望了,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楚国的君臣们并无一人前来登门。对于现实的人情世故,这个小伙子还太稚嫩了,他哪里懂得,纵使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此时并不为世人所知。楚国的那些君臣权贵们,每日里只忙于营香巢,敛金银,纵情享乐,别说不知道,就是知道,也没有人会来理会他。

范蠡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中,不仅那些权贵们不肯登门,就连乡亲们似乎也在躲避着他。他少小离家,与乡亲们本来不熟。回来后既不操犁耕田,又不放牧畜群,每日里挥拳踢脚,蹿房上屋,夜间又常常外出,独来独往,乡亲们都把他看成是一个不可捉摸的怪人。

几个月来,他真正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个世界上好像就只有他一个人。

但是,他不想去向楚王自荐,他认为只有卖不出去的贱货才需要高声叫卖,是夜明珠总有放光的时候。

一天夜里,雷鸣电闪,风雨交加,范蠡已经睡下。两间草房的木门却被“笃笃笃”地敲响。他颇感惊讶,连忙披上衣服,把门打开。

一个人身穿蓑衣,湿淋淋地闯了进来。

“先生何人,为何深夜至此?”

那人脱下湿漉漉的蓑衣扔到墙角,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冲范蠡笑笑:“我乃宛邑令文种,闻知足下大名,白日恐难相遇,特于夜间独身前来造访。”

听说是个小小的邑令,范蠡心中有些不是味。自己学姜太公渭水垂钓,本想钓王侯将相一类的大鱼,没想到大鱼钓不着,却钓来了一条小鲢子。

想到此,他心中不禁一阵发冷,便话带讥讽地说道:“噢,原来是邑令大老爷,您深夜冒雨登门,莫不是要让我在你手下当一名差役吧?”

文种突然大笑起来:“不管我来做什么,既然到了府上,总得有个地方坐着说话吧?”

范蠡请文种到几案面前,说道:“邑令大人请坐。”口吻仍是不冷不热。

文种也不计较,笑呵呵地坐下来,环视了一下屋内简陋的陈设,不慌不忙地说道:“范兄怀抱经天纬地之才,他日鲲鹏展翅,可至万里。莫说小小差役,就是我这个小小的邑令,范兄也是嗤之以鼻。文种此来,另有话说。”

听了这几句话,范蠡好受了些,觉得眼前这个人,似乎不是那些庸人俗吏,很有些知音的味道。他的态度霎时间缓和下来,在近旁坐下,说道:“邑令有何赐教,请直言无妨。”

文种站起来,走到门前听了听,外面仍是大雨倾盆,回来说道:“我所以雨夜前来,就为说话方便,此处此时不会隔墙有耳吧?”

“邑令放心,这种地方,这样的天气,不要说人,就连鬼魂也不会出来游荡。”

“范兄,说赐教我不敢,但有一句话,我是真心想问,您对今后究竟作何打算?”

范蠡说道:“我一个山野草民,这世上无亲无故,还谈得上什么打算?守在父母坟前,以狩猎糊口,了此一生罢了。”

文种爽朗地大笑起来:“范兄说这话,可瞒得了村民乡里,岂能瞒得了我文种?您是百里清泉先生的高足,又遍访天下大贤名流,学成归来,岂甘默默无闻?你心里正燃烧着一团旺火,必欲奋翼高飞,一展宏图,或王天下,或霸诸侯。文种不明白的是,范兄想何时出山,效命何处?”

几句话,如同窗外轰响着的焦雷,在范蠡的心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能看透自己心灵深处的,文种是第一人。此人十分了得,不可不引为知己。

一念及此,范蠡的态度也就转得十分虔诚。既然要结为知音,就该索性把心里的话都掏出来:“要说霸诸侯、王天下,范蠡倒不敢奢望。百里老师曾嘱咐我,学成之后要效命于楚国子民。我既然生为楚国人,今生今世自当为楚国效力。”

“范公欲为楚所用,而楚却不肯用你,如之奈何?”

闻听此言,范蠡大惊,问道:“邑令乃是食国家俸禄的命官,何出此言?”

“正因为我是国家命官,所以对这个国家看得更清楚。如今的楚国,国君庸懦,那些贵族出身的谗臣把持朝政,像我等这些寒门出身的人,休想跻身庙堂。不瞒你说,我文种原来便在郢都为官,因为出身低贱,被贬至宛邑做个小令。文不能建策,武不能领兵,只能庸庸碌碌地混个温饱,又如何效命国家?我知道范兄非池中之物,欲等待时机,借雷上天。可深知范兄高才壮心的明君贤臣在哪里,要等到何年何月?再者,你也知道,像伍子胥那样天下一等一的大英雄,本是楚国人,却被逼得家破人亡,逃去吴国,岂不可悲?”

说到伍子胥,范蠡神色黯然了,沉默了多时,才说道:“伍子胥大智大勇,乃当世英雄,对此,范蠡十分敬重。但是,他为了报自己的家仇,却指挥敌国之兵,攻打自己的国家,践踏国土,荼毒百姓,这种做法,却极不足取,民间亦颇多微词。”

P4-6

序言

在2400多年前的中国,有一位以“晓天文,识地理,善机变”著称的传奇人物,他就是被后世尊为商圣和财神的范蠡。

范蠡,字少伯,楚国南阳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范蠢与文种辅佐勾践之初,勾践对二人言听计从,但吴王夫差对越国宣战时,勾践却不听范蠡与文种的劝告而贸然发动战争。结果,兵败会稽而沦为夫差的阶下囚。

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入吴驾车养马,不离不弃地服侍左右。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范蠡首先在今绍兴卧龙山下建立了小城,接着又利用这一带孤丘地形,建立了与小城毗连的大城,这样就建成了国都大越城。

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从公元前480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争战。在战斗中,范蠡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公元前475年,越国军队一举攻克吴都,灭掉吴国。

功成名就的范蠡急流勇退,主动弃官经商,先是带着美女西施泛舟五湖,后来举家迁往齐宋两地,置身于山林乡野,混迹于平民之间,改名陶朱公,通过经商而成为巨富。

赚得巨额财富的范蠡富行其德,救危济困,仗义疏财,在商界美名远扬。自古至今,从司马迁、苏轼到冯友兰、胡寄窗等,史学界和学术界对范蠢都有极高的评价。有人说他是“春秋末年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古代谋臣的楷模”、“中国古代第一个弃官经商者”、“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创始人”,更有人说他“忠以治国、勇以克敌、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是“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堪称“商学大师”和“经营之神”。

范蠡在历代商人心中的地位牢不可破,尤其是他的经营理念一直是商人们所尊奉的信条。如范蠡的“经济循环论”、“积著之理”、“待乏原则”、“平粜齐物价格理论”,至今仍闪耀着先秦经济学说的熠熠光彩。后人甚至把范蠡的《致富奇书》、《陶朱公术》加以发挥、充实、演绎、细化,或是把经商事业称为“陶朱事业”,把世代经商为业或买卖公道称为“陶朱遗风”。

从范蠡经商的生涯看,他将其政治、军事谋略用于经营管理,驾轻就熟,胜人一筹,所以才得“居官为卿相,居家则富翁”的称号。关于经商,范蠡既有精辟的理论观点,又有丰富的商贸实践,为后世留下了可贵的“遗产”,诸如“什一之利”、“陶朱事业”、“陶朱遗风”、“浮家泛宅”、“富行其德”等成语典故都是由他而来的。甚至一看到“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急流勇退”、“弃官经商”、“多难兴邦”、“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人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范蠡。 

范蠡不仅仅是“商圣”,而且还成为财神。清代我国三大版画产地之一的天津杨柳青年画中有“文财神陶朱公”,苏州有“陶朱公种竹养鱼致富千倍利’’的年画。人们把商代之比干、春秋之范蠡、三国之关羽并称为“三大财神”,乃取比干之忠诚、范蠡之智慧、关羽之仁义,认为这是经商致富的诀窍所在。

兴一国,灭一国。“兵圣”孙武没做到,“智圣”诸葛亮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范蠡做到了!他不仅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还善于“保存自己”,晚年幸福,得以善终。  

官至相国、大将军,爵至上大夫,而毅然隐退。伍子胥没有想过,文种没有决心,两人均被“赐死”。范蠡却能急流勇退,“悄然而去”。“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敌国破,谋臣亡”等千古名言就是出自其口。

治产经商,富至巨万。同代人望尘莫及,后代人难望其项背。范蠡身体力行,饲养五畜“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总结了一套管理术,所著《致富奇书》提出“物价贵贱随供求关系变化”之理论,开认识价格变化规律之先河。

研究和学习范蠡,对今天的治世经商极具现实意义。本书充分尊重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以现代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再现了范蠡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精彩纷呈,是一部读来极为有趣又颇有启迪的历史传奇著作。

相信本书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范蠡这位“人间财神”、“华商始祖”的传奇一生,领会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兴国方略和经济思想,为你的治世经商提供有益的借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财神范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云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20645
开本 16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0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