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和推广纪实/红色年代
内容
试读章节

万里在安徽搞了个“六条”

1977年6月下旬,中共中央改组了中共安徽省委,万里被任命为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这位当年抓铁路整顿雷厉风行的“先锋官”,带着中央关于解决安徽省委领导问题,和中央对派他去扭转安徽的严峻局面寄予的厚望,于22日走马上任了。

当时是粉碎“四人帮”的第二个年头,“左”的政策在安徽基本上没有触动。上任伊始,万里根据中央“清帮”治皖的指示精神,采取果断措施排除派性干扰,很快揭开了被“四人帮”在安徽的代理人捂了8个月的盖子,初步调整了县以上各级领导班子。但如何从根本上扭转安徽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经济上的拨乱反正,仍是一桩极其艰巨的历史任务。

8月下旬的一天,在省委稻香楼西苑会议室,万里与省委另外两位领导赵守一、王光宇,听取了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周日礼关于安徽农村情况的汇报。

周日礼汇报说,安徽是“四人帮”推行“左”倾政策的重灾区,农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其中只有10%的队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占20%左右,而农民每人每年最低生活费用大致需要100多元。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民得不到温饱,有的仍在饥饿线上挣扎。

究其原因,一是分配体制上的大锅饭,生产体制上的大呼隆,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周日礼引用了一句话作比喻:“七千分八千分,不如老母鸡窝子蹲。”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造成了上工一条龙,干活大呼隆,出工不出力,磨洋工。如此恶性循环,其结果是越搞越穷。

二是强迫命令、瞎指挥,严重伤害着农民和农业生产。周日礼举例说,芜湖县昴太公社追求形式主义,打破原有生产队体制,打破各队土地界限,把集体的粮、款、物重新分配。新划的生产队要做到四个一样:土地一样,人口一样,村庄大小一样,水利工程兴办一样。公社还规定,凡是妨碍规划实施的树木要砍掉,村庄要移址,房屋要拆迁,沟塘要填平,道路要重修。由于严重强迫命令瞎指挥,全社粮食减产592万斤,有的大队人均收入由1976年的70元下降到38元。

周日礼还谈到农民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紧张。社员之问为争工评分,“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社员与干部之间,因为强迫命令瞎指挥,搞得矛盾重重。每当政治运动一来,便是帽子一大把,互相开展“阶级斗争”。周日礼还反映了农村中的消极点工状况。他引用了在农村广泛流传的顺口溜:“男劳力上工带打牌,女劳力上工带做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他认为这种消极情绪比公开的罢工危害更大,几乎是慢刀子割肉。说到底这是政策问题,是人和土地关系的问题,农村问题不解决,凋敝的安徽农业就没有出路。万里听了周日礼的汇报,颇有同感地插话道:“安徽农村的问题,比城市严重,‘左’的问题更突出……”

汇报持续了5个多小时。万里听完汇报后,明确表示他要拿出80%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解决农村问题,并指示周日礼等农委的同志下乡作深入调查研究,尽快拿出一个切实有效的政策性意见。他严肃地指出:“看来经济上的拨乱反正比政治上的拨乱反正更艰巨,不搞好经济上的拨乱反正,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也搞不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万里轻车简从,一行4人走访了皖南的芜湖、徽州、池州三个地区的十几个县(市),以及淮北的阜阳,皖东的肥东、定远、凤阳、嘉山。

走访路上的所见所闻,令万里痛心不已,心情格外沉重。

在阜阳,他看到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也吃不上,农民吃的是用地瓜面和胡萝卜缨子煮成的、散发出难闻气味的黑糊糊。

在定远,万里问一位年轻农民有什么要求时,这位年轻人只是拍了拍肚皮说:“没有别的要求,只要吃饱肚子就行了。”

而让万里最难过、也最难忘的是金寨县之行。在金寨燕子河山区,万里走进一户住着低矮残破茅屋的农民家里,见到了蹲在锅灶口的一位老人和两位姑娘,便亲热地上前和他们打招呼。老人却一动不动,面无表情眼直直地望着万里。当陪同人员告诉老人,这是新来的省委第一书记来看你时,老人才弯着腰缓缓地站起来。这一下万里惊呆了!眼前的老人竟赤裸着下身,没穿裤子。万里又招呼旁边的两个姑娘,姑娘只是用羞涩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位“大官”,不肯挪动半步。村里人告诉万里:“别叫了,她们也没有穿裤子,天太冷,她们冻得招不住,就蹲在灶口边取取暖。”

P19-23

后记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批准号为03 A D J 001)的最终成果。我们不敢囿于文献资料闭门造车,而是以资料收集→文献分析→农村调查→专项研究→综合分析→成果撰写为技术路线,既静心于文献资料的分析,又基于大量的走村入户调查和深入的专项研究,站在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前沿,展开多视角而又力求创新的研究。自2003年9月本课题立项起,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农村开展调查,赴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印度农村考察,并基于这些调查和考察,主持完成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协、农业部及有关司局委托的《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与对策》、《改革以来农民增收政策演变与实现途径研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创新农业经营和管理体制的研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类型与管理模式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立法研究》(与杨力明共同主持)、《兽医事业发展历史研究》、《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中的作用》、《农垦体制改革研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绩效评估研究》、《高层次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新中国成立60年来工农、城乡关系演变研究》、《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一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与武力共同主持)、《一号文件与中国农村改革》(与李成贵共同主持)等专项研究,还参与了《新时期领导方法探索》(姜春云主持)、《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对策研究》(杜青林主持)、《农业功能拓展战略研究》(尹成杰主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研究》(尹成杰主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战略专题研究》(危朝安主持)、《农业和农村发展战略研究》(陈晓华、张红宇、柯炳生主持)、《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研究》(陈晓华、张红宇主持)、《中国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研究》(梁田庚、赵泽琨主持)、《中国不同区域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农业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研究》(沈国舫主持)、《新中国成立60年基本经验研究》(朱佳木主持)、《工业反哺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柯炳生主持)、《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柯炳生、薛亮主持)、《加强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研究》(杨坚、柯炳生、隋斌主持)、《小农户进入市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韩俊主持)、《中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研究》(张红宇、赵长保主持)、《农业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赵方田主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宋洪远主持)、《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及其实现途径研究》(宋洪远主持)、《农村发展科技战略研究》(李文学主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研究》(孔祥智主持)、《中国奶业发展的希望——奶联社的探索与创新》(李成贵主持)、《我国棉花合作社发展研究》(杜珉主持)等专项研究。本课题分析的展开和深化、形成一些结论、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无疑得益于上述专项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得益于农村调查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基于农村调查和专项研究所形成的一些研究成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见》等法律、政策、发展规划的形成中发挥了作用,在重要报刊上发表后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课题最终成果在吸收专项研究成果时,对其进行了审订。在农村调查和专项研究中,得到武力、李成贵、卢文、李显刚、吕明宜、关锐捷、赵铁桥、向朝阳、刘英杰、何广文、冯开文、夏英、肖金成、杜珉、赵玉田、董彦彬、焦红坡、闫辉、刘新、陈艳丽、李贵卿、武春香、杨力明、张照新、刘光明、朱平国、陈洁、吕绍清、武文、李剑、龙文军、吴仲斌、翟雪玲、蒋芳、罗丹、秦中春、张云华、潘利兵、魏旭、霍建波、王忠海、杨春华、江文胜、张海阳、李伟毅、姚春生、宋建武、詹慧龙等同仁的支持和合作。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的课题中期检查中,沙健孙、贺耀敏、李怀义等专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课题研究中,还向郭书田、黄道霞、赵明、缪建平、高文斌、余展、欧维中、董志凯、陈东林、李文、庞松、高化民、陈廷煊、苏少之等专家咨询。郭俊玲的内助和郑欣然的鼓励,增添了做好研究工作的信心。黎晓慧女士为本书的策划和出版尽了较大的努力。简言之,这是一份凝聚了志同道合者智慧和辛劳的成果。

这份研究成果不妥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9年8月于北京芍药居

目录

邓子恢、曾圣希曾为“包产到户”鼓与呼,毛泽东再三疑虑,“三自一包”一波三折

万里主政安徽搞了个“六条”,小岗村农民签订“生死契约”,秘密搞起了“包干到户”

 万里在安徽搞了个“六条”

 “只要所有制不动,怕什么”

 “借地度荒”

 山南的风

 一份特殊的契约

《人民日报》刊发的一封读者来信,在全国引起强烈震动

 “两个不许”

 “早也盼,晚也盼,盼到现在搞了两个不许干”

 “既然搞了,就不要动摇了, 一动就乱”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

 “千条策,万条策,不如‘到户’一剂药”

“包产到户”引起大争论,关键时刻邓小平明确表示坚决支持

 “可以,可以,也可以”

 “包产到户不是单干”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

 “联系产量责任制好处多”

 邓小平明确表态:“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包产到户落了“户”

 “莫在京城说长论短”

 “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不富”

 “两个长期不变”

“包产到户”遍及全国,神州大地形成一派春色满园新气象;中央连续出台五个“1号文件”,“包产到户”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黄启昌编著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和推广纪实》将揭秘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展示中国农村体制改革进程的曲折跌宕,再现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有关农村发展与变革题材的书籍逐渐引起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农村工作”也一直是各届政府探索与研究的重点课题。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和推广纪实》的出版将满足各相关工作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读者的阅读和研究需求。

编辑推荐

联产承包责任制是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黄启昌编著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和推广纪实》一书将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萌芽、诞生、发展与推广为脉络,对这一重大改革历程进行全面回顾与梳理,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和推广纪实/红色年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启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71543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9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2013320093
中图分类号 I253.3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5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1: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