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编古春风楼琐记(第4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古春风楼琐记》是一套难得的具有丰富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笔记文学巨著。洋洋三百万言,状写了清末明初间五百余位各色各相人物,颇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掌故,弥足珍贵的重要文献和第一手资料。

本书为第四集,全著之文学、美学品位甚高,又于不经意问透出了相当浓郁的社会风情、民俗韵味,既可见五花八门的官场怪状,又可领略三教九流的世俗风。拜石先生治史态度严谨,褒贬严格,在流畅洗练的笔触中,道尽近世百年风云。

内容推荐

《古春风楼琐记》是海峡两岸新闻界的前辈高拜石先生的著作,原文曾在台湾《新生报副刊》连载,历时十余年,先后两次结集出版,影响长久而巨大。全著洋洋三百万言,状写了清末明初间五百余位各色各相人特,颇多鲜为人知和历史掌故,弥足珍贵的重要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以人物而论:有贩夫走卒,草寇游侠,淑女名垦,王公大臣,以至义发志士;以记事而论:或涉香艳,或涉壮烈,或涉忠勇,或涉奇诡,或涉逸趣,读之使人爱,使人恨,使人怜,使人悲,使人悟,或使人热血沸腾不异一掷头颅,或使人感慨愤激而太息不已。高氏笔力雄放,酣畅舒展;学养深厚,纵横自如;所引诗、词、联、赋,亦多佳构;全著之文学、美学品位甚高。高氏治史态度严谨,褒贬严格,近百年间风起云涌的国事、家事、天下事,都囊括在这一本本的《锁记》中,绝对值得您细细品味。

本书台湾繁体字版新编三十二册,大陆简体字版计划合编十六册,分两次出齐。

本书为第四集。

目录

绝命的控诉——沈北山激怒效龙比

启民智,伸民权——汪穰卿抱才坎坷

倒霉官——史绳之宦海波澜

老佛爷过中秋——清宫中秋话慈禧

光绪帝上学——清德宗读书生活

薄命红颜——胭脂宫井话珍妃

帝女生涯——谈谈清末两个公主

锋芒太露——张樵野获谴与死后开复

光绪帝猝死之谜——谁是毒杀光绪帝的凶手

朝中无人难作官——李士菜及其罢官经过

政海风暴——瞿鸿裰与丁未政潮

百年老店同仁堂——乐达仁与乐家老铺

不甘寂寞是政客——丁未以后之岑春煊

猎杀禁卫军头——腊八粥与良弼之死

中国最后一个太后——主张禅政之隆裕后

豪商哈同——爱俪园五十年兴亡记

金石痴——李煮石三十二芙蓉砚山

虎父无犬女——崇德老人曾纪芬

神医费伯雄——孟河费医与翁氏叔侄

政缋一把罩——清末好官陶方之父子

直声震海内——梅阳山人江杏村

大将屈死——辛亥长沙殉清之黄忠浩

会做官,肯做官——絮漪园与袁海观

诗书双绝——华阳诗人顾印伯

才气都教美色掩——况夔笙《东海渔歌序》

莫得罪言官——贺寿慈与琉璃厂书肆参案

试读章节

倒霉官——史绳之宦海波澜

《清史·卷四百四十八·列传二百三十四》,以史念祖与丁宝桢、李瀚章、谭钟麟、杨昌溶、张树声、陶模等十人并为一传,这几个人都是同光间知名的方面大员。

当太平军破灭之后,抚辑保民,吏治为先;这十个人各有所短,亦各有所长,治绩不必尽同,贤名犹挂众口。

史念祖少年英发,遭遇颇不平常,浮沉宦海,也经过若干波澜,又最后死,现在能知其人的较少,因记之,以补史籍之不足。

史念祖,字绳之,江苏省江都县人,为江都衣冠旧族。

他的祖父史致俨,字容庄,号望之,嘉庆四年(公元一七九九年)“庶吉士”,累迁内阁学士。道光五年(公元一八二五年),任福建学政,奏分台湾举人中额,增加台湾府四县学额。又以福建漳、泉两府常有械斗情事,如有参加械斗的,不许考试,悍风稍息。

这两件事,对当时台、漳、泉三郡是很值得称颂的。以后调刑部,历左都御史,迁礼部尚书,调工部、刑部,道光十八年二月,因病乞告,卒时七十九,赠太子太保,祀乡贤及名宦祠。

史念祖幼年颖慧,好读兵书,据传:史念祖刚到二十,便捐赀得了六品的通判前程。同治元年(公元一八六二年),跟乔鹤侪(松年)治军,英翰(西林)和捻军在高黄山寨湖沟大战失利,被围在雉河集,史念祖以奇兵驰往救援,英翰不致败亡,遂有知兵之名。那时,僧格林沁战殁曹州,皖北糜烂,念祖救出英翰,叫他去请援兵,自驻其地,坐在城垛上弹琵琶,教士卒唱歌。

捻军看他这样安闲自在,迟疑不敢进,及英翰兵至,内外夹击,捻军大溃。在剿捻这一段战役中,念祖屡建奇功,渐渐地由六品前程保到四品的道员了。

同治六年,援滕县得胜,捻军万人跟着他后面,要想以大吃小,他暗掘深沟,上铺茅草,捻追上,多坠死,以智略称于时,论功赐勇号,八年任为山西按察使,他才三十一岁。

那时还在两宫“垂帘听政”时期,引见之日,慈禧太后见史念祖年纪这样轻,从带兵实授按司,恐怕他不懂政治,特地将他和直隶按察使张树声(振轩)对调,以便交由直隶总督曾国藩就近察看这少年人是否胜任。

这一年的闰十一月,曾国藩复奏:说史念祖为人,心地明白,局度开展,尚有可为,磨砺之当成大器。

清廷据此,便准在张树声赴山西履新时,由史念祖署理直隶按察使。因为直隶是个重要的省份,又是近畿辅的地方,比山西重要得多,刑名案件,也比山西多好几倍,清廷不能不选择一个有为的干员来充当此职,所以根据曾国藩的复奏,便有这个决定。

这是闰十一月二十四日的事。

不料不到几天,史念祖尚未赴任,忽然给人参了一本。

同治八年闰十一月二十八日,内阁侍读学士钟佩贤上一折,说:

史念祖为捐纳出身,长于戎马,于治吏官方,本非所习,今蒙简授臬司,命下之日,舆论哗然,并有谓其识字太少,未通文理……

清廷当然发给曾国藩查复。曾国藩复奏时,替史念祖说了不少好话,并谓念祖文字很好,如云:

至钟佩贤奏称:该员识字太少,文理未通,则传文之词,殊属失实。史念祖衣冠旧族,其祖史致俨,前为刑部尚书,甚负时望;其伯父丙荣,以进士服官安徽,历著循绩;其胞兄大立,亦以进士分部。该员幼承家训,文理清通,臣尝览其所为诗稿,才思颇为开拓,其公牍亦简明周备,笔足以达其所见,不至如钟佩贤所奏云云也。

这是曾国藩爱护人才,替他辩诬之言,惟末尾有“宜稍缓任事”之言。曾为当时极负时望的国家勋臣,说的话自然是有分量的,所以清廷还是将他解职,命他在直隶当差,跟着曾国藩学习吏治。

钟佩贤之劾如彼,与曾国藩之复如此,史念祖是否心服呢?

据他以后对人说:“本人弱冠以前,日与士卒为伍,虽然不致目不识丁,但文理实在欠通,经钟佩贤这一奏之后,不由我不发奋读书,才稍有成就,说起来当引钟佩贤为生平知己了。”

同治十年,清廷任他做甘肃的安肃道,论官阶是次一级叙用,即所谓“左迁”也。这时左宗棠以“陕甘总督”奉命西征,军需粮饷,极关重要,念祖以前跟过乔松年,这乔松年即是平定太平军时,以转饷著名的,念祖从事甚久,积有经验,在道员任上,“主关内外粮饷,给食不乏,征西军倚以集事”,颇为左宗棠所称赏。

光绪四年(公元一八七八年),便升任为按察使,在任内颇能平反狱讼,后来因为平反俞应钧等人擅杀投降的回胞,不肯依照左宗棠的意思办理,他认为持谳司法,应该有其独立的尊严,“总督”虽属顶头上司,不应该横加干涉。这左督帅一生最不好的癖性,就是妄自尊大,小小的臬司,竟敢不肯依附督宪的意旨,大表不满,把他奏劾去职。

他在禀复的呈文中,仍是据理力争,原文见他所辑的《驶园随笔》中,词锋咄咄追人,犀利之极,文长不录。

光绪十年,有人荐念祖可用,弃置足惜,于是清廷复任为云南按察使。他到了北京,并谒见当时军机大臣翁同稣。

在《翁文恭日记》里,光绪十年三月二十日记:前甘臬史念祖,号绳之,四十二岁,望之(致俨)先生之孙也,人浮动。

并注有:

左帅初颇赏之,后忽被劾,今复起,旋授“云南按察使”。

他才气彪发,给翁相国看为“浮动”,这是很不幸的。

翁相国这一评骘,也许是“耳食”、“皮相”之谈,事实上他这时学养已渐深了。他自起为云南按察使,调贵州布政使,就在此时,赵尔巽(次珊)以“御史”外补贵州省的石阡府知府。从前赵做“御史”时,曾论劾过史念祖,这时念祖恰做了他顶头的上司,怕他记起前事,或找着小过失来报复,心里总不免有些不安。

却不料这位宪台风度却非常之好,有一天,赵知府上藩台衙门,见面之下,念祖见他微微有跛躇(cu xi,恭敬不安貌)不安的样子,便安慰着说:

“老兄以前做的御史,自然可以风闻言事,过去你虽是弹劾过见弟,我对你却绝没有介意。我们是为国家服务的,如果公报私憾,我还成个人吗?所以只要老兄奉公守法,谨慎从事,我们同心协力,把公事搞得好,就是尽到臣职了。老兄但请放心,我史念祖绝不是小人!”

赵尔巽听了,大为感动,在他任内努力奉职,做得有声有色,不久,史念祖又调他做首府,二人相处得水乳交融,而赵尔巽对他尤引为知己之感。

念祖在贵州二年余,旋调为云南布政使,时岑毓英(彦卿、岑春煊之父)方为云贵总督,法越兵事起,节制关外粤楚各军,援制宣光、临洮、不拔、广威等处,大破法兵于临洮府,夺梅枝关,需赖后方给饷,巡抚张凯嵩,与岑有隙,藩司身当其冲,两姑之间难为妇,念祖谒张,详陈公私利害,请将地丁钱漕,受“巡抚”指挥,厘金杂税,归“督部”兵饷。又以对外抗战,于万难之中,应向商户贷款,备粮供械,供应前方。

岑毓英对他这样做,至为感动,及岑兼摄巡抚时,密疏荐举史念祖之贤且能,保任巡抚。

光绪二十一年,史念祖遂升为广西巡抚。

桂省地方素称不靖,他剿抚兼施,渐见宁息,说起来却只怪他的官运不佳,官职到手,总不能一帆风顺,直做下去,步步高升,反而做了几年,又遇到风浪,以致总是爬不高。他做广西巡抚,只做了两年多,又出了事,他为了失察给言官揭参,同时又因失欢于两广总督谭钟麟(云觐),把他奏劾去职。

谭云觐锐意兴革,重法尚廉,所劾念祖各款,中有一条,说他在广西抚署,沉溺鸦片,白天里起不来,到夜间才接见僚属。念祖检讨自己,认谭所参不虚,到了开缺旨下,即将鸦片烟具,一律毁弃,痛自革除,不服戒烟药丸。

这种硬戒是很苦的,开始那几天,瘾发时浑身酸楚,犹如蚁附虫攒,每至涕泗交流,他的妻妾以瘾久忽断,对身体有亏,请他不要太坚执,他说:“这要什么紧?初戒都是如此!世俗不肯立志戒烟者,每诿称体弱多病,以致沾染难除,这都是无决心、无骨气的!”

果然戒绝了,从此便不近烟榻。

从所述几件事里,可知史念祖这人的坦白处,承认自己的错处,又能勇于改过,奋于迁善,自属不无可取。

但他的官运仍不得意。自光绪二十三年落职之后,中经“戊戌政变”,庚子拳祸,朝野乱糟糟的一段时期,他一直赋闲在家,至光绪三十年甲辰,才又重起。这一年,慈禧派赵尔巽到东北做盛京将军,陛辞之日,赵尔巽面奏:史念祖才大可用,恳旨将他开复,量予擢用。

于是慈禧传旨:着史念祖来京引见。

据传,慈禧当时拟派他做巡抚,甚至是两广或云贵的总督。念祖入京陛见后,恰巧慈禧随又召见两员翰苑。这个例子以前所无,辛丑从西安回銮之后才有了。这两个翰苑中间,一个便是“广西状元”张建勋。

慈禧照例问到广西地方情形,那张建勋说:“桂省治安极坏,群盗如毛,所以弄到如此者,完全是前任巡抚史念祖所酿而成的。”

同时,又攻击念祖“在桂省之日,吸食鸦片,不接见属员,以致吏治日窳”。

张建勋和另一个退出之后,轮到军机大臣人见。他们提到起用史念祖,应予开复补官,请旨定夺。慈禧听了,许久许久的不即开口,沉吟了些时,才说:“本来给他一个巡抚的,不过,刚才张建勋面奏,说他前时在广西,不孚众望,恐怕做得不好。这个人是赵尔巽保举的,就赏他副都统衔,交赵尔巽差遣吧!”

就这样他可以发展抱负的一个封疆的前程,给张建勋淡淡的几句话,给断送了。

光绪三十一年春,史念祖前往奉天之前,赵尔巽和叶景葵(杭州人,进士出身,民国成立后,在上海主持浙江兴业银行)谈起:“史绳之快要来了,我想把全省营务处交给他办,你看如何?”

那时营务处总办是张锡銮,这人号金坡,为关外宿将,绰号“快马张”,资望甚深,诸将翕服。叶因答:“张金坡为各营镇推崇之人,不宜轻予调动,现五部府尹既裁,五大处之俸饷处也归并了,不如合设一个‘财政总局’,将全省财政统筹整理,任一督办以统管之,和史绳之的资历也很吻合。”

赵点头至再,问叶说:“那么,你能和他合作唧”

叶欣然表示情愿。

故史念祖一到奉,赵便以财政局的差事相委,并兼三省盐务及账务督办,以往奉省吏敝政窳,冒宪黩货,弊风重积,念祖佐赵尔巽抉剔积病,蠲苛息烦,岁入反有增加,年终考绩,奏准晋级为记名副都统。

叶景葵以会办佐理其间,共事三年,绩效益著。及赵移督四川,东三省改制,设总督,由徐世昌继任,有人龋龅前任之短,遂一意吹求,酿成财政局参案,史念祖又遭到革职处分的厄运。  罢官之后,一贫如洗,赵尔巽赠他三万元,即在扬州经营搜园,闭户家居,衣食又渐不继,到宣统二年(公元一九一○年)病逝,赵尔巽替他向清廷剖白,才恢复了原官,并予恤典。那叶景葵也是革职的,曾有联挽他说:

陆离长铗付醇醪,可怜百战余生,魂磊未消人已瘁;

风浪同舟成坠梦,辜负一年后约,平山无恙我重来。

不一年,清廷也就结束了二百六十余年的统治了。

P33-3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编古春风楼琐记(第4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拜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27558
开本 32开
页数 3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3-12-01
首版时间 2003-12-01
印刷时间 200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