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内容
试读章节

1 你从哪里来我的孩子

“妈妈,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这几乎是全世界所有孩子都会问的一个问题。

我小时候,我们家大人的回答是:“你是捡来的。”据说大街上有个女疯子,喜欢到处翻垃圾,有一次从某垃圾堆翻出了“我”,就把“我”抱到了“我”家大门口。

岁月匆匆,一转眼,就轮到我要回答我自己孩子了。小女亦池三岁,一上幼儿园,问题就来了:“妈妈,我们班小朋友的妈妈说,她是从她妈妈胳肢窝生出来的,还有小朋友妈妈说他是从脚丫子生出来的,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我坦然回答:“从妈妈肚子里。”

这一刻我简直非常庆幸我那惨痛的剖腹产,庆幸我可以巧妙地偷换概念,庆幸自己不用尴尬和说谎。最多不就是向孩子袒露一下腹部的手术疤痕么?果然亦池追问:“可以让我看看吗?”

当然可以。我大方地掀开衣襟,让小女验明她的所来之处。小女郑重凝视忽然露出小大人神态,说:“痛!”

这可是我不想要的效果!我可不希望让我女儿三岁就留下对生育的恐惧印象。我还是只得说谎,我假装很真实地嘻哈一笑:“不痛不痛,就跟拉链一样,轻轻拉开,把你取出来就行了。”

“真的?”

就这样一双清澈见底、天真无邪的眼睛,对你进行着追问。我顿住了,我不敢继续说谎。可又该怎么说呢?生育是如此复杂的成年人的事情,对孩子怎么说得清楚?

这时候,一只黑红相间的大蝴蝶飞进我家窗口,恋恋盘旋于我的一盆金橘。“蝴蝶!”亦池惊叫。我几乎也同时惊叫。我们都惊喜万分,立刻去看蝴蝶。不远处又传来一阵狗吠,亦池又立刻竖起小耳朵,还跟着叫:“汪汪,汪汪!”

忽然问,主题自然变换了。倒是把我愣在了那里—二我把孩子的疑问当作千斤重担,却正是孩子四两拨千斤。原来——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小孩子没有想那么多。他们只是对自己的存在有好奇感,童话般的好奇,游戏般的好奇,清浅的好奇,且随时可能被更感兴趣的东西所转移或冲淡。三岁小儿有他们自己无比丰富又洁净单纯的小世界,即使成年人板着脸告诉他们生育的真实情况,他们也未见得会怎么样——就像老人告诉年轻人要“珍惜青春”一样,某些年轻人还是不懂珍惜。人是经验动物,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别人再传经送宝都没有用;人又是生理动物,当某个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别人再传经送宝也都没有用——我获得了一点顿悟,放下了。

然后,我蓄积着科学家的勇气,时刻准备着,将来一定客观而坦率地回答孩子发育以后的再次提问。然而,没有出现这个将来。没有什么一本正经的讨论。一把劲儿攒了二十多年,孩子却再也没有问过“我从哪里来”。

不用说,显然她自己什么都知道了。我才又一次悟到:人是经验动物,是生理动物,同时更是社会动物。逐渐长大的孩子,有她逐渐扩大的社会交往,她会逐渐获得各个年龄段的知识。让我最尴尬的是:我居然一直守株待兔想要硬塞给孩子某些难以启齿的生理知识。

孩子成年以后,尤其当她过了二十岁,开始交往异性朋友,开始谈婚论嫁,开始想象自己生儿育女,“我从哪里来?”这个三岁的疑问,重新冒了出来。这个时候的孩子,也许不再冒失提问,也许假装不感兴趣,也许怕父母难为情而特别回避这个问题。但我知道,她的确在问,也的确想要答案。这是我亲手带大的孩子,我们时时刻刻朝夕相处亲密无间,我对孩子举止神态的点点滴滴都悉知悉见,我知道她在无声发问。这是与生育生理无关的发问。这次发问直指情感。这才是“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实质:父母为什么要她?她是父母意外的产物还是相爱的结晶?人生盛宴,她是被隆重邀请的贵宾?还是不速之客?

事实上,无论是怎样怀孕的,天下父母心,都同样地爱孩子。有趣的是:恐怕天下孩子,一辈子终究想知道这个答案,比如我自己。因此,将心比心,我愿意,趁现在,我还没有老糊涂,给孩子一个坦诚的答案。孩子的故事,就从序幕开始。尽管在孩子面前坦白自己年轻时候傻乎乎的婚恋,有许多的尴尬,也会重新触痛一些掩埋在岁月深处的创伤,但是,想要告诉孩子她的真实来历,我想我必须勇敢一次。

P1-4

目录

1 你从哪里来我的孩子

2 来自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3 当爱情进入凡尘

4 艰难出世与人间奇迹

5 好梦凭借好书

6 被教育吓坏了

7 孩子的强大超出想象

8 母亲溺爱是必须的

9 恶战中国学校

10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11 世上处处行路难

12 英格兰玫瑰有坚硬的刺

13 英式高考

14 成为大学生,成为硕士,成为人

15 致我从未离家出走的女孩

序言

都知道,做母亲真好;也都知道,做母亲好累。

感谢命运,我却没有资格称累,因我孩子,真没累着我。2012年12月15日,这一天,是我女儿亦池的硕士毕业典礼。当我坐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古典雍容的大礼堂,从电子屏的滚动播放中,目瞪口呆地认出了该院历届著名校友中的克林顿、布莱尔、安南、曼德拉和索罗斯,而26位其他国家曾任或现任政府首脑人物,几十位英国国会议员和贵族院议员,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许多以政治体系、经济思想和社会发展的种种重大研究深刻影响了全球的校友们,我一概有眼不识泰山。这一刻,我内心陡起狂喜波澜。这波澜并不完全起于这些风云人物——以我现在的年纪和经历,我已经能够明白:LSE再多风云人物,也并不等于我孩子是风云人物;再好的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会是普通人。这波澜主要起于我孩子,她从来都没有对我说起过LSE在世界上是如何的牛。考研的时候,她只简单对我解释了一下她的选择:“LSE真的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从考取到毕业,读研全过程,就这一句话。年纪轻轻,居然已经有了几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涵养——我的狂喜在这里:从C.C中学到UCL大学到LSE读研,我孩子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修习了人生涵养,这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她成人了!再看我女儿,头戴方形帽,身穿紫领袍,健康漂亮,欢喜从容,缓缓登台。二十三年,这么快,这么近,这么梦幻,这么欢喜。

曾经,我的第一感觉相当沉重。当孩子刚刚出生,当我凝视怀里的小人儿,我突然害怕了。我怀疑自己要孩子是心血来潮轻举妄动。这是一个变化多端充满未知的时代,一个焦虑躁乱人心骚动的社会,一个日益败坏的产业化教育,一个逼子成龙的恶性竞技场,一个连住房都没有的清贫小家庭,一个满月就得上班跑月票的高龄初产身体瘦弱的妈妈,一个哪怕能够帮忙带一天婴儿的人都没有的窘境,怎么养得好孩子?怎么对得起这个无辜的小人儿?我是傻了吧?!

然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尽管我的确是很傻,尽管后来我们遍尝生活的苦头,我们依然茁壮成长起来。如今蓦然回首,我发现,却原来我是一个傻人有傻福的母亲。是孩子给了我福气。孩子比我想象得更有生存能力!比如说,从孩子十五岁决意报考英国高中,一直读到硕士毕业,我都没有检查过一回她的作业:我好轻松!还有什么比轻松做妈妈更幸福?!

因此我要写《立》。我这个妈妈能够给孩子的,只是:一叠纸,许多字。

《立》是从亦池生命诞生到硕士毕业的经历。她五岁那年的《怎么爱你也不够》和她高考那年《来吧孩子》,已经融汇其中,只是当今天变成昨天,当昨天变成历史,以前书写过的那些困难在当时似乎难以逾越,一路走来被教育潮流和身边舆论所左右的焦虑和操心,那些不快、争吵、激愤和暴怒,现在终于知道如何举重若轻地去对待了,可惜我只能生养一个孩子。为此,赠给我的孩子,赠给我孩子的孩子,赠给所有翻开本书的读者:福气,当然来得越早越好!

2012年12月20日

内容推荐

著名作家池莉历时5年最新长篇叙事散文《立》,深情讲述与女儿24年共同成长经历,《立》是一部饱含母女深情的大爱之作,继《目送》后,又一部跨两代人共读的成长之书。

池莉的笔端细腻又犀利,激情又理性,真实客观又富于意蕴,从小生命的孕育开始,到与孩子共度所有岁月,直至孩子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顺利踏上社会;池莉不仅以母亲写女儿,还写女儿怎样成就母亲。她们母女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长,即抵抗了沉重的应试教育,也赢得了大众意义上的成功。通过池莉的娓娓讲述,我们看到:爱本身就是教育。

人生根本没有一条整齐划一的起跑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世界,父母得用心爱孩子,悉心发现孩子的性格、兴趣和才能,分享他生长的每一个阶段以及时时刻刻,营造一种更为亲密更为知心更为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生活方式,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立于不败之地。

毕竟,这就是天下父母心。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池莉24年情感积淀,暌违5年全心抒写,首次深情讲述与女儿共同成长经历!

翻开《立》,聆听著名作家池莉与女儿的共同成长经历,感受两代人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一起分享成长的乐趣和教育的心得!

池莉对当今中国教育体制的质疑,她摒弃国内的教育模式,以自己的方式将女儿教入世界一流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该校培养出了克林顿、布莱尔、安南、曼德拉、索罗斯及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池莉并提出:最好的教育,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最有效的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营造了一个更为亲密更为知心更为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生活方式,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立于不败之地——毕竟,这就是天下父母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池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66105
开本 32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