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猎人笔记/世界文学名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的著名作家,一位卓越的、才华横溢的艺术大师。他以圆熟的技巧、细腻的心理分析享誉欧洲文坛。本书是他的一部现实主义随笔故事集,作品从一个疏远、敌视其自身阶级的猎人的角度出发,以反映农村生活的新角度和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给俄国文学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本书也因此被视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

内容推荐

本书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次出版于1852年。作品描绘了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乡村生活。作者以简洁犀利的笔触,通过对地主和农民阶级的深入清醒的了解观察,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的人物形象,对那些生活在社会下层、命运多舛的人民寄予了无尽的怜悯与同情,展示了作者力求阐发农民纯洁的天性、人格的尊严以及崇高的人道主义的主题思想。本书成集出版后,被视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屠格涅夫也因此成为“反对农奴制度的热情支持者”。在每一个笔记故事中,除了“猎人”的形象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对于大自然的描写,无论色彩、音响和气息,都表现出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听力和细腻的感受力。无怪托尔斯泰断言,在自然景物描写上,屠格涅夫以后的作家是无人敢动笔了。

目录

霍尔和卡里内奇

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

莓泉

县城的医生

我的乡邻拉季洛夫

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

里果夫村

别任草地

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

总管

办事处

孤狼

两个地主

列别江市

塔吉雅娜·鲍里索芙娜和她的侄儿

死亡

歌手

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耶夫

幽会

希格雷县的哈姆莱特

契尔托普哈诺夫和聂道漂斯金

契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

活骷髅

大车来了

树林与草原

试读章节

嗬,时间过得多快呀!看,黄昏已经降临,晚霞犹如火一样地燃烧起来,烧红了半个天空!太阳就要躲到山后休息去了。周围的空气显得分外澄澈,像玻璃一样的晶莹透明。远处飘荡着轻柔而温和的雾气。嫣红的落日余晖托着株株高大的树木,一片片浓密的灌木丛,一堆堆干草垛身后都拖着一个个长而又长的影子……太阳躲到山后面去寻找甜梦去了。在为落日护航保驾的火红的晚霞之处,一颗亮晶晶的星星颤抖地眨着眼睛……火红的西天一点点地变白了,天空也逐渐变得湛蓝了,一个个长长的影子也逐渐不见了,消遁了,空中渐渐笼罩上暮霭的轻纱薄幕。天色不早了,该踏归途了,于是,你便往临时寄宿的村子里那间农舍中走去。您身上背着猎枪,不顾一路跋涉的疲劳,快步往回赶着……越走天色越黑了。二十步开外已经什么东西也看不见了。在黑暗中,隐隐地还可以看到狗的一身白毛。在一片片黑黝黝的灌木丛的上空,天边在隐隐约约地发亮……那是什么呀?是起火了吗?……不,是月亮爬上了天边。再往地面上看,向右边看,村子里的灯火在闪烁……看,您已经走到了要借宿的小屋子前。您穿过窗子可以看到一张桌子,已经铺好白桌布,闪闪发光的蜡烛,满桌摆好的饭菜……

有时您兴致骤至,便立刻吩咐备车套马,于是您便乘上竞走马车,一路扬长到树林中猎松鸡。车子走在一条狭窄的路上,看着两旁迎风摇曳的黑麦,摇着浓密而又沉甸甸的麦穗向您致意,您该是多么心悦神爽啊!麦穗轻柔地抚弄着您的面孔,矢车菊嬉戏地缠挂着你的双腿,鹌鹑在四周好似唱着迎宾曲地呜叫着,马儿悠闲地迈着碎步,您会更加流连忘返!您忘情地走进树林,您头顶着绿荫,周围一片宁静。再看那一株株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的浓枝密叶,仿佛在您的心头上交头接耳地温存絮语。白桦树伸展着长长的树枝,抖着翠绿的叶子,好像在为您鼓掌,欢迎您的大驾光l临!一株粗壮健美的橡树,站在姿态优雅的菩提树旁,像一名威武的警卫战士。您驱车继续前进,踏在芬草绿茵和树阴斑驳的小路上。一只只金蝇在金黄色的空气中飞舞着,就好像静止不动一样,一会儿又突然飞走了。成团的小飞虫上下盘旋着,在阴暗处闪闪发亮,在光亮处又显现出黑压压的一片。鸟儿在悠闲地歌唱,知更鸟儿在竞显金子般的歌喉,天真烂漫而欢快地倾诉着,和铃兰的馨香融为一体。再走远点儿,再走远点儿,到密林深处去……您会突然感到难以表达的心宁神静。四周的一切仿佛都投入了睡神的怀抱,安静极了。可是,风却扇动着翅膀翩翩而至,树顶的枝叶哗哗啦啦地响起来,犹如从高处跌下来的波浪,某些地方,新生的青草拨开去年褐色的落叶,把身躯挺得高高的,每只蘑菇都戴着一顶像伞一样的圆形帽子,静悄悄地站在那里。突然一只雪兔连蹦带跳出来游耍,猎犬大声地吠叫着追扑了过去……P446-447

序言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是俄罗斯19世纪最早驰名于世界文坛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之一。他是一位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博学多才、各类文学创作造诣都很深的大文豪,他的文学创作活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为世界文学宝库奉献了一系列的名著。这部声讨农奴制的《猎人笔记》不仅是他的成名之作,而且成为了一部不朽的传世杰作,也使屠格涅夫的文学创作完成了向现实主义的跨越。

屠格涅夫初登文坛时(1837年),主要以创作诗歌为主,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虽然创作出了42首抒情诗和4部长诗,在俄国文坛上也有了一些名气;但是由于当时俄国诗歌的不景气和创作形式的局限,这些作品尚未充分地展示他的创作才华,作者尚未找到能酣畅淋漓抒发和展露自己创作才能的形式。这些作品既未给他带来预期的影响和声誉,也未实现他想成为一名杰出诗人的远大抱负。于是,屠格涅夫经过一番对俄国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入的观察,紧扣时代的脉搏,洞悉了俄罗斯文学发展的需要,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终于创造出了自己独创的形式——屠格涅夫式的游猎特写,即《猎人笔记》。从1847年到1852年,他连续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22篇游猎见闻的特写,并以单篇发表时的(《猎人笔记》为题目汇集成单行本出版。到了1880年又补充进去了三篇:《切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1872)、《夜行记》(1874)和《活尸》,并且一直都沿用《猎人笔记》这个题名。这部作品无论单篇发表,还是汇集成册发表,在社会上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仅读者表示热烈欢迎,而且国内外一些著名的评论家和文学家都赞不绝口、推崇备至。

巨大的成功和喜悦给屠格涅夫带来了势如潮涌般的创作灵感,激发起了他如火如荼的创作激情。继这部作品之后,从1856年到1877年间,屠格涅夫又连续不断地创作出了被誉为俄国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的艺术编年史的6部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以及《阿霞》、《初恋》、《春潮》等著名的中篇小说。这些作品的发表成为俄国小说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晚年他又创作了83首散文诗,成为俄国文学史上创作散文诗的先驱者之一。这些作品不仅在俄罗斯文学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为屠格涅夫赢得了不朽的声望与荣誉,使他成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三大巨匠之一,同时成为世界级的文学大师。

屠格涅夫创作出这部反对农奴制的(《猎入笔记》绝非偶然,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早亡,母亲是一个家资丰厚的地主——农奴主,她暴戾成性,以惩罚和虐待农奴而闻名。屠格涅夫自幼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农奴制的种子,决心与农奴制势不两立,一定要抒发对农奴制的无比愤慨、抗议和声讨。而到了屠格涅夫成年以后,又亲身经历了从俄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变革。但是腐朽落后的农奴制却成了俄国社会进步、时代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和羁绊;或者说农奴制已经越来越凶残暴戾,甚至可以说到了垂死挣扎和穷凶极恶的阶段,它已经成为沙皇反动统治走向穷途末路时代的万恶之首和罪恶之源。全国每年都有数之不尽的农奴暴动和起义,这个时期也正是俄国民主解放运动日益高涨的时期。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时代的要求,屠格涅夫便创作出了《猎人笔记》这部反对农奴制的杰作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和呼声。因此,可以说屠格涅夫在俄罗斯文学史中,是继普希金和果戈里之后的第三位向农奴制发起进攻的勇士。

屠格涅夫在俄国文学史中,破天荒第一次让这么多的男女农奴以主人公的身份走进文学作品当中,第一次成为被歌颂和被赞美的对象,这不能不说是屠格涅夫的一大功绩。在俄国腐朽落后的农奴制度下,沙皇就是最大的地主和农奴主,而那些高官显爵、世袭贵族则是大地主和大农奴主。而在农奴主领地上和庄园中劳动和生活的人们,不能称为农民,而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苦难农奴。他们同样也是农奴主的私有财产,农奴主对他们掌握着生杀大权:可以把他们当做商品和牲畜一样地买卖和宰割,他们是一个没有人身自由和独立的社会地位的弱势群体。这一点,屠格涅夫在《霍尔和卡里内奇》中说得很清楚:尽管霍尔是一个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卡路格的林间空地为自己开辟了一片田园,但他仍然是一个未赎身的农奴。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人身自由和独立社会地位的弱势群体,在《猎人笔记》之前,在文学作品中仅仅作为被侮辱被损害被欺压的对象,作为愚昧无知的可怜人而表现出来的。

屠格涅夫满怀人道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的激情,不仅描述了农奴的悲惨遭遇,而且还赞美和歌颂了他们。比如作者通过《霍尔和卡里内奇》中两位主人公,通过《来自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中被愚蠢的人们认为是疯子的农奴哲学家卡西扬,以及《歌手》中的歌手雅可夫和在场的那些如痴如醉的听众等农奴,赞美和歌颂了这些农奴一个个都是聪明能干、刻苦耐劳、具有坚强性格之人;歌颂了他们具有向往光明、追求自由、渴望平等和热爱大自然高尚的道德情操;赞美了他们淳朴憨厚、纯真善良,并且具有珍重友谊的美好的内心世界和美好的心灵。屠格涅夫还非常关注俄罗斯妇女的命运,以博大的人道主义胸怀、仁爱之心和远见卓识的目光,去洞察、发现和赞美农奴少女的优秀品质、善良的天性和美好的心灵。他赞扬了《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中的阿丽娜、《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耶夫》中的马特廖娜以及《切尔托普哈诺夫的末路》中的吉卜赛女郎玛莎等人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生活所表现出的那种勇敢精神,不怕遭受农奴主的迫害、追捕和流放的坚强意志。作者在《活尸》中所描述的那个“活尸”露凯丽娅,更是催人泪下,令人肃然起敬!她那种与病魔搏斗的顽强意志、强烈的求生欲望,她那种关心他人疾苦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博大胸怀、纯洁善良的天性,她那金子一般闪光的心灵,犹如一位降临凡尘遭受磨难的圣女!

看!就是这样一些具有优良品质、高尚情操、善良天性和美好心灵的人们,却是一些被农奴主任意驱使、任意宰割而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哪个人看过这部著作之后能不痛心疾首,同情和体恤之情能不油然而生,从而启示人们去打倒农奴主,去解放被凌辱、被迫害的农奴,启迪人们为废除农奴制而奋起抗争!

屠格涅夫在以充满人道主义博爱的情感赞美农奴的同时,还采用了强烈对比和反衬的方法,无情地揭露了农奴主的丑恶嘴脸,鞭挞了他们蹂躏和残害农奴的罪恶行径。因此《猎人笔记》是继果戈里之后又一幅俄罗斯农奴主的群丑图。作者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实例,揭露出他们的丑恶面目和罪行:农奴主是一群没有人性的吸血鬼、寄生虫;是一群凶残暴戾,以凌辱欺压农奴为乐事的恶魔;是一群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的伪君子;是一群强取豪夺、贪婪成性的恶棍;是一群愚蠢无知、饱食终日的行尸走肉;是一群挥金如土、荒淫无耻的无赖之徒;是一群不学无术、空虚无聊、欺下媚上的势利小人……

如《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中那个地位显赫的兹维尔科夫,伙同他的俗不可耐的臭婆娘一起迫害和折磨女奴——侍女阿丽娜;《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耶夫》中那对刁蛮凶狠的姊妹地主婆,对女奴马特廖娜迫害、追捕的恶作剧;还有《事务所》中男女奴仆巴维尔和塔吉亚娜,也遭到了地主婆的迫害。为什么呢?仅仅是因为这些农奴要恋爱、要结婚,就好像犯下了十恶不赦的滔天大罪要遭到惩罚,追捕和流放!请看,在农奴制的统治下,男女农奴连最基本的人权都被剥夺了,这不正说明农奴主灭绝人性的暴行吗?真是荒谬到了极点!再看《莓泉》中那个伯爵彼得·伊里奇,是个荒淫无度、挥金如土的家伙;《两个地主》中那个退伍的陆军少将赫瓦伦斯基是个色情狂,是个典型的欺下媚上的小丑;另一个农奴主又是个自私贪婪,以惩罚和鞭打农奴为乐事的恶魔,而且他还有一套荒唐透顶的谬论:“老爷总归是老爷,奴才总归是奴才。如果老子是贼,那么儿子也是贼。”尤其令人感到气愤和痛恨的是《总管》中的那个年轻地主宾诺奇金,是个典型的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的伪君子,是个以蹂躏和凌辱农奴为乐事的恶魔,他还怂恿他的管家欺压农奴。革命导师列宁曾多次谈到这个所谓文明而又有教养的家伙,斥责他是一个“举止优雅、态度和蔼、有欧洲人风度的伪君子”。别林斯基也痛斥他是一个“刁钻的恶棍”!

这里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屠格涅夫在《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中讲述他的祖父抢占别人土地的那一段往事时,毫不留情地把他刻画成一个强取豪夺、凶狠残暴的恶棍。作者在讲述这段故事时,态度是那样的严肃认真,胸怀是那样的豁达大度,笔调是那样的恳切坦诚,真不愧为文学大师的风范!这又使我们联想起他曾把一个要被母亲出卖的婢女藏了起来,甚至用手枪来对抗警察局长搜查的这件事。由此可以看出屠格涅夫反对农奴制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立场是非常坚定的,所以他把农奴主的丑恶嘴脸,残害农奴的暴行才揭示得如此淋漓尽致。这部反对农奴制的《猎人笔记》真正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倾吐了人民大众的呼声,对以沙皇为首的统治阶级起到了巨大的警示和震撼,这部书是对果戈里所开创的俄罗斯农奴主的群丑图的丰富和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书是“呼吁农奴解放的启示录和声讨农奴制的宣言”。因此,这部书刚刚把前22篇汇集成册问世以后,作者便遭到了迫害。沙皇尼古拉一世于1852年,以屠格涅夫公开发表悼念果戈里的文章为借口,把他流放到故乡并严厉地加以监视。

《猎人笔记》高超的艺术技巧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 这部著作的结构严谨,人物形象和个性都很鲜明,没有旁枝杂蔓,没有借题发挥的多余叙述。

2 简炼而精确的叙述,在塑造人物性格和揭示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没有像小说那样以浓墨重彩去铺张和渲染,只是生活本身和大自然风光的再现。

3 语言精炼准确、优美生动、通顺流畅、节奏鲜明、朗朗上口,产生了散文诗一般的艺术效果。列宁高度地评价了屠格涅夫所使用的语言。

4 利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即对人物的描写、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与大自然景色的变化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用大自然的景色来烘托。这种写作手法为后来的国内外文学大师所效仿和吸纳,也可以说这是屠格涅夫在文学领域中留给后人的一大宝贵的艺术手法。

5 三位一体的表现手法,即把故事中的主人公、人物和以人物活动为背景和场所的大自然景色,与那位与作者形神合一的猎人始终结合在一起,让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6 采用含蓄的手法来表现反对农奴制的这一重大主题,无论从文学艺术角度和社会效益方面都起到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作者在揭露农奴主的丑恶嘴脸时,在叙述声讨农奴主残害农奴的暴行时,没有使用那些言辞激烈和激昂慷慨的语言,没有采用锋芒毕露、火力强大的表现手法,从而使这部名著得以在当时出版问世。否则不仅这部作品会被扼杀,就是屠格涅夫本人也会遭到更严重的迫害,甚至会遭到像十二月党人那样悲惨的遭遇。而且他已经写过两篇言辞激烈和火力较猛的作品:《食地兽》和《俄罗斯的德国人和改革者》,都被打入了冷宫,无法和当时的世人见面,因此也就未起到反对农奴制的作用。其二是把反对农奴制这个主题,用由点到面的方法表现出来。即前22篇是分篇发表的,每一篇犹如反对农奴制零散的枪声,整个25篇汇集成册发表,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火力网,这才引起沙皇政府的警觉,并把屠格涅夫流放到家乡和监禁起来。其三是通过设“伏笔”的手法,埋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必须废除农奴制。仅以他在《霍尔和卡里内奇》中与霍尔那段对话为例,作者问:“那你干吗不愿意赎身呢?”霍尔答道:“霍尔要是成了自由入,那些不留胡子的人(指大小官吏),就该来欺压霍尔了。”屠格涅夫通过霍尔说出的这句含义极其深刻的话,也就是说,农奴即使花钱赎了身,仍然逃脱不掉农奴制的魔爪。从而启示人们:农奴要想得到真正的自由,要想彻底的解放,只有打倒农奴主,废除农奴制!这种方法从艺术上来说是含蓄的手法,而从与沙皇当局进行斗争的策略上来讲,应该称作隐蔽的手法,这不能不让人叹服屠格涅夫卓越超人的智慧和机智灵活的斗争策略。

我们再来谈一谈《猎人笔记》中那位和作者几乎形神合一的猎人的特殊作用吧,他犹如一个游历在农村走乡串户和大自然怀抱中的“无冕之王”,运用上述各种高超的艺术技巧,从农村生活的第一线和大自然的怀抱中,发出了一篇又一篇他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采访特写”,讲述了一个个农奴制度下所发生的悲惨故事,逼真地再现了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再现了当时俄国社会各阶层人物(农奴主、农奴、管家、事务所主任、小城贫困的医生、哈姆莱特式的知识分子、命运可悲的小地主、活泼可爱的农家儿童……)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和生活风貌。这些“采访特写”使人感到非常真实可信,甚至达到了新闻报道的可信程度。这是从高超的艺术技巧方面讲的,而从屠格涅夫与农奴制斗争的策略方面,这也是一种高超的斗争策略。尽管有人说屠格涅夫是一位杰出的猎人,这种说法恐怕有点欠妥,只能说屠格涅夫是一位酷爱打猎的高手。但是他打猎的目的不是大自然中的猎物,这一点在长达25篇的“游猎随笔”中看得很清楚,仅在《里果夫》中一片大池塘中打到了很多野鸭子,和在《来自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中打到了一只从橡树林中飞出来的秧鸡。我们还可以用屠格涅夫自己的话来证实,如他在《列别江市》中一开头就写道:“我亲爱的读者诸君,打猎的主要益处之一,您既然要打猎,就迫使您不得不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断地游来逛去的,这种活动对一个清闲自在之人可以愉悦身心。”他在《森林和草原》中又写道:“背着猎枪带着猎犬去游猎,就其本身而论就是一件妙趣横生之事。即或您生来就不迷恋打猎,但是您总该热爱大自然吧,因而您也就不能不羡慕我们这些酷爱打猎之人了……”这些话足以证明,屠格涅夫打猎仅仅是一种爱好,也说明他不是一个纯粹的猎人,只是打猎的爱好者。而且他打猎的目的不在于射猎大自然中的猎物,而是为了游乐消遣(这在当时的俄国贵族中是一种很时尚的活动),是为了到大自然怀抱中去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就其创作活动来说,打猎对他来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以猎人这个特殊身份作为通行证,到农村去寻找创作的题材,他那支猎枪(即他的笔)的枪口射猎的猎物是腐朽落后的农奴制。是的,屠格涅夫几乎一生都以这个“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猎人身份,用猎人般锐利的目光去观察、体验和反映俄国现实生活的,他始终把那支神奇的妙笔深深地扎根于俄国的现实生活中。

屠格涅夫在《猎人笔记》中,在描写美丽的大自然风光方面,所表现出的惊人的艺术才华、高超的艺术技巧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真可称之为妙笔神工,令人惊叹不已!因此,他所展示出的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风光画卷,不仅给这部不朽的传世杰作锦上添花,而且是这部著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令人手不释卷的亮点,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烘托反对农奴制这个主题服务的。

屠格涅夫在《猎人笔记》中,就像一位杰出的导游一样,让我们跟着他这位大自然的宠儿——“猎人”,一起徜徉和游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而且一路之上还向我们作着精彩绝伦而又生动无比的解说。他运用惊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把大自然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和一天里的拂晓、清晨、中午、傍晚和夜间的各种景色和变化,把他所看到的各种色彩,把他所听到的各种声响,把他所闻到的各种芳香气息,把他在大自然母亲怀抱中所感受到的各种激情和灵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他犹如一位技艺超群的美术大师,把阳光作为调色板,把一幅幅绚丽多姿的俄罗斯中部大自然美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为什么说他用阳光作为调色板呢?屠格涅夫在《森林和草原》的序诗中,说太阳从白云中间倾泻下来孕育生命的金色阳光……这句诗写得太精彩了!是啊,大自然中的万物,不管是颜色——色彩、声响和芳香的气息,都是随着太阳给予的生命之光的变化而变化。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美丽的大自然景色,便是太阳的光芒导演出来的一幅幅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杰作!光有美丽的画面和景色还不算,屠格涅夫那支鬼斧神工的妙笔,像挥舞的指挥棒一样,演奏出虫鸣、鸟啼、兽吼、畜叫、雷鸣、风吼、泉涌、浪卷的各种音响,构成了一支支雄浑悦耳的交响曲。更奇妙的是,他那支神奇的笔,还把花草树木和泥土……的芳香也送进我们的鼻孔。屠格涅夫用他神奇之笔,把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景色写得栩栩如生,如梦如幻,令人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令人感到犹如步入了世外桃源或仙境之中,给人一种超凡入圣的感觉,使大自然景色达到了升华的境界!因此,不管我们是兴趣盎然地阅读,还是读罢掩卷沉思,使我们都沉浸在对大自然的神驰遐想和无限向往的状态之中,令人感到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会汲取到无穷的精神力量——生命的朝气。大自然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的心灵升华,使人们更加迷恋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爱护大自然!请看,这就是屠格涅夫在描写大自然美丽风光时,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我们又怎么能不赞叹他的妙笔神工呢!这也使我们确信,屠格涅夫本人如果没有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珍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怀,是绝对写不出如此感人至深、引人入胜的美丽的大自然风光的!

我们在赞叹屠格涅夫这位艺术大师在描写大自然景色时,观察是那么精细,叙述是那么诱人,情感是那么浓烈,层次是那么分明,语言是那么准确的同时,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他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珍视大自然的情怀幻化为保护大自然生态环境的超前意识。在150多年前,作者就能有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和想法,真不愧为一位先哲!例如《霍尔和卡里内奇》中的第一段,就阐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对人的精神面貌、气质和生活方式等的巨大影响。他情不自禁地惊呼奥廖尔省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且预言:“在奥廖尔省,仅存的那一点可怜兮兮的树木和灌木丛,也必然会消失殆尽,就连沼泽地也会不复存在了!”在《来自美丽的梅恰河的卡西扬》中,他对于那种胡乱砍伐树木的行为,也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哀伤。由此可以看出,屠格涅夫除了运用高超的艺术技巧之外,他是用自己对大自然全身心的爱和整个心灵来挥洒这部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风光的画卷的。尤其令人感到意味深长的是,屠格涅夫把描写大自然景色一年四季变化的一文《森林和草原》,作为这部作品的压卷篇,又把春天放置到这篇文章的最后。这样的安排真可谓匠心独运,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是独特的。作者在描述到春天景色时,却戛然止住,只用了简短的一句祝福作为这部长达25篇特写的《猎人笔记》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沉思和遐想。读者在读到这里时,可能与这位文学大师产生同样的沉思:这么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却笼罩在农奴制的阴影之下,有着勤劳质朴的美德、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的农奴——大自然的骄子,却遭受到农奴主的凌辱和残害,自然会产生对大自然春天的向往,对俄国社会制度的春天——推翻农奴制和解放受苦受难的农奴的春天的向往,从而启示俄罗斯的人民大众奋起抗争,用斗争去迎接饿罗斯的春天!

因此,很多世界级的文学艺术大师对屠格涅夫在描写大自然景色时,所展示出来的高超的艺术才华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自愧弗如。列夫·托尔斯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说:“描写大自然景色是屠格涅夫的特殊本领,致使后来的作家在这个方面望而却步了……只要他写上几笔,大自然的景色就会发出扑鼻的芳香。”

请看,屠格涅夫就是以这个“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特殊的猎人身份,用自己独创的屠格涅夫式的《猎人笔记》的形式,再运用自己绝妙而高超的艺术技巧,便完成了这部珠联璧合的名著,产生了令国内外其他一些文学大师望尘莫及的巨大的艺术魅力。屠格涅夫就是以这部反对农奴制的《猎人笔记》一举成名,完成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和跨越,从而成为俄国19世纪驰名于俄国文坛和世界文坛的现实主义大师。因此国内外很多文学艺术大师都尊称屠格涅夫为现实主义派的领袖之一,赫尔岑、别林斯基和高尔基,都高度地评价了这部书,法国大作家莫泊桑和乔治·桑把他尊崇为自己的老师,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也对他推崇备至,十分崇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猎人笔记/世界文学名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屠格涅夫著//田国彬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29216
开本 32开
页数 4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4
出版时间 2004-12-01
首版时间 2004-12-01
印刷时间 200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图书小类
重量 0.4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
丛书名
印张 15.3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9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