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开禧元年三月,西夏瓜州都统军细封遇旺正在为女儿细封笛利操办婚事。女婿是勇冠边城的端孛明。都统军得了这个虎婿,自然喜不自胜,嫁妆箱奁,一切从裕。他心想多花些银两,买个光彩欢喜,笼络得这个猛士感恩戴德,在居于四战之地的河西走廊上,也就不怕谁家偷营劫寨、逼城骂阵了。
可是虽然肯多花银子,但丝绸之路被阻断二百多年,瓜州街市早已萧条。源头断绝街市竭,西夏人稀罕的江淮丝绸,已成凤毛麟角,转遍市肆,仅找得几匹陈年看庄守库的朽蠹绸缎。这位豪门千金偏偏不肯委屈,声言没有绫罗绸缎做嫁妆,她便不出嫁。
女婿端孛明更为焦急,他记起在自己扬威瓜州之前,这位“窈窕艳城郭”的细封氏小姐,曾经许配过一家家族地位已经上升为西夏八大豪门的黄柳氏公子。定亲之后,两家无不欢喜,迎亲吉日已定。这黄柳氏郎君一日外出打猎,射得一只梅花鹿,毛色绝佳,世间罕有。他正在庆幸可以献媚于娇娘时,没提防有一少年驰马奔过,伸手扯拽猎物,但见:一匹马如皂雕扑奔兔,两只手似黄莺穿丛林,敏捷迅速,不但抢走了刚到手的猎物,而且临离去时还轻施倒钩手,把个黄柳公子拖下鞍鞒。黄柳公子爬将起来,眼见得追已无望,十分沮丧地重整马鞍。刚刚坐稳,忽听得身后一声呼喊,有人腾跃上他的马背,将他推坠马下,加鞭扬尘而去。将门出身的黄柳公子,急抽壶中箭矢,谁知早被来人抽取一空。此时不远处,正有一匹鞍鞯齐备的骏马,奔腾着追赶主人离去。转身看那落马之处,那只梅花鹿被扔掷在草地上。公子正在纳闷,自己被人抢去的菊花青马也跑了回来,马鞍上还系拴着一颗夜明珠。取下一看,原来是黄柳氏向细封氏行聘时纳的彩礼。一切都告明白,这个两番试身手的少年,便是那细封笛利小姐。只怨自己没反应过来,一种不祥之感蒙上心头。果然不久,细封笛利派人要挟黄柳公子,要他主动解除婚约,以免流年不利。黄柳公子无奈,只得送去两匹“压惊”的彩缎,这桩好不容易才攀附上的婚事便因新郎的暗弱而告吹了。
端孛明新近屡立战功,强劲盖边邑,义勇冠三军,唯缺少一点才略胆识上的显露,他便派小校翁佐打听可以踅摸到绸缎的地方。这小校外号夜游神,他溜到乡间,乘机偷鸡摸狗。两日之后,回营复命,竟说在北郊四十余里处,有一富户正为女儿筹办嫁妆,听说是西域买珠玉,中原采罗绮,富比王侯。这端孛明一时心动,便动了蒙面行窃的念头。当晚牛羊归寨草生烟之时,他便带了十多个兵卒,装束完毕,向城北双泉寨奔去。小卒进庄探路,回来告知,一步来迟,新娘子已于当日嫁到长流堡去了,不用说也把嫁妆带走了。好在婆家不远,向东二十里便到。这一行人不离雕鞍,奔到长流堡时,新郎家的喜宴尚未撤席。窥伺者躲在暗处盯出路,看得见灯火中人影如穿梭,听得到乐曲里喊声似炒锅。此时行抢,免不了多有杀伤。这个新近得宠的悍夫巡徼哪里还有忌讳、约束的观念,他叫过两个伶俐点儿的兵丁,吩咐他们去村堡东边放火,务必引得赴宴随喜之人撤离彩棚。不多时,只见几处柴垛禾集,烈焰腾空,照彻了一方天宇。受惊奔跑呼救之人喧声震野,惊动了全寨老幼。正当人们尽力救火之际,突然冲出十数劫匪,棍棒乱舞,把几个手脚迟笨的红男绿女,放翻在地。几个蒙面强人,乘着慌乱,闯入新房,把那闪光发亮的妆奁被服,一齐卷包了去。正在赶逐家主及宾朋的棒客,见抢掠已经得手,发声喊,便都撤出庄外,上马扬长而去。没想到长流堡冉氏老翁暗中跟出庄外,瞅准了劫匪去向,回庄报信去了。
端孛明正在庆幸得手之易,没提防前面火把齐明,一群村堡丁壮挡住隘口去路,口中贼长贼短地骂个不停。小校翁佐为了显示身手,当即驰马逼近隘口,厉声叫道:“谁个活厌倦了,你就过来陪少爷玩儿几招。”话还没说完,没提防对阵里抛过一副套索,把翁佐拖拽了过去。端孛明一见村夫们有些手段,发声喊,带头冲了过来。他手起棍落,早有几个村夫翻滚在地。跑得慢的,少不了呼爹喊娘地跌爬逃避,哪里还敢拦挡。一彪做夜行生意的人赶回军营,计点人数,唯独不见了翁佐。打开包袱验看嫁妆,发现全是棉麻织物。虽然做工精巧,实在平淡低廉,不配迎娶都统军的千金。端孛明很觉扫兴,便把这些陪嫁之物全都赏赐给了跟他一齐出生意的人。
倒头睡下。正当鸡啼巷尾、鸟噪林梢时,瓜州提刑使史砣星带领提点刑狱公事军赶到巡哨营来抓人。由于翁佐被捉,夜晚出生意的兵卒,全都被掏了出来,提刑使十分震怒,传令提点刑狱公事军卒,对敢手拒捕之人,格杀勿论。不多时,十四名人室打劫杀伤人命的要犯大部被擒捉了,而且赃证俱获。只有首犯端孛明校尉还没有找到。
这端孛明正在酣睡时,猛然听得呼喊不停,问有铁镣撞击之声传人耳鼓。他跳将起来,正待动手搏斗,细窥情状,发觉是史提刑使领兵捉人。他心中一惊,立即想起昨夜翁佐被捉之事,叫声“不好”,便迅速翻过垣墙,躲进兵械库中。他记起前次人宅行劫的那五名兵卒,被提刑使抓获之后,细封统军亲自请求宽赦,谁知一步来迟,这史砣星早已将犯卒砍头示众了。今日案情比那五名兵卒的谋财未害命严重得多,这提刑使老儿必定先斩后奏。为要活命,必须躲到都统军大人亲自到来之时,再行露面。他思忖再三,总觉险象环生,便先抢过一把狼牙嵌背刀,意欲在被围捕时遮护身体。
等了半晌,不见动静。猛可里窥见许多提刑公事兵卒,扛来许多柴草,倒靠在兵械库的墙边。端孛明立即意识到,这人称苍鹰的老杀才要纵火杀人了。他想冲出兵械库,却见对面许多张弓搭箭的神射手严阵以待,料想冲杀必是死路.一条。旋见提刑使手持火把近前纵火,端孛明做梦也没想到眼睁睁要被烧死在兵械库里。他正在绝望时,忽听门外一声喊,窥见一名徒隶跪在当道,拦住提刑使喊道:“老爷住手,这端孛明纵该万死,姑且待捉拿之后正法。焚烧兵械库罪当极刑,万万使不得。”提刑使手中火把抖动,怒形于色说道:“这个恶奴昨晚人宅行劫,连伤二命,躲进兵械库中,企图负隅顽抗。与其多杀兵卒擒拿这个凶逆,不如老夫陪他上路。儿郎闪开,不可延误了除恶务尽的良机。”这徒隶跟随史砣星多年,亲如父子,当下扑了过去,抱住提刑使的右腿,抵死不放,口中不停喊着“望大人为国惜身”。史砣星被缠住不得纵火,忽然一狠心把手中火把向徒隶烧去,在徒隶躲避之时,他一个箭步引燃了柴草。随即仰天大笑说道:“苍天在上,值此国事不宁、恶徒肆虐之日,老夫死得其所了。”正是:
一炬引燃烈焰生,劲风吹奏火啸声。
狂夫当时已认命,谁知徇私启乱萌。
正当端孛明在兵械库中声嘶力竭地呼喊救命之时,突然听到都统军细封遇旺一声呼叫:“赶快熄火救人。”这端孛明乃一勇之夫,听到这一声救援,立即明白弓箭手们一定铩羽而归了。他立即一个猛虎跳涧腾空跃,飞出库门一丈有余,随即就向前翻滚,扑灭了身上的火苗。史砣星一声断喝:“快与我拿住。”几个提刑公事兵卒立即扭住了端孛明。都统军情知这提刑使是个既倔犟又固执的僚属,救人心切,也就顾不得上峰的威严了。他拱手施礼道:“老夫奉命守卫瓜州,事关国家右翼商道畅通,情系夏室朝野用度丰盈,西挡番邦窜犯境内,东拒异族袭扰河津。屯居用武之地,守御多事之乡,良将猛士,不为安危所系,实属存亡命脉。端孛明一时狂妄,触犯刑宪,按律该动重典,姑念国家正在用人之际,狂奴曾有斩将搴旗之功,陷阵具有摧坚驱顽之勇,危难时可委一重任,提刑使威德并施,念老夫苦心告免,留他一条性命,以便报效边关。”p1-3
这是一部既有历史情境感又有文学品格的章回体小说。宋人赵彦卫说,唐代举子创作的优秀传奇,一般都仗了三方面的能耐支撑,日“史才、诗笔、议论”。这几个能耐,对于历史小说的创作,尤为重要。《西夏春秋》的成功撰就,正赖于此。作者自道甘苦云:“十载钩沉,六年执笔。”“其中许多章节,是哭着笑着写完的。”足见其写作态度的认真,已近于悼红轩主了。我相信作者孜孜矻矻的功夫,是绝不会白费的。
——刘炜评(西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艺评论家)
有关西夏朝,在文学创作上,鲜有人涉及。《西夏春秋》以南宋历史时期宋、金、夏等相对峙并立的大的背景视野,以中国传统的章回体艺术叙写方式,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西夏王朝从兴到衰的历史演化过程,具有详实的资料性和相当的艺术性。二者的结合,给人们重构了那段历史生活,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于注重了传统小说的情节生动性、悬念叙述以及动作性的人物塑造,故具有相当的情趣性和审美艺术表现性。同时在如何承继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方式上,也做了有益的探索,能够为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启思。
——韩鲁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文艺评论家)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刘斌
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家。杜鹏程、柳青、胡采、李若冰等老一辈作家是陕西文学的奠基者,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铸造了新时期陕西文学的辉煌,陕西文学对中国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93年“陕军东征”引起全国广泛关注和好评之后,作为文化大省,陕西作家已经形成了整体优势,但还没有摆脱各自为战的格局,没有形成陕
西文学创作的浩大声势。
鉴于此,遵照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胡悦同志的指示,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牵头,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作家协会、陕西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由太白文艺出版社承办的“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的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就是希望通过三四年的时间,筛选陕西本土作家原创作品,推出能够展示我省文学创作水平的优秀作品,形成“文学陕军”的品牌,带动我省作家进入新一轮的创作热潮。
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发展实际,着眼于加快文化、经济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当前,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大力扶持原创性的“大戏、大剧、大片、大作”,使我省的文化精品生产水平持续稳步提高。省委宣传部决定对“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这个重大文化精品项目从政策、财政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就是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搭建桥梁,编织纽带。
文学即是人学。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人文的复兴。陕西经济的腾飞,离不开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我们推出“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这个宏大的文学工程,就说明我们有勇气、有能力、有信心把陕西文化大省的文学资源转化成新的生产力。
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雷涛
去年这个时间,和省作协的几位同事在一起闲聊,话题由陕西作家是否存在“断代”现象扯到了有无希望使文学陕军再次勃兴。当时有人直言,陕军有望“二次东征”。我不主张用“东征”一词,因为它有对兄弟省市同行们的不敬之意。但我渴望陕西文学再度辉煌,当然也包括大量新人新作的涌现。
闲聊中有人提出可否以“集体亮相”的方式推出一批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这个话题当时只是说说而已,但当我们把这个想法和太白文艺出版社交流并向省委宣传部领导汇报时,得到的赞同和响应都是热烈的。这就足以使人感到这是一个只要想干事、能干事,就能干成事的时代。
作家和出版方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想,不论是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时期,都应当建立互信互爱、密切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这个项目有了省委宣传部的肯定和支持,就有了整个社会和媒体的关注;有了和太白文艺出版社的“联姻”,我们就搭建起了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桥梁,这样可以集结更多更好的作品,做最广泛的宣传、最大化的市场,不光要出成果,还要出效益以及影响力。这对促进陕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为了将这个项目做好,我们一方面要继续争取上级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媒体的舆论宣传,在全国营造更加浓厚的关注陕西文学创作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要动员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这项工作。
对文学创作者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积极创新文学观念、内容、风格和流派,从生活实践中丰富素材、提炼主题、鲜活语言、捕捉灵感,创作更多生活气息浓郁、底蕴丰厚,有一定的精神高度和艺术感染力的原创性文学精品,为广大群众提供一场文学盛宴。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作协名誉主席 陈忠实 在“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的新闻发布会上听到这项前所未有的文学图书出版计划的基本思路时,一个作家从我的记忆深处浮泛出来。
他年轻时穷困,穷困到不惜冒险参与海盗行径。但他突然发生了良知反省,产生了想写小说的欲望,而且这欲望强烈到不可压抑,急切到刻不容缓,他便逃离了海盗团队,栖居在海边小镇一个小屋里写起了小说。写成一部小说后,跑了几家出版社,没有一家出版社看中,但他痴心不改,更加专注于新的小说构思和创作。终于有一部小说得到了一家出版社老板有点勉强的认可,决定出版。他喜不自胜,拿着说不清是稿酬还是版税的10美元酬金,到当铺把自已的一辆自行车赎了回来,再把剩下的几美元全部买成最粗劣便宜的面包,堆在屋子里,潜心进入下一部小说的写作。到面包吃完的时候,他又把那辆自行车送到当铺里,换几关元再买粗劣便宜的面包,继续他的长篇小说写作……直到他走红并响亮于美国文坛,直到他的作品被众多出版社预约、抢购,甚至高价收购,这样,一个享誉美国乃至世界的伟大作家终于铸成不朽。他就是杰克·伦敦。
在“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即将启程的庄重而又令我鼓舞的仪式上,我想到杰克·伦敦如果是在当代中国陕西,肯定会进入“西风烈”图书出版系列,而且完全可能早几年就破土而出。因为“西风烈”出版工程的决策,正是基于目前中国文学图书出版现状做出的。任谁都能看到,文艺书籍的出版呈现着一热一冷的现象,名家的作品成为抢手货,本省难得留住,多数流向省外出版社出版;而众多尚未成名的青年作家,写出的作品却少有人问津,出书成为普遍性困难。这是实施市场经济运作的出版业必然发生的现象。而“西风烈”出于发掘、扶植和培养有才华有潜力的新一代陕西青年作家,整合陕西作家整体实力的主旨,出版工程不是只盯着知名走红的作家。
面对“不相信眼泪”的图书出版市场,能够做出这样大气魄大动作的出版工程的决策,无疑出自一种富于远见的大思路大眼光,是为着尚未破土而出也尚未成名的陕西的“杰克·伦敦”们铺桥修路的,也就是为着陕西未来的文学事业的灿烂前景的。
陕西被认为是文学重镇。中国“十七年文学”有陕西作家的重要建树,新时期文艺复兴以来的当代中国文学,也有陕西作家不同凡响的声音。在当代文学界,尤其是陕西文坛的各界读者群体,似乎都在关注陕西文学的未来,更偏重于3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的成长和前景。能引起各方各界读者的关注,深以为幸,也是一种催发的力量。在我看来,这个“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出版工程的实施,便是最务实的扶植青年作家成长发展的举措。得着这样有力的扶持,陕西的青年作家将减除杰克·伦敦当年的苦苦挣扎,能够缩短破土而出峭立未来中国文坛的时间,不仅创造陕西文学的新风景,也将成就中国文学别具一格的景观。
我为进入“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的作家庆祝,并期待好作品不断出现。我对项目的创立者和实施者诚表钦敬之意,你们的思路,你们的用心,都是为着神圣的文学事业的。
著名文化学者 肖云儒
“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属于叫人眼前一亮、拍案而起的大点子。这是陕西文学队伍的一次大的展示,也是陕西文学创作的一次大的策划,还是陕西文学出版的一次大的行动。面对着这个行动,很多人会很自然地联想起以前陕西的几次文学出征,包括六十年代柳青、杜鹏程、王汶石那一个群体在全国的影响,获得了“陕西是中国文学重镇”这样一个称号的回报;包括九十年代的“陕军东征”,强化了陕西是文学大省的这种威望和力量。
这一次行动和上两次出征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上两次陕西文学出征,基本上是陕西文学创作力的展示;这一次出征是策划力、创作力、营销力、执行力的综合展示。上一次的出征还停留在文学生产传统的循环圈内,也就是“作者——出版社——读者”这样一个传统的三维循环圈内;这一次出征已经进入了“作者——策划者——出版者——营销者——读者”整个一个市场经济时代文学生产的大的良性循环圈,我觉得它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一次这个行动,基本上是策划和创作同步,但是策划先行。它策划意识之强烈,对资源组合的观念之强烈,包括创作资源、出版资源、党政资源、市场经济的资金资源的组合,还有它形成品牌的带动能力等等,标志着陕西文学生产力进入文化产业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这次行动在陕西的文学史上和出版史上都具有一个转型的意义。我唯一希望的是,把这个输血型的行动转化为造血型的,更新资金,融合资金,使文学产业链能够更快地提升。
《西夏春秋》(任海涛、任海印编写)是一部既有历史情境感又有文学品格的章回体小说。
《西夏春秋》以南宋历史时期宋、金、夏等相对峙并立的大的背景视野,以中国传统的章回体艺术叙写方式,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西夏王朝从兴到衰的历史演化过程,具有详实的资料性和相当的艺术性。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是什么?大概莫过于一个拥有三四百万人口的国家,被人亡又灭种了。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党项族政权大夏国(史称西夏)。
《西夏春秋》(任海涛、任海印编写)以南宋历史时期宋、金、夏等相对峙并立的大的背景视野,以中国传统的章回体艺术叙写方式,生动形象地叙述了西夏王朝从兴到衰的历史演化过程,具有详实的资料性和相当的艺术性。
《西夏春秋》是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