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丽中国青少年读本(文物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文物之美,或在珍稀,或在技艺,或在传世。寥寥数笔勾画出远古遗风,飞舞字迹透出明朗神韵,方寸之间独具匠心,起承转合之间实现天人合一的忘我。

《美丽中国青少年读本》系列图书选取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四种现象,向读者介绍中国美在何处,中国人如何理解美丽、创造美丽,希望读者从中得到丰富多样的知识和愉悦快乐的体验,拓宽视野,激发对祖国的由衷热爱。

本书为其中一册之《文物卷》,由任晓飞所著、陈金鹏编辑。

内容推荐

由任晓飞所著、陈金鹏编辑的《美丽中国青少年读本(文物卷)》一开篇,从五彩缤纷的陶瓷、辉煌灿烂的青铜器、晶莹温润的玉器着笔,将青少年读者带进中国古代制造业艺术的殿堂,呈现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造诣,也反映出古人的艺术设计和创造功底。这里有初现曙光的原是瓷器,有明丽素雅的元代青花瓷,有华美流丽的青铜水器;奇谲髙古的新石器时代玉器艺术、质朴端庄的三代玉器艺术、气韵风雅的宋元玉器艺术等呈现中国玉器的气质和工艺之美。中国书法的艺术和瑰丽韵雅的绘画艺术显现中国文人墨客的文化魅力和艺术天赋,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劳动实践的艺术呈现。

目录

1 五彩缤纷的陶瓷

2 辉煌灿烂的青铜器

3 晶莹温润的玉器

4 酣畅浑厚的书法

5 瑰丽韵雅的绘画

试读章节

五彩缤纷的陶瓷

很多人都知道,在英语中,中国被称为“China”,这是由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的谐音而派生的。事实上,单词“China”还有另一层含义——“瓷器”。那么,为何一个国家的名称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用品之间会有如此深的渊源?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是一个陶瓷的国度。中国人发明的瓷器精美异常,巧夺天工,具有天然的素肌玉骨,釉彩又变化多端,浓缩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十分具有代表性。其影响力之大,以至于世界上其他的民族直接用“中国”来称呼中国人发明制作的“瓷器”。

陶瓷器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学者指出,制造和使用陶器是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标志之一:正是在近万年火与土的碰撞结合中,原始先民开始了对“金、木、水、火、土”等自然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利用与创造,并由此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征程。华夏陶瓷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通过细细品味祖先遗留下的一件件陶瓷艺术品,我们仿佛可以与他们对话,进行情感的交流。梳理几千年陶瓷文化发展的历史,我们不但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变迁;更能从恬淡清雅、精整巧赡的陶瓷艺术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宗教情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诠释,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慰藉与升华。

尽管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陶瓷艺术只是先民创造的众多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种,但她具备一种独特的审美内涵:极其柔软而又不起眼的泥胎,经过烈火的洗礼,却涅槃重生、脱胎换骨,变得如金石般坚强,玉石般美丽,这象征了坚贞不屈的精神与冰清玉洁的高贵品质。几千年来,陶瓷烧制的技艺,造型的艺术,装饰的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演变,但那种超然的审美精神却从未消弭。她的造型艺术,给青铜器艺术、石玉竹木牙雕艺术以借鉴,并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谓众多艺术形式的“先行者”;她的装饰艺术融入了中国绘画、书法,乃至西洋画等多重元素,表现出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她的色彩斑斓纷呈、五彩多姿,优雅而明快,既是美好人生的真实写照,也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质朴之美。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生活在一个充满陶瓷的世界里——泡茶用的壶,喝茶用的杯子,吃饭用的碗,造房用的瓦,装饰用的砖,每一样都离不开陶瓷。她的设计与生产已经成为不少地区的重要产业甚至是支柱产业,对陶瓷艺术精品的收藏也日益成为时尚与潮流,受到广泛的青睐。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作为一种古老工艺的陶瓷,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与艺术魅力。

1.稚拙稳重的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

陶器是以黏土制坯,再经过800—1000度高温烧制成的器物。借助火焰,松软的黏土转化为坚硬的器皿,这是人类第一次将一种天然物质经过加工而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发明创造。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崭新篇章,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重大飞跃。

陶器究竟是谁发明的?有很多传说。如《逸周书》记载:“神农耕而作陶”,认为神农氏是陶器的发明者。神农氏是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他教民众耕种和制陶,还遍尝百草,为民治病,因此后世把他奉为“农神”、“陶神”和“药神”。《管子·版法》则将舜奉为陶器的始祖。认为“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不取其利,以教百姓”。《吕氏春秋.慎人》和《史记·五帝本纪》中也有类似记载。故而后世的制陶工匠把舜奉为“窑神”,在陶瓷器皿上还留有“河滨遗范”之类的铭文。这些传说将陶器的发明归功于上古的圣贤,反映了人们对陶器发明者的敬仰与感激,是先民对历史朴素而感性认识的流露,并非理性而真实的说明。当今的学者普遍认为,熟食和定居生活而产生的对烹煮、贮存食物的需要,以及人类对用火经验的不断积累,为陶器的产生创造了契机。或许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人们开始意识到经过火烧烤的泥土会变得坚硬。从无意的发现到有意的试验,人们逐渐懂得用水和泥初步定型,再经过火烧烤而制成陶器的工序。在生活的实践中学会制作陶器,并不断提升其工艺水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中国,陶器的起源很早。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大源乡仙人洞出土的距今约一万年的陶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实物。这些新石器早期遗址出土的陶器,在工艺上具有很多原始的特征:从器质上看,全为夹砂陶,胎质粗糙;从造型上看,比较简单,只有罐形器。在这些古陶器的残片上,大多有绳纹,少量还在口沿处戳刺有圆窝纹。并有个别涂朱的现象。这些痕迹,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古朴稚拙的原始美。除了仙人洞遗址,中国已发现距今一万年左右的陶器遗存还有广西桂林的甑皮岩遗址,江苏溧水神仙洞以及河北徐水南庄头等多处。P1-3

序言

什么是美?什么是中国的关?《史记》中说:“见舞《大武》,日:‘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指的是以景观形态为美。《管子,五行》中说:“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指的是自然与人类关系和谐时为美。《论语·颜渊》中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指的是应以帮助他人,以善良品质为美。有形之美,无形之美,自然之关,人性之美,由此观之,关的定义不一而足,也说明中华民族从来不是缺乏审美的民族,虽历尽沧桑,却不改温婉之容颜,坚毅之性格,纯真之本质。

我们选取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四种现象,向读者介绍中国美在何处,中国人如何理解美丽、创造美丽,希望读者从中得到丰富多样的知识和愉悦快乐的体验,拓宽视野,激发对祖国的由衷热爱。

人物之美,或在智慧,或在品德,或在情怀。在乱世中,身份卑微不忘宣扬德行,虽困难挫折不断,却磨练了心智,升华了理想;虽利益诱惑,却不动于心,谨遵良知。文物之美,或在珍稀,或在技艺,或在传世。寥寥数笔勾画出远古遗风,飞舞字迹透出明朗神韵,方寸之间独具匠心,起承转合之间实现天人合一的忘我。建筑之美,或在雄伟,或在险峻,或在渊源。在世界屋脊之巅镶嵌明珠,在千年古都之心布局圣殿,在荒漠草原之间陈砖列瓦,以有限的技术克服无法想象的难关,以恢宏的手笔让世人铭刻于心。文学之关,或在传神,或在精炼,或在韵律。无论是朗朗上口的启蒙读物,还是深蕴哲理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气势恢宏的长篇大作,还是字字考究的七言绝句,都闪烁着人民的才智,折射出生活的多彩。

即使由外人看来,中国亦不乏美的创造。伏尔泰说:“当婆罗门开始统治部分印度时,当波斯人开始制定法律时,当南部的阿拉伯人和北部的西徐亚人还居住在帐篷里时,中华帝国已经以它光辉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了。”我们曾满足于外人的称赞与艳羡,却忽视了潜伏的危机。在外来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们的国土后,有志之士猛然觉醒,李宗仁、张自忠等爱国将领奋力反击,他们身上闪现着英雄之关,让我们看到了刚毅血性并未从民族中消失。

中国的美丽并不是对历史传统的一味推崇和不加选择的全盘继承。近代民主革命斗士秋瑾东渡日本学成归国,向封建礼教发起冲击,积极宣传男女平等,参与革命组织,甚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让我们看到了迥异于封建社会的美。中国曾经在传统与现代间反复徘徊,曾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迈出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历史不能忘却,更不能成为前进的负担,21世纪的领导者为了建设更加美丽的中国,汇聚举国之力,寄托全民族之希望,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

不可否认的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平衡,在对外开放和本土文化之间的平衡,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在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平衡,但我们不会止步。我们乐于接受其他民族的经验教训,也乐于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相信历史上的辉煌时期会再度出现,也相信新时代会赋予新的美丽内涵。

中国之美,来自各个兄弟民族的历史创造和想象,不同语言和传统相互交融,反复凝练,终成磅礴大气的巨幅画卷。它历史悠远,经历数代国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付出了汗水和鲜血,在头脑中构思,在手掌中雕琢,在现实中实验。它细节丰富,浓淡相宜,既有袅袅炊烟,又有名川大河,落笔之处散发着人文关怀气息,远观叹其宏伟,近观惊其微妙。它没有在欧风美雨的吹打中凋落,没有在和其他文明的较量中甘拜下风,反而历久弥新,兼容并包,以自信的面貌展现于世界舞台。它前景广阔,向未来无限延展,充满了无限可能性,当代中华儿女依然在不断地谱写关丽传奇,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后代同在致力于创造奇迹,令人期待。

作为祖国的未来一代,我们不但要学会珍惜、欣赏美丽的家园。更要善于开动头脑,培养动手能力,为家园的建设添砖加瓦,用我们的双手浇灌家园的花朵,使其芬芳满园。我以祖国为荣,祖国以我为傲,祖国富强美丽,才有个人的美好前景。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美丽中国》,经历了作者与编者的精挑细选,于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择取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以通俗、形象的语言表述出来。我们深感遗憾于万千民族瑰宝无法一一展现,只得忍痛割爱,就此止笔。我们愿意与各位读者共同实现美好的愿景,让“中国梦”长青,让秀美中国永驻炎黄子孙的家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丽中国青少年读本(文物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晓飞
译者
编者 陈金鹏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27246
开本 16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85
CIP核字 2014044181
中图分类号 K92-49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