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当代,人们能够作的,恐怕只有接受这就是一个消费社会,但始终警觉,才有反抗的可能 内容推荐 在生产者和普遍就业的社会中,贫穷是一回事。在消费者社会中,穷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会中,生活项目围绕消费者的选择而建立,而不是围绕工作、专业技能而建立。“贫穷”曾经与失业联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费者的困境。这种差异改变了贫穷的体验方式,对于拯救苦难产生重大影响。有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鲍曼的这部作品,对于消费者社会及其影响进行了反思和论述。在本书中,鲍曼书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对其社会后果进行盘点,并考虑了与贫困作斗争和减轻困苦的各种方式的有效性。 社会学、政治学和社会政策学的研究者会发现,这是关于含义不断变化的一个持久社会问题的一本无价之书。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工作的意义:创造工作伦理 驱使人们去工作 要么工作,要么死亡 制造生产者 从“更好”到“更多” 第二章 从工作伦理到消费美学 制造消费者 由美学评判的工作 使命是一种特权 消费者社会的穷人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福利国家的兴衰 服务大众,还是服务特定人群 福利国家的衰败 心满意足的大多数? 招致毁灭的成功 第四章 工作伦理和新穷人 定居者与游牧者/86 从“失业”到“过剩” “底层阶级”的浮现 用于底层阶级的工作伦理 贫穷即犯罪 逐出道德义务的世界 第五章 全球化之下的工作与过剩 殖民主义,还是剩余劳动力输出 解决本土问题的全球化策略之兴衰 工作和贫穷问题的全球化新维度 社会问题转为法律和秩序问题 从社会国家到“安全国家” 第三部分 第六章 新穷人的前景 失去位置的穷人 没有位置,没有道德义务 工作伦理,还是生活道德 \t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马克思读后也会哀泣。 ———《经济观察报·书评增刊》 阅读鲍曼的感受总是强烈的。他固然不像已故的让·波德里亚或年轻的娜奥米·克莱恩那样,对消费社会充满了无情的批判,但他明晰而深刻的阐释,始终在加重我们的不安。 ——《财经国家周刊》 人们普遍陷于房子、车子、子女抚养的困境中,这既有政府公共福利缺失的原因,更有现代社会更深层的消费模式的作用。鲍曼认识到问题,艰难地试图解答。 ——《第一财经日报》 深层次探讨变化的本质,论述我们现在从一个“生产者的社会”到一个“消费者的社会”转型的书。 ——网易读书频道 齐格蒙特·鲍曼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这是一位杰出学者的重要著作,为贫困问题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 —— 《英国社会学杂志》 (鲍曼)作出了无懈可击的有力陈述,表述到位。它完成了令人赞叹的工作,提供了一种针对当前社会缺憾的全面分析,证明了社会学能够让所有的人重新评估、思考既有的社会安排。 ——《工作、就业和社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齐格蒙特·鲍曼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203610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114000 |
出版时间 | 2021-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