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术是古代炼制丹药的一种传统技术。我国自周秦以来就创始和应用了将药物加温升华的这种制药方法,为世界各国之最早者。炼丹法所制成的药物有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者至今还很有价值,内服则由于其毒性较大而逐渐被淘汰。炼丹术总是和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果真如此吗?牛建军编著的《炼丹术的故事》为你一一作答。
图书 | 炼丹术的故事/故事就是历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炼丹术是古代炼制丹药的一种传统技术。我国自周秦以来就创始和应用了将药物加温升华的这种制药方法,为世界各国之最早者。炼丹法所制成的药物有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者至今还很有价值,内服则由于其毒性较大而逐渐被淘汰。炼丹术总是和长生不老联系在一起,果真如此吗?牛建军编著的《炼丹术的故事》为你一一作答。 内容推荐 炼丹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方术,目的是制作长生不老的丹药,或把贱金属转化为金银等贵金属。这正好契合皇帝和贵族们永世做统治者的愿望,因此,各朝各代热衷于炼丹的皇帝层出不穷。牛建军编著的《炼丹术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历史上那些方士炼丹的故事。 目录 前言 一波三折寻丹药,长生路卜难长生 上徐福大当 坑儒与不老丹有关 秦始皇与炼丹女的不解之缘 死在长生不老的路上 炼丹炼得疑案生,炉前未死反成凶 炼丹炼出了疑案 景帝手下的冤死鬼——周亚夫 为得长生求丹药,不问苍生问鬼神 数百岁方士李少君 文成将军李少翁 炼丹驸马栾大 郎官公孙卿 炼丹炉中出豆腐,谋反却被传成仙 炼丹炼出豆腐 刘安谋反 莺燕相伴难自禁,仙丹下肚精力尽 一不小心成了“皇太孙” 坠入“温柔乡” 不要儿子要美人 牡丹花下死 巧借神仙登龙椅,炼丹未果哭苍天 借“神仙”的光坐上龙椅 王莽炼丹 王莽哭天 入世未果转入道,辞官炼丹反成 入世失望转修道 创道教,炼成仙 为了养生炼丹药,杀鸡取卵长生难 左慈戏曹操 华佗与曹操 五石散药魏晋殇,名日强身真自戕 “两个祖先”的荣誉称号——何晏 俗物王戎 骗死自己不偿命,炼丹济世话葛洪 当年创业多艰难,晚年却迷五石散 生来就是遗腹子 拓跋珪复国 祸起五石散,死于子手 迁都换姓读四书,炼丹益寿真糊涂 孝文帝改革 纠缠不清姓冯的女人 书生本色轶事多,先炼丹来后侍佛 书生本色 萧衍与陶弘景 半拉和尚 炼丹一事现人性,弑父亡国难抹平 弑父篡位 折腾到亡国 前生贞观治天下,后世惨死丹药中 唐太宗的巅峰时刻 唐太宗之死 盛唐皇帝多经典,炼丹求仙也遗传 李治的死因 唐玄宗炼丹 唐宪宗的死亡谜案 难逃丹药之手——唐穆宗 又吃死一个唐宣宗 多才天子道袍裹,炼丹恋色终误国 徽宗炼丹 徽宗恋色 炼丹险些丢性命,谁能助我得长生 巧取皇位 炼丹引起的宫女起义 严嵩遭贬 贪吃丹药无好处,红丸一颗命呜呼 未登基之前的噩梦 红丸案 生前炼丹求长生,至今死因未查明 丹药致死 吕四娘刺杀 竺香玉和曹雪芹毒杀 试读章节 上徐福大当 秦始皇并不是个头脑简单的人,他没有完全被长生不老的梦想冲昏头脑。他自己也知道如果单纯地为寻找那虚无缥缈的不老药,整天到处巡守实在不怎么靠谱,他还要为自己找一个其他的什么借口。 这个借口很好找,秦始皇知道自己统一六国以后,那六国的王公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但是暗地里却都憋着口气呢。他到处巡守,在寻找不老药的同时,还能对六国的王公贵族起到一个震慑作用。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就开始了他那一举两得的巡守活动,他的第一次出巡是往西走,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当秦始皇看到西北的黄土以后,他失望了,他觉得他的不老药是决不可能出现在这荒凉的黄土高原上的,他决定再也不亲自到西边巡守。因此这次西巡,成了秦始皇唯一的一次西巡。 中国人考虑事情,有个定律——物极必反,秦始皇觉得西边没有,那么不老药肯定就在东边。于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开始了东巡。秦始皇对于这次东巡是非常满意的,因为他在这里遇到一个好像能给他找到长生不老药的人,这个人叫徐福。 徐福又作徐市,本名议,字君房,齐地琅琊人。据徐姓后人徐定安氏所存《徐氏历代名人录》称,徐福好像还跟伯益有点儿关系,伯益就是和大禹同朝为官的那个人,据说有名的《山海经》就是他写的。这个徐福可能是伯益的后代。 徐福在齐文化的影响下长大。齐国东北濒渤海湾,东南临黄海(时称东海),西北邻燕、赵,西接魏,西南接楚,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文化多元化、思想比较开放的海洋大国。作为一个海上方士,徐福是阴阳家驺衍(公元前305—前240年)的再传弟子。 驺衍是战国晚期齐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阴阳家姜子牙的传统,又受到鲁国儒家文化及楚国道家文化(庄子)的影响,当时独树一帜,游说各国,在孟子之后,同样见过齐宣王、梁惠王、燕昭王,却不像孟子那样常坐“冷板凳”,而是“重于齐”、“梁惠王郊迎(到远郊迎接)”、“燕昭王拥彗先驱(执扫帚在车前清扫道路)”。这个驺衍不仅会讲很多人都搞不懂的阴阳玄妙之学,他自己还提出了天下大九州说与阴阳五行转化论,作为世界观的基础。他说夏代中国有九州,总括称之为赤县神州,驺衍拓宽了“天下”的空间观念,认为神州只是大九州之一,神州之外有大瀛海,海上还有八大洲。他宣扬海外有神山,山上有仙人和仙药。人吃了这仙药可以长生不老。驺衍积极人世,以游说诸侯取富贵,向为后世方士所艳羡。 徐福自幼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长大以后就拜驺衍为师,成为方士中的佼佼者。他视野宽阔,知识广博,懂天文、地理、占卜、航海以及农耕、纺织、医药(含养生、炼丹)等,敢于开拓,勇于探索,思维灵活,学会了随机应变,趋利避害。这就使他在动乱剧变的年代中,能巧妙地适应各种变化,去获得较好的生存环境。 战国晚期,齐与秦都比较强大,秦曾自称为“西帝”,尊齐为“东帝”。可惜在徐福出生前四年,秦大举攻赵时,齐王田建这个人没有什么战略眼光,他拒绝谋士们“唇亡齿寒”的劝谏,不肯以粮食支援赵国,就眼睁睁地看着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将士。赵国灭亡,齐国无疑失去了一道最好的屏障,失去了赵国这块天然的盾牌,不得不长期处于秦国的威压之下。 P2-3 序言 炼丹是道教主要道术之一,为炼制外丹与内丹的统称。 我国炼丹的历史始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这与当时炼铜、炼铁技术的高度发展不无关系。“鼎”,是古代的烹饪器,也是记载功勋的礼器,传说黄帝造九鼎,鼎就成了传国之宝。考古发掘的文物,如有名的司母戊大方鼎,说明在当时青铜(铜锡合金)冶炼和铸造技术都已达到极高水平。那时有一批方士(或称术士)想:既然能炼出铜铁,就一定能炼出人造金银或长生不老的“仙丹”。他们认为:鼎中能做到“千年之气,一日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 于是他们就在鼎中放入各种药物,封闭后进行加热烧炼,以为可以炼出贵重的金银来,这样炼金术在战国末期就萌芽了。他们还把人与物质相类比,认为黄金和玉都是不朽不坏的,所以最好能由金和玉中提出精华来给人吃,于是就有“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的理论——这也许就是当今社会吃“豪华金丝宴”的溯源吧!这时炼丹家就希望能炼出一种名叫“金液”的神秘物质,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这便是“丹金术”。当时的统治阶级,不惜血本求长生不老药。于是,炼丹术有了市场,应运而生。 汉晋南北朝是炼丹术的发展时期。东汉末魏伯阳撰《参同契》,总结了以往的炼丹成就。如关于黄金的化学稳定性,水银易挥发、又易与硫磺化合,胡粉(铅粉)遇碳(C)可还原为铅等。从世界化学史上来看,魏伯阳实为世界上最早的炼丹家。 东晋道士葛洪的炼丹成就,集中反映在《抱朴子内篇》中。他总结了水法炼丹中金属间的置换现象;记载了从砷化合物中提炼单质砷的方法。虽然他未能对此生成物作出有关形质的描述,但他的方法确比西方国家公认的最早发明家——13世纪的日耳曼炼金家马格鲁斯要早九百年。 南北朝时,不少皇室大臣向往服金丹长生。梁道士陶弘景自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至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历经炼丹实践,曾撰专著多种。虽已失传,但历代本草学援引了不少他的论述。 唐代是炼丹术的极盛期。唐代皇室崇信金丹,虽有太宗、宪宗、大臣李道古等服丹致死的教训,但炼丹术仍盛传不衰,专题性、总结性论著大为增多。如玄宗时陈少微撰《灵砂七返篇》、《九还金丹篇》。前者载:“光明砂一斤,抽出水银得十四两,含石气二两。”所谓“石气”为“火石之空气”,即丹砂加热后产生的二氧化硫,可见陈氏实验所得水银数字已与理论数据极为近似。说明初唐时炼丹实践中的定量研究水平较之狐丘又有所提高。后者“抽汞诀”设计新颖,方法简便,收汞率高,是唐代“抽砂出汞”的新成就。另有楚泽编《太清石壁记》三卷,载丹方三十余种,其中氯化汞的制取是对无机合成化学的重要贡献。 宋以后,炼丹术全面衰落,其有用的知识和技术,被历代医药学家所继承和发展,推动了中医丹药的发展。历经元、明,至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有师成子著《灵药秘方》,集丹方三十个,是道教晚期的珍贵医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炼丹术的故事/故事就是历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牛建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84224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6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8 |
CIP核字 | 2013075639 |
中图分类号 | R28-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25 |
宽 | 16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