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史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也是一种“文化再生产”的过程,要弄清这种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依赖于对整个社会场的总体把握。武术发展也总是基于竞技思想、健身思想、教育思想、文化思想等四种思想的脉络在发展延续。本书运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等方法全面梳理并解释了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史的生成脉络。
目录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导论4
第一节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史研究的背景4
第二节思想、思想史、武术思想史的含义5
一、思想5
二、思想史6
三、武术思想史6
第三节研究方法7
一、指导性方法7
二、技术性方法8
三、具体方法9
第四节研究范式、学术素材:近现代武术思想史研究的难点10
一、近现代武术思想研究范式10
二、历史研究的复杂性12
第五节历史性与文化性:近现代武术思想研究所把握的脉络13
一、历史研究的“历时性”与“共时性”13
二、思想研究的“精英思想”与“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14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武术竞技思想17
第一节竞技武术:定义、地位与意义18
一、竞技体育与竞技武术的定义18
二、竞技比赛推动武术迅速普及20
三、竞技比赛事关中国武术的社会地位21
第二节竞技武术的萌芽:张褚之争25
一、竞技比赛、催发兴会25
二、国术之性质本为竞技运动27
三、张褚之争28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初期竞技武术雏形的建构:比演32
一、增强体质:比演的社会背景32
二、民族运动会:比演的成功范例34
三、武术欣赏评价:比演评论36
四、“比演”规则的探索39
五、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比演的定型41
第四节竞技武术的完善42
一、比演:套路竞赛逐步完善42
二、比打:竞技武术格斗崛起49
三、打练并进:竞技武术完美构想51
四、竞技武术保障制度逐步完善53
五、竞技武术教学训练、评判技术科学化55
第五节竞技武术的历史功绩57
一、失去“野地”的传统,式微无法避免57
二、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竞技武术的历史功绩57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武术健身思想60
第一节融合养生术、讲求外练内养:近代中国内家拳体系的逐步完善奠定了武术健身思想基础61
一、冷兵器时代战争落幕,武术的生存环境转向民间61
二、武术与传统养生术融合,逐步形成内家拳63
三、“民主”与“科学”思潮推动武术健身观的形成69
第二节增强体质、防病治病:新中国成立初期武术的主要功能76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的生活与体质健康状况76
二、体育增强人民的体质与劳卫制的实行77
三、武术在增强人民体质中的发展77
四、太极拳健身运动的发展80
五、气功等养生功法的发展82
第三节丰富文化生活,服务全民健身:改革开放后武术健身的发展84
一、改革开放为健身武术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84
二、气功与健身气功的曲折发展86
三、太极拳健身89
四、木兰拳健身的兴起92
第四节促进身心健康、实现自我调适:21世纪武术健身的主流观念93
一、现代病危机和对健身养生的内心渴望93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价值观”的理解94
三、传统武学对“生命价值观”的融合95
第五节被发明的传统:中华武术健身思想演化的“神话”96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武术教育思想99
第一节尚武教育:近代武术教育思想的核心100
一、军国民教育思想的缘起100
二、军国民教育思潮时期的学校尚武思想101
第二节体质教育、套路优先: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教育思想的主流103
一、体质教育103
二、套路优先105
第三节技击引导、传承文化:改革开放后武术教育思想的转折109
一、素质教育:学校武术教育的新理念109
二、技击引导:学校武术教育的关键111
三、传承文化: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任务116
第四节国学定位、课程改革:“他者”视野下武术教育思想重构的宏大愿景与实践121
一、国学定位:武术教育思想重构的宏大愿景121
二、新课程理念:武术教育改革的应然之路123
第五章中国近现代武术文化思想135
第一节基于规训视域的“武术文化思想”学名建构136
一、“文化”到“武术文化”136
二、“传统”“国术”“中国”:规训的话语138
第二节寻根:武术文化研究张力之一139
一、强国强种、科学化改造固有之体育:近代武术文化寻根之目的139
二、扬我国威、振奋民族精神:武术文化寻根的精神动力144
三、振兴武术、光大民族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初期武术文化寻根的历史责任146
四、从小武术走向大武术:改革开放后武术文化寻根的视野突破148
五、“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新的历史使命下武术文化寻根的理路150
六、寻根武术的意义151
第三节现代化:武术文化研究张力之二152
一、“土洋武术之争”:现代化武术的启蒙152
二、现代化武术的逐步成熟153
三、现代化武术的张力154
四、异化:现代化武术的反思154
五、现代化武术的意义163
第四节返本开新:武术文化研究的趋势164
一、传承与包容的内容开发165
二、跨界合作的活力激发165
三、因地制宜的集聚创新166
第五节“武术文化思想”学名规训的反思167
一、武术文化思想的学科自觉难以超越特定历史阶段168
二、武术文化思想研究从大叙事转向小叙事168
三、武术文化思想研究的学科质疑169
四、武术文化思想研究需要警惕“伪文化”现象169
第六章民族复兴:近现代武术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恒定主题171
第一节尚武救国:近代武术的思想基础172
一、尚武强兵174
二、尚武强种176
三、尚武强身178
第二节文化自觉:现代武术的思想基础182
一、自觉于社会意识:现代武术思想演变自觉服务于我国社会意识183
二、自觉于国家建设:新中国武术理论发展与整个国家建设的重大理论突破紧密相关185
第七章文化再生产: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文化学分析189
第一节武术思想的基础:场域190
一、社会结构中的场域性质:武术场存在论的稳固与深化190
二、场域的运行机制193
第二节武术思想实践逻辑:惯习196
一、惯习的持久性:由“打”到“不打”的技击观传承197
二、惯习的可转移性:从“自卫”到“卫国”的习武动机转向198
三、惯习的开放性与能动性:武术传承方式变迁199
第三节武术思想实践工具:资本201
一、资本的存在形式201
二、资本理论的特征204
第四节权力整合与价值驱动:历史视角下的武术文化再生产的动因206
一、清末武术文化再生产驱动力:谋求生存206
二、民国武术文化再生产驱动力:振奋民族207
三、新中国武术文化再生产驱动力:服务人民208
主要参考文献210
后记22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史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祖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779502
开本 B5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24-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52.09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5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