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翰彦(群言典藏)(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谢炎编著的《苏翰彦》讲述了在抗战八年中,苏翰彦以知识青年之身先后追随两位国民党的抗日将领,深得信任。传主利用自己的身份,一面积极参加抗战,一面暗中保护中共的地下工作者,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抗战胜利后,苏翰彦主动脱离了要参加内战的国民党军队,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接受中国共地下组织的领导,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前夕,苏翰彦利用自己以前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关系策反国民党军队起义,为广州解放立下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传主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其后以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经历了历次运动,最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春天。

内容推荐

苏翰彦,大家习惯叫他苏伯,曾任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广东省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

谢炎编著的《苏翰彦》是一本比较系统地叙述他生平事迹的传略。

目录

前言

前记

第一章 苏家阿奶的“佬弟”(1915.10~1929.12)

 阿奶荫护

 灯诗露头角

第二章 怒吼吧,北海!(1930.1~1936.1)

 新文化洗礼

 抵制日货运动

第三章 抗日烽火(1936.2~1938.10)

 新诗号角

 海燕翱翔

 兰蕙芳馨

 三江荟萃

 南路先声

第四章  追随张炎将军在南路(1938.1l~1940.11)

 培训军事干部

 从乡村工作团到学生队

 劝张伯母献枪

 筹建抗日根据他

 深人虎穴

 周文事件

 协助张炎将军隐退

第五章 在187师的日子里(1940.12~1946.6)

 初见张光琼

 保护地下工作者

 战火真情

第六章 转战中山(1947.1~1949.10)

 襄助孙乾主政

 建立民盟组织

 “大树”下的作为

 策反——最大的危险,最多的贡献

 策动62军起义

 风云急变

 迎接解放

第七章 新中国旗帜下(1949.11~1956.12)

 曙光初探

 牢狱考验

 投身政协

第八章 沐雨经风(1957.1~1966.5)

 反右磨砺

 省民盟“机关长”

 团结求存

 小“四清”运动

第九章 坎坷历历(1966.6~1979.11)

 盛年历劫

 复职前后

第十章 晚晴霞辉(1979.12~2003.11)

 龙城秋思

 美加行脚

 两次生日会

附录一 读懂父亲——《落红护花》读后感怀苏 蕙

附录二 走近父亲苏 炜

附录三 《春泥集》自叙苏翰彦

附录四 广州“艺协”诗歌组与象征诗派的论争苏翰彦

试读章节

阿奶萌护

苏翰彦,乳名佬弟,字觉民,号汉焱。笔名韩彦。1915年农历10月14日出生于广西北海(时属广东)一个小有产者家庭。

父亲苏宇兴,是个落第的知识分子。曾考过秀才,不中。后来执业中医,是当地颇有名气又肯对贫苦人家赠医赠药的一位中医生。祖父是个商人,在北海冬莱街开了一间“九八行”,替渔民买卖渔获物。“九八行”者,即把当地渔民送来的鱼或其他渔获物代卖出去的一种卖鱼店铺。每卖得100元,货主实收98元,2元付给九八行老板作佣金。这实质是一种服务型的收取低额管理费的商行,其经营性质有点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商业系统设立的经营“四代”(代购、代销、代储、代运)业务的货栈。但在以往的历史教科书里,却把它定性为“中间剥削”。不管是剥削也好,是服务也好,在北海,“九八行”当时是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所以生意越做越红火,不久又在北海的中和开了另外一间。

母亲王惠容,广西合浦居田方人。居田方是当地一户大地主拥有的村庄,住着许多佃农,王惠容一家就是其中之一。因此王惠容从小就熟习农事。王惠容有两个哥哥,从小习武,练就一身武艺。因为不甘受地主儿子的欺负,一个哥哥出手打死了地主的儿子。眼看大祸临头,王惠容的父亲只好偕着一家人,找来一张小艇,趁着朦胧夜色,偷偷地驶出了居田方,逃到了涠洲岛匿居。多年后,直到王惠容十五、六岁时,一家人才搬回到北海的外沙,住在一条破烂不堪的小艇上,以捕鱼为生,从此成为“蛋家人”(即水上人)。王惠容的母亲是个当地出名的接生婆,又懂得以民间土法治疗小儿疾病。王惠容从小就跟着母亲学接生,又从母亲处学到了治疗小儿疾病的各种医术。尤其善以艾炙的方法抢救小儿的急症。这一项特殊的技艺,陪伴着她的一生,使她无论身居何地,都能以此技艺服务于左右邻里。

王惠容才貌出众,勤谨聪睿,性格开朗。所以,她虽出身于蛋家人家,经人介绍与苏宇兴相识,就深深得到苏宇兴和他的父母所喜爱。不久,便和苏宇兴结了婚。一个居住在海边的蛋家女,能嫁给当时当地颇有名气的商家的儿子,门不当,户不对,在当地,一时传为美谈。

王惠容和苏宇兴结婚以后,跟随着宇兴和他的爸爸学做生意,很快就上手,并且做事麻利爽快,为人豁达大度。她白天忙里忙外,晚上又常常跟着母亲出外接生和为小儿治病。渐渐地,王惠容不仅成为苏氏家族的主心骨人物,而且在社会上也成为远近知名、威望颇高的女强人。

王惠容性格爽直热情,对人宽厚,善于协调各种关系,乐于为人排忧解难。因此,在当地民众中威望很高,苏翰彦兄弟姐妹先后降世以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她为“苏家阿奶”(当地人称自己的母亲为阿奶)。左邻右里,夫妻吵架找她,小儿打架找她,兄弟纷争找她,有急难危困之事需要帮助,更是第一个想到要“找苏家阿奶”。她的这种任侠好义、乐于助人、有担有当的个性品格,赢得了各方乡里的尊敬与爱戴,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家风,为子孙后代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苏宇兴与王惠容生有五男四女。老大苏乾远(剑吾),二姐苏惠远,老三苏干远,四姐苏淑远,苏翰彦(远的谐音字)排行第五,六妹苏娴远(健铭),九弟苏朝远,其中七妹、八弟早故。

民国初年,苏宇兴的父亲逝世,家道从此中落。但苏宇兴夫妇持家甚严,对子女更加严格要求。苏翰彦兄弟姐妹,从小就要轮流负责做家务。饭桌上掉下一粒米饭,都要挨打。若出言不慎,伤害了长辈或外人,更要挨重打。苏伯回忆童年生活时,常常说:他们兄弟姐妹,是在父母严苛的棍棒下长大的。

王惠容对于子女教育尤为重视。那时,苏家生活已相当困难,要供好几个子女读书,很不容易。但王惠容时时对年幼的翰彦说:“佬弟,我就是当掉屎裤,也要供你们好好读书!”那时候,虽然“五四”新文化运动风潮,刚刚席卷神州大地,但在中小城镇中,仍普遍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苏宇兴更笃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古训。因此,他禁止翰彦的两个姐妹——苏淑远和苏健铭出外读书,一发现,非打即骂。王惠容并不为此事同宇兴争吵,但她偷偷地到女子学校为淑远和健铭报名,不声不响地送她们入学。那时候女校学生都要穿校服,王惠容便把两套校服藏到楼下,每天一早,让淑远和健铭悄悄步下楼梯,换上校服,静静地把她们送出门去上学。在王惠容悉心呵护下,苏家兄弟姐妹和睦团结,互助互爱,个个子女均出落成材。大儿子苏剑吾是当地一位名中医;二姐苏惠远早婚,嫁到一富商家庭;老三苏干远抗日战争时在军队当军需处长,后随苏翰彦参加爱国民主运动,组建中山民革组织,此后常年任职中山民革的负责职务兼任中山市政协副主席;四姐苏淑远早故;六妹苏健铭,从小追随哥哥苏翰彦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中山市民盟组织负责人之一;七妹八弟早夭,九弟苏朝远早年参加中共,并在越南参加越南共产党,曾任越南华侨青年师副师长,退役后当报刊编辑,1949年逝世于越南。

苏翰彦,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P2-5

序言

决意执笔写下这个苏伯的故事,有一些富有个人色彩的原委。

苏翰彦,大家习惯叫他苏伯,曾任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广东省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在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里程中,他是对我影响至深的一位人物。1949年春,在苏翰彦和他的挚友、我的恩师李有杰的指引下,我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参盟”不但是要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同时也是决定自己整个人生走向的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我从此和民盟结交大半生,至今仍为一名“老骥伏枥”的老盟员。李有杰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划成“右派”,以后贫病交加,死于非命。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却始终与苏伯联系不断,交谊日深。苏伯生前,曾两次委请我执笔为他写一份较详细的传记,但当时我怕完成不了任务会被挨骂,不敢从命,力推荐由苏伯的大女儿燕姐执笔,我尽力协助为之。但他不以为然。年前他骤然驾鹤西行,此事终未能圆他心愿,至今想来,甚感内疚!

记得,苏伯晚年,每次打电话给我,都首先向我发问:“我是谁?”我总是回答:“您是我的引路人。”这个回答他是满意的。事实确是如此。

苏伯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参加进步活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解放战争中积极参与爱国民主运动,是孙中山故乡——广东中山县民盟的创始人,参与了民盟南方总支部的地下工作,受命为策反领导小组成员。后期,还奉派联系民盟澳门分部,一直到该分部的结束及善后工作。他的一生经历波澜起伏、回旋跌宕。我追随他工作几十年,他同我谈过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往事,他个人历史中相当一部分的经历和场景,我或是其中的当事人,或是一位知情者。可以这么说:我是对他的历史了解得比较多也比较深的人,也是为他整理文稿较多的一个人。署他的名字最先发表于《广东文史资料·第40辑》的《中山民盟的建立及其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情况》一文,就是我执笔整理的;他领头署名发表于《广东盟讯》总282期《怀念陆文浩同志》的文章,也是我执笔的。他向有关部门申请落实离休工龄的报告稿,也曾由我草拟,不过当时未符合他的要求,未被他采用。我也曾为他写过一篇小传,《粤海同心》编辑主任己签名同意发表,但因文中提到“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语,苏伯当时很不高兴,他始终认为自己的一生,是身在“汉营”而非“曹营”,后来此文也就压下不发表了。这以后,处理由他署名的纪念张炎将军诞辰100周年的文章时,也因为一些枝节问题,很是伤了他的心。苏伯乃性情中人,平素为人任事,喜欢直来直去,大开大合。晚年,他病魔缠身,心情烦躁,常在儿女亲人面前发些脾气,这点我是很理解的。作为关系亲密的晚辈,我常开玩笑说:很多时候,其实我和他的儿女们一起,分享着他的特殊的父爱——包括他的种种洒泪之喜和雷霆之怒。可惜我未能带给他晚年更多的安慰,如今天人永隔,更是无以弥补,想来真是疚憾深重。

苏伯一生诗兴很浓,文思敏捷,个性也敏锐善感,很富有诗人气质。记得曾有文坛耆老如此叹息:如果苏翰彦早年不从政,而坚持笔耕、创作的道路,他一定可以在文学上见出高境,在诗歌上有更高的造诣。苏伯晚年非常喜欢龚自珍的这一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深深寄寓在这两句诗里。他把自己晚年的诗词合集定名为《春泥集》,他一生追求进步,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日常的为人行状,也从来是甘于奉献牺牲,乐于利他助人的。他晚年常常在言谈中重提“落红护花”的意蕴,他在《春泥集·自叙》中说:“我们荫享的是前人植栽之大树,我们亦将以一己渺渺之身的春华秋实,化作落红春泥,滋润、烘托着后人。”他是把自己充满奋斗牺牲、血火汗泪的一生,视作可以化作春泥的春华秋实,即便落红飘散,辗转为尘,也要陪护着自己的理想,滋润着祖国的土地和烘暖着薪火相传绵延的后人——落红护花,这确是苏伯一生最好的写照啊。

记得,胡适之先生早年常常强调:中国的新文化,应该重新建立为普通人治传的新传统。因为以往的史传,都是为帝王将相而设的;而一部真实的历史,其实是所有历史中人——从圣贤伟人到布衣百姓——所有史传实录的总和。海外著名史学家余英时先生最近也指出过:个人传记虽是一个人的历史,却是史学家最原始的材料之一。离开了传记材料,历史的建构,无论规模大小或时间长短,都是不可能的。中外古今,无一例外。有感于此,虽然我深知苏伯——苏翰彦并非什么名动公卿、关涉天下的历史大人物,然而他的个人历史,却不但在广大追求光明、进步的同辈知识分子中相当富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而且,也充满了各种动人心弦的传奇色彩。为了表示我个人对苏伯一生历史的敬重,也减少我内心对苏伯的一点遗憾,我便想利用最近的旅美探亲假期,努力完成他生前对我的嘱托,在苏伯的儿女们协助下,完成一本比较系统地叙述他生平事迹的传略,这就是这本小书的缘起和由来。应该说,此书虽然确实由我根据自己熟悉的资料加以整理归纳,执笔成书,但其中的资料补充和文字润色,苏伯的几位子女都对我提供了周详的帮助。在这里,我除了向他们表达由衷的谢意之外,还恳请各位亲朋好友和读者的批评指正。

谢炎

后记

在《民盟历史文献》丛书付梓之际,掩卷回首,民盟先贤们的音容笑貌挥之不去,不绝如缕,久久难忘。在编辑此丛书的过程中,我们每每被他们为信仰、为理想奋斗的坚定精神所感召和感动。

人不能没有理想和信仰,一个民族也不能没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我们的先辈们,正是怀揣民族富强、人民福祉的赤诚之心,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凭借自身高尚的人文品格和社会良知,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为中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探索了一条新的宪政之路;和平、民主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所共同追求的理想。

如今,面对着他们的拳拳之心和丰功伟绩,我们感叹!赞叹!怀念!更要继承!

《民盟历史文献》在整个创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厚爱。我们要特别感谢为此丛书孜孜不倦地考证、核实、梳理、完善的各位专家、学者,是他们的认真严谨,才使此丛书能够客观地展现历史的真貌;更要特别感谢中共中央统战部与民盟中央给予我们的鼎力支持和重视,没有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不可能完成如此厚重的出版工作任务;还要感谢各省、市、地区的民盟组织,为搜集、挖掘、抢救民盟的历史文献资料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感谢每一本书的作者,是他们的辛勤笔耕和一点一滴的忠实记录,才集成了民盟历史的全貌;感谢为此丛书付出辛劳的编辑以及所有工作人员,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

谨以此丛书献给所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献给为共和国诞生抛洒了智慧和热血的先贤们;献给那一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峥嵘岁月。

《民盟历史文献》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翰彦(群言典藏)(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63803
开本 32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2012235615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5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