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欧也妮·葛朗台(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人间喜剧》中法国生活场景的组成部分,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描写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残忍的暴发户葛朗台的形象,揭露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讲述了金钱如何使人性毁灭,造就家庭悲剧的故事。

内容推荐

《欧也妮·葛朗台》是《人间喜剧》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写实的笔墨描写了资产阶级暴发家的罪恶手段:葛朗台控制市场、哄抬物价、大搞公债投机、放高利贷;查理贩卖人口、偷税走私、勾结海盗等。同时,还生动地刻画了葛朗台的爱财如命:妻子病危,他竟舍不得请医生;妻子死后逼迫女儿欧也妮放弃继承母亲遗产的权利;眼看着弟弟破产自杀而不去救助;逼走了侄儿,制造了欧也妮的爱情悲剧。作品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欧也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层层剖析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和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成功地刻画了世界文学史中不朽的吝啬鬼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目录

一 小城首富葛朗台

二 欧也妮的生日晚会

三 来自巴黎的堂弟

四 情窦初开

五 爱情在灾难中滋长

六 吝啬鬼的心愿

七 倾囊相助

八 情人的誓言

九 家庭的苦难

十 吝啬鬼之死

十一 如此人生

十二 结局

试读章节

在法国中部的卢瓦尔河畔,有一座以盛产葡萄酒而名扬欧洲的小城,名叫索漠。小城首富葛朗台先生的府第就坐落在索漠旧城区一条斜坡型街道的尽头。

这是一条古老而且狭窄的街道,弯弯曲曲地通向高处的古堡。街道两旁有很多坚固的木结构房子,安静地蜷缩在城墙脚下,其建筑历史大都在三百年以上。这条街始建于法兰西从前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从前一直是索漠城里最繁华的商业街,原来的户主都是当地的头面人物。在今天这个世风日下的时代,走在这条幽静曲折的街道上,干爽清洁的鹅卵石路面回响着行人清脆的脚步声,常常让那些怀旧的游客和艺术家们流连忘返。

葛朗台先生在索漠城里声望显赫,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很难弄清其前因后果。虽然当地还有人叫他葛朗台老头,但是够资格这样称呼他的老人今天已经越来越少了。一七八九年前后,葛朗台先生还只是个家底殷实的箍桶匠,识文断字,能写会算。四十岁时他刚刚娶了一个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就赶上了共和政府在索漠地区拍卖教会的产业。葛朗台把手头的现款和妻子的陪嫁凑在一起,带着两千个金路易直奔区政府,悄悄地把四百个金路易塞给了当时监管拍卖国有地产的共和党官员,从而以一块面包的价钱,买下了当地最好的葡萄园,外加一座老修道院和几块分租田。

这种交易虽不合理,在当时却是合法的。本来就没有什么革命意识的索漠居民,就此公认葛朗台老头是一个敢作敢为的共和党人、一个思想先进的爱国者,其实箍桶匠看中的只是葡萄园。他被任命为索漠地区行政委员会委员,以息事宁人的温和态度在当地的政治和商业舞台上崭露头角。在政治上,他竭力庇护贵族,千方百计地阻止拍卖逃亡贵族的产业;在商业上,他拿出一两千桶白葡萄酒供应共和国军队,共和政府则以几块肥沃的牧场作为回报。

拿破仑执政的时候,葛朗台先生被委任为索漠市长,不仅公事应付得八面玲珑,葡萄园也打理得井井有条。他利用职务之便,修建了几条高质量的公路,从索漠城区直达他远在乡下的地产,并美其名日为民造福。他的牧场和几处庄园在官方正式登记造册时已占尽了便宜,只需缴纳微薄的税金。加上他不断的用心经营,他的葡萄园已成为当地的产业龙头,能够为酿制上等好酒提供优质葡萄。单凭这一点,他就够资格申请十字勋章。

葛朗台先生于一八。六年被免去市长职务,原因是拿破仑皇帝不喜欢共和党人。这一年他五十六岁,妻子三十六岁,独生女儿欧也妮刚满十岁。似乎是上天有意安慰被罢官的葛朗台,这一年他连续得到了几笔遗产:首先是他岳母德。拉戈迪尼埃太太的,接着是妻子的外公德·拉贝特利埃先生的,最后是葛朗台自己的外婆冉蒂耶太太的。三位老人家生前个个爱财如命,他们究竟留下了多少积蓄,索漠城里谁也弄不清楚。

于是,葛朗台先生晋身为索漠城里的新贵,那是酷爱平等的人们永远也抹煞不了的殊荣。他拥有十三处分租田和面积多达一百阿尔邦的葡萄园,还有一百二十七阿尔邦的牧场,并于一七九三年栽下了三千棵白杨,十多年之后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他所住的房子是他自家的产业,此外他还有一座古老的修道院——法国督政府时期,为了免交门窗税,他把修道院的门洞和彩色玻璃大窗全部封死。

这些只是葛朗台先生看得见的产业,至于他的资金,索漠城里只有两个人知道大致的数目:一个是经常替葛朗台放债的公证人克罗旭先生;另一个是最殷实的银行家德·格拉桑先生——葛朗台偶尔也与他私下里做一点稳赚不赔的交易。这两个人做事稳重,守口如瓶,在远离巴黎的小城镇,这种品质是求得他人信任、进而发财致富的重要保证。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可以从他们在公众场所对葛朗台先生的毕恭毕敬中,隐约看出前任市长的资金之雄厚实在令人无法估量。

索漠民众言之凿凿地说葛朗台家里有一个贮满金路易的密室,每晚夜半时分,他都会进去看看那成堆的黄金,独自乐得心花怒放。爱财如命的人们看到葛朗台先生双眸中闪耀着的那种黄金所赋予的光彩,进一步认为此事确凿无疑——对于一个习惯于靠自己的投资获取高额利润的人来说,其目光难免会像色鬼、赌徒和贪食者那样贪得无厌、游移不定、神秘莫测。这足具有相同癖好的人群中一种无声的语言,葛朗台先生的同道人一眼即可看穿。

葛朗台先生从不欠谁的人情。什么时候该准备一千只酒桶,什么时候准备五百只就已足够,作为一个老箍桶匠和经验丰富的葡萄园主,他计算得像天文学家一样精确。他的生意从来稳赚不亏,每逢酒桶的市价比酒价还贵的时候,他总有酒桶出售;在酒市低迷的时候,他就会把自己的葡萄酒囤积起来,等酒价涨到二百法郎一桶才抛售,而别的小葡萄园主早在市价一百法郎一桶时就把酒都卖光了,所以葛朗台先生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当地民众的普遍敬重。就拿一八一一年来说吧,那一年葡萄大丰收,他就把酒囤起来一点一点地卖,结果赚回来二百四十万法郎。

说到理财的手段,葛朗台先生既像一只猛虎,又像一条巨蟒。他会长时间蹲在那里窥伺着猎物,然后在最合适的时候猛扑上去,张开的钱袋就像猛虎的血盆大口,吞进大堆大堆的金币,接着像吃饱的蛇一样安静地躺下,不动声色、按部就班地消化吞进肚里的食物。看到葛朗台先生走在索漠的大街上,人们无不投之以既敬重又畏惧的目光。在索漠城里,谁没有尝过他那双钢爪的滋味呢?某人急需钱购买土地,找克罗旭先生贷款的利率是百分之十一;某人拿期票向德·格拉桑先生贴现,先得扣除一笔大得惊人的利息。索漠民众没有哪天不提到葛朗台先生的大名,连晚上的闲聊也常常以他为话题。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个老葡萄园主的财富简直就是索漠城的一种荣耀,以至于不少商铺和旅店的老板在外地来客面前得意洋洋地说:“先生,我们这里有两三家财产过百万的,其中有个葛朗台先生,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钱!”

P1-4

序言

“这是一场没有毒药、没有匕首、没有流血的人间悲剧。”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巴尔扎克在他的名著《欧也妮·葛朗台》中如此画龙点睛,一锤定音,为我们捧来葛朗台这个栩栩如生的吝啬鬼形象,也为我们捧来一部不朽的巨著。

的确,在《欧也妮·葛朗台》这本书中,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连天烽火,没有悬念迭起骇人听闻的惊险情节,也没有风情万种的法国女郎和夜夜笙歌的巴黎生活。《欧也妮·葛朗台》描述的只是十九世纪初期法国农村的一幕普普通通的家庭悲剧,在巴尔扎克的如椽巨笔下娓娓道来,却是如此的惊心动魄,给读者留下的不是感官的刺激,而是心灵的震撼——掩卷遐思,你会看到,它分明是巴尔扎克为那个时代里被金钱主宰的法国社会所勾勒的一幅鲜血淋漓的图画。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薄情寡义、贪婪奸诈、虚伪吝啬、嗜财如命的千万富翁如何毁掉了亲生女儿一生的幸福。小说立足于生活,寓讽刺于幽默,寓严肃于诙谐,创造了一个逆情悖理、妙趣横生的艺术世界。一号主角葛朗台老头原是法国西部小城索漠的一位精明能干的箍桶匠,四十岁时娶了一位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得到了岳母、外祖母等人的大笔遗产,又靠行贿得到了当地最好的葡萄园,于是他的财产就开始神话般地增长起来,财富的暴发甚至让他一度成为小城索漠的市长。被罢官之后,吝啬的葛朗台老头非常善于“理财”,他千方百计地克扣女儿和妻子的零用钱,每天亲自计量分发一家人的面包和水果,家里的蔬菜和肉食全部由佃户送来,从来不用花钱买……精明和吝啬使他很快成为当地的首富。

小说的故事情节从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的生日聚会开始全面展开,当地两大名流克罗旭家族和德·格拉桑家族等各色人物一一粉墨登场。围绕着欧也妮的婚姻问题——实际上就是为了争夺葛朗台老头的巨额财产,葛朗台老头、克罗旭家族、德·格拉桑家族这三者之间展开了一系列微妙而又尖锐的勾心斗角。适逢葛朗台的弟弟因破产而自杀,把自己的儿子、浪荡成性的巴黎少年夏尔托付给葛朗台照管。天真美丽的富家独女欧也妮与英俊潇洒的堂弟一见钟情,为了资助夏尔到印度去“闯天下”,欧也妮不惜把自己的全部私蓄倾囊相赠,从而激怒了爱财如命的父亲。父女间暴发了激烈的冲突,吓得胆小而贤淑的慈母从此一病不起。吝啬的葛朗台为了节省医药费,不仅不给妻子请医生,而且要欧也妮闭门思过,并罚她每天啃面包喝清水。父母相继去世之后,痴情的欧也妮坐拥千万家产,苦苦等待远在印度的堂弟,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的负心汉。伤心绝望之余,欧也妮与她根本不爱的法官克罗旭结为名义夫妻,又在三十三岁时成了寡妇。

《欧也妮·葛朗台》为我们揭示了由金钱崇拜带来的社会丑恶和人性沦丧,小说把夫妻关系、父女关系、母女关系、主仆关系以及心理分析、风俗描绘、细节刻画、人物塑造和哲学议论融为一体,从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标志着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的一次飞跃。小说中嗜财如命、贪婪吝啬的葛朗台是巴尔扎克笔下最成功的文学人物形象之一。像所有的吝啬鬼一样,聚敛财富时的贪婪和支配财富时的吝啬是相辅相成的,葛朗台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看到女儿把玩自己的定情之物——一个镶金梳妆盒时,七十多岁高龄的葛朗台老头“双眼立刻大放光芒”,竟然“纵身而起,像饿虎扑向熟睡的孩子一般扑向梳妆盒”。一“纵”一“扑”之间,一个嗜财如命、贪婪到发狂的葛朗台已跃然纸上。当欧也妮为保护梳妆盒以死相逼、葛朗台太太气得晕死过去的时候,葛朗台又立刻清醒过来,不仅放弃与女儿争夺梳妆盒,而且马上到自己的密室里拿来一把金币,声称是送给独生女儿的。葛朗台心里非常清楚,为一只梳妆匣而气死了太太,女儿马上就有权与他分享母亲的遗产,那简直等于要了葛朗台的老命。诡计多端的葛朗台从此百般讨好自己的女儿,他亲自搀女儿下楼,甚至在她面前战战兢兢,诱骗女儿放弃对亡母财产的继承权,从而把一个吝啬鬼的狡诈与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欧也妮·葛朗台》为我们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拜金主义的荒谬,指出金钱固然可以给人带来优越感,却无法给人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只有人性已经异化、完全为贪欲所支配的人,才会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需要和唯一需要。葛朗台正是这样的一个人,表面上他是金钱的主人,实际上他只是金钱的奴隶。

更为可悲的是,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极度吝啬的家庭里,又接受了葛朗台的言传身教,天真美丽、多情善良的欧也妮几乎继承了葛朗台除了贪财吝啬之外的全部生活习惯,甚至连说话的腔调都与生前的葛朗台一模一样。葛朗台死后,她像一个被千万家产束缚了手脚的女囚,孤守着心中已经死去的爱情僵尸,生活在那幢没有阳光、没有暖意、阴森而又凄凉的旧宅里。欧也妮悲惨而又圣洁的人生,不仅是巴尔扎克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本质和金钱至上观念的有力控诉,也是一介书生面对那个建立在金钱基础之上的一切社会关系所发出的哀叹。

事实上,巴尔扎克也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金钱社会的受害者之一。

几乎就像葛朗台的发迹史一样,巴尔扎克的父亲原是法国西部古城图尔市一个善于投机钻营的农民,在法国大革命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里成为一名暴发户,一度做过图尔市的第二副市长。一七九七年,年近五十岁的老巴尔扎克与银行家布尔乔亚先生年方十八岁的女儿萨朗比埃结为夫妻,一七九九年五月二十日生下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父母之间三十一岁的年龄差距,使作为长子的巴尔扎克从小就生长在父母的夹缝之中,深切地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心满意足与来自母亲的多愁善感,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指责多于温暖。在图尔市附近的农村奶娘家里长到八岁,巴尔扎克被送到旺多姆教会学校寄读。六年封闭式的学校生活中,父母仅去看望过他两次,这给幼小的巴尔扎克留下了深深的心灵烙印,得不到父母疼爱的他开始感受到了社会和人生的冷酷。

十五岁时,巴尔扎克随父母迁居巴黎,十七岁进入巴黎法科学校就读,课余期间在律师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差,同时旁听巴黎大学的文学讲座,获文学学士衔。巴尔扎克从二十岁开始涉足文学创作,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文学创作的物质保障,巴尔扎克于一八二五年至一八二八年期间先后从事出版业和印刷业,皆以失败告终,留下了高达六万法郎的巨额债务,也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一八二八年四月,债务缠身的巴尔扎克重新拿起笔来,从此走上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道路。他在书房里放置了一座拿破仑的塑像,在塑像的剑鞘上刻下这样的字句:“他用剑未完成的事业,我要用笔来完成它!”

一八二九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最后一个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初步奠定了巴尔扎克在法兰西文学界的地位,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一八三一年,长篇小说《驴皮记》的发表为巴尔扎克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使他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此后,巴尔扎克共创作九十六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受但丁《神曲》的启发总定名为《人间喜剧》,被后人称为“社会百科全书”。在《人间喜剧》的前言中,巴尔扎克详细地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奠定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理论基础。

文学创作事业的巨大成功,并没有让巴尔扎克跳出债务的漩涡。那个时代、那个家庭让他无可避免地坠入追求奢侈生活的泥沼。好不容易挣来的稿费,顷刻问又被他挥霍一空。为了躲避债主和警察,他不得不经常更换住所;直到生命终结,他也没有还清那些高额债务。一八五零年八月十八日午夜,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八月二十日安葬于巴黎拉雪兹神甫公墓。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的“伟大作品是为上流社会的必然崩溃所谱写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讽刺是空前辛辣的”。法国著名作家左拉说:“在巴尔扎克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面前,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人物变得苍白无力、浑身抖颤,中古的人物像玩具铅兵一样匍匐在地”。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卷帙浩繁的小说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将近两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展读这部震撼人心的不朽之作,我们再一次看到巴尔扎克这位法兰西文学史上的英雄最终实现了他的誓言——

拿破仑的剑尚不能征服欧洲,而巴尔扎克的笔已征服了全世界。

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欧也妮·葛朗台(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17029
开本 32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6.6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