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现代中国电影文学 观念、形态与批评(1905-1949)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电影文学资料发掘、整理与资源库建设”(项目号18ZDA26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是迄今为止从现代文艺思潮角度对现代中国电影的文学情态进行立体研究、综合考察的代表性成果,涉及现代电影文学的历史语境、观念演进、电影文学家阵营、现代电影文学形态、电影文学批评与传播等重要方面,角度新颖,学理性强,是立足于文学对现代电影所进行的一次系统而深入的透视。 目录 民国电影文学思潮研究 作为反向现代性知识范式的“延安”及其辩证法 现代性及其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邵氏”“电懋”时装片电影文学初探 形态衍变、观念选择与本土审美抵抗 ——论抗战时期上海的跨文化改编电影 诗化现实主义的银幕创作 ——曹禺戏剧的香港电影改编研究 民国电影文学文本研究 吸引力及“明星”初期短片的叙事困境 ——基于《劳工之爱情》的分析 职能越位、规训逃逸、美学变异:论刘呐鸥“完美形式”电影剧本创作探索 ——以《永远的微笑》(1937)为例 现实幻灭与艺术突围 ——战后中国电影的历史书写及现代转向 论张爱玲小说改编电影的文学意蕴呈现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现代中国电影文学 观念、形态与批评(1905-1949)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安华,陈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605584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5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500000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35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