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明帝局
内容
内容推荐
精明乖巧唯君命是从,才华横溢循规蹈矩,敢于死谏却死也不反,明朝士大夫是个很奇异的群体,这个样子的他们是怎么炼成的?大明帝局通过讲述明朝二祖皇帝密设两大棋局,及其两颗弃子的“犯罪经历”,尝试给出一个深度答案。这两颗弃子为朱元璋父子的两大宠臣,是承上启下的两个标志性人物,一个是末代丞相胡惟庸,另一个是开山首辅解缙,同时他们也是中国两类传统士大夫的代表人物。通览此书,不仅能使读者管窥洪武、永乐两朝对士人的驯化改造,了解大明王朝“君尊臣卑”的内情,而且还能对中国士人自明朝之后丧失野心与个性,由国臣退为家臣、整体二化(奴化、僵化)的逆淘汰政治根源一探究竟。
目录
上篇 洪武废相局―末相胡惟庸之末路
第一章 朱门小吏,一朝发迹
第二章 御用神棍,助除杨宪退善长
第三章 挑战徐达:天子脚下无兄弟
第四章 治死刘基:大帝岂容士独立
第五章 君前站立:胡相自降士人身段
第六章 皇探密报:胡相结党,尾大不掉
第七章 洪武帝变脸:中书省里没好人
第八章 朱灭汪广洋:不做君棋亦当死
第九章 奇罪加胡身:勾结日本人
第十章 十年屠胡党:三万“功狗”刀下鬼
第十一章 棋局大起底:丞相享年一千六百岁
第十二章 永绝权臣:自此无士有野心
下篇 永乐束阁局―开山首辅解缙之不归路
第一章 太祖灭相,士林乏树
第二章 解才子入世:一夜成名万言书
第三章 太祖的雅量:百叟宴上弃骄子
第四章 回炉八年,再度回朝奉新君
第五章 朱棣开朝:士人翘首盼“永乐”
第六章 内阁诞生:开山首辅跪修史
第七章 恃宠越位,高调议储犯皇子
第八章 大帝起意,他要下盘很大的棋
第九章 纵子反攻,天空飞来两顶帽
第十章 手伸太长!免职首辅驱交趾
第十一章 求用心切,鬼使神差会监国
第十二章 请“缙”入瓮,新仇旧恨算总账
第十三章 一网打尽:朱棣束阁立臣规
第十四章 标准家臣:前“忠”后“顺”姚广孝
第十五章 终弃解卿,大赦不赦下杀令
第十六章 再无狂士,朱明臣子皆妾身
后记 阿猫阿狗怎成“精”
精彩页
    章 朱门小吏,一朝发迹
     《明史?列传》百九十六是《奸臣》,胡惟庸排,可谓明朝大奸。但其实,无论是胡惟庸自己还是朱元璋,起初对“胡惟庸”这个人的定位都是小人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
     翻看胡惟庸的历史档案,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这个人只有后半生,没有前半生。公开的历史资料很少讲到他的身世,连生日都无记录。所以胡惟庸的年龄始终是谜。这说明什么呢?胡惟庸这个人没有显赫的家族出身,他是人到中年发迹后,才被史官留意记录的。
     那么这个不起眼的胡惟庸,是怎样从被历史遗忘的角落走上历史舞台的呢?
     史书没有此人的出生年月,但却清清楚楚地注明了此人的籍贯,他的老家――濠州定远县。濠州,位于今天安徽省蚌埠、凤阳一带,定远县当然也归其管辖。胡惟庸这个人没有显赫的家世,但却有着显赫的籍贯――他的老家比较有名。用过去的话来说,濠州属于龙兴之地。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很多义军教派都云集在那里,其中就包括朱元璋的明教红巾军。正是这支军队,后来从濠州打遍全国,成了大气候。
     所以,可以说胡惟庸出生在“革命根据地”,这个老家注定要给他带来不平凡的经历。纵观其后半生,他的好运和厄运果然都与这个籍贯有关。关于这一点,稍后的故事会展开。这里,我们还是先从胡惟庸早年的身份说起。
     那么胡惟庸早年是干什么的呢?一些野史和笔记小说曾偶然提到过胡惟庸早年的身份,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他是个私塾先生,等于是乡村民办教师;二说此人是个元朝小吏,大概也就相当于宋江之流的“押司”文书。不管是哪种角色,可以说他在旧朝混得并不好,于是当天下大乱,本乡本土出现朱元璋这支起义军后,胡惟庸也反了,投靠了朱元璋这支抗元武装队伍。
     我们今天看胡惟庸的举动,应该说,他也是个有想法有胆量的文化人,参加反政府武装可是杀头之罪,你知道哪朵云彩下有雨?朱元璋这支队伍一定能成功?一旦失败了,谁也活不了。可见,胡惟庸也有搏一搏的心理,不想一辈子混下去,参加起义军,就是希望在乱世一搏,改变自身命运。
     虽然胡惟庸有点文化有点墨水,但在朱元璋手下,起初并没有得到太多青睐。史料显示,元至正十五年,即公元1355年,胡惟庸投靠朱元璋这支部队,得到了什么职务呢?元帅府奏差。给领导跑跑腿,取点文件报纸什么的,相当于现在的通信员,保证属于小角色。
     那么,早期胡惟庸为何没在朱元璋阵营显山露水? 因为此时朱元璋正处在打天下阶段,他很稀罕的是两类人才:一是运筹帷幄的军师谋士,像刘伯温、朱升那样,能够提出高瞻远瞩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伟大战略;二是冲锋陷阵的将军武士,像徐达、常遇春那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这两种人才,胡惟庸均不在其列。胡惟庸不懂军事,不会打仗,朱元璋这支起义军打了很多有名战役,没听说哪一场是胡惟庸指挥的,甚至连参与都没有。所以,这样的胡惟庸是很难在早期朱元璋阵营冒出头来的。
     《明史》轻描淡写地记述了他的这段光阴:“胡惟庸,定远人。归太祖于和州,授元帅府奏差。”
     随后,“寻转宣使,除宁国主簿,进知县,迁吉安通判,擢湖广佥事”。
     没有事迹,只有基层履历。这说明,胡惟庸虽然早年即随朱元璋起事,但仅仅是个小人物。在朱元璋身边打杂几年,官居四品以下,与明朝的开国功臣、王公侯伯一干人等,不在一个层次。
     但是,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凡是称得上是奇葩人物的,一般运气都不错。胡惟庸也是这样的人。本以为这辈子没当大官命的胡惟庸,在投靠朱元璋的第十二个年头,突然官运亨通,迅速从基层上调中央,不断被委以重任。
     《明史》接着记述,就有些分量了,“吴元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胡惟庸由一个地方基层干部,一跃而成中央重点培养的骨干成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很多历史小说将胡惟庸的发迹归结到他的人脉发生了质变。沉寂期间,胡惟庸结识到了一个大人物――朱元璋的心腹李善长。
     李善长,公元1314年出生,濠州定远人。《明史》记载,他“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说李善长这个人,是个读书人,而且善于出谋划策,他的谋略十有八九能成功。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明帝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万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508618
开本 32开
页数 54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08000
出版时间 2018-1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8.0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