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九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40多篇优秀论文,其内容涉及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方音史、方言学、对音译音、民族语音、音韵学理论与方法、音韵文献、诗词韵律等各个方面,充分反映出近年音韵学的蓬勃发展。
图书 | 中国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南京研讨会论文集(2006)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九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40多篇优秀论文,其内容涉及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方音史、方言学、对音译音、民族语音、音韵学理论与方法、音韵文献、诗词韵律等各个方面,充分反映出近年音韵学的蓬勃发展。 目录 团结一致,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九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辞 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从发展中国戏曲谈起 汉语史研究中材料的考证与运用——答《字书派与材料派——汉语语音史观之一》 怎样用现代方言去证明《中原音韵》的语言基础?——从多向的音系比较看近代北京话的来源及递嬗延续(一) 来母谐声现象研究 从楚简中所反映的一处语流音变看上古音拟测的几个问题 从战国文字的谐声看战国语言的声类 上古楚方言冬部论略 论两汉阴阳人三声对转关系 《说文解字注》特殊注音浅探 论姚文田的通转说 黄侃上古韵部研究的再思考 《同源字典》中同源字的韵部和声纽关系 中古口语音系中的次浊紧喉声母 见系开口二等向“尖团合流”演化的进程 见精组声母合流应已见于明清以前的方言口语 止开三知庄章组字在近代汉语的两种演变类型 论三等韵里的庄组字 《经典释文》齿音声类异读初探 由广州话及《韵镜》建构《切韵》韵母元音长短配对说 《切韵》咸、蟹二摄一二等重韵中覃咱韵系构拟的一处商榷——论前、央、后/a/不能同居于一个音系 唐末以前音义文献中的“轻重”及其涵义 等韵学与音位学 黑水城等韵抄本《解释歌义》新探 岑参、孟浩然诗韵研究 金源人声诗词用韵初探 元代《礼部韵略》发覆——兼释至正年间屡刊《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的原因 《音韵正讹》韵母系统的特点 艾儒略《职方外纪》中所透露的明末音韵信息 读《拙庵韵悟》札记 《韵府群玉》的音切特点 《木氏宦谱》纳汉对音中的明代丽江汉语方音 《音韵正讹》与明末宣城方音 《吾妻镜补·国语解》对音汉字所反映的清代吴语语音 从山东方言看元代儿化音的性质 北京话r声母的变体及音位的聚合程度 晋方言古宕江摄与曾梗通摄同韵史 粤语中古全浊塞音、塞擦音今读不送气清音之探讨 江西万载方言的音韵特点 “吐蕃”的读音问题 “身毒”的“身”字今音考 例外音变和语音系统的调整——也谈“吞、寻”两字的例外读音 杜甫对七言绝句格律建设的贡献——兼与王昌龄七言绝句格律之比较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南京研讨会论文集(2006)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05350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3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5 |
出版时间 | 2008-03-01 |
首版时间 | 2008-03-01 |
印刷时间 | 2008-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1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11 |
宽 | 145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