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造物的文法(轻与重)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两次世界大战消解了人类存在的意义,也使虚无主义甚嚣尘上。然而,对意义有着无法抑制的追求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或其存在的本质特性。直面人类二十世纪的“黑暗”,伟大的人文主义大师乔治·斯坦纳以其独有的哲学思辨式深邃眼光和极富感染力的雄辩言辞,深入探讨了人类文化建构的认知逻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话语,即造物的文法,为人类更好地认识自我打开了一扇新窗户。 内容推荐 本书从《创世记》和柏拉图的《蒂迈欧篇》中关于世界起源的宗教与神话故事出发, 对“创造”这个词和概念的起源展开思考, 并对“创造”和发明 (invention) 之间错综复杂的区别和重叠进行了探究。本书作者斯坦纳以博学著称, 从近代的宇宙论到20世纪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 他广征博引, 试图阐明人类在当前所面临的处境。作者告诉我们, 当信仰和先验的形而上学的假设被抛弃的时候, 诉诸种种类比会变成空洞的甚至是腐蚀性的惯例。 目录 目录第一章 太初造物 / 1造物的时间性 / 1回溯太初 / 11创造太初的叙事性 / 18存在或虚无:何为太初? / 26表征太初的符号 / 32为什么要造物? / 42造物的原始动力 / 54谁是造物者? / 66第二章 存在 / 69形上之道与形下之物的交融性存在:“道成肉身” / 69存在与时间 / 74存在的创造性生成 / 81存在的持续性创造 / 88存在赖以生成的先在概念 / 110第三章 作为被造之物的存在 / 114造物中概念的时间性存在 / 114时间维度上走向合一的形上之意和形下之言 / 120存在:存在的否定之否定 / 132隐与显:非存在的存在 / 138艺术创造的先在性和可能性 / 149创造的预制性构件和原型性对象 / 161存在的客体性和主体性特质 / 167第四章 形上纯粹性创造和形下现实性创作 / 184数学的形上纯粹性创造及其美学内涵 / 184纯粹性创造与应用性创作之间的辩证关系 / 190从形上纯粹性创造走向形下现实性存在 / 197形下个性化创作中形上纯粹性创造之美和真 / 222形下创作的社会性 / 227形下创作的时间性 / 259第五章 形下创造 / 278创造赖以发生的语境 / 278创造赖以实现的媒介 / 282神圣的创造媒介:非书面文字 / 300创造的百宝箱: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 / 307全球化网络时代的超级新创造 / 314不同时空创造主体的创造 / 323再次审视“创造”和“发明” / 337结语 / 351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造物的文法(轻与重)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 乔治·斯坦纳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603198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00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10000 |
出版时间 | 2024-07-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30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