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的心智(乱世中的人性与命运冯立鳌之春秋战国篇)/启荣史品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有史载以来思想开初大活跃的时代,是民族心智迅速走向丰富、成熟的时期,发生于该时期并且形成籍载的人物活动,许多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心态,对后世之人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着深长的启迪,本书从多个视角上分析发掘历史材料,指出计谋成功的奥秘和施行的关键点,并在分析中力求意境全面、解剖深透、富有创意。本书把对许多微观事件的分析放置于春秋战国十多个不同的国别中,意在加深人们对各国政治、军事、文化以及人物活动的认识。

内容推荐

本书把对许多微观事件的分析放置于春秋战国十多个不同的国别中,意在加深人们对各国政治、军事、文化以及人物活动的认识。在每一国别中照顾事件发生的历史顺序,把战国时的魏、赵、韩一并归为“三晋”,接于晋国之后,既表明对春秋晋国的不同,又显示出对晋的历史承袭。书中还有许多在编排技术上随机处理的地方。读者如果能和本人系统分析春秋战国政治活动的其他三部论著相参照,一定会有更多的体悟,对当代地域文化的历史特征也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然而,在作者对列国政治的系统论述中,本书注重的是对人物及事件微观上的分析,一般不涉及对事件历史背景及前后关系的考察,因而揭示不了事态在当时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

目录

楚国部分

鬻拳:兵谏君王,自戕示惩

楚文王:临终处臣,善定后事

子玉:城濮梦战,内怯外刚

熊商臣:怠慢激将,诱测王意

乐伯:一箭中鹿,礼退追兵

楚庄王:敌国蓄多,断其易攻

楚庄王:臣不超己,退朝而忧

楚庄王:“神箭”惊军,诈言除恐

养由基:巧防神攻,较射制敌

楚相者:以交相人,命运粗断

孙叔敖:为官三怨,贤相可免

楚优孟:优孟衣冠,戏论贪廉

巫臣:废使弃名,谋定美色

楚共王:明分公私,宽容叛臣

谷阳:假名掩实,借汤献酒

楚御人:御途被阻,擒鹿显艺

薳启强:宝弓既赠,巧言索还

熊弃疾:告胜为败,惊兄夺宫

楚平王:安葬假尸,玩弄舆论

费无极:唆父娶媳,阴使连环

费无极:宴送铠甲,诱刀杀人

奋扬:欲避王矛,权借王盾

东皋公:隐真傍假,金蝉脱壳

伍子胥:诈失宝珠,巧计脱身

张仪:悬色收财,借妒诈利

靳尚:悬美惹妒,巧借枕风

楚小臣:利害各异,双环同心

郑袖:妒妇害美,诱妾掩鼻

陈轸:将计就计,化害为利

江尹:诱人阻封,为敌树敌

楚武士:偷换概念,巧辩免死

熊横:三策合用,信利两全

妾余:自伤为计,栽赃除敌

李园:香饵诱鱼,献妹窃政

鲁国、齐国部分

鲁齐君:尊亲弱国,尚功权移

曹刿:看重锐气,知己知彼

隰朋:蚁穴探水,巧用物性

逢丑父:舍生赴死,李代桃僵

齐景公:将相治国,佞臣乐身

晏婴:止刑数罪,智谏景公

晏婴:吴宫斗智,拒认“天子”

晏婴:民众参政,贵在独立

越石父:受屈知己,怒绝晏婴

隰斯弥:察见“渊鱼”,假作愚痴

孙膑:诈疯为计,智脱魔窟

孙膑:待人溺水,择机援手

邹忌:示假卜者,取证诬人

齐威王:以孝见忠,闻叛不疑

颜斶:争尊王庭,乐居山乡

淳于髡:空笼献鹄,倍显忠信

薛公:献王美珥,窥探隐情

田文:鸡鸣狗盗,诱生错觉

田单:活用《孙子》,五计败燕

田单:能败强燕,难下小狄

齐襄王:明嘉大臣,掠收民心

齐君臣:口诺实辞,口是行非

晋国部分

骊姬:谗杀太子,佯做好人

狐突:仇视惠公,幻见申生

狐偃:巧释“土”意,激励人心

介子推:辞禄焚躯,节标寒食

阳处父:假意决战,诳敌退军

阳处父:虚设诱饵,空言诱囚

臾骈:辞强约战,料敌退兵

魏寿余:家小“被捕”,“逃脱”诈降

赵盾:作戏诈降,骗定秦人

魏寿余:体语暗示,隐情明传

士会:意在言外,托假诱誓

屠岸贾:挖就陷阱,诱人入坠

程婴:以假乱真,巧演双簧

赵婴齐:梦中免祸,祭祀无果

晋景公:病入膏肓,临死梦鬼

魏颗:受惠结草,梦释心疑

荀寅:收贿啬夫,料无深情

晋人:“三色”识贼,化心弭盗

栾书:苦心作阱,巧设陷机

辛俞:志随栾氏,礼抗君命

晋厨师:自数“死罪”,巧辩得生

荀偃:痈疮隐痛,梦坠头颅

晋军:虚张声势,示形惑敌

叔向:伪造私信,书“遗”敌庭

智伯:送敌大钟,诱劈军道

三晋部分

魏文侯:示人和好,德服韩赵

魏文侯:巧诈拙诚,价值何取

翟璜:君贤臣直,智救同僚

西门豹:两度治邺,善贬恶褒

吴起:为卒吮脓,视兵如子

公叔:提婚测心,旁加干扰

公叔痤:看重卫鞅,病榻念才

徐子:坐保成业,“百战百胜”

惠施:善处无毁,持宠保荣

惠施:“投票”惨败,理证反常

范雎:无由辩罪,佯死逃生

济阳君:矫命自攻,陷害政敌

宋就:偷浇楚瓜,化害无形

赵鞅:梦射熊罴,盼兴赵氏

廉颇:示劫非宝,反破劫持

赵利:借道得利,佯示无奈

司马憙:宫女难除,举为王后

鲁丹:凭金见君,互难信任

陈需:杀人藏刀,借刀杀人

中山臣:替人求料,暗烧刍廥

韩昭侯:握甲佯寻,以术驭臣

韩昭侯:漏杯难用,守秘招喜

子高:佯赞功绩,暗救县吏

宋国、卫国部分

宋闵公:取宠宫女,辱士招祸

华元:漏犒御者,招致大怨

子罕:不贪之宝,玉璧难换

子罕:尊贤卑忠,看重教诲

宁俞:贿演双簧,闹鬼救君

卫献公:《巧言》戏臣,身遭驱逐

庾公差:避人射车,两全其美

孙林父:坑害晋卒,告败隐罪

宁喜:立约擅政,君难久容

弥子瑕:矫命驾车,食桃啖君

郑国部分

郑人:悬门不发,空城设疑

郑人:鸟栖楚帐,知为空营

公子宋:食指颤动,必尝异昧

雍姬:困中求母,亲父害夫

燕姞:佩兰招君,梦得兰花

子产:欲祭厉鬼,托言立祀

秦国部分

秦穆公:七日不醒,大梦逞心

怀嬴:缄口不语,解脱两难

秦穆公:济河焚舟,死而后生

杜回:绊于结草,圮地败兵

甘茂:揭明王秘,血口喷人

张仪:辞秦赴魏,计免双祸

公子池:摆明两害,谈悔献策

庸芮:二难推理,劝止陪葬

燕国部分

苏秦:苦心扶友,暗使激将

苏秦:淆乱功罪,诱获凶手

子之:佯言见马,察人诚信

燕公子:裸身明走,作奸脱逃

吴国、越国部分

要离:假手伤害,苦肉诈敌

范蠡;舍金救子,神料子性

陶朱公:侧翼视璧,以厚为贵

子皮:大蛇负小,衬托身份

其他部分

陈灵公:放纵“原欲”,衵服戏朝

陈公子招:共谋招祸,借头卸责

刖跪:洒水尿迹,无诬复仇

卜皮:男色为谍,探人隐秽

齐明:谬释关系,借箭射雕

息蔡:争媚强楚,双双受害

息夫人:息亡入楚,脉脉无言

褒姒:红颜命薄,屈受骂名

试读章节

巫臣:贪色废使,爱美弃名

巫臣原姓屈,名巫,字子灵,后改为巫臣,他是楚庄王手下一名文武兼备的人物,曾封于申,号为申公。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兵讨伐陈国夏征舒弑君之罪时,巫臣随军出征。《左传?成公二年、襄公二十六年》、《国语?楚语上》、《史记?晋世家》和《新序?杂事》记载,楚庄王灭掉陈国后,见到了夏征舒的母亲夏姬,为其美艳之貌所迷,不能自持,准备收纳为妃妾,巫臣劝谏说:“不能这样。君王召集诸侯是为了讨伐罪恶,现在收纳夏姬,就表明是贪色而战,贪色就是淫乱,不会有好的结果。”楚庄王于是打消了这个想法。楚国大夫公子侧想要娶走夏姬,巫臣对他说:“这是个不吉祥的女人,她使子蛮(夏姬的哥哥郑灵公,因拒绝让大臣公子宋尝鼋肉而被弑)夭死,使丈夫御叔归天,使君主陈灵公被弑,使儿子夏征舒被戮,使孔宁、仪行父二人出逃,使陈国丧灭,哪个人能不吉祥到这个程度呢?人生一世实在不容易,总不会自寻死亡吧?天下漂亮的女人多的是,何必一定要娶她呢?”公子侧于是也打消了娶夏姬的念头。

楚庄王把夏姬给了一位名叫襄老的连尹(楚国主射之官),襄老在公元前597年的邲地(今河南荥阳北)之战中丧生。尸首被晋国所得,襄老的儿子黑要遂与夏姬私通。巫臣传话给夏姬说:“你回娘家郑国去,我娶你为妻。”又想法让郑国对夏姬说:“你亲自来迎取,就能想法得到襄老的尸首。”巫臣极力唆使楚庄王答应夏姬归郑,夏姬临行前表示:“得不到尸首,我就不回楚国。”夏姬到了郑国,巫臣暗中向郑君聘定夏姬为妻,郑君答应了。

等到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即位为王时,楚国打算在阳桥(今山东泰安西北)进攻鲁国,共王派巫臣去齐国联络出兵,巫臣携走了自家的全部财产,路过郑国,他把使命交给副使,自己领着夏姬辗转逃亡至晋国,通过晋国执政郤至的关系做了晋臣,晋国封他为邢地(今河南温县东北)大夫。

楚庄王和公子侧先后都想娶走夏姬,巫臣对他们进行了成功的劝谏阻止。巫臣的劝谏针对不同对象而使用不同方式,表现了较高的智谋策略。

楚庄王是一位志欲称霸列国的君主,巫臣在劝谏庄王时通过贪色淫乱这一中间环节,把娶走夏姬和称霸失败联系起来,他向庄王指出:“娶走夏姬就表明贪色淫乱,贪色淫乱就不会有好的称霸结果。他有意突出娶夏姬和称霸的对立性,逼使庄王为了称霸而放弃原有的欲念。的确,如果一位君主过分贪色迷内,必然会减损其治国的精力,而庄王如果灭陈后娶走夏姬,还要外加一个为贪色而战的罪名,会失掉他在诸侯中的威信。巫臣对庄王的劝谏是很有道理的,庄王能听从巫臣的劝谏,也表明他是一位能以某种价值观念抑制原欲,能使潜伏的心理升华到更高追求上去的贤明君主。

公子侧是楚国的高层官员,曾一度担任过司马之职。他并没有楚庄王那种对国家称霸失败的顾虑,用贪色失霸的道理相劝谏肯定难以奏效,而巫臣也不敢过分忤逆这位高官,于是他变换方式,借口夏姬是一位不吉祥的女人,转而从关心爱护公子侧、使他珍重贵体的角度劝阻其娶走夏姬,这种方法也果然奏效。

夏姬为什么是一位不吉祥的女人呢?巫臣并没有说出任何道理,他对此采取了以事实进行归纳论证的方式。巫臣列举了夏姬的兄长、丈夫、儿子、三位情夫和其所在的陈国未能善终的事实,说明夏姬的不吉祥。此时,人们对巫臣下给夏姬的断语多半是有所相信,无论多么贪色的男人也不愿为此将自己的性命作一次性抵押,公子侧打消了娶夏姬的念头,正表明他对夏姬的不吉祥是有所相信的。

然而,最先提出夏姬为“灾女”的巫臣本人,在襄老被“克死”之后,竟不顾证据更加充分了的自我断语,千方百计地娶走了这位不吉祥的灾女,这表明,巫臣自己并不真的认为夏姬就是灾女,他的这一断语仅仅是要吓唬公子侧,使他放弃娶夏姬的想法,以便自己从中插手。

与夏姬有关的几个人物的确未能善终,但他们的死亡并不都与夏姬有关。郑灵公子蛮是被郑国的大臣杀掉的,夏御叔的死因史书未载,陈灵公被射死罪有应得,夏征舒是楚国伐陈的牺牲品,不能把他们的死因全归于夏姬。世界上的人总会以各种原因死去,每一个男人,或者女人,其生前都会发生许多相关人物死亡的事实,一个人的若干相关人物在一段时间内密集死亡的事肯定是常有的,如果该人是位女性,而且长得漂亮些,能够引起一些男性不能占有时的内心嫉妒,那她周围死亡了的人物就会被这些男性所统计和散布,她就会得到一个“灾女”的名声,夏姬正好就属于这种情况。

巫臣为夏姬美色所动,本想娶她为妻,无奈楚庄王和公子侧在前提出,他痛感所失,难以明言,于是以妨碍称霸劝阻了楚庄王,继而编出灾女之名吓退了公子侧,嫉妒的心理多少得到了些自慰。但因他已煞有介事地劝阻过别人,他自己也难于立即娶走了。等娶走夏姬的襄老战死后,巫臣才获得了了却心愿的机会。

巫臣在夏姬、郑国和楚王面前三方活动,为夏姬找借口离楚返郑,不久又为自己找下赴齐的使命,他抛弃了自己在楚国已经获得的地位、名声和难以携带的家产,顾不得君王使命的重托,路经郑国时,急不可耐地携走夏姬,逃到了楚国鞭长莫及的晋国重筑鹊巢,他是一位只要美人不要名的风流公子。  夏姬是一位轻浮、浪荡的女性,她个人丧夫夭子,磨难迭出,但却难以赢得人们更多的同情。漂亮的女人难免被权势男人视为玩物,而夏姬甘心充当这种玩物,并且反过来视权势男人为玩物,表现出了一种完全迥异的女性价值观。

P28-31

序言

春秋战国(或称“列国”)是中华民族有史载以来思想开初大活跃的时代,是民族心智迅速走向丰富、成熟的时期,发生于该时期并且形成籍载的人物活动,许多都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心态,反过来,它们又对后世之人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着深长的启迪,并且对民族心智的形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本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分析古籍所载的列国时代一些耐人寻味的人物活动和事件,以期昭示古人的智慧和应有的文化魂灵,加深我们对民族心智的理解。

本书从多个视角上分析发掘这些材料,并在分析中力求意境全面、解剖深透、富有创意。如在计谋的分析中,本书要着重指出计谋成功的奥秘和施行的关键点。为此,首先注重的是一条计谋与施行时的具体情况的联系。如果离开具体情况,对计谋进行归类列条的、抽象的渲染,尽管能举出不少例证,但总使人有失之空洞的遗憾。真正有用的谋略必然是具体情况下的产物,必然与具体的环境、条件和目的相联系并对这些要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计谋也只有在这样的意义上才能给人以真正的启发,因而本书对所列计谋只作具体的、微观的分析,不作列条归类。同时,分析当事人所用的计谋,无论该计谋是为了实现一种高尚的目的,还是其与卑劣的目的相结合,本书都将其视作一种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方法和行事的技巧,一般不对具体计谋的性质作褒贬之分。这既能给人以处事方法的启迪,又可给人以识别诡计的警示。在有关军事计谋的分析中,揭示了其与《孙子兵法》有关理论的内在关系。有人说,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助于思维的开阔,因为生活经验丰富的人,在头脑中储备了大量的行动难题的应对办法,许多问题一经出现就能迎难而解。这也许就是计谋篇对人们最直接的意义。又如在许多文化心理的分析中,本书要着重揭示当事人的活动心态及其对后世的文化意义。一方面,本书的分析尊重史料,并且不脱离当时的时代,结合事件的具体情况力求作出深透的微观分析,使人们能看清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特征;另一方面,其分析又试图从当代人的眼光出发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从时代的逆向上考察其文化意义。分析中采用了一些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包括对典籍所载人物之梦的分析,意在加深对人物现实生活心理的认识,多角度地反映出某种文化心态等等。这样的分析是否能给人以历史文化和社会心理的鉴赏,是否能丰富或激活人们的思维灵性,则要靠读者自己去评判。

本书把对许多微观事件的分析放置于春秋战国十多个不同的国别中,意在加深人们对各国政治、军事、文化以及人物活动的认识。在每一国别中照顾事件发生的历史顺序,把战国时的魏、赵、韩一并归为“三晋”,接于晋国之后,既表明对春秋晋国的不同,又显示出对晋的历史承袭。书中还有许多在编排技术上随机处理的地方。读者如果能和本人系统分析春秋战国政治活动的其他三部论著相参照,一定会有更多的体悟,对当代地域文化的历史特征也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然而,在作者对列国政治的系统论述中,本书注重的是对人物及事件微观上的分析,一般不涉及对事件历史背景及前后关系的考察,因而揭示不了事态在当时的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本着在生活中的某一点滴上能给读者以启发,也就基本达到了作者的初衷。

本书所用资料尽量取材于古籍,但有如下一些情况:第一,有些事件各典籍上记载不一致;第二,有些史籍所载事件,经后人考证为误载;第三,还有一些古籍上无记载而历史小说中有叙述、被后人所传的典型事件。无论资料来源如何不同,但它们毕竟是古人的一种谋略和文化意向,即便缺乏历史的真实,至少也是资料的作者所处时代古人心智的积淀。本书注重的是对古人心智的剖析而不是史籍故事的叙述,因而将许多复杂的资料一般在同一意义上看待和使用,各篇目均一一交代资料的多处出处,以便读者查阅。涉及列国故事的典籍记载纷繁冗杂,笔者所阅有限,有些可供分析的典型资料可能并未发掘或者未作分析。本书分折上的任何偏差都将由作者本人负责,惟愿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意见。  冯立鳌

2007年2月于广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的心智(乱世中的人性与命运冯立鳌之春秋战国篇)/启荣史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立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4772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25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9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