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陈寅恪和他的世界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导读方式介绍陈寅恪的著作,以生动活泼的文笔阐释陈氏著作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解释有关史实及相关人物来历等,并辅以相关逸闻趣事,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消除或减轻读者阅读陈氏著作的难度。本书有助于读者对陈寅恪学术思想有一个大致把握,加深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初步理解。导读并附陈氏原文这一撰写方式,时下有关陈寅恪研究著作尚未具备。本书兼有普及与提高特色,可以说是陈寅恪研究领域的新成果。 目录 编 陈寅恪著作释读 以小见大的典范——释《狐臭与胡臭》 世间何处桃花源——释《〈桃花源记〉旁证》 陈寅恪为何考证一个有些“无聊”的问题——释《元白诗笺证稿》第一章《长恨歌》 佛教的忠实信徒武则天——释《武曌与佛教》 曹冲称象、华佗神医与佛教进入中土——释《〈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 孙悟空原型是从印度进口的吗——释《〈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 可望而不可即的“海上仙山”——释《俞曲园先生〈病中呓语〉跋》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色尼——释《〈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 诗人李白是胡人还是汉人——释《李太白氏族之疑问》 从陈寅恪考对对子说起——释《四声三问》 漫谈“杂种”与“杂种胡”——释《以杜诗证唐史所谓杂种胡之义》 《几何原本》——从利玛窦、徐光启到陈寅恪——释《〈几何原本〉满文译本跋》 一封家书胜万字论文——释《与妹书》(节选) “曾经沧海难为水”与“多情女子负心汉”——释《读〈莺莺传〉》《艳诗与悼亡诗》(节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释《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 “文起八代之衰”与“古文运动”——释《论韩愈》 杭州才女陈端生,毫端戏写《再生缘》——释《论〈再生缘〉》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释《柳如是别传》 第二编 陈寅恪之学术交往 一部哲学史引出的学术“四重唱”——以围绕冯友兰著作的几篇审查报告和书评为核心 曲径通幽处,同病亦相怜——陈寅恪与郭沫若学术交往漫谈 不以中医治病,却以中医治学——陈寅恪的“中医观” “惺惺相惜”——陈寅恪与钱穆 清华“四大导师”与北大国学门 陈寅恪和他的三位弟子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陈寅恪和他的世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克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456358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52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85000 |
出版时间 | 2021-08-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1-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81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