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辩证法随谈(精)
内容
试读章节

1390

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总的精神是宜粗不宜细,团结起来向前看,不宜过分去纠缠。

(摘自1993年4月18日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1391

对错误严重的人,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对大多数人,主要是通过学习,提高认识,不要结下死疙瘩。我在天津说过,要“开窗子、搭梯子”。“开窗子”就是使他呼吸到新鲜空气,“搭梯子”就是给一个台阶叫他下来。

(摘自1989年8月11日一18日考察山西时的谈话要点)

1392

我们处理问题,总是要使大家化解矛盾,消除隔阂,更好地团结起来。动不动就上纲,就戴大帽子,听起来很解气,实际上很坏事。这既不利于团结,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摘自1993年2月24日在听取中央统战部关于民族、宗教工作汇报时的谈话)

1393

关系是可以协调的,矛盾是可以调节的,我们不但要讲矛盾的普遍性,而且要讲矛盾的特殊性;不但要懂得斗争的绝对性,还要懂得斗争的多样性。筷子与肉斗,肉到了嘴里;手术刀与人斗,可以去除病灶;扁担与肩斗,可以把水挑到家里。这些都是斗嘛!为什么一说斗,非要你把我整垮、我把你整垮呢?

(摘自1990年4月28日在《人民日报》国内记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394

对于个人利益同党和人民利益的矛盾问题也要作具体分析,其中大量的还是不属于对抗的性质,不要把轻微的错误看成重大错误,不要把一时一事的错误看成不可挽救的错误。

(摘自1986年6月11日在天津市委学习讨论胡耀邦同志《关于党风和党内矛盾问题》会议上的发言)

1395

“文化大革命”是先整、后整、横整、竖整,回头一看是前边我整你,后边你整我,大家都来整,大家都挨整。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摘自1998年12月11日在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396

历史上长期积存下来的恩恩怨怨,各种各样的门户之见,许多都是无原则纠纷,不应该也不可能争出个我高你低和是非曲直来。

(摘自1990年1月10日在全国文化艺术工作情况交

流座谈会上的讲话)

1397

历史上整文人最厉害的往往是文人,特别是有威望的和掌了权的文人,反动统治者往往利用这一点使文人自相残杀。

(摘自1986年6月28日在天津市文艺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398

许多人并不是鬼,是我们自己疑神疑鬼,结果把人变成了鬼。

(摘自2002年2月1日听取中央统战部汇报时的谈话)

1399

有这种情况:两人闹不团结不是因为你做错了,而是因为你做对了;不是因为你太穷了,而是因为你太富了;不是因为你太笨了,而是因为你太能了。  (摘自1995年3月13日同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座谈时的讲话)

1400

是两个骡子拉车快还是两个毛驴拉车快?一般地说,两个骡子力量大,拉车快,但如果不合着拉,一个往前,一个往后,车都拉散了,肯定比不上两个往前拉的毛驴快。

(摘自1986年10月13日在宝坻县检查工作时的谈话)

1401

为一个字、一句话,在那儿没完没了地争论,看起来似乎很认真,实际上没必要。大家齐心合力,怎么说都行;不齐心合力,怎么说也没用。

(摘自1990年11月18日听取湖北省委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1402

加强团结和扎实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团结、相互谅解和支持,人们才有扎实工作的环境;只有扎实工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才能实现真正的团结。

(摘自1991年1月19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1403

大家在一起总是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给别人留些存在与活动的余地。如果你挤得人家一点空间都没有,互相一伸胳膊、一伸腿就碰上了,不能怨别人蹬了你,而要怨你自己留给别人的空间太小。

(摘自1993年6月1日同全国政协机关干部座谈时的讲话)

1404

香港地方很小,容易磕磕碰碰;香港讲市场经济,难免你赔我赚。我希望大家多想想别人,多想想大局,多一些尊重理解,多一些体谅包容,团结起来把香港的事情办得更好。

(摘自2000年11月7日会见香港各界知名人士时的讲话)

1405

中国人倒霉的时候容易团结,打胜仗以后常常不团结,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的教训。

(摘自1995年3月13日同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座谈时的讲话)

1406

能到一起工作是一种缘分。这不是要人们抹稀泥,不讲原则。因为有些问题,对、错都是小事,没必要争论你长我短。团结本身就是一个原则。

(摘自1999年9月9日听取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1407

人人都需要别人理解、谅解,人人都应当理解、谅解别人;希望别人理解、谅解,自己必须首先学会理解、谅解别人;不懂得理解、谅解别人,也常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谅解。

(摘自2003年2月17日会见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时的谈话)

没有诚恳的态度,拿腔作调,虚情假意,别人只会同你虚与委蛇、敷衍应付,而不会和你说真心话。待人诚诚恳恳,说话实实在在,才能听到真诚、坦率的肺腑之言。

(摘自2000年3月7日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中共组联组讨论会上的讲话)

1409

同志之间应该是待人以诚而去其诈,待人以宽而去其隘;作为领导更要有宽广的胸怀,诚恳待人,平等待人,一视同仁,知人用人;要看得远一点,想得大一点,心胸宽一点,姿态高一点。

(摘自1989年10月4日在中共天津市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1410

多一些理解宽容,少一些斤斤计较。  (摘自1994年3月5日在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1411

捐前嫌,解旧怨,弃小隙,全大局。

(摘自1993年3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412

中国人只要自己不内耗,别人是打不垮的。

(摘自1997年3月3日在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文艺、教育、特邀联纽会上的讲话)

P383-387

后记

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出版后,各方面反应热烈,特别是“处处都有辩证法”一节,经多家报刊转载,引起读者广泛关注,认为这种质朴、鲜明、生动的片言短语,好读、好记、好用,不少人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段子。其实,在编辑《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的过程中,可用于“处处都有辩证法”的内容多达千余条,为了保持篇幅匀称,只选用了大约十分之一。现将有关内容辑成这本小册子,以期满足读者的要求。

按照李瑞环同志的说法,最基本的是用哲学原理主导思维。本书定名为《辩证法随谈》,并不是专门谈论辩证法的,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应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既有立场、观点、方法,又覆盖工作、学习、生活诸多方面,是时时处处应用了辩证法,时时处处体现了辩证法。所谓“随谈”,亦即随时、随地、随事、随兴而谈,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不拘形式。这是作者以前两本著作用过的体例名称。

本书辑录的文稿涉及范围很广,六编三十六题的归类梳理,很难说十分合理和严密,主要是为了读者翻阅查找的方便。

方放、陈改户、牛旭光、吴秀生、郭湛、干春松同志参加了本书的整理和编辑工作。在编辑和出版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编者

2007年3月

目录

第一编

发 展

改 革

开 放

稳 定

环 保

生 活

第二编

民 主

政 党

统 战

政 协

民 族

宗 教

第三编

文 明

文 化

文 艺

宣 传

体 育

京 剧

第四编

城 建

规 划

设 计

施 工

管 理

旧城改造

第五编

求 是

实 践

创 新

务 实

经 验

群 众

第六编

领 导

方 法

作 风

修 养

办实事

和为贵

后 记

内容推荐

本书28万多字,收录了1412条富有辩证意蕴的精彩段落,分为六编三十六题:第一编:发展、改革、开放、稳定、环保、生活;第二编:民主、政党、统战、政协、民族、宗教;第三遍:文明、文化、文艺、宣传、体育、京剧;第四编:城建、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旧城改造;第五编:求是、实践、创新、务实、经验、群众;第六编:领导、方法、作风、修养、办实事、和为贵。书中并非专门谈论辩证法,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运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既有立场、观点、方法,又覆盖工作、学习、生活诸多方面,是时时处处应用了辩证法,时时处处体现了辩证法。作者在书中随时、随地、随事、随兴而谈,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本书是李瑞环同志数十年来学哲学用哲学,特别是运用辩证思维指导实践的丰硕成果的概括与总结。在千余条简短精练的段落中,凝聚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思想方法。一个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在处理复杂关键的问题时,固然需要丰富的知识,但更需要智慧与方法。李瑞环同志运用辩证法去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智慧,所提示的方法,会让读者豁然开朗、获益匪浅。比如书中“解决经济问题,不能只就经济谈经济,见物不见人,而必须从政治上看问题,从人的积极性上看问题”;“考虑问题,不但要里里外外、方方面面,而且要颠来倒去、反反复复。这看起来是麻烦,但实际上可以减少麻烦”等论述,充满了辩证的睿智,有助于澄清模糊认识,启人智慧,发人深省。

编辑推荐

  轻松、幽默、智慧,平实的哲学,智慧的展示,让您轻松感受辩证法的魅力!

  本书收录了李瑞环同志几十年丰富人生中所积淀的富有哲理和辩证意蕴的精彩论述、短语1400多条,分为六编三十六题。书中并非专门谈论辩证法,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运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是作者运用辩证法思维指导实践的理论概括和升华,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思想方法,既有立场、观点、方法,又覆盖工作、学习、生活诸多方面,是时时处处应用了辩证法,时时处处体现了辩证法。作者在书中随时、随地、随事、随兴而谈,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行文风格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充分展示了辩证法的魅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辩证法随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瑞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79806
开本 16开
页数 39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7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024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6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26:34